【建言丨对话 Kokaistudios】:界限内外,创造新的对话与定义
▲ 左:安德烈 右:菲利普
Kokaistudios是一家涵盖建筑及室内设计的事务所,在业界屡获殊荣,由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德斯特凡尼斯(Andrea Destefanis)和菲利普·加比亚尼(Filippo Gabbiani)于2000年联合创立于威尼斯。从2002年起公司总部设于上海以来已拥有60余位杰出设计师,并成长为一家多文化的设计公司,参与了全球范围内涵盖亚洲,中东,欧洲及北美洲的项目。Kokaistudios专注于发展文化、商业、酒店及零售等方面的项目,更广泛涉及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再造的项目,旨在为项目所在的城市增添蓬勃生机。
两位创始人——安德烈和菲利普,都出生于意大利,他们两人在完成了威尼斯建筑大学的学业后,开始了同多个建筑事务所合作的职业生涯,2000年他们共同成立了Kokaistudios设计事务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Kokaistudios创始人——安德烈·德斯特凡尼斯(Andrea Destefanis)的建言现场:
安德烈说:“如何在本地市场上定义自己的工作室?实际上,这是我们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我们不能将自己定义为中国本土公司,因为我们两个创始合伙人都是意大利人。同时,我们也不认为自己是一家大型国际设计公司。18年前,我们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来到中国,我们决定不仅在这里开设工作室,而且决定居住在这里。因此,从那时起上海就成为了我们的家。这些年来,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可能是对中国城市,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深入了解。但这些都建立在我们在意大利的建筑研究和社会背景的坚实基础之上。”
遗产传承
发起创造性的对话
2002年,Kokaistudios完成了外滩18号的保护性修缮和改建,奠定了在上海发展的根基。自此成为在上海领先的以改造项目见长的事务所,并大力倡导保护历史建筑和以创新的思路进行城市更新的主张。
历史建筑是隐秘的瑰宝,敏锐地再利用能够将历史建筑发展成为珍贵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在保有尊重、保护、发扬光大历史建筑的同时,赋予它们现代化功能。一些项目因其复杂和敏感的特质,不可避免地具有挑战性,但Kokaistudios立志于展开具有创造性的对话,广泛地研究探索、关注细节、尊重传统和历史。他们的设计证明了通过给项目带来现代化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成功的历史建筑开发同样能带来极大的商业价值。
建业里始建于1930年,坐落于上海原法租界中心位置。石库门建筑最早是为上海的中产阶级家庭设计和建造的。由于它本身缺乏现代的管道设施,曾被认为不具备保护价值,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被逐步拆毁,或仅仅保留其外壳,被改造为商业用途。
▲ 改造后的建业里鸟瞰图
乍看之下,这里并不具备成为超豪华酒店的潜力。Kokaistudios的欧洲背景和在中国的大量实践经验帮助克服了此项目面临的诸多挑战,制定了兼顾保护历史风貌和适应时代需求的建筑改造策略:一方面保留了石库门这一建筑形式,另一方面巧妙地改造了内部结构使其适应现代高档酒店的标准,并把联排住宅这一建筑形式转化为豪华套房。最小的单元面积为110平米,分上下两层,由狭窄陡峭的楼梯连接。
一系列的改造之后,破旧的石库门住宅变为了55套豪华套房,建业里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她在上海高端酒店市场独具一格,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体验,同时也为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积极的案例。
毋庸置疑,城市环境对人们每天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城市是一个永远在进化的系统,需要更新重建以适应我们变化的需求、习惯以及期待。基于城市整体设计的理念,基于对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理解,Kokaistudios旨在后工业城市通过恢复公共场所的活力和效率,使人们在城市中感受新的生活。
“我们认为每个项目都应从对项目逻辑的充分理解开始:这个项目所在地本身,它与人们之间的关系,过去人们拥有那些社会动态,这些又都可以在未来被激活。在过去中国人与邻居之间有着非常牢固的联系,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超快速发展,使这种联系变得越来越弱。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去恢复人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昆明橡胶厂创建于1956年,坐落于昆明市中心城区西山区,它曾演绎了一段璀璨夺目的昆明现代轻工业发展史。2011年,Kokaistudios受邀进行项目改造设计之际,正值昆明经历城市建设的巨变——传统街区和致密的城市肌理不断被抹去,而代之以巨大的商业综合体,高层的写字楼和住宅,城市中充斥了不同尺度空间环境间的割裂和冲突。
▲ 昆明橡胶厂改造后的园区鸟瞰图
Kokaistudios的设计,力图使这一失落的城市场所重焕生机,尽量保留原有的历史痕迹,考虑环境、社会、经济和文脉等因素,把新的生机带入这座后工业厂区。
首先,设计计划拆除没有历史和空间价值的仓库车间,为场所内腾挪出公共开放空间和新建筑的可能性。然后,对保留下来的原有厂区的5栋老房子和一座烟囱——周边最高的构筑物,和北侧的东寺白塔对峙——进行加固,适应性再利用的改造。老建筑肌体尽可能完好的保留其既有的立面肌理,而加固的和适应性的加建采用了与老建筑截然不同的肌理。
▲ 建筑立面砖红色的历史记忆
▲ 场地中的烟囱成为空间亮点
然后,两个新的弧形玻璃体量被柔和的嵌入基地中,建筑的形态和尺度上以柔和的方式介入。而建筑的立面采用了高大通透的玻璃盒子嵌入层层的楼板间,取得和老建筑在尺度上的呼应与对比。
改造完成后,所有建筑的体量自然地生成了景观的场所,原本封闭的厂区变成了开放的街区,广场的尺度完全是周边的城市尺度向场所内部的延伸,从书林街和铁皮巷可以通畅地进入基地内部公共广场。
激活传统商场
重新定义城市空间
“在进行新项目时,位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更喜欢参与那些确实可以发挥重新定义城市的一部分,修补城市的一部分的作用的项目。而大多数商业大楼碰巧都位于非常中央和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我们许多项目都是商业建筑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并不热衷于传统购物中心。在过去,设计师设计的通常是带有大型广告牌的大箱子,入口很小,侧面没有窗户,就像购物者的捕鼠器一样。因此,每当我们翻新其中一个购物商场,或者设计一个新的购物商场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打破这些困境,从而让它们更具人性化,让它们向城市开放,并模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
▲ 改造后的世茂广场正立面
世茂广场的改造项目就是Kokaistudios这种策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世茂广场建于2006年,包括零售、酒店和办公空间,是其时上海的时尚标杆。建筑位于上海著名的南京东路购物街端头,俯瞰人民广场的绝佳景观。尽管地理位置优渥,人们却更偏爱与自己生活方式相契合的场所,因此彼时的世茂广场很快门庭冷落了下来。
Kokaistudios肩负改造世茂广场零售空间的任务,重新梳理建筑内外流线、根据顾客类型规划体验路径,并创造了开放的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的流通被挤出建筑物,朝南京路前进。我们希望通过大厅、中庭和飞行露台的完美旅程来欢迎公众,不仅让人们发现不同的商店和餐厅,而且发现上海的新景象和新视角。”
2018年11月改造项目完成后,世茂广场一跃成为上海商业地产的新贵,重新连接城市生活并注入新活力,吸引市民和游客一探究竟。
打破界限
空间功能多元融合
“我们坚信:一个好的商业项目应该尝试模糊许多不同的界限。一是公共空间、城市、邻里、私人商业空间之间的空间划分。在我们的众多项目中,人们的到达体验发生在半公共空间,它可以是庭院,也可以是广场。不管怎样,这些空间既被城市使用,也是私人空间的一部分。空间之间的流线必须尽可能完美。建筑必须尽可能地具有通透性,不仅是通过公共空间,也通过租户空间。”
“我们还认为另一种空间功能之间的界限也需要模糊。工作空间、商业空间、餐饮、会客空间,都应该融合在一起,就像在欧洲城市的一条街上一样。这也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关,商业空间正在向混合空间发展,购物体验往往比商品本身的销售更重要。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商业空间和租户空间之间的边界也应该尽可能模糊,真正给客人在空间中自由流动的机会。”
▲ 新天地广场Social House
2019年,Kokaistudios还完成了上海新天地广场的Social House的项目,诠释了打破界限后灵活融合的多元空间概念。作为一个先锋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对流线精心设计并穿插以多样的社交空间,让人沉醉其中。多样的元素叠加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独特并不断变化的沪上文化生活潮流目的地。
为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并满足Social House需要周期性地更换展陈商品、举办活动的功能诉求,这个两层的场地被设计成以四季为主题的花园般的空间。为此,在两组进入Social House的扶梯侧面都设有沉浸式的多媒体视听装置,屏幕上呈现的抽象图案可以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鲜花和云朵。
还设置了七个形态各异的亭子以延续四季主题周期变化的隐喻,并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功能空间。根据Social House中不断变化展览及活动需求,每个亭的空间都各具特色,作为不同分区的地标性节点。
▲ 书店旋转楼梯
中国当下的零售商业格局不断变化,线上网购与线下展示结合愈加紧密、购物及休闲空间需求更多元化、更关注生活当下的体验。新天地Social House的完成在上海树立了新典范,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消费体验,也提供轻松触达这些体验的不同路径。即使是将这座商场作为公共空间使用的人,相信也能从中获得对城市的全新感受。
| 福 | 利 | 大 | 放 | 送 |
Gifts for You
赶快去文末留言,谈谈你对商业空间界限的理解和看法吧!留言点赞数最多的三位用户,各将获得Kokaistudios独家定制的精美明信片一套。
建言思想汇之 Kokaistudios
合 作 方 :建筑档案
媒体合作:DUNI迪优尼设计学院、时机时机APP
DIALOGUE
更多「建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