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 第二辑第二场:牛军教授阐述对六十年代中美关系的思考

纵横世界 北语国别院 2022-06-09


12

北语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月,同时承担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相关职能。我们以推动全国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为己任,汇聚全国各方力量,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和国际交流提供平台。本院编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简报》每月为读者提供国际新闻动态和观点,并特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热点问题撰写时评。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021年11月10日下午三点,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主办的“纵横世界”系列讲座第二辑第二场在“腾讯会议”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牛军教授。他以《六十年代中美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为主题,在中美关系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以史为鉴,穿透历史,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富有深度和思考意义的讲座,吸引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人的在线聆听。



      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的寿慧生老师主持,他首先对牛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主办的“纵横世界”系列讲座第二辑做了简单介绍,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老师和同学持续关注系列讲座以及由北语国别院微信公众号和腾讯视频号发布的相关内容。


(寿慧生老师主持会议)


随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牛军教授。牛军教授是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长期起从事中国对外关系历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里奥特国际关系学院、香港大学历史学系、台湾“中央研究院”、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高级客座研究员。已出版中英日文论著多种。牛军教授是资深的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的研究学者。


(贾烈英教授进行介绍)


讲座开始,牛军教授向大家阐述了选取60年代这一时间段进行解读的原因。从1959年到1969年是中美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1958年夏爆发第二次台海危机到1959年,中美两国实际上搁置了中美关系。1959年对中国来说是确定处理中美关系新政策的开端。中国领导人由这次台海危机判定美国针对台海的战略是非进攻性的,他们决定将“一揽子”解决台湾问题作为打开中美关系乃至实现正常化的先决条件。

此后中美处在激烈对抗的状态。中美这个时期的对抗是系统性的,包括了地缘对抗和广泛的争斗,同时双方都努力将对抗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1965年两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军事对抗是最突出和紧张的,它持续到1968年,而在1969年末出现了戏剧性的事件。1969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开始寻找和解的渠道并同时迈出和解的第一步。

牛军教授认为,在这十年,中美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极为紧张的时期,但双方还是避免了战争;直到1969年,两国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所以这十年的历史就更值得详细解读。两国如果想要和解就必须出现一些戏剧性、巧合性的事件。


(牛军教授进行讲座)


从中华人民共和建国前后到冷战结束,中美关系出现了多次高度巧合的事件。这种历史性的巧合出现得相当频繁,以至于我们可以对当今中美关系提出一个疑问,即是否还会发生促使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变的巧合?牛军教授还指出,中美关系是一种“需要管理的关系”,因为它的内容极为丰富也极为复杂,有时也可以说是极为危险的。牛军教授列举了三个重大的历史巧合事件。第一,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同美国决策层都选择了”搁置“中美关系的议程。中国领导人决定不急于同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忙于处理好内部事务并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而美国在当时恰恰做出了同样的搁置决定。由于中美关系是”需要管理的关系“,长时间搁置的结果实际上是不好的,此后的朝鲜战争导致两国关系多年难以突破。

第二次巧合发生在1969年12月4日,中美双方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同时迈出了和解的第一步,向对方发出和解的试探,尤其是双方都非常积极地抓住了和解的契机。第三次巧合是70年代末,即在中美建交前后谈判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同时做出建交的战略决策,这种巧合也构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战略机遇。

在这些历史性巧合的背后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1960年代,首先是双方在地缘安全领域的冲突实际上在逐渐缓解,这种缓解是通过一系列危机管理达成的。第一次,1961年双方都同意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解决老挝危机,在此期间,双方有过直接接触。第二次,1962年第三次台海危机发生,美国向中方表明了对台海局势的态度。第三次,1965年4月,越南战争即将大规模升级的关键时刻,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充分了解了对方行动范围和战略红线。在这些事件中,中美双方已经构建了“初级的战略互信”,形成了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从而避免了两国因误判而产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确定了两国没有主动向对方挑起战争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65年是中美地缘战略走向缓和的转折点。

尽管如此,中美双方之间系统性对抗仍然在六十年代频繁发生,从而凸显了1969年末的巧合事件的重要性,它证明了历史偶然性的重大意义。历史研究中强调所谓的“因缘”,其中的“缘”常常就是促成历史发展的触媒。

中美关系中的“因”是指尼克松政府入主白宫后将改善对华关系摆在了优先位置。当时美方的优先考虑是结束越南战争;其次是加强在对抗苏联方面的优势。对于中国而言,同时也有两个重大的“因”。第一即1969年针对苏联入侵的大规模战备,当时中国领导人认为,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紧迫的安全威胁。第二,全球战略形势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促使中方转变了看待中美关系的态度,决定打破常规进而开启中美和解的大门。正是以上的“因”促使中美在1969年调整了战略优先的情况下,同时迈出尝试和解的步伐。

讲座结束后,寿慧生老师对牛军教授的精彩演讲表达了感谢,他表示牛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体会到“历史让人明智”,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巧合也有了更多思考,感受到历史的因缘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历史事件的转变发展。


(牛军教授为听众答疑解惑)


接下来,在互动环节中,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围绕中美关系的历史事件、现实意义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牛军教授站在历史经验的角度,以发展的角度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此外还有观众就当前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如“中美之间是否陷入新的冷战”提出疑问。对此,牛军教授认为,目前要确定中美关系是否陷入新的冷战,还需要严肃和深入的讨论。首先需要对“新冷战”这一概念有严谨和具体的定义,否则难以得出有价值的判断。他还指出,目前对待中美关系应当“降低预期、加强管理”,形成更为完备的管控机制。最后,寿慧生老师再次对牛军教授的精彩讲座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讲座在线上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圆满结束)


以下为线上讲座的视频回放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如何适时的调整对外政策?中国在国际社会将会扮演何种角色?敬请关注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主办“纵横世界”系列讲座,聆听学界知名专家的深入解读。

关于讲座的广告、报道、视频回放等,敬请关注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北语国别院)和腾讯视频账号(北语国别院)。

腾讯视频账号 | 北语国别院

https://v.qq.com/biu/videoplus?vuid=2460681133


编辑 | 党琼玉 

排版 | 党琼玉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往期回顾: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成功举办,于洪君阐释“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第二场成功举办,黄靖分析“百年变局中国际政治板块的漂移与重组”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第三讲成功举办,姜锋研究员畅谈《大变局中的欧洲-挑战与机遇》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第四讲成功举办,杨光斌院长阐释《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兴衰》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 第五场:刘鸿武教授阐述“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 第六场:邢广程教授分析新世纪初俄罗斯的外交布局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 第七场:江时学教授阐述百年大变局中的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 第八场:孙海潮:新冠疫情和世界乱象“双常态化”趋势分析

“纵横世界”第九场成功举办,田文林教授阐述《阿拉伯世界当前困境及其地区影响》

“纵横世界”系列讲座 | 第十场:章百家分析中共对美交往的历史与经验

"纵横世界“第二辑:第一讲 | 任晓教授畅谈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关系学


北京语言大学

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Add: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Tel:010-82303354

E-mail:blcuedito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