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常有,而青年不常有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五四”青年节,今年52岁的我本已与这个节日“拜拜”多年了,但不久前有专家说,60岁还只能算大龄青年,要努力生孩子。照这个标准,我还只够得上“中龄青年”,那就赖着屁股再过几个青年节吧。
既然过这个节,就得对这个节日多一点了解。鉴于我国早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广大青年们都从初中历史教科书上了解到“五四”青年节的来源,并且知道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但由于初中历史教材相对比较浅显,加上中考指挥棒的原因,青年朋友们的历史知识并不扎实,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对它作个简单的介绍,并写一点我个人的解读。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缔结条约、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
中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战胜的好处,如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让给同为战胜国的日本,北洋政府交涉无果后打算秘密签字同意。
5月2日,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报纸上发文披露此事,时任北大校长蔡无培也将消息告诉了学生。
5月3日,北大学生牵头,联合多所大中学校,约定第二天去天安门游行示威。
5月4日,“五四”运动全面暴发,全国各地也随之暴发罢课、罢工、罢市的全民运动,以支持北京的学生。
6月28日,北洋政府代表陆征祥拒绝签字。
以上为“五四”事件过程。
我之所以称其为事件,因为如果把它等同于“五四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就太过狭隘了。
“五四运动”的意义不在于拒绝几个条约,它真正的意义是开启了中国人的思想革命。从此,中国人就开始孜孜追求两位朋友:德先生和赛先生。
这两个概念是陈独秀于1919年初所提出,德先生指的是英语单词Democracy,意思是“民主”,赛先生是指英语单词Science,意思是“科学”。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虽然推翻了满清皇权,建立了共和国——中华民国,但奋斗的方向并不清晰。
了解近代史的读友都知道,孙中山提出的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际上打的是一幅民族主义牌,和清初的“反清复明”并无本质区别。
他是以汉民族对抗满清,并非以民主对抗皇权。虽然辛亥革命后建立起共和政府,但因为是民族主义革命,所以仍然出现了张勋、袁世凯复辟的闹剧。如果当初革命目标是建立民主政府,这产的闹剧很可能不会发生。
只是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才真正明白,救中国的不是靠哪个圣人,而是要靠民主和科学这两位“朋友”。
而如此重大的历史进程,是由无数尚在校读书的青年推动的。当时承担了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的青年,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在我看来,至少具备如下几个。
首先,他们必须有关注底层人民命运的良知。在哪个一穷二白的时代,能够完整地读完小学、中学,并走进大学校门——主要是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的,家庭境况都不会太差。他们自己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那时候大学毕业生极其稀少,毕业后找份高薪工作易如反掌,且不谈当官进银行等,即便是做个教师,薪水也远远高于普通工人。
资料显示,民国时期,大学教师工资有3、500块大洋,中学教师约100大洋,小学教师约60大洋,同时期的县长月薪只有20大洋,工人月薪平均15大洋,而警察,月薪只有2块大洋。
一个小学教师,收入可以顶30名警察。
即便军阀混战,也几乎没有发生将教育经费挪用为军费的事,但将军费挪用作教育经费的倒很常见。
如果从个人的工作、家庭、前途考虑,这些青年完全不需要搞什么启蒙、思想运动,维持现状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不是为自己抗争,而是为人民、民族、国家的命运而抗争。
其次,他们还要具备认识真理、判别是非的能力。他们面前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合法的北洋政府,另一边则手无寸铁的抗议者。
即便有火热的爱国热情,这些青年们还必须准确地判断:究竟是北洋政府代表国家利益,还是打着横幅走上街头的学生、工人、知识分子们代表着国家利益。事实证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北洋政府的利益。
最后,他们还需要将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统一起来的境界,但仅有境界还远远不够。他们还需要认识到,国家利益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所有、至少是绝大多数国民利益的体现。国家利益的依据是民众的利益,不存在超越于民众利益的国家利益。
如果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相对立,那它就是虚假的、不成立的。
发起了“五四运动”的青年们,他们具备所有这些条件,甚至更多。任何一个民族,有这样的青年,就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这样的青年,今天还有多少?
我不知道。
我只看到,他们在为升入更好的中学、大学而挑灯夜战,在为找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而心力交瘁,在为进入体制求一个保障而奋力拼搏,在为击败竞争对手而不择手段……
不在底层的努力走进更高的层次,底层出身的一心一意走出底层。
没有谁想过努力去改善底层的命运。
他们谈论的,是工作、房子和车子,无关社会,无关公平正义。
他们羡慕的,是锦衣玉食,无关思想、功德。
他们追逐与名利有关的一切,不再考虑他人、民族、社会。
即便是“爱国”这样神圣的情感,也只是他们收割韭菜的道具。一个丧失了爱他人、爱同胞、爱真理、爱公义的情感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国!
他们虽然年轻,但已不是青年。没有青年的激情,只有钻营者的沉稳;没有青年的热血,只有逐利者的谋略;没有青年的急公好义,只有市侩的唯利是图……
青年节还在,每年都有一次,但真正的青年已经不多了。
敬请关注本号,更多精彩原创
主号更精彩
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
推荐阅读本号原创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