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故事|人类是反派,而大象是受害者,对吗?
“不管多早或多晚,一定要抓住任何可能看得到大象的机会。”
“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对野生动物保护这话题感兴趣。”
“不要错过任何采访以及交朋友的机会。”
这些是我在前往云南参加中南屋的人象冲突项目前,给自己订的3个目标。
心里满怀欣喜的装着这三个目标,我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默默等待着3个小时后将踏上的陌生土地。云南的土地是如此陌生却又亲切,酷爱野生动物保护的我听过数不胜数的故事。西双版纳的野象谷,红河的蝴蝶谷……然而这些奇观美景无不一在人类的开发下渐渐消逝,留下的只有口口相传的描绘。或许,这次去大树脚村能弥补我内心的遗憾。
我今年19,刚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读完大一。虽说心里一直对野生保护充满向往,但迫于繁忙的学业,我只能将这团火压住,充其量是在小区里看到小刺猬后,目送她安全地回到草丛里。幸运的是,我守住的这团火今年终有机会通过中南屋的人象冲突项目得以重燃。在我连珠炮式的轰炸提问下,小懒老师热心的给我讲解了有关项目的各种细节。前期的辅导,后期的跟进,无一不确信了我对这次项目的激情。
项目之始,我与队友们开始了案头调研。在阅读了超过400页的文献后,我逐渐意识到——问题并非非黑即白。在印度,大象造成的损坏可佔到农地产出的30-40%;在印尼,每年大象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 1.05亿美元;而在西双版纳,因为人象冲突而丧命的人年年增多。
然而,项目开始前的我以为:人是反派,大象可爱又无辜,所以解决人兽冲突就是把人“排除在外”。我以为人象冲突的导火索更多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过渡开发,而大象的反抗则代表着大自然的惩罚。
为了缓解人象冲突,许多地方开始运用保险机制。理论上,保险赔偿可以缓解人兽冲突,因为人们不再会为了生计而与象发生不必要争斗。然而,有研究发现保险机制若运用不当,其后果实际上是弊大于利,因为在金钱的诱惑性下,人们会骗保,或更因此不採取恰当防象措施。阅读到的这些种种文献调研让我更加以为人象冲突中,受害者只有大象。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来到了云南。调研正式开始了。
▲大树脚村的大象|图源:中南屋
“来,喝茶!”
到达的第一天晚上,我就面临了要实现我目标的挑战。当时,老师们正要前往村里的前任保险定损员杨大哥家里,与他确认隔天接受我们采访的时间。由于我们小组的调研课题正好与保险相关,老师们询问我们要不要一同前往,先会会杨大哥。虽然我内心是极其忐忑的,但我嘴皮子上很快的便答应了。出门前我拼命的回忆在出发前列的采访大纲,担心杨大哥会是个惜字如金的人,在心里反复排练采访的过程该如何是好。
然而见到杨大哥后,我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
杨大哥笑起来十分腼腆,讲话不紧不慢,刚开始跟我们聊天时,哪怕他的普通话很好,却仍时不时为他的“发音不好”而道歉。杨大哥做定损员时,需要到受到大象破坏的村民家里判定损失程度,也因此对每户人家都十分熟悉。
在去杨大哥家的路上,满天繁星是我们唯一的光源。然而,到达杨大哥家时却丝毫没有夜幕降临的感觉。刚从猪圈忙回来的杨大哥没有任何疲态,十分热情地招呼我们、泡茶给我们喝。我们一行人与杨大哥有说有笑,在略显拥挤的庭院中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采访杨大哥——接下来几天的采访,桌上也总是有茶 |图源:中南屋
我原本最担心的“聊不下去”完全没发生。杨大哥与我们分享了许多村里人象冲突的例子,比如每种庄稼的保险赔偿金额、大象曾经破坏过他家的哪些地方。就像我们接下来遇到的每个村民,在讲到他自身经历时杨大哥眉飞色舞的分享了他与大象最近的一次相遇。
有天晚上,杨大哥和他的朋友到猪圈帮猪接生。要回家时,他们却被外面的场景吓到了——“我们猪场外面到处都是大象!”,杨大哥惊叹道。门外当时来了23头大象,而阻止它们进来的却只有一扇铁门和杨大哥停在门口的车。
然而,铁门并非完全密闭。好奇的大象把它的鼻子伸了进来,卷起了车子并甩到了一旁。
说到这时,杨大哥不禁感叹:“我们当地人生活真的好危险。”庆幸的是,后来大象并没有再往里面走,而杨大哥的车也被保险公司带去维修了。
乍听这个故事时,我愈发被大树脚村的神奇之处所吸引,心里想着能与大象如此亲密接触真的不枉此行。但后来躺在平房里的我,望着窗外仅两人高的屋檐才慢慢地意识到村民每天面对的的危险。或许当你正要入睡时,外面拥窄的街道上可能会惊现一群庞然大物,而大象听不见的脚步声则让紧张感也越发加重。我慢慢的意识到,之前以为“人象冲突一定是因为人先去撩拨大象”是个极为幼稚的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我做的实地调研越多,我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人象冲突的另一面——属于村民的那面。
▲群山环绕的大树脚村——这里的天总是这么蓝
调研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姜爷爷奶奶的家。他们跟附近的人家一样,家里都被大象破坏过无数次。我们到达时,姜奶奶正忙着拆掉他们家门口的铁丝线和铁丝片,好似“护城河”一样。我好奇地问奶奶这是做什么的。
“大象碰到的时候它(铁丝片)就会响,我们就知道它们来了,就躲屋里啰。” 姜奶奶一边为了让我们方便入屋扯开铁线,一边笑眯眯地跟我们说道。奶奶对于她的“发明”感到十分自豪,而为了避免我们走后奶奶还要重新绑回铁线,我们一个个从铁线下面钻了进去。
▲姜奶奶的“防象铁丝片”
大树脚村的村民都十分热情、朴实。姜爷爷奶奶也一样,从家里搬出了许多小板凳,招呼我们坐下休息,自己却站在一旁。当知道我们是想更加了解这里的保险时,姜爷爷便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拿出了迭的整整齐齐的损失确认书,细细地给我们指出每个确认书的日期、赔偿金额、他们被破坏的庄稼等等。
2020年8月24日、2020年9月17日⋯⋯几乎每隔一个月,姜爷爷辛苦种植的庄稼就会受到大象的破坏。在每一张确认书上,姜爷爷也会统计下那年的损失。仅到2020年8月,爷爷家就已经因为大象破坏而损失了6,442元。对于一斤玉米最多就卖2.5元的村民来说,6,442元无疑是一笔巨大的金额。
▲姜爷爷的损失确认书
“与您实际的损失相比,您觉得赔偿的金额够吗?”我们问道。
而如同姜爷爷告诉我们的,村民们往往会这样回答:“很多地方都赔不到位,但是保险公司能赔的都尽量赔了。”而这些赔不到位的是各种间接性损失:大象在你的农田附近时你无法去采收,但是因为没采收到而老掉的庄稼无法获得赔偿;大象踩过的地会陷下去30公分,需要请专业的人士来重新翻过地(拖拉机都翻不动这种地),而这个费用也没法赔偿等等。
▲大象的“肇事现场”——被踩得陷进去的水稻地
我自认为我从来不是那种轻易带着偏见、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的人。然而,前期的案头调研中我读到无数的权威文章指出保险弊大于利,是因为村民会骗保,会因此不采取防范大象的措施。我当时自信地认为——“哼,这就是人性。”但看到姜奶奶的“防象铁丝”,想到她每天都得弯下她年迈的身驱才能出家门时,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无比惭愧。
而我也很庆幸,自己之前所误认为的“人永远是反派”在实地调研后被证明是大错特错的。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他们总是说:“大象也要吃,所以吃点庄稼没事,我挺能理解的。主要是害怕他们伤人。”
是的,大树脚村的人是如此可爱善良,他们为了家人能够平安无事,宁愿大象去吃些庄稼。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因为有保险赔偿而“懒”得防范,甚至骗保。但是这绝对不是大多数的情况,更不该因此认为所有受到人兽冲突的村民都不值得获得保险赔偿。
▲热情的村民邀请我们一起采茶 (图:中南屋)
太阳西下时,我们一行人会坐车到村里唯一的餐馆。路上,会看到村民们在夕阳余晖中争取时间采摘茶叶;会看到背着大匡篮的村民走路回家,满身大汗却笑容满面,因为他们在周围的大山中采到了一斤可以卖100多元的菌菇。在这片与象共存的土地上,他们尽量过着自己最理想的生活。
看到这些时,我总在想:如果今天是我努力种植、赖以为生的庄稼被大象给破坏了,我是否能像大树脚村的村民一样,还是这么大方包容?而话说回来,我又为什么这么理所当然地认为,保护这些大象是这些与它们共存的村民应有的责任呢?当我兴奋的与朋友们分享我拍到的大象照片,我实际上又做了什么,让我可以拍到这些原生态的照片呢?
每个我们采访的村民都有著丰富的与象群之间的故事,也会与我们分享他们防象的“独门祕诀”。虽然许多往往都不奏效(比如大象根本不怕国内的东方蜜蜂,甚至会直接把蜂箱踩坏,导致蜜蜂都飞走),但是他们还是努力地为了生活而尝试。与此同时,原本内心试着说服自己曾对野保作出贡献的声音越来越小;相反地,我终于直面自己,跟自己坚定地说:你可以、也应该,做更多。
大树脚村的烙印
小时候,大人总说快乐的时光总是飞快。然而,越长大我越发现,其实是收获满满的时光才是时间过得最快的时候。在大树脚村的我们每天都做着有意义的事,而在我才正觉得自己快真变成一个当地村民时,我们就要回家了。回想起出发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我发现我都实现了——只是与我原先认为实现的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每天或许会牺牲睡眠时间,不是用来看大象的,而是整理每天采访村民的录音稿,与老师们学习采访调研的知识方法,以及与队友们讨论、互动写出我们的调研文章。
看着近在眼前的象群,我不再有来大树脚村之前肤浅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思考象群经过后,村民可能会有何种经济损失,思考我们能为人象和平共处再多做些什么?
实地来到大树脚村前,我与队友们在群里生疏地完成案头调研;而真正来到实地并紧凑的将每天所学付诸实践后,我发现“采访与交友”已不再是个特定“目标“,而是一切通过欢声笑语自然的烙印在每个人心里。
我现在可以很自信地说:“是的,我酷爱野保。”我成长了,不再认为应该将人类排除在受保护的一部分之外。相反的,做野保时,人类因素考虑进去才更能接近现实与成功。
直到现在,当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繁华的城市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大象今晚有去姜奶奶家吗?明天早上会有人打电话给定损员,请他来评估大象造成的损失吗?小象又偷了衣服,把它披在身上了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都是 “是的”;短期内,我也似乎没有很好的办法可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但若问大树脚村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只要你愿意跨出一步:我们所有人之间的联系,都可以比想像中更紧密。
曾经的我认为,大树脚村的村民与我毫无关系;但这几天经过实际调研与相处,我发现一杯茶、交心的谈话后,陌生人也可以成为朋友——大树脚村人们可爱的笑容早已在我心里占了重要的一角。以后我们再走出去时,看向大山中吧:谁知道在山的另一面可能有个神奇的村子,正有一群勤奋、朴实的村民努力地与象共存。
▲秋天的象群 |图源:胡益之
- END -
作者 | Angel
中南屋暑期云南大树脚村项目学员
封面图源|胡益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