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故事|16岁,踏上南京“治水之旅”
我叫陆宽,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一名小美项目学生。作为一个在“六朝古都”生活了16个春夏秋冬的“土著”南京人,我从小对于南京的整体印象便是古风犹存,科技繁荣:前有玄武湖,紫金山等自然美景;后有新街口,水游城等购物天堂。
因此我对南京充满自信。每当亲戚朋友来到南京游玩,我都会骄傲地向他们赞扬着南京的各种优点。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和其他城市一样——南京,并不“完美”。契机是中南屋的南京水资源保护的项目。在7天的调研中,我深深体会到南京河道的“净化之路”是如此来之不易。
自此之后,我一收“南京无脑吹”模样,毕竟——南京河道光鲜亮丽外表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酸……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调研开始的时候。
01
说话的艺术
做调研的第一步,是学会采访——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句话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不同方式给人的感受不同。
到达酒店的第一天晚上,姬老师就强调了采访的重要性:调研期间,大量的街坊、访谈会十分频繁,因此表达尤为重要。在和姬老师的模拟采访中,我和组员一开始都犯了一些错误,例如,问句里含有“是否”字眼,前后句逻辑跳跃性太强等……而这些提问方式都无助于准确获取信息。不过幸好,经过老师的一番纠正过,我们的提问技巧很快有了提升。
▲与姬老师的模拟访谈
而采访能力的提升,每天都在发生。
在一次街坊中,我们采访了一位听着收音机的老爷爷,但我们错误地“开门见山”——直接询问了爷爷关于政府措施的看法。毫不意外地,老人摇摇头说:“我一个收垃圾的,哪知道政府会有什么想法呢?”幸好,我们马上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在提问之前,要先建立信任,“接地气”、“套近乎”非常重要。于是,我们先同爷爷聊起家常,再用老人家能听懂的方式提问,最终,和我们熟悉起来的爷爷分享起了心声,而我们也获得了珍贵的调研信息。
▲与高科工业污水厂工作人员交流
02
全新的主笔体验
在项目第一天,姬老师就打了预防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的工作量会很大,天天写文章写到两三点也是不足为奇的。”作为一个新高二生,我从来没有写过调研文章。因此一开始我就期待小组长能carry,做好了“被安排”的准备。
可谁曾想,我在前两晚就主动做了很多。这两天的文章本由其他组员负责,我的职责就是协助修改。我本以为可以好好向他们学习,然而,当我以一个修改者的目光放眼整篇文章时,很多逻辑错误、语法错误、事实性错误——尽收眼底。就这样,我帮助修改了两天文章,但我仍然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希望自己能尽量不拖后腿。
▲组内修改文章
可是,意外发生了。在行程第三天,姬老师单独找我谈话,希望我担任组内的主笔,并在接下来几天负责修改文章。面对姬老师的期待,我的内心又是惊喜又是忐忑,因为这既是一种信任,又是一种考验。后面的日子,每当我修改文章的时候,都会时刻提醒自己:“你必须担起这份重任!”于是,我便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干了下去。
然而就在当晚,姬老师便“无情”地指出我的多个错误,让我深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文章的主笔……数个小时眨眼飞逝,在一遍遍地修改中,我也渐渐陷入疲劳。“你要是状态不好就去打把游戏放松一下,调整好了再回来继续哈。”这一番话点醒了我,让我的内心舒畅许多,不再有过多的压力与抱负,逐渐放开来:工作累了就玩会游戏或吃点东西,结束再继续工作。一改作风的我对于文章的把控能力更强了,修改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03
“四个群体的全新认识”
七天以来的白天走访、晚上写文,使我对政府、企业、NGO和个人对水资源的付出与自身有了全新且系统的认识。
我从小对于政府都持一种不爱不恨的态度,有时候会盲目地认为政府一向以作风“硬核”。然而,了解了政府为河道治理的付出后,我才明白政府不仅履职认真,而且扮演了“担责人”的角色,保持开放的态度同企业和人民合作,进而起到了协调各方的作用。我对政府的态度与观念,因此改观。
接下来就是企业。与我先前对政府的态度相似,我并没有对企业有太多期许,认为在商业利益和自然环境之间,企业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然而事实却是——企业治理污水非常积极,不仅自己发力,而且也自主开放——试图用公众教育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至于NGO,则更是打破了我原有认知。其实,在项目之前,我参加都未曾听说过“NGO”,但是与绿石工作人员交流后,我明白了NGO的重要性:NGO不仅关注污水处理,而且为政府、企业合作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
这就如同绿石工作人员所说:“如果环境问题逐渐好转,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因而越来越少‘没事可做’,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NGO并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是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最后,我对于普通市民的看法也有变化。街坊后,我了解到不同人的集体责任感不同,但是,普遍而言,群众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以往多是“事不关己”,如今却多是“人人有责”。正如采访中一位学生说道:“我认为治理水污染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需要’从我做起’。”这些观点与我的个人观念不谋而合。
04
‘治水之旅’给予我的烙印
从刚踏进酒店的紧张不安,到踏出酒店的自信充实,中南屋这7天的调研生活给我的人生添上了重要的一笔,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探索了自己,发觉了自己。我相信,在不断摸索自身的过程中,我才得以真正的成长蜕变。
▲在长江边上
- END -
作者 | 陆宽
中南屋暑期南京公益调研项目学员
更多调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