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1000个孩子过招后的心法,家长用了都说好

一土营地 2022-09-26


题图:Photo by Joel Holland on Unsplash

本文作者:天山老师


写在前面


疫情之下,正常的社会网络被隔离,但家庭内部却变得全方位无死角,疫情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有孩子的学习方式,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孩子的所有言行和学习生活状态,都随时可以被家长看到,孩子和队友的不完美,更容易被放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内心时常翻江倒海,隔三差五还会来次火山爆发,想想都让人觉得心累。


在我参与的 230 次户外课程和营地活动中,深入接触过千余位孩子,看到过太多在大自然、在伙伴中逐渐绽放的孩子;也认识不少家长,倾听他们在家庭养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尤其在疫情期间,听到、看到了太多的不和谐,虽然情绪问题是不少家长最困扰的挑战,但其实背后,还有很多值得家长们深思的内容。


为了能够和更多的家长一起探讨家庭养育中核心问题的本质,4月,我们推出了《成长型父母私享课》线上课程,希望能够通过课程引路人的指引和点拨,同路人的陪伴和鼓励,帮助大家,自我觉察、相互赋能,传递养育正能量,让每位家长在育儿路上走的更稳健。


为了能让大家真的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我们精心准备了贴合实际的课程内容,优化了线上直播课与课下家庭作业结合的课程形式,课程采用小班授课,分组共学的模式,第一期课程的30个名额很快就报满了。


两周以来,家长们的案例分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表格,这些和孩子、和家人之间的对话记录,都是育儿生活的最真实瞬间,也是家长们努力改变的心路历程。过去两周,我们得到的最多反馈就是:这两周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初衷是学会一套亲子沟通技巧,但受益最多的却是在自己本身的成长。


▲学员案例记录


引用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成长型父母私享课以“自我教练”为学习的目标,以生活中的自我觉察为作业,以学习共同体为学习组织。围绕4月份的主题:情绪,家长们展开了学习、讨论和自我反思:如何控制情绪?想吼孩子要不要忍?从基础的一土情绪四象限、到大脑构造与情绪的关系,再到转换视角、调整观念,家长们从最初的想要控制情绪,渐渐开始真正接纳孩子和自己,不良情绪自然而然地变少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顺畅了,而大家的生活也悄悄变得更加静好了。



妈妈,今天我练琴的时候你的情绪是什么颜色?



私享课学员: Jeno
一位9岁女孩6岁男孩的妈妈
最困扰的问题:辅导孩子作业时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太胆小,没有自信
对课程的期待:更从容地应对孩子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看到《成长型父母成长型私享课》的当下,正好与孩子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不管是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还是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我都特别渴求有一个能够让我提升自己的阶梯和改善亲子关系的窗口。而成长型父母课程,恰逢其时的相遇,也是缘分吧。
 
现在网上关于家庭养育的课程很多,自己也参加过一些,大多不了了之,对于网课我本来是有顾虑的。这个课程最打动我的,是每个星期课后都会有小组讨论以及课后作业。其实很多大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与进步才是关键。于是,当机立断报名了这个长达3个月的学习课程,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成长型父母课程的第一课,和孩子一起认识情绪,这太符合我当时的内心需求了。感谢一土学校,允许我把情绪四象限的PPT分享给大家。在与孩子试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张情绪图是有魔力的,会给亲子关系带来巨大的正面改变。


▲一土情绪四象限


我把这个情绪图跟孩子们一起编了一首歌。“红色情绪要喊STOP,绿色情绪WE ALL HAPPY,黄色情绪SLOW DOWN, 蓝色情绪TAKE A REST”。显而易见,红色情绪下产生的行为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是最负面的,造成的伤害力也是最大的。而当产生红色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地喊停。绿色情绪,是我们在亲子互动中所追求的状态,不管是督促孩子写作业还是陪练乐器,都希望平静愉快地度过。如果情绪如海水般跌宕起伏,对我们的身心都会带来损耗,中年父母,伤不起啊。
 
在实践过程中,我自己对情绪图产生了几个假设想法,是不是红色情绪的产生会与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或者特定地点有关联。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我记录下了每一次红色情绪的起源和发生地点。我发现,与自己红色情绪关联最多的亲子互动是孩子睡觉和练琴这两件事,相对应的,红色情绪产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卧室和客厅的乐器陪练角落。
 
红色情绪的源头既然已经找到,下一步就是用情绪图来展开魔法的时候了。我自己制作了一张情绪图,并让孩子在情绪图上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不同情绪的理解,提高孩子的参与感。为了更好的提升觉知,我把这个情绪图贴在了红色情绪最容易出现的地方,客厅与卧室,同时也提醒孩子学会辨识自己和妈妈的情绪,彼此提醒,共同进步。


▲学员自制情绪图


通过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刻,把辨识情绪以及不同情绪下的积极应对慢慢地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


也有很多同行的家长发现,孩子甚至比自己更能够准确地辨识到真实的情绪。而且,在带着觉察记录自己的情绪变换时,红色情绪产生的频率也会降低,甚至很快地能够转换到绿色情绪或者黄色情绪。


现在,每次我提高嗓门,或者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会很及时地告诉我,妈妈,你是红色的了。听到这样的回复,就算再生气,也会被孩子的天真可爱打动,很快平复情绪。


有时候,孩子会在练完琴以后问我,妈妈,今天我练琴的时候你是什么颜色的情绪,我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很开心,所以是绿色和黄色的,喜悦平静。听到我的答案,他们会流露出非常开心和骄傲的表情。


▲学员的及时反馈


真心地建议带着孩子一起认识情绪图,并且在生活中带着孩子一起互相观察,这个过程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亲子互动。
 
人无完人,亲子关系也不存在完美无瑕,只有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才可以成就更好的孩子。



身为两个男孩的妈,那些让我恼火的为什么和怎么办?



一位两个男孩的妈妈,哥哥4岁,弟弟2岁。
最困扰的问题:英语启蒙难,讲英语绘本,两个娃都想我说中文;孩子太淘气,让人头疼
对课程的期待:育人先育己,希望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去做好家长这个角色,跟孩子一起成长。
 
面对两个淘气的男娃,曾经我觉得,已经那么努力的在为孩子付出,却总感觉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为什么孩子不能好好上英语网课?为什么孩子不能好好吃饭?为什么他会是这个样子,是我哪里做的不好造成了他这样吗?那我需要怎么做?内心时常被郁闷、烦躁、无奈、生气占领,带着这一个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我报名了天山老师的《成长型父母私享课》。


Photo by Ash from Modern Afflatus on Unsplash 


在私享课的学习和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在濒临情绪爆发的状态下,光有控制是不够的,真正有效的,是需要家长去反思、觉察、接纳和调整。私享课学习,除了基础理论讲解和引导,很重要的一步,是课后作业,大家围绕困扰自己的问题,在详细的拆分框架引导下完成。
 
在框架的指引下,我一边反思一边记录。我开始发现,当我嫌弃孩子吃饭慢,是因为我对理想的吃饭状态有自己的想像和期待,但是我越着急,孩子就越抵触;当我不那么执着,不紧紧地盯着,按照孩子的说法,他自己吃得是好好的;孩子吃饭不专心,是之前大人喂食带来的影响,孩子的改正需要时间,但我这“始作俑者”需要与配合、支持,不可能我想要什么结果,立刻就能有。
 
通过一件件小事,自我察觉被慢慢唤醒,我开始慢慢地深入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这样?站在他的角度,什么时候我是一个凶神恶煞的妈妈?什么时候我又是一个他喜欢的妈妈?
 
让改变在当下发生,持续行动进化,变得更好。从对情绪、对自我、对关系的简单认识,到能够真正一步步做到自我觉察、自我接纳,与所有的情绪和谐共处,从学到走向做到是飞跃式的成长! 
 
在自我成长和育儿的道路上,即便是只有短短的3个月,有这么多同路人和自己携手并进,真是非常有意义。



本想帮孩子,没想到帮到了自己



私享课学员:李雪
一位4岁半女孩的妈妈
最困扰的问题:自己希望更好地理解孩子
对课程的期待:如何接纳孩子,理解孩子
 
参加这门课程,初衷是考虑到孩子马上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上幼儿园,担心她换了语言环境会产生各种不适应,想学习一套高效的亲子沟通技巧,来帮助她克服这一困境。然而,没想到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我最近在申请一个研究经费,对于我而言是一笔数额不菲。同时,4月1日我刚刚在日本的高校入职,很渴望通过这个成功来给自己鼓鼓劲。申请的过程中,内心同时涌动着“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一直处在焦灼的状态里。
 
妄自菲薄的原因:
博士毕业后2年多来,几乎中断了科研活动。
在申请的课题的领域没有什么研究积累。这次申请的课题,并非自己在博士期间所一直研究的课题,而是一个新的领域。了解不够深入,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刚刚入职日本的大学,对于工作和科研一筹莫展。
我是个外国人,竞争不过日本人
……
 
妄自尊大的原因:
有2位同事去年申请上了同样的研究经费。他们职位没有我高,学位没有我高,研究业绩没有我多。连他们都可以申请到,我应该也没有问题。
 
我意识到,这两种想法,前者沉浸在对未来的担忧里,后者则表现为对过去成绩的沾沾自喜,而唯独少了对“当下“的察觉。我现在我需要做的是,专注于写好项目申报书,至于结果,不是我可控的,多忧无益。看清楚了问题,觉得一身轻松,回头看看,似乎也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但是当局者迷,很多时候人都是在被自己制造的问题困扰。
 
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感谢一路的同行的伙伴和老师。
 

▲学员的积极认可


最近还在阅读诺言社区里的《被讨厌的勇气》、《当下的力量》,再加上在私享课里的觉察和自我教练的实践,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只有放下了自己内心的执念,察觉到自己的感受,能够将精力从不可控的外因转移到可控的内因上来,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比如,亲子交流、夫妻沟通、与人协作、面对冲突……
 
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真正掌控的,就是我们的内心。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忍住建议和解答的冲动,提出有力的问题



私享课助教:盒子
 
在一土,老师的五个角色之中,有一个角色是教练。什么是教练呢?教练是平等的陪伴者,发问而非告知,倾听而非讲述,赋能而非指导,教练提供强有力的提问,而不是给予建议和告知。
 
对于这句话,说实话,我是半懂不懂,半信不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老师,天然的站在知识的高位,而作为父母,似乎更是要对孩子方方面面的负责任,给指导。遇到问题不给答案,反而提更多问题,真的能行吗?
 
因为工作原因,我会接触很多家长,说到孩子问题,我的本能反应是给一个直接的答案:你这样会对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响,你应该那样跟孩子沟通。而在营地和上课时,孩子之间起冲突也是再正常不过,有的老师也容易陷入和孩子讲道理、纠正对错、自认权威而又不自知的去协调孩子们的冲突。
 
结果怎么样呢?往往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孩子的矛盾中,我们认为有错的那方,孩子坚决不觉得自己行为有问题;在家长的困惑中,家长们在指点下,似乎找到了正确答案,但是等下次再有问题,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这个过程让我也很疲惫和挫败。
 
在做私享课的助教过程中,我发现,天山老师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不会给出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在对话中,给出引导性的反馈,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的那个人,都会回归到提出问题的本人。提问,真的有用!



《带了1000个孩子,我想和所有父母分享》一文中,天山老师写到,“如果说自我成长和养育孩子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英雄之旅,在这条道路上,谁是我的引路人,谁又是我的同路人?”当我们走在课程这3个月的时间节点,老师成为了我们的引路人,每一个同学、支持自己的家人,都是我们的同路人。课程抛开填鸭式的灌输,看似四两拨千斤的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激发出对自我的内省,和对孩子、对家人、对同事,以及一切对人的关系的觉察。
 
在过去的两周内,认真参与课程的家长们:从能够觉察开始➡️觉察并识别情绪➡️看见并接纳孩子➡️接纳自我、亲密和谐 。这些变化发生在自己身上,发生在与孩子和家人的关系中。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学员的课后评价


在学会认知并觉察情绪之后,接纳孩子的情绪,进而接纳孩子并给与支持,成了家长们的共同话题。




▲学员在群内讨论


天山老师《成长型父母私享课》第二期应邀推出,课程将于5月6日正式开讲。如果你也想解决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困扰你的问题,期待能在天山老师的课堂中见到你的身影。
 
在首期课程正式开课前,我们邀请到一土创始人李一诺来到天山老师的直播间,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成长型父母私享课》先导课。一诺是如何面对、如何教育3个孩子的呢?来听一诺给大家分享她多年的养娃秘诀吧,先导课内容点击阅读原文收看哦~

 

 



报名方式



↓咨询更多课程相关信息识别下图↓

▲扫码入群回复1

咨询请扫码入群回复1,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如果您已有一土空间客服好友可直接联系。


 

 推荐阅读 




 

百造线上课『未来派建筑师通识课』五门课发布

只身在外的孩子,能照顾的好自己吗?

学画5年,有孩子后,我发现都错了…
一土学校最受欢迎的美育课,全网开放
一诺谈三个孩子的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上)
一诺谈三个孩子的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下)
100天陪伴你的家庭
一土空间课程/营地/培训一览
不讲套路的数学思维课
手把手带你实战:怎么和孩子好好说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