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 | 传统与现代的共存——拉美先锋派小说(下)

巴别塔 Babel巴别塔官方 2022-04-12

正文共:3684字 13图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上一节中,我们集中介绍了阿根廷先锋派小说家,本期将放眼拉美大陆,了解更多先锋派拉美小说家及其作品。


相比阿根廷作家普遍展现出的欧洲风格,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国的作家更注重现代文学手法与本土文化如玛雅文明、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的融合。这种文化上的虚实重叠也是先锋派的显著特征。



#1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Miguel Ángel Asturias

阿斯图里亚斯是危地马拉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899年,阿斯图里生于危地马拉城,为躲避当时的独裁统治,举家迁往内地,在那里,阿斯图里亚斯接触到土著印第安人。反独裁根植于本土文化也成为后来阿斯图里亚斯创作中重要的命题。

 

1930年,阿斯图里亚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危地马拉传说》(Leyendas de Guatemala,取材于危地马拉民间传说与玛雅史诗《波波尔·乌》(Popol Voh)。1946和1949年,阿斯图里亚斯先后出版了反独裁小说《总统先生》(El señor presidente魔幻现实主义先锋之作《玉米人》(Hombres de maíz

 

《总统先生》虚构了一名肆意妄为、草菅人命的专制暴君,在他的统治下混乱和恐怖的氛围笼罩了整个国家。阿斯图里亚斯通过这部小说谴责了独裁政治,也号召民众觉醒与反抗。

 


《玉米人》通过神话照进印第安山民的真实生活。在印第安人看来,玉米是关于信仰与起源的圣物,而在白人看来则不过是一种食物。通过印第安人和白人在玉米种植问题上的冲突为线索,揭露美洲与欧洲、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共存

 


政治独裁文化冲突,是拉美大陆独特的、却也是拉美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重叠的现实,阿斯图里亚斯带领读者认识了拉美本土传统文化美洲发展史上的困境 


“我说说那个印第安人的事。(……)神父把圣饼丢了。到了病人家里,什么像样的东西也找不着,没法给病人吃。神父抓住一只蟑螂,撕掉一只翅膀。这时候,病人正在捯气。神父站在木板床前,对他说:‘你相信这是我主耶稣的圣体吗?……’印第安人回答说:‘是的,我信……’‘你相信这块小东西是主的圣体吗?’印第安人又说了一遍:‘是的,我信……’‘你相信灵魂不死吗?’‘是的,我信……’‘那好吧……张开嘴……’这工夫,印第安人推开神父的手,说:‘我信是信,可我不吃这个……’”


——《玉米人》 刘习良 笋季英 译


#2

阿莱霍·卡彭铁尔 Alejo Carpentier

卡彭铁尔是古巴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外交活动家和音乐理论家。1904年,他出生于哈瓦那,父母分别是法国人和俄国人。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从小钟爱阅读写作,遍游多国。1928年,卡彭铁尔因起草反独裁宣言被捕入狱,在狱中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狱后他流亡法国,于1940年返回古巴,又因政治风波多次流亡。卡彭铁尔多次获奖,曾两次访华。1980年,卡彭铁尔病逝于巴黎后,在古巴举行了国葬。

 

卡彭铁尔著有小说、文学及音乐评论和大量散文。1949年出版以海地独立战争为背景的《人间王国》(El reino de este mundo,195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时间之战》(Guerra del tiempo,1962年出版讨论法国大革命对西印度群岛影响的长篇小说《光明世纪》(El siglo de las luces,1974年出版反独裁小说《方法的根源》(El recurso del método。卡彭铁尔提出了“神奇现实”理论,拓宽了现实的定义,认为不仅包括“人们的所作所为,也包括所梦所想”。


卡彭铁尔的创作从美洲神话汲取灵感,结合亲身见闻与田野调查,以超现实主义展现本土文化和社会问题,生动反映了拉美多国多民族的文化与现实


“在那边,每当嘎吱嘎吱响着的囚车在咚咚的鼓声中驶向刑场时,一大群人围绕着它,似乎在上演一出古老的悲剧。而在这边,此‘门’处在护符般的船头纹饰上方,面对着夜幕,在斜面刃反光的映照下,孤零零地站着,木制门框形成了衬托星空的框架。波涛涌来,又擦着船身分开,随即在我们后面合拢。这持续不断、有节奏的浪涛声,因其持久而酷似寂静,这是人类在听不到类似自己的声音时误以为的寂静。”——《光明世纪》 刘玉树 译


#3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 Juan Carlos Onetti

1909年,奥内蒂出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他酷爱写作,迫于生计先后从事过编辑、记者等,1962年获全国文学奖,晚年因军政府迫害客居西班牙。

 

奥内蒂自23岁开始写作,1950年出版的《短暂的生命》(La vida breve)中塑造了一个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原型的港口城市圣达玛丽亚,此后的一系列作品都以这个城市为舞台,也包括他1961出版的最著名的作品《造船厂》(El astillero)。主人公拉尔森刑满出狱后回到圣达玛丽亚出任造船厂经理,却发现这是一个骗局,造船厂早已倒闭。作者渲染了一种封闭的氛围,既是故事发生的压抑的社会环境,又指人物闭锁的精神世界


“从他们的眼睛看,他们不是从某个确切的地方回来的。他们是从一个从来没有呆过的地方,从一种绝对的、自欺欺人的、充满种种象征的孤独中回来的。”


——《造船厂》(赵德明、王治权)


#4

胡安·鲁尔福 Juan Rulfo

1917年,胡安·鲁尔福出生于墨西哥的一座小城的没落庄园主家庭,父母他幼年时就相继去世。鲁尔福见证了墨西哥革命的尾声,也被认为是最后的墨西哥革命时期小说家。尽管鲁尔福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已足以让他跻身墨西哥乃至拉美最重要的作家之列。1953年,鲁尔福出版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平原》(El llano en llamas),1955年出版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Pedro Páramo),直到1980才再有电影文学脚本《金鸡》(El gallo de oro)出版。 


《佩德罗·巴拉莫》即书中主人公的名字,他野心勃勃、无恶不作、强取豪夺,但却无法得到所爱之人苏珊娜。小说的叙事穿越生死完全打破时空局限,并结合了阿兹特克神话传说,需要读者进入小说去思考和编织情节。小说表面杂乱无章,而实际却紧密连接。作品中流露出悲观主义宿命论的观点,揭露了墨西哥革命时期和其后的黑暗生活,却无法指明道路,使得全文被笼罩在诡谲黑暗的氛围中。



“你一生中打死了多少只鸟,胡斯蒂娜?”

“很多只,苏萨娜。”

“你不觉得伤心?”

“伤心,苏萨娜。”

“那你对死还期待些什么?”

“就等待着死,苏萨娜。”

“如果只期待着死,它就会到来,你别担心。”

……

“你相信地狱吗,胡斯蒂娜?”

“相信,苏萨娜,也相信天堂。”

“我只相信地狱。”说完,她便合上了眼睛。


—— 《佩德罗·巴拉莫》 张伟劼 译


#5

先锋派群像


先锋派还有许多作家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和杰出的作品:
  • 智利作家曼努埃尔·罗哈斯(Manuel Rojas, 1896-1973),代表作《小偷之子》(Hijo de lardon)。


  • 委内瑞拉作家阿图罗·乌斯拉尔·彼特里(Arturo Uslar Pietri, 1906-2001)是第一个将“魔幻现实主义”引进西语美洲文学的拉美作家,代表作《独裁者的葬礼》(Oficio de difuntos),也译《已故者的功能》。这一作品与《方法的根源》《我,至高无上者》《族长的秋天》(El otoño del Patriarca)并称为“拉美四大反独裁小说”。


  •  巴拉圭作家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Augusto Roa Bastos, 1917-2005),代表作《人子》(Hijo de hombre)《我,至高无上者》(Yo, el Supremo)。


  • 委内瑞拉作家米盖尔·奥特罗·西尔瓦(Miguel Otero Silva, 1908-1985),代表作《死屋》(Casas muertas)《一号办公室》(Oficina Nº 1)。


  • 墨西哥作家胡安·何塞·阿雷奥拉(Juan José Arreola),代表作《动物集》(Bestiario)《寓言集》(Confabulario)。

 以上提及的几乎全部先锋派小说家都有作品译介成中文,且其中许多近年都迎来再译再版。先锋派文学运动和众多先锋派小说家为60年代拉美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是拉美新小说的先驱,其本身是拉美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先锋派文学也深刻影响了拉美的影视创作,例如阿尔特的《七个疯子》,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金鸡》等,博尔赫斯也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短片。


文学对电影的启发、文学与电影的碰撞,也是先锋派小说在拉美文化历史上大放异彩的证明。


参考资料:

《拉丁美洲文学史》 赵德明 赵振江 孙成敖 段若川 编著

Forster, Merlin H,Vanguardism in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90.

Unruh, Vickey. Latin American Vanguard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 End -


声明:本文由本站独家整理资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所涉内容不代表本站或个人看法和观点。图源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