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棱镜 | 「没意义的有意义是有意义的没意义」——马里奥·莱夫雷罗《发光的小说》

巴别塔 Babel巴别塔官方 2023-02-13




马里奥·莱夫雷罗乌拉圭作家


做过摄影师、书商、漫画脚本家、幽默作家、字谜与智力游戏创作者,晚年还开办了一个文学工作坊。
作为一名几乎无人知晓的小众作家,他却成了最优秀的一众拉美文学作者心中不可或缺的大师与标杆,留下了《发光的小说》《一个无赖的日记》《空洞的谈话》《地方》《尼克·卡特在玩而读者被杀了我则在垂死挣扎》《猎兔》
等作品



 I

        《发光的小说》

马里奥·莱夫雷罗决定完成一部“发光的小说”,记录他脑海中闪现的“精灵”时刻。落笔之后的十六年里,作者一直背负着那部未完成的小说,删删又改改。获得古根海姆奖之后,小说的修改进入了新的周期,原本计划增补的章节最终没能完成增补,但作者将拿到奖金的这一年中“所经历的摇摆”悉数记录了下来,组成了长达四百多页的日记并将其命名为《奖金日记》,与旧版《发光的小说》共同合成了这部长达五百多页的作品,本应该占主体地位的《发光的小说》仅为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

莱夫雷罗的作品完全跳脱出了常规的文学模式,几乎打碎了所有的常理逻辑,一闪而过的念头与情节叙述如同齿轮般紧紧咬合在一起,读者在真假难辨的描述中一步步陷入了莱夫雷罗的文学迷宫,当你绞尽脑汁以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出口,却发现自己早已掉入了更深的陷阱之中。如果真的要给全书洋洋洒洒的四百页日记做出总结,我们或许可以说,老头是想告诉大家,那无数晦暗的岁月也曾闪着微光,星光终究点亮每个平常的生命。


II

       葡萄  


又是一段绝妙的开场白,读者再一次顺着这串葡萄,走进了莱夫雷罗的另一座迷宫。“我”在深陷精神危机之际,爱上了一位妓女,“我”喜欢在睡觉时穿着那件沾满她香味的衬衫,也会耍些“小把戏”以获得更长的相处时间,她帮助“我”消解对城市的仇恨,那种“施爱者却得不到爱的愤恨”。如果莱夫雷罗的故事到此结束,那这个故事将是文学却又不太文学的,但为了找到那串葡萄或者为了“最终的发现”,“我”应该袒露更多的事实,事实就是这位女士与她同行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不鄙视她的客人,她给予作者足够的耐心和宽容,让“我”能够在令人难以启齿的性别自卑中获得尊重,在那片刻的时间里,莱夫雷罗可以与自己,与世界和平相处。 在本书中,作者将严肃的哲思与口癖糅杂在一起,完成了一部具有高度真实性的日记,而大量梦境与现实的交叉描述,又为真实的叙事蒙上虚构色彩,在这样模糊的边界之中,莱夫雷罗确立真实性的途径也转向了虚构。


III

       鸽子  


死去的鸽子就在那里,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作者--他的生命正面对着“丑陋的、痛苦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的临在”。而这样的死亡在作者看来,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灭亡,更是灵魂火花的熄灭,他本人也深信鸽子的出现是有象征意义的,代表着他生命中发光的时刻已经死去,这也是他每次提笔续写《发光的小说》都失败的原因,因为他失去了寻找火花的能力。回顾整部作品,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莱夫雷罗已然触摸到了死亡的脉络,胆囊手术,游戏上瘾,抑郁症,好友相继去世--所有的人类恐惧都如恶狼般扑向了他。孤独与恐惧织成大网牢牢困住了这个老头,正如身处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你和我,但作者却一直在向我们证明,在这汪单调重复的生活之下,一直有光,有“精灵”在晦暗的日子里发出点点微光“连成或明或暗的星座”,绘出“生活在另一个维度中的阵列”。


IV

     结语


在传统文学土壤中生长的读者若想跟上莱夫雷罗的脚步,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跟上莱夫雷罗的脚步。阅读《发光的小说》时,最好放弃从精神分析或是社会道德的角度阐释这些“疯言疯语”,打消从字里行间悟出人生真谛的念头,掐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隐秘期待,老头只想拿起手中的笔,缓缓写下一天之中的星星点点,我们也只需要放空自己,跟着作者的笔触,让灵魂出走,没意义的有意义就是有意义的没意义。



END


编辑 | 宝丁一月
美编 | 佐伊光伏仙人掌
责编 | 泗泗泗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