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ife Letter | 揭秘产blaKPC-2的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异质性与临床基因组学之谜
论文亮点
本文报道了KPC-2耐药质粒在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中的分布和遗传特征,为研究我国临床ICU环境中CRPA传播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组学视角。
论文导读
2024年4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曼教授和冯友军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在hLife上发表题为“Heterogeneity and clinical genomics of blaKPC-2-producing,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文章。该研究针对临床CRPA感染情况,将分子遗传、比较基因组学与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结合,较为系统地研究了CRPA的耐药性和毒力分化,指出了CRKP的遗传异质性以及KPC-2耐药性的质粒携带特征,为理解CRPA的复杂播散规律提供了临床基因组学的新视角。
扫码阅读原文
微生物耐药性(AMR)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难点。CRPA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亟需攻克的 “ESKAPE” 病原体。CRPA耐药的机制多样包括孔蛋白突变以及通过质粒获得的碳青霉烯水解酶(如KPC-2)等。KPC-2的可转移性加速了CRPA在“全健康”链条 (即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等)下的全球播散。然而,当前对产blaKPC-2的中国临床CRPA株异质性和临床基因组学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本文对一家中国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综合ICU临床CRPA分离株 (共计8株)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ST分型结合XbaI-PFGE图谱分析显示上述临床菌株可划分为四种亚型,这表明了CRPA的遗传异质性(图1)。接下来S1-PFGE和Southern杂交实验显示KPC-2耐药基因系由不同大小的质粒携带(图2)。本研究选取了2株代表性CRPA菌株(即pFYJ1051/菌株1051和pFYJ1052/菌株1052),对此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为深入理解KPC-2通过 “ISKpn6-blaKPC-2-ISKpn27” 转座单元移动提供了基因组学视角(图3)。此外,我们注意到个别CRPA缺失绿脓素表型。进一步的小鼠感染实验亦指出了临床CRPA的毒力差异。总之,该研究为了解CRPA的多样性提供了多维度视点,亦为理解CRPA在中国的院内定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图1 临床CRPA分离株的XbaI-PFGE图谱和ST分型
图2 源于临床CRPA的两个KPC-2质粒的分离、鉴定与基因组测定
图3 KPC-2质粒pFYJ1501和pFYJ1502的比较基因组学及其对应CRPA宿主菌Pa-1和Pa-2的感染性差异
✦ +
+
作者简介
黄曼 主任医师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方向: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人工智能在重症领域的应用
冯友军 教授
通讯作者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方向:重要医学细菌ESKAPE的耐药机制、感染机理及防控新策略
引用格式:Huang M, Liu L, Li X, et.al. Heterogeneity and clinical genomics of blaKPC-2-producing,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Life.
https://doi.org/10.1016/j.hlife.2024.04.001
hLife封面合集
1卷1期
1卷2期
2卷1期
2卷2期
2卷3期
往期推荐
hLife Article | 新冠疫苗随机临床研究揭示XBB.1.5双价疫苗的优效免疫原性
hLife Review | STAT1-GOF突变患者——受自身免疫和真菌感染双重折磨
hLife Article | 深圳大学张素平研究团队获得一种靶向新冠病毒关键表位的中和抗体
hLife Article | 哺乳动物线粒体呼吸链超级复合物I₂III₂IV₂调控机制的结构基础
hLife Article | 线粒体炫信号与棕色脂肪细胞产热
期刊简介
hLife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西湖大学医学院和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联合支持,与国际出版商爱思唯尔合作的的健康科学领域综合性英文期刊。
hLife聚焦健康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融合发展。期刊发表与医学相关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生理学、免疫学、结构生物学、疾病监测、肿瘤、药物、疫苗和健康政策等。
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投稿网址: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hlife
期刊特点
诚邀投稿
我们诚邀您将高质量的健康科学相关科研成果投至hLife。
投稿网址
作者指南
期刊主页
hLife
邮箱| hlife@im.ac.cn
电话|(86)10-6480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