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庭审追番| 宝藏男孩方舟子(2):出道即是赢家

匿月馐花 匿月馐花 2019-04-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大家吼,我肥来啦!继续继续~

第2集:出道即是赢家宝藏男孩方舟子


方舟子1990年赴美,1998年回国。在美国这八年,世界上有两个方舟子:一个是“新语丝”平行世界里的网红方舟子;另一个是现实中的留学生方舟子

网红方舟子无疑是成功的,文能写诗,武能掐架,瞅准时机发动“新语丝政变”,登上集权巅峰,可谓一举实现了中国文人的千古君王梦。

➽插播一条回顾:庭审追番| 宝藏男孩方舟子(1):新语丝政变

说到写诗,方舟子在理科生中可谓文采出众了。当年在美留学生中,有一位小姐姐“莲波”,颜值爆表、才华横溢,方舟子经常跟她和诗。

后来小姐姐隐退江湖,方舟子还把两人和过的诗搜集起来,编成“莲舟唱和”。

摘录一组,大家感受下:

别问,帅过 ↑
high过 →


不过,跟新语丝世界中风生水起的方舟子相比,现实世界中的博士生方舟子则不太尽如人意。

方舟子博士期间,一共发表过两篇论文。第一篇发在Nature上,非常光荣——只可惜位居第六作者。[注1]

读者中想必也有科研圈的,看看发表时间和作者排位就能心领神会。

Nature这篇论文于1991年9月投稿,1992年1月刊出。而方舟子是1990年12月底才到美国。之后短短8个月时间,课还没上完、课题还没定、实验还没开始做,这篇论文就已经成稿投出了,实在难以想象方舟子能有什么实质性贡献,大概率就是跟在后面挂个名罢了。

第二篇论文1996年发在JBC上,方舟子是第一作者,这篇论文应该才是方舟子4年多博士生涯真正的研究成果。[注2]

多年后,方舟子回忆起自己的博士导师Zachary Burton,深情地写道:

我的导师认为我是他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非常适合做科学研究工作。

他认为如果我去当教授,纯粹大材小用。[注3]


方舟子在美国做了4年多博士,只在JBC上发了一篇一作,外加入学后在Nature上挂了一篇六作,这样的学术成绩,竟被他的巴顿导师视为“最聪明”“非常适合做科研”——倘若真说过此话,我只能说巴顿导师对方舟子真是爱得深沉


1995年博士毕业后,方舟子并未回国,而是在1996年1月,进入罗彻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实验室,做博士后。

方舟子在Rochester深造了一年零5个月左右,可谓成就显著,上集说到的合办“新语丝”,发动“新语丝政变”,都在这段时间发生。

至于说学业上,Emmmm……我只知道1997年5月方舟子离开Rochester时,他导师Martin A. Gorovsky都没给他写推荐信。[注3]

离开Rochester后,方舟子又转到了萨尔克(Salk)生物研究所,还是做博士后。

在这里,方舟子又发了一篇论文,在Cell上——跟Nature同样光荣,但也同样可惜的是,这篇论文1997年11月投稿,1998年2月刊出,也就是说,方舟子刚来Salk才5个月,这篇论文就成稿投出了。对于一篇Cell级别的论文,需要多久的实验积累,而5个月的工作量又能贡献多少,自不必多说,总之对得起第三作者这个排名吧。[注4]

在Salk,方舟子还有一个收获,就是申请了两项专利,这是方舟子非常引以为荣的成果,在他成名后接受采访都多次提及,诸如:

在博士后工作期间,方舟子克隆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基因获得专利,并被药厂采用[注5]

每年支付一些专利费用,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注6]


这两项专利在美国专利局都能查到,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竟然两项都分别有四个发明人,而方舟子都是排名最后,显然贡献最少[注7]——但看他自己的介绍,很容易以为是他自己一个人搞出来的。

而且,这两项专利分别在2001年8月和9月才获得通过,可方舟子早在2000年6月就言之凿凿称自己已经获得专利,并投入药厂使用[注5]。这又怎么回事?

于是,有人向Salk举报,Salk的专利律师Sheila Kirschenbaum对此进行了答复,原文见[注8],大概意思就是说:

专利是属于Salk的,如果要用的话,必须向Salk申请。方先生可能没搞清楚,他作为雇员跟Salk签的劳动合同已经说明,他已经把他那部分专利权转给了Salk了。


Emmmm,有点小尴尬……

方舟子1990年12月底到美国,读博4年多,博士后快3年,直到1998年底回国,国外学术生涯长达8年,如果单从科研成果来看,坦白说只能算勉强合格。

不过,在我看来,这也无所谓,很多人都只是把高学历当作事业的敲门砖,并不一定非要热爱科学、投身科研。

况且,人各有志、各有所长,方舟子虽然学术上并不出众,但作为中文网络世界的初代目网红,又有“新语丝”一方天下——即使以20年前的保守视角来看,也称得上另辟蹊径、别样成功了。

更别说要是搁在今天,那妥妥的互联网创业啊,而且方老师刚毕业就自带一个流量网站、两年运营经验,真是出道即为赢家……

——当然了,如果方老师不要吹牛说什么博导夸自己是最聪明的学生、非常适合科研、自己发明基因专利还每年拿药厂的专利费……的话,就更好了。


但是,这又引出一个新的疑问:

方舟子1998年从Salk离开后,没有了博士后薪水。尽管他对很多媒体说,自己是靠药厂支付的专利费来保证基本生活[注6],但我们前面也尴尬过了,显然他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专利费”。

那么,问题来了——

请问方老师靠什么为生?

虽然,1998年的方舟子老师,已然傲立于互联网大潮的前沿,但是大潮前沿并不会凭空掉钱,所以20年前的方老师依然跟20年后的网红们面对着同样的难题,那就是——变现

说到此处,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前几年的微博,尽管各路大V们天天掐得你死我活,但是“无论左派右派,最后都是淘宝派”——没错,大V卖货,可谓流量变现的一条康庄大道。

20年前的方老师,自然也不会错过。

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先是卖越洋电话卡,不过看起来利润有限。

新语丝电话卡广告


1998年12月5日,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发了一篇《“汉林网上书城”开业致辞》,向海外读者出售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注9]

今天的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网上购书,但在20年前,大部分国门之内的中国人还对此毫无概念。

1995年,亚马逊上线,就是以网上书店起家。到1998年,在海外网购英文书已经非常流行,但在要想在国外买到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书籍,还很困难。

1995年刚上线的亚马逊

看到亚马逊也曾这么丑,我突然觉得新语丝也…还是很丑


当时要想在美国买到国内书,一般得去唐人街,市场通行做法是直接把人民币价格改成美元价格,比如一本书8块人民币,那就卖8美元。按照当时汇率,差不多翻了八、九倍,相当肉痛了。

1997年,香港第一家网上书店“博学堂”上线,主打中文书籍,包括中国大陆和港台出版物,号称“香港亚马逊”。你可以在美国下单,博学堂接单后再向出版社买,再往美国寄。

香港博学堂网上书店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

一是慢,从下单到收货能耗一两个月——尤其是一两个月以后跟你说没货了,你真没脾气。

二是贵,每本书定价先就翻个两三倍,加上邮费再翻一倍,而且平邮寄丢了不赔,你自认倒霉,要买保险的话还得再加钱,七七八八算下来也价格不菲了。

“博学堂”于2000年关张大吉——此为后话,但1998年时的方舟子,还是从“博学堂”找到了变现idea。

按照方舟子的说法:

1998年8月,“一个在国内一家公司担任经理的老朋友跟我联系,要求我帮助建立一家面向海外客户的网上中文书店时,我就很高兴地答应了。九、十月份回国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反复协商,把整个书店(取名“汉林网上书店”)的规划定了下来。”[注10]


1998年12月5日,汉林网上书城正式开张,并在“新语丝”上发表了开业致辞。

方舟子对汉林书店倾注了很大心血,新语丝首页显著位置广告自不必说,还在“新语丝”上开设了“汉林书城每周排行榜”“汉林新书推荐”“汉林书摘”“汉林书讯”“汉林书城十佳新书(方舟子挑选)”等诸多栏目,不仅亲自编写,频繁推荐首页,还热情感谢、耐心回复,俨然汉林书店的代言人+形象大使+营销总监。

新语丝上的汉林书店广告,闪瞎眼


同时,方舟子对汉林书店也有很大话语权,书店的销售模式、网站设计、上架书籍、定价、书籍信息、发货时间、邮寄方式、售后赔付等,统统都由方舟子拍板定夺。[注10、11]

就连开业时间,原本定在1998年12月3日,方舟子突然觉得邮资有问题,不准开业,就推迟到5日,他同意了才开业。[注11]

从这些信息来看,方舟子事实上是汉林书店的合伙人


此外,方舟子还透露:

为汉林书城供书的,是在国内名头很响的‘晓风书屋’,一家个体连锁书店,总店设在漳州,分店则已开到了好几个大城市。 [注11]


这里必须插叙一波“晓风书店”了:

晓风书屋的创始人叫许志强,早在1987年,许志强和弟弟许星,就在福建省漳州市开了“晓风书屋”。

80年代,国内书店基本被国营新华书店所垄断,个体书店屈指可数。当时的“晓风书店”只是一间十几平米的老房子,打了几个木头书架在屋里,每天开张就把木板门拆下来横在门口摆书。

晓风书屋开业伊始 ↓80年代的晓风书屋 ↑


到了90年代,晓风书屋在很多城市都有了连锁店,成为人文书店的知名品牌。

方舟子前面说:

一个在国内一家公司担任经理的老朋友跟我联系,要求我帮助建立一家面向海外客户的网上中文书店。 [注10]

为汉林书城供书的,是在国内名头很响的‘晓风书屋’,一家个体连锁书店,总店设在漳州,分店则已开到了好几个大城市。 [注11]




这位想开网上书店的经理老朋友,十有八九就是晓风书屋的许志强。

最近几年,伴随实体书店的衰亡,晓风书店也岌岌可危。但无论如何,许志强都当得起中国民营书店的风云人物。

——当然,这位风云人物许总,在90年代如日中天时,一定想不到,20年后,自己会卷入到2016年方玄昌刑事自诉王志安的官司中。

方玄昌是方舟子的好丽友,许志强在出庭给方玄昌当人证时,莫名其妙反倒帮了王志安一把,气得方玄昌差点吐血。此为后话,详情待后。


艾玛看成毕姥爷,吓尿,差点被封号↑  赶紧换一张许志强



书归正传,此时的方舟子,一方面雄踞“新语丝”,天天享受发帖、掐架、一言不合就封你号的人生至尊乐趣;另一方面还跟人合伙开办汉林网上书店,既能盈利赚钱,又符合方老师传播知识的高级人设,而且还在书店里说一不二。

哎,人都说,人生最幸福的事,第一是有发自内心的爱好,第二是还能用爱好赚钱——天呐这不就是方舟子老师本尊吗?!

羡慕方老师!

方老师人生赢家!

——然鹅!

吊诡的是,这么圆满的事,时隔几年后,方舟子却拒不承认了?

2013年方舟子跟崔永元之间爆发“方崔大战”,方舟子把汉林书店的事推得一干二净,连名字都不敢提。

这又是为什么呢?

老规矩,四个大字

番外友情客串:王局

啊啊差点忘了,第1集发了后,王局跟我说:“哎你写得这么细,小心方舟子告你啊!”

我说:“看您说的,咱细归细,都是有出处的。”

王局说:“那你还是把出处都列出来吧,以绝后患。”

我说:“那没问题,从第2集开始标参考文献。哎,说起来,我不是在你的公主号上发吗?方舟子要告也是告你啊!”

王局说:“我当然是不怕他告了,我这不是为你好吗?对了你自己注册个公众号吧以后都发在你自己号上我帮你转发绝不收钱么么哒!”

我:……

于是我真的注册了一个公主号,二维码在此,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相当严谨

[注1] A cDNA encoding RAP74, a general initiation factor for transcription by RNA polymerase II. Finkelstein A, Kostrub CF, Li J, Chavez DP, Wang BQ, Fang SM, Greenblatt J, Burton ZF. Nature. Jan 1992,355(6359):464-467

[注2]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protein (RAP) 74 binds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IIB and blocks TFIIB-RAP30 binding. Fang SM, Burton ZF. J Biol Chem. 1996 May 17;271(20):11703-9

[注3] “我不得不吹牛一下:我的导师认为我是他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非常适合做科学研究工作,在我申请博士后、研究基金时,都给予最强烈的推荐。我到Salk做博士后时,就只靠他的一封推荐信(一般情况下需要三个人的推荐)。由于他和其他人的推荐,我得到了一份研究艾滋病的基金。只不过,在日常交谈中,他有时劝我不要去当教授,因为他认为现在的教授和当秘书也差不多,整天写基金申请要钱。干脆说吧,他认为如果我去当教授,纯粹大材小用!我的导师对我现在从事的这些工作非常赞赏,恭维我是中国科学的良心。我出版的书,他还请系里的中国人摘要翻译。这些话,我本来不想说。但是既然骗子们居然连我的导师也要扯进来,说说也无妨。”——方舟子,新语丝 August 28, 2001 17:34:51

[注4] A novel CDK9-associated C-type cyclin interacts directly with HIV-1 Tat and mediates its high-affinity, loop-specific binding to TAR RNA. Wei P1, Garber ME, Fang SM, Fischer WH, Jones KA. Cell. 1998 Feb 20;92(4):451-62

[注5]

“在博士后工作期间,方舟子克隆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基因获得专利,并被药厂采用。”《网络奇才方舟子崭露锋芒》,中华读书报,2000年6月14日

“方舟子光在写作方面就以一个多才多方位的杂家出现。然而这还不是他的全部:他已经或者即将出版的科学著作就有四部,去年获得基因专利,现任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网侠方舟子的另一面》

“博士后工作期间,方舟子克隆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基因获得专利,并被药厂采用。”刘菊花:《网络奇才方舟子》2001年7月18日

他在复制蛋白质基因方面还获得过一项专利,被美国药厂采用。”《方舟子“新语丝”网站敢说敢言》,世界日报,2001年7月24日

[注6]

“我把博士后研究时做的东西(克隆了一个基因)申请了专利,得到一笔钱,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方舟子访谈:活跃在网络上的啄木鸟》,新民周刊,2001年8月6日

“我的经济来源有几部分。第一,我有一个专利,几年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当时和同事们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产品和艾滋病治疗有关系,所以有药厂买了我们这个专利,每年支付一些专利费用,这些可以保证我的一些基本生活费用。”《海外学人方舟子谈“学术腐败”》,新华网视频,2003年4月

[注7] 美国专利局显示资料:

United States Patent 6,270,956

Jones , et al. August 7, 2001

Translational coactivator that interacts with Tat protein and regulates its binding to TAR RNA, methods for modulating Tat transactivation, and uses therefor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invention, a host cell protein has been discovered which regulates Tat transactivation. The protein is the first discovered constituent of the TAK/TEFb complex which associates with the HIV Tat, via divalent cation metals, and is necessary for the binding of Tat to TAR RNA. This protein, cyclin T1, is an 87 kDa cyclin partner for the PITALRE kinase. It is further discovered that Tat must interact with TAK in order to bind to TAR RNA with affinity and with the appropriate sequence specificity that is observed in vivo. In accordance with another aspect of the invention, xulations useful for modulation of Tat transactiv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ddition, assay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useful to modulate the above-described processes.

Inventors: Jones; Katherine A. (Encinitas, CA), Wei; Ping (Brookeville, MD), Garber; Mitchell (Woodland Hills, CA), Fang; Shi-Min (San Diego, CA)

Assignee: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a Jolla, CA)

Appl. No.: 09/126,980

Filed: July 30, 1998


United States Patent 6,284,456

Jones , et al. September 4, 2001

Tranxional coactivator that interacts with Tat protein and regulates its binding to TAR RNA, methods for modulating Tat transactivation, and uses therefor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olated nucleic acid encoding a host cell protein that regulates Tat transactivation has been discovered. The protein is the first discovered constituent of the TAK/TEFb complex which associates with the HIV Tat, via divalent cation metals, and is necessary for the binding of Tat to TAR RNA. This protein, cyclin T1, is an 87 kDa cyclin partner for the PITALRE kinase. It is further discovered that Tat must interact with TAK in order to bind to TAR RNA with affinity and with the appropriate sequence specificity that is observed in vivo. In accordance with another aspect of the invention, xulations useful for modulation of Tat transactiv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ddition, assay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useful to modulate the above-described processes.

Inventors: Jones; Katherine A. (Encinitas, CA), Wei; Ping (San Diego, CA), Garber; Mitchell (Woodland Hills, CA), Fang; Shi-Min (San Diego, CA)

Assignee: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a Jolla, CA)

Appl. No.: 09/476,482

Filed: December 30, 1999


[注8]Salk专利律师回复:

“The patents are own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Salk Institute and a license from the Institute would be required to use the technology covered in the patents.”

“Perhaps Mr. Fang does not understand that as an employee of Salk, he was required to assign his rights to the Salk Institute per his employment agreement and Salk’s patent policy.”

Sheila Kirschenbaum

kirschenbaum@salk.edu


[注9] 《“汉林网上书城”(www.hanlin.com)开业致辞》新语丝1998.12.5. http://www.xys.org/hanlin/openning.txt

[注10] 《从博学堂到汉林:两家网上中文书店》,方舟子,《中国青年报》电脑周刊,1999.6.7.

[注11]《关于汉林网上书城(hanlin.com)》方舟子,新语丝:http://www.xys.org/doc/whyhanlin.txt


往期精彩回顾

➽ 庭审追番| 宝藏男孩方舟子(1):新语丝政变



喜欢就关注我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