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2020秋冬期末总结 | 张春燕:激情也可以是长久的
SWOT
这个SWOT的白色部分是延续五下的相同部分,黄色字体是六上的特别部分,蓝色字体是学期结束新加入部分。
我们先从白色说起。这些都是一直延续着的我的样子。而划线的地方,是六上我去掉的部分。
比如我说“对生命的赞叹和敬畏”这里,我划掉了后面的“好奇”。因为我仔细想了想,我跟每一个生命的交互,都是因为具体的事情而起,我不会没事的时候想知道这个生命是怎样的,从而爆发出研究的愿望。我都是在发生事情之后,要不感叹他怎么这么神奇,要不对我不能理解的部分抱着深深的敬畏。
还有“劣势”的“聚焦常规流程”。
在五下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了“憎恶”,因为我真的觉得让我天天去统计,订漏我会疯掉,会完全没有幸福感——我要带你去往未知领域,才能发展你,同时幸福我啊!但是后来一半主动一半被动地在聚焦,班级发展也不错,所以六上划去了“憎恶”。
到了六上结束,我发现这对我来说,其实是意愿和能力、精力的冲突。我的课没有什么纪律问题,但是一些新老师,橄榄树的孩子就对他们构成了困扰。
呃,记得上个学期我们的婷婷老师就是常常在橄榄树遭遇困难的,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橄榄树怎么怎么样,她碰到问题的时候,立刻就会想办法去解决,但是她越是这样的时候呢,我就会越难过。我那时候跟王校说,我说王校啊,婷婷老师真的太好了,但是呢,我真的害怕她有一天会崩溃掉。
然后王校长跟我说,说如果你觉得老师这么好,那春燕同志你无论如何,应该在班级管理上帮帮这些新老师。然后我就心想:我一定要帮帮她。但是发现这个意愿是不可以的,因为你的能力和精力在这里,还不足以支撑你实现你的这个意愿。所以在这里呢,这是我一个愧疚。
而黄色部分是六上特别的点。
在机会(O)这里,我把军娣和青松老师的加入视为机会。
的确,他们的到来给了橄榄树很大帮助,尤其是军娣老师,她说,你就当我是块抹布,哪里脏,哪里需要,你就把我用在哪里。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做个学期,很多时刻,她都会毫不迟疑地出现,帮我解决困难。
还有“新生源”的汇入,这里我在开学的时候,既把他作为机会,又把他作为威胁,但是经过一个学期,我发现新生为橄榄树增添了无数活力,哪怕调皮或者暂时学科薄弱的孩子,也不构成威胁。这个学期,应该是我离开北京之后,从班模来讲,觉得最最完美的一学期。
蓝色部分,就是经过这一个学期,我的新的生长点。
最大的生长点就是 “持久的激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太重要太重要的点,具体为什么,我放到后面去说。
好,那就带着这样子的一个我,来展望一下我们的mvvs。
MVVS
在“愿景”这里呢,一方面是作为教师群体,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教师”对于我来说,其实只是意味着一个实现我自己生命价值的“支点”——我不是立志做个好教师,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幸福”“整全”的人。
而我的“幸福”,必然建立在立己达人的基础上。我特别希望我能够像一盏灯,不像一盏灯的时候,像一个萤火虫,我愿意发出光芒,照亮世界,这样的幸福就是我期待的幸福。
而“整全”呢,就是说,教师对我来说,它不是一个职业,他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可以实现我整全的生活。所以对我来说,什么上下班,什么寒暑假,所有的这些,好像真的就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我觉得,回头我失业了,要去卖煎饼,那我这煎饼摊儿,我肯定也得把它整成一个整全的,能实现我幸福的地方。就是说,别管我做什么,那个职业都是我实现我幸福整全生命的方式,我看中的是这个,而不是另外的什么。
基于此,六上,我给自己如下具体愿景:
黑色的字体是六上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愿景,红色的字体呢,是学期结束之后它的一个实现的程度。
这是班级愿景。具体故事我会在后面结合课程讲述。
第一张图是小学高段语文学科的核心观念、核心技能和创新思维、人格发展。结合这张图,第二张图便是我制定的六上语文学科愿景。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只用读、写两个指标,似乎不能很好的区分差异,同时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水平,然后来据此突破,所以我又细分了一下。
我把阅读分成了难度,理解度,表达度,沉浸度这样的几个度;写作分成了文学性和观点性;表达这里是口语和朗诵;最后一个是书法。
之所以阅读会分这么多类,因为我发现班级孩子的阅读差异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在成绩单上也把这样一个说明放进去。
一个学期下来,班级孩子整体发展都不错。之前读写深入的孩子表现了更大优势,后进班孩子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但是有几个读写方面必须特别说一下的孩子。
先说阅读。
孩子A五下学期后半段转入。在家庭有妈妈的陪伴阅读,所以阅读难度、数量、时间都是可观的,所以六上开学初,我给出的评估是在读写优秀向卓越迈进的行列,但是这学期在学校的观察,发现他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度以及沉浸度,都比家庭低很多,需要不断激励和跟进完成底线,否则就被操场上的各种运动吸走了(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其实一直在寻找“度”,我会觉得必须在尊重生命倾向性的前提下,去发展他,而不是强拧——这点可能和妈妈的理念有不同)。
孩子B,越往高段走,他的阅读便越不能沉浸,他的智商,或者说脑洞其实非常大,课上思维表现很好,针对课堂内容的写作这学期也进步巨大,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是能够读懂并继续深入的。但是,因为生命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所以表现懒散,不能沉浸的。要发展这个孩子,我觉得就是要帮他找到他真正热爱的领域,目前还在寻找中。
孩子C,他的强项在逻辑理性思维,数学做题非常快,思路清晰,正确率很高。但是应该是跟生命类型有关,前期自动化阅读和写作都没有过关,所以对故事性的书籍是读不进去的。我们大家写800字的时候,他常常只能写300字就再也写不下去了。但是他这300字条分缕析,get那个关键点get得非常准。起初我认为要帮助他“补漏”,但是王校认为倒回去补漏的价值不大,一来马上到青春期了,有些孩子的生命风格和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要尊重(当然,强拧可能也没用,反而适得其反,碰触到他的自尊);第二时间有限,还是要向前看。所以,我突然有些方向了,转换了一个交互方式——包括点评他作品的方式。
还有三个在写作上待突破的孩子。
孩子A,口语表达没有问题,但是书面写作几年来都没有突破。目前为止仍然不会断句,点标点,句子的逻辑不通,成文困难。之前我一直聚焦孩子们能够做到的,所以孩子自身很有自信。无论考试还是写作,常常前三名交卷,但呈现出的漏洞很大(不过这个学期,他生字的正确率有了一个跃升,由之前平均50%左右到现在70%左右),目前我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
孩子B,六上转入,能够沉浸历史、科学类书籍的阅读,思维中有很多灵动。但是生命状态一直低迷,书写几乎无法辨认,作业应付,能逃则逃。这个孩子,之前在公立学校频繁转学,并因为学业落后受到过伤害。在家庭中对抗明显,妈妈常常因为耗不过而放弃。
这两天跟妈妈的交流其实让我挺震惊的因为在学校,孩子给我的感觉就一直是往后缩,干什么都没有动力,生命能量弱弱的。明明朗诵很好,但是你说我们下课排一下,然后去小桥朗诵吧,他想想就会说算了吧,或者答应了,但是下课之后赶快跑掉。但是回到家里面之后,妈妈竟然说不写作业,生气得吼,整个小区都能听到。
这让我认识到,这个孩子的生命其实还是顶着厚厚的壳,生命能量处于抑制状态。后来我跟妈妈交流跟进的方式,妈妈的意愿也很强,想要弥补小时候陪伴的缺失。我说你孩子这个假期有什么闪光的地方,你一定要及时的表扬到他,同时也反馈给我。妈妈说,今天我就发现它的英语字帖写的非常好,我一看果然是,我就从来没看过他写这么好看的字,所以也赶紧小窗孩子表达了我的惊叹。
所以,这个孩子更多的是习得性无助。所以,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他的动机问题,另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后继我会继续跟进,以观后效吧!
孩子C,五下后半段转入。心智较小,逻辑思维受困。课堂内容基本不能理解,导致写作时候基本是靠俏皮话来凑字(即使这样,也只能凑二三百字)。但是对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浓厚。曾建议他降级,但是孩子说,不行,我每天早课练吉他是喊“一二”的。后来我也认为降级可能不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因为即使五年级,也已经进入高段,前期的漏洞依然不会有时间弥补,另外,现在的状态跟孩子的生命类型和学习习惯相关。
当然,他期末试卷上写“表白”,写心动的作文,太过惊艳,绝对是他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文——
章。我念一部分吧:
她当时正在小桥音乐会上与另一个女生表演唱歌,她手拿白羽毛的折扇,外面披着一件白羽毛的马甲,聚光灯照在她的身上,竟显出了一丝丝恐怖的气息。
我们的写作要求是按照《少年闰土》的结构来写人,所以第一段是一个最深的印象的定格,你瞧人家这定格,定格的多好!然后继续往下——
这个女生她姓X,你可以叫她X,第一次和她相识,就是在小桥音乐会上认识她的。还是那一天,我是小桥音乐会的主持人之一,当时我也要报幕,也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个节目开始了,那时候正是夏天……
这一段写了初始,原来是这样的机缘。
然后呢,我跟她聊天,发现我们竟然是同乡,然后就有很多的快乐……后来又和人家唠嗑,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女中英才,不争取到她的喜爱,那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我先起了个头,我喜欢上了她!
你看这是多么大方自然的表白呀!而且这个理由折射出的是多么正的三观啊!(我简直觉得我无需做任何引导)
后来暑假后,我六年级,她五年级……然后到了后来,她过了一次生日,我便对着她表白了,她也没有说什么,所以我们还是正常的交往。
在前几天的跳跳蚤市场里,我在river的奶茶铺前遇到了她。我当时刚买了一杯冰红茶,她买了一杯奶茶,我便和她碰了一杯,后来又看到有人在卖发卡,我便挑了一个很好看的,用纸包了起来,让美术老师交给她,她收到之后很是高兴,但他不知道是我送的。
我和他的感情越来越深……
这就是他的考试作文。
的确,这个孩子的生命有很多很多动人之处,但是就是进入精确逻辑方面的理解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所以,目前,我对这个孩子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学科方面降低要求,不断鼓励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舞台表演,比如唱歌这些地方亮起来,以确保生命的自我认同不会丧失。
基于SWOT分析和MVVS的战略地图
OK,那么基于我对自身的愿景和基于班级、孩子的愿景,来梳理一下我的战略地图。
学习成长维度
(一)经典啃读——关键字“脱白”“悲剧”“哲学”
先说说我的六上个人阅读。
这个学期,我的个人阅读是有一个爆发的。
1.历史脱白
在前半学期,主要是跟着这个《世说新语》的课程,继续补历史,这个学期主要是黎东方、许倬云、黄仁宇等大家的书,挑着读了一部分。经过两年的恶补,我的历史知识已经从小白状态进阶到不那么白状态,算是基本底线的初步达成。
2.尼采、悲剧、史诗、哲学
《世说新语》结束之后,马上就转入了悲剧课程。这一下子又重新帮我打开了我之前事实上就非常喜欢的领域——对,就是悲剧的领域。
这些书很多都是重读,像周国平讲尼采以及尼采的原著。
尼采,20年前我就非常非常喜欢。重读的时候,感觉很多东西都被激活了。所以呢,在悲剧这个地方,我自己的体会和感触非常得深。之前我其实一直在探索我的生命类型到底最适合哪个领域,现在我找到答案了,就是悲剧——它能够调动我所有的兴奋和激情,而我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把它实现出来。认识到这一点,我非常兴奋。
当然这个书目中的很多书,后面要进入悲剧的老师也可以做参考。不过这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我之前翻开它的时候都是带着虔敬,但是读得时候发现,所有让我激动的地方都是之前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剩下的就读得挺没味道的。这让我觉得挺不可思议。
然后我又重听了谌洪果老师的《荷马史诗》。因为要真正了解希腊悲剧,也不能绕过荷马史诗。我之前就听谌洪果老师的这个课好几遍了,但是因为之前对神谱不太了解,加上它里面的名字太多了,所以常常跑掉,然后这一次又重新听,感觉就好了很多。
3.听书
另外,在我干活、洗漱、跑步、逛街等等时候,我就听书。我今年听书的时间也是挺长的。
这个过程中,鲍鹏山老师,我是从他的孔子进入的,之后又听他很多人文通识讲座,鲍教授的最显著特点是有气象,有情怀,让我在补充史实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感受胸怀和气象,很有感触。
后面这个杨照的《史记》,从上个学期听到这个学期,也听完了。因为这个老师是台湾人,调子软软的,听起来特别舒服,而且是有史观的历史教授,很不错。
4.团队共读《德语诗学文选》《科学哲学》
然后团队共读这里,继续共读《德语诗学文选》,因为加上了希腊悲剧的阅读背景,这里面刚好也读到舍勒谈悲剧的内容,再读这本书也觉得越来越有味道了。这个时候就特别开心。
然后还有很开心的一点,就是跟理综组共读了《科学哲学》,这一本书读的让我也非常非常的感兴趣。
这就是我这个学期阅读中重点想要分享的对我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的部分。
5.重遇七年前的我
然后那天我的QQ跳出来一个框,说什么我七年前的今天发表了这篇文章——《一颗正在发芽的树》,我一看,当时自己就惊叹了一下。
为什么?因为我已经很久不想过去了,然后突然间看到我七年前,在我当老师一周年的时候,写下的这个这个东西,天哪,原来我当时的激动就是这样的——
(二)组内教研和王校随机帮助
组内教研,江卫老师对初中教材的梳理,让我收获颇大。他的阅读背景很扎实,从他那我补了很多漏洞。
而王校对我的有问必答,更是让我无尽感激。
因为这个学期,王校希望对《世说新语》《吉檀迦利》这样的大课程完成新一轮的升级,这些课程他都亲自设计,《世说新语》上学期他上过一部分,后来就让我自己上,但是我总怕把它上坏了,所以每次课前我都要让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给我梳理一遍,以确保我在理解他的设计意图上不跑偏。
(三)课堂实录
而课堂实录也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成长点。
我特别喜欢做王校上过的课的实录,因为这个过程我能体会他运思的严谨,从而获得极大收获,但是我自己的,我就有点怠工,因为收获不大嘛。不过我把重点放在再次理解他的课程逻辑在孩子这里的实现后,就又重新兴致盎然。
分享几个印象特别深的点吧!
1.理想社会的构建
比如说上到东晋的时候,涉及到朝廷的腐败,问出这样的问题——
历史上的清官很多,“公正廉洁”的要求也从来没有改变,但是从古至今,贪官污吏为何一直层出不穷呢?你的建议是什么?
事实上,在进入历史这样的大课程之前,这样的问题,根本就在我的视野之外,我哪里会关注现实里的东西呀!
有时候我妈跟我说,葱九块钱一斤了,我会先问,便宜还是贵啊!我妈说,当然是贵啊!我就说,哦,真是太贵了!但我心里想,又不是吃一万斤,九块钱和九毛钱有什么差别啊!
但是,在进入高段,包括团队持续的历史书籍共读后,这样的问题不断进入我的视野。孩子们的回答真的让我非常非常吃惊。你看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第一个答案说——
因为钱的诱惑太大了,我建议选官时,先试用一段时期。
你瞧,这样的办法的确为考察人增加了一道保险。
第二个答案说——
通过科举选人,像朱元璋一样,严重惩治腐败。
这是那段时间在看明史的孩子对历史经验的运用。
而第三个说——
因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建议给官员工资多加点。
你瞧,如果第二个是大棒,第三个就是胡萝卜。前者避免惩罚,后者获得奖励。这是现实社会中真实使用着的手段。当时读研究生那阵儿,军队不断有人呼吁“高薪养廉”,增加军人工资,但现在你知道,这都是激发人性本能层面的东西去趋利避害。
而最后这个说——
我的建议是用语言把他们感化。
你瞧,这不就涉及到了德治吗?强调了个体认知的维度。
所以,这些问题的回答看似幼稚,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的民族精神,反思能力得以发展,具备法制意识的现代公民开始萌芽,除非从小就将这样的思考和追问纳入视野,否则,从哪里接续和开出新路呢?(这些感慨被写在了实录)
所以,这样一想,使命感油然而生,真的就感觉沉甸甸,沉甸甸,觉得你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感,动机感就更强一点。
2.大生命的抉择
然后就是关于嵇康。
那是刚上完阮籍,第二天要上嵇康。我晚上放学后找王校过了课。
等过完课下楼的时候,正遇到了一地繁花,在细雨中落尽。因为那天下午我在楼道看到它,还在想,这是什么花啊,开得怎么那么好!简直是怒放啊!可是没想到,傍晚的一场雨之后,就全部落下来了,在最繁华的时候全部被打落!我一下就想到了嵇康,那一下子,就真的是天灵盖发麻的感觉!
因为之前讨论课程的时候,我说,嵇康在当时的处境下,真的太难了,真的感觉他是没法做出选择。王校说,对她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难了,因为这个时候,对他来说,事实上考虑的不是怎么活的问题,而是怎么死的问题!
对,怎么死才是这样的大生命会考虑的问题!我们常人,会计较利益的得失,会算计怎样更好的去活,但是,这样的大生命,不是考虑这些!
所以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生命,真的就会长久的震撼到你。
3.谁对后世的影响大
课程的最后,我们讲到了王羲之,最后一个问题,对比王家几位人物的影响。
因为讲到王导,我们总与王敦、王衍作对比,所以对他政治上的才能和成绩肯定很多,我当时也毫不犹豫的说那是肯定是王导了。但王校说怎么可能是王导呢?从历史的长河来讲。永远是在精神层面留下东西的人才会真正地影响到后世啊!
这句话让我的脑子“彭”的一下。
因为之前我们一直在讲精神,讲文化,讲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事实上就是这样精神的,文化的血脉的传承,我怎么能脱口而出影响最大的是王导呢?
所以,这里又是一个天灵盖被打开的感觉。
上课时,孩子起初也遭遇了这个问题,后来一步一步理解到,王朝无论如何,是短暂的,没有王导,哪怕东晋不能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滞,还会有南晋北晋来替代它;而精神的东西,我们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慨和呈现的东西,成为我们后来者都不能绕过的符码,一代一代的影响我们,我们经由这样的连接,才成为了共同的中国人,它甚至超越种族,国家,成为全人类精神宝库中的财富。
所以这些课程和人物,对我的影响真是非常非常的大。而我相信它们也会在孩子们的血液里面沉淀下来。
4.本性意味着什么
到了最后这个陶渊明的晨诵,我请求王校来亲自上,他同意了。我就非常非常的兴奋。做实录的劲头也很足。所以每天基本上就是他晨诵讲完之后,如果没有什么事打断的话,上午实录就出来了,最晚当天肯定出来。这个过程我自己是非常非常欢喜的。因为这个课程还原了陶渊明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与环境、本性互动后的样子。当然,具体的内容,因为要结合孩子,所以我放在后面细说。
以上是第一个“学习成长”维度。
内部行动维度
现在要说的是“内部行动维度”。
(一)任务承担维度
我先说说任务承担这里,因为“语文课程”和“班级建设”都是要结合孩子来说的。我放在后面一起说。
1.梳理《1-6年级共读书中的道德教育》
这个是研究院当时的一个活动梳理。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我只列出了我各人非常有感触的重要书籍。
梳理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很兴奋。
比如《丑小鸭》,当年的橄榄树就是这样穿越的。共读,理解丑小鸭的成长路径,获得启发,然后——最关键的是,在我们的共同生活中活出来。
现在在读这段蓝色文字的时候,我仍然会激动(当时写得时候一定更激动):
再之后,我们还要让故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成为班级共同生活的语言密码,不断在孩子遭遇真实问题的时候去言说——
当他因为没有梦想而迷茫的时候,帮他“看见天鹅”(在各种领域帮助他发现他的热爱)。
当他空谈“我想”而没有行动的时候,跟他一起去“冬天的湖面不停游泳”;
当他长久滞留于舒适区而不愿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鼓励他“勇敢走出农家的小屋”;
当他获得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提醒他“一颗好的心是不会骄傲的”。
当然,在他做到的时候,也要不断“看见”——
当他沉浸于某个学科(挑战)而兴奋的时候,帮他确认——这就是你的“天鹅”;
当他为他的“天鹅”付出努力的时候,送出肯定——是“游泳”让你离天鹅更近;
当他勇敢接受新的挑战,拥抱未来不确定的时候,为他鼓掌——走出“农家小屋”就意味着可能,虽然失败也蕴藏其中。
当他品尝成功但却朝向更远的时候,大声告诉所有人——看啊,这就是“天鹅”!
如此,《丑小鸭》将不再只是一只小鸭的故事,也不再只是安徒生的故事,它,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是我们每一天都在用行动书写着的故事。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样的“镜像”中,彼此激励,不断选择,共同超拔。
而道德教育,也伴随着这个过程,悄然发生。
这样的梳理我觉得挺有价值的,只是现在随着课程不断走,没时间停下来。未来找机会,可以把这些我视野内对孩子的道德发展产生影响的故事梳理一番。
2.几场讲座
一提到讲座,我常常会觉得无趣(当然,作为团队的任务承担,那是另一回事)。因为如果只是炒剩饭,去讲你之前讲过的东西,那我没有兴趣。哪怕会有很多鲜花掌声,我也早就因为体会过而失去兴趣了(在部队的时候,我每年跟随总部去做巡讲,所到之处,都是狐假虎威的鲜花锣鼓镁光灯,而且还有不菲收入)。
但是,不得不讲的时候,我就希望能够梳理新的领域,这样我才会觉得讲出来有意义。这学期承担的几场讲座,我都借此有了一个进一步梳理。
(二)基于课程的孩子发展及其他
现在真正进入总结的大头,就是结合课程,来谈孩子的发展——毕竟,之前所有的一切,都算作与孩子交互的准备。如果不能发展孩子,那就是自娱自乐的渎职教师。
1.六上语文课程读写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体现了我们六上的语文课程。
晨诵包括前期配合《魏晋风度》的阮籍、陶渊明,后期的《吉檀迦利》。
然后是六上的语文教材。
再之后是《魏晋风度》大课程。
最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
因为《吉檀迦利》被作为一个综合课程实施,后来又在期末庆典中用于生命颁奖,所以我放到最后说。
我就先从教材说起。
(1)教材——用《伯牙鼓琴》讨论“朋友”
教材这里,处理的非常非常的高效,几个典型单元,剩下的都按材料处理。
本来打算把鲁迅单元处理成一个半经典的,后来发现初中还会有这个单元,而现在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呢,把这个单元也仍然作为了一个典型,用比较高效的方式处理过去了,我自己觉得,整个教材的处理,怎么说呢,就是还可以吧。
这里要重点说下《伯牙鼓琴》。这个文本我做了许多延伸。为什么呢?因为班级孩子在交朋友上出了问题。
比如我们的A和B,本来是好朋友,但是呢,玩起来没谱,过程中B就用伤到别人自尊的方式去跟A玩闹。之前A没有做出反应,所以就强化了B用这种方式交往的模式,然后,A突然有一天觉醒了,就跟B绝交了。然后呢,我们这个B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我之前这样他没有反应?为什么其他人这样他没有反应?为什么其他人比我对他更不好他却只跟我绝交?总之他的问题很颠覆你,但是你的回答不能让他转过弯来。
于是,B执着地要跟A和好,但是又总是用A现在已经不能接受的方式去和好。所以他越示好A越远离他,A越远离他他越生气,继续重复问之前那几个问题。
然后这两个孩子呀,就都痛苦的不得了,一个来问,他为什么一直瞪我!一个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直追我……
还有几个的孩子,他们交往的方式也是让你哭笑不得,什么A分给B的橘子太小了,B回宿舍跟C走了,D想玩这个而E不跟他玩,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遇不到。
在这种状况下,刚好我们要学《伯牙鼓琴》。我心想,太好了!那就借这个文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吧——也就是朋友的层级。
后来我们在小桥舞台上展示的那些诗歌,就是因之而起。
瀚很清楚地梳理了朋友的层级,他也希望得一个“命友”,来“对酒当歌”。
在讨论这个层级的过程中,你也发现有些孩子真是能够超越现实的琐屑,聚焦更高的点。比如佳芸。
孩子们都会期待得到一个精神上契合的朋友,但是也会说,这样的朋友太难得,我没有遇到过。于是,引导他们思考——既然如此,你不妨先把自己变成弹琴人,自然有人寻声而来。所以他们之前因找不到朋友而感慨的诗歌有了这样的修改——
再然后,引导孩子们将“朋友”的领域扩大。除了身边的朋友,还有书籍朋友、宇宙星空朋友,先贤智者朋友。
所以,有了这首《朋友》的吉他弹唱和歌词改编。
而阳阳这篇《朋友》文章,本来是和小桥当天的升旗仪式上演讲的,但是因为天气原因升旗仪式被推迟了数周,终于在本学期最后一周被讲了出来。
这篇文章的点抓得很关键。就是——假如有两个人是最高层级的知音朋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理性层面、感情层面以及本能层面都不会冲突呢?
这是我们最最现实的问题,有孩子觉得我们精神上是想通的,是可以在一起做许多共同成长的事情的,但是因为下面层面的一些小事,比如今天借了我一块橡皮弄脏了,明天闹个小矛盾了,那个友谊的小船就立刻就翻掉了。所以呢,这个问题的讨论,事实上,伴随我们整个后半个学期,不是后半个学期,就是从这个文章开始之后,我们就不断去聚焦这个点来讨论冲突——对,你们有冲突了,但问题的关键,是下面层面的冲突他不会决定你上面层面的的深度?如果不是,那么,你应该朝向更高远的地方的相同,下面层面的冲突,事实上就可以以不触目的方式被化解掉。
所以,你们都希望有精神相通的朋友,那么请你改变自己!正像阳阳最后写到的——我们可以先把自己变成像伯牙这样的“弹琴人”,那子期这样的“听琴人”也就会不期而至了。
然后到水痘假回来之后,又有一件事开始考验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我们有孩子私藏了IPAD,几乎住宿孩子都知道了,但是没有人说出来。一部分觉得告老师不够朋友;一部分大概开始是没有勇气,后来以此为机会跟他一起玩。
前者让我心生感动,所以,等这个事情水落石出之后,我决定继续跟孩子们讨论——到底告状算不算朋友,或者说,朋友是不是就不能告状?
讨论之后,孩子落下的反思——
我当时在黑板上写上“告密者”三个字,大大的打了个×。
是的,橄榄树教室不需要告密者,因为“告密者”意味着你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关注自己的利益,这是可耻的。
我们平时有很多孩子告状,实际上都是旁观者的心态,那么,我提这个问题,就是要追问孩子关注动机。事实上,后来,来告状的孩子果然少了,而且有时候,他一说,我追问:请问,告诉我之后怎么办呢?他马上反应过来,哦,我可以直接跟他说怎样怎样,就回去了。
但是有孩子又说,好,那我不告密,这样才是帮助朋友。
所以紧接着又讨论——是不是不告诉老师才是朋友?
孩子马上明白,真正的核心不在于告诉老师或者不告诉,而是你是抱着怎样的目的——是帮助他,还是作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讨论之后,有孩子是放下了心里的负担的。因为之前,一个孩子不小心跟妈妈说漏了这个事,一再嘱咐妈妈不要问老师,因为这样“不够朋友”。
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随着这次讨论而不再发生,人性是复杂的,教育是漫长的,所以今后,我们还需要在时间中,在不断的遭遇事件中,来慢慢擦亮我们的德性。
(2)大课程——《世说新语》之于我们的精神影响
现在说说大课程《魏晋风度》。
这个课程从去年到现在,对孩子们发展的促进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完成句读、训诂比较扎实,然后,在课堂对话的基础上理解义理,之后都会伴随写作。基本一节课40分钟都能写出一篇文章。出了之前说了几个写作待突破孩子,另外孩子水平有参差,但是都在自己水平上能够完成表达和思考。
尤其是一些新入班孩子,最开始完全无法落笔,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写作也常常迎来爆发。这还是令人非常欣喜。
比如在学完“竹林人物”后,孩子们写下自己喜欢的人物。
我们的庭明最爱康哥,这篇文章再国旗下演讲。无论长度还是深度,都非常令人惊喜。
他说他最喜欢嵇康的敢说敢做——
在他写与山涛的决裂书时,这绝对书里面写的,其实都是一些小问,比如里面写的卧起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意思就是,喜欢睡懒觉,还不适合当官。这有必要说吗?这明显是来气司马的,司马听到后肯定会大怒。这人是故意调戏的我吗?这肯定会死的。但是他仍然写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投资自己的志向啊!一般人是不会管他的,本心不本心的,只要好好活着就可以。
而且,他死的那一刻,竟然弹了一首《广陵散》,然后,叹息着说,我死后,这《广陵散》也就失传了!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一个人居然在死的时候还弹曲子,要是我们一般人,想着的可能就是和亲人告别,或者干脆就吓得已经魂飞魄散。
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竟然在意的是这件事,这是一个怎样从容的生命!他溅出来的血,都透着一股绝世而独立的潇洒!
而另外的几人,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没错,少了的就是嵇康的这份敢做敢当与绝世独立!
所以,在我心中,嵇康是那个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人。他不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但是,他会因为坚守本心而从容赴死。我被这样的生命深深打动。
我们的阳阳在学陶渊明之后,非常喜欢。自己又读完了李长之的《陶渊明传》,然后洋洋洒洒写下两千多字,而且自己反复修改。我说他的文章是带着体温的。
我们的瀚这篇文章写到了4000多字,他完整的再现了我们的课程逻辑——从“性本爱丘山”的少年天性写起,在家风与世风的互动中,最终做出抉择。
是的,这真的非常关键——人的天生倾向性是可以在后天的互动中改变的,最关键的,不是你天生爱什么,而是最终,你要给自己一个怎样的人生,然后会依据此做出怎样的抉择。
瀚写完这篇文章,又写了歌词,并跟阳阳一起作曲,最后在庆典那天弹唱出来(同步的,晋也很快学会了弹唱)。
当然,孩子们能自己写歌,唱歌,跟马老师的引导、点燃、帮助密不可分。
我们佳芸的阮籍,当佳芸哼出旋律之后,马老师就帮她实现出来,于是,有了这首自己的歌。
弹琴明月下
啸饮山林间
向心拒司马
公开与决裂
死也伴琴声
广陵之音于今绝
拒交苟活者
视死也如归
佳芸读懂了阮籍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当然,这是因为内心有坚守而产生的纠结和痛苦。
所以,这个课程,除了给孩子们可见的语文学科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了精神深处的营养和镜像,它或许会在孩子面临真正的人生选择时,重新被唤醒,并化为力量。
(3)戏剧——《俄狄浦斯》之于我的里程碑意义
俄狄浦斯又是一个重要课程。
这是橄榄树第一次接触古希腊悲剧。我尽量带着孩子们在理解俄狄浦斯的基础上,延伸至思考悲剧本质。过程中,又补充了《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如此,后面river教室演《安提戈涅》的时候,很多孩子就能够看懂关键点或对关键点发问了。
这是孩子们当时画的海报,公众号发布的时候只放了最左边佳茵的这一幅,因为想着多给新入班孩子创造一些机会,不过,你能够感觉他们表达所聚焦内容的差别。
真正画得好,不在于画功,而在于深入的理解。理解越深,越能够真正表达撼动人心的东西。这也是我们美术老师和晶一直在引导孩子们朝向的(期末庆典,她的美术总结,真的非常触动人心)
当然,这部剧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高峰体验。
事实上,自从四年级蓬蒿剧场演完《回家》之后,我就对排戏没什么兴趣了(当然,后面还有一个原创《李白》)。因为后面进入经典了,没有自己创作的空间了,而且,孩子们的发展也更多依靠思的深入,形式上的东西都可以减少。
所以排莎士比亚的时候,我就说这是“观众不友好”戏剧,我的哈姆雷特有五个,而且没有统一扮相,所以除非你对剧情了如指掌,否则是完全没法看进去的。但是这不重要啊,对孩子来说,有共读的深入理解,又享受到了飙台词的快乐,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所以,这次《俄狄浦斯》,我也本打算如此的。但是学校偏偏确定我们班在立校日演出。这让我不得不考虑一下观众——你邀请别人来看,然后又告诉人家,我这叫“观众不友好戏剧”,太不负责任了对吧!所以,只好来排一排。
从我第一次看到古希腊悲剧,我就觉得,我演的时候一定要穿古希腊那种白色袍子,但是我又考虑预算,所以跟和晶老师算来算去,找到了最便宜的布,一人一米,然后借了一堆围巾裙子,准备在外面稍稍围一围。
没想到,悠璇妈妈竟然提供了无限量的布匹,然后布匹在和晶老师手里还原成了比我想象更精美的袍子!
服装一到位,我对舞台的渴望一下子又被点燃了!我的大脑重新被调到了高度兴奋的频道。
然后,就是日以继夜地排,抠,再然后,就是大家看到的呈现。
在这部剧中,的确很多孩子给了我们震撼,我感觉每一个孩子都亮起来了。我相信,这样的成功体验也会在他们的心里久久回荡。
这时,我就想起我曾经写过的创作谈——《每个人,都有一个梦》,翻了一下微信,发现今年6月重发了一遍,还配上一句“我才不会忘记呢”,这肯定是当时受啥刺激了。
的确,我小时候,在部队大院,常常一个人跑到空荡荡黑乎乎的礼堂舞台上,发呆,这样的时间太久了,这种和舞台的隐秘的链接,是藏在我心底一个渴望。
这一次,悲剧和舞台意外的结合,如闪电,戳中了我。
嗯,是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4)晨诵——在《吉檀迦利》中,触摸每一个神性生命
好,现在该讲《吉檀迦利》了。
吉檀迦利,从我第一次听到,就渴望自己能够穿越它。所以,上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就很兴奋。尤其王校说,可以完成一轮升级,我就更加期待。
我仔细的理解王校的逻辑,它的朝向,不是仅仅唤醒已有经验,而是朝向未来的层层建构,这样,相当于让孩子有一个思维的抓手,层层深入,而不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
所以,每首诗,在讲之前,我都会听一下王校关键问题的提问,他的解读总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对我思维的提升发挥了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在我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讲的时候,却觉得少了一点诗意,而孩子的感觉也好像差点什么,有什么隔在那里,所以我自己拧巴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就是转化王校的关键点,把它仍然以我能够驾驭的诗意的方式带入,这样调整之后,那种美妙的,兴发感动的课堂,重新又回来了。
我之前说过,在成为语文老师之后,我有三个愿望。
第一个——穿越一整年的农历天空课程。这个愿望,我当时觉得遥遥无期,但是,最后,竟然实现了。当我把全部的实录整理完之后,我想,我的人生无憾了。因为我哪怕就此安息,我也可以告诉世人,看啊,我做过老师了。
我的第二个愿望是——在穿越李白课程之后,写个李白剧本,并且演出来,这辈子又死而无憾了。没想到,这个愿望竟然也实现了。
然后就到了第三个愿望——我希望能够在穿越吉檀迦利课程之后,用吉檀迦利的诗歌,给所有孩子颁一次奖。没想到,竟然,它也被实现了(此处需要哭30秒)。
对我来说,每一次颁奖都是一次死亡。
因为在准备颁奖的时候,我会非常非常兴奋,倾尽所有去寻找孩子的亮点,当你看到他的变化,看到他从之前的不能到能,从不敢到敢,从不融入到融入,你真的会非常非常感慨。所以每一次的颁奖词,从一年级到现在,都是我耗时最多的事情。一百个小时?少点,那二百个小时?总之我基本都要提前一个月开始才来得及。
我在颁奖词中的言说,我会反复斟酌,到底说哪个点,才是此刻真正能够触动他的?而每一次,当我找出那个点,我自己都会先激动,读一遍,泪水涟涟,就想象孩子听到这样话的感觉,然后就持续激动。
这里想特别跟我们的新老师提醒一下,就是千万不要以你的视角去提“期待”——我期待你不那么自我中心,我期待你上课再专注一点会更好——你这不是期待,是诅咒,是批评,是否定!从小到大,我们受到这样的“谆谆教导”还不多吗?你自己有多讨厌这样的话你已经忘记了吗?
这一次的颁奖词写了两万多字,然后孩子们的互评和资料,我又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有八万多字。当把奖颁出去,就真的经历一个掏空之后的死亡。
在颁奖典礼的时候,大家已经看到每个孩子了。那现在时间关系,我就讲几个吧!
2.课程中的孩子
(1)用狠狠的沉浸再次迎接他光降的微馨
这是我送给有信的诗,吉檀迦利第46则,我读很多遍,都觉得这首诗应该送给此刻的有信。
有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忘我、沉浸。当他真的喜欢上一件事情的时候,完全是进入无人之境的。
我在庆典上已经讲过了,他演最后的俄狄普斯,他就一定要把自己的眼睛蒙上,说要体体会瞎子的感觉,我说那蒙一层吧,因为你还要上那个台子下那个台子。他说不行,让我一定给他蒙三层,蒙得让他彻底看不见,他说他就要体会瞎子的感觉。
在演出前,化好妆,孩子们都嘻嘻哈哈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那里,继续旁若无人地看电脑上《俄狄浦斯》的话剧视频,去琢磨,最后给了我们将惊艳的表现。
然后他唱《汉密尔顿》的这个事我也非常非常的吃惊。我是从婷婷老师的描述中知道的。我原来以为他早就对这个剧感兴趣,会唱,因为他一开学她就拿了这个词,告诉我要上小桥舞台,我说好,你给我过一下吧!他当时还不能背下来,但说唱的地方很流利。但后来在婷婷老师的描述中我才知道,他就是看完海螺的演出之后,自己被激动了,然后去找婷婷老师,跟婷婷老师要资料,当描述的驴头不对马嘴,婷婷老师好不容易才知道他说的是哪首歌,然后帮他找了资料,他就开始练了。开学之后,很多次的课间,午饭后,都能看到他仍然一遍一遍练,最后,有了这样惊艳的呈现。
还有他的篮球。在橄榄树,说喜欢打篮球的孩子真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你会发现,操场空荡荡了,很多孩子因为冷已经不玩了(当然,也有人是被乒乓球吸引走了)但是我们的有信同学却是不停息。
很多次我都这样拍到他一个人在练。
婷婷当初因为孩子们热爱篮球,专门给橄榄树量身定做了英文戏剧《小鬼魔鞋》。在戏的结尾,有信用流利的英文朗读出来的这段话,就是篮球之于他的真实意义,让人为之动容。
当然,最后两周大课间你看不到他在操场打球了,为什么?
因为他进行了自我惩罚。
之前他犯了两次错误,第一次翻出后,他在反思书中写道:
如果我再犯这样的错误,就罚自己后半个学期不打篮球(除了篮球课),并且抄整本吉檀迦利。
当时写完,我就问他,我说有信,你确定这样可以做到吗?我觉得太狠了。
他说,嗯,我必须要这样,因为我真的不想再这样犯错误。
我说,但是如果真的犯了怎么办呢?你要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呀!后半个学期都不打,你真的做得到吗?
他说,我就是为了让自己害怕这个惩罚,然后不敢犯错误,我才我才这样的。
结果他后面真的又犯了错误,然后我说,啊,那怎么办呀?
后来他自己想了半天。
我说,你自己想清楚,如果你觉得不能够做到这个惩罚的话,那我们现在在商量一下,你再给自己一个你可以承受范围的惩罚,我觉得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后来他想了半天,说就这样吧,我不打了。
然后人家大课间就真的不打了。
还有一个他给自己定的惩罚就是抄《吉檀迦利》,我说,好,既然这样,《吉檀迦利》对你来说,就不该只是一个惩罚的作业,我希望在抄每一首诗的时候,你都能重新想起你充满神性的生命。我送你一个本子,你把抄诗当做一个作品来完成,好不好?
所以当时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本子,然后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所以你发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韧劲,而且愿意向上。
这个学期之前,他对历史方面的书,是不太能够读懂的。但是,上个暑假,因为偶然得到了一本曹操的传记,他读懂了,他就特别兴奋,后面写了好几篇曹操的书评,跟之前比起来,言之有物而且能够形成观点了。之后,每见到曹操的传记,他都会去读,各种不同版本的书给了他一个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大大拓宽了他的思维。
寒假前,我把寒假作业布置了,主要读孔子相关,我说你们可以边读边做脑图来梳理,他立刻就开始做了。这是我拍到的——
所以,这个孩子,他生命可能就是属于某一个类型。逻辑思维这里,比如数学学科,他确实遇到了困难,而自己之前呢,一直在这方面较劲,现在,在另外的方面找到一些突破,所以数学这里就放下一些了。
我们的宋宋,实际一直在肯定他的生命状态,在他其他方面取得突破的时候,都是最先欢喜的。她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就是作为老师,一定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评价生命,而是一定要看到整个生命。因为每个生命,他擅长的领域都是不同的,最终,他一定是在他擅长的领域做出成就(当然,这与我们仍然积极的帮助开发他潜在的可能性并不矛盾)。
有信的这首诗,我特别感动,他真的就是这样的歌者,能够让星星重新燃起烈火的歌者。
所以,最后的颁奖词,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是的,你知道他会来,你知道他在你的坚持中一定会来,所以,他来了——你体会了那样的狂喜震颤,你见证了那样的熊熊燃烧。
亲爱的有信,我知道你会在你喜欢的领域狠狠沉浸!那就继续这样吧,愿有更多的领域能够在你的狠狠沉浸中大门洞开。如此,你便能一次又一次迎接他光降的微馨。
(2)拿起你的宝剑,去觉醒,去维护,去爱
这是我们的佳芸姑娘,之所以送她这首诗,因为她当时结合正在看得特蕾莎修女,写下这样的诗评——
是的,有力量的孩子。
《吉檀迦利》对她的影响很大,每次诗评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触动,而且每篇都配画,我说学完吉檀迦利,你的这个诗本就可以变成作品集被永远珍藏了。
她对人生意义的问题思考的很多,而且是存在型的体会。这次期末考试,我出的这个阅读理解文章《一片叶子落下来》,实际初衷也是考察孩子们的哲学思考然深度。你看我们佳芸的理解,她说——
那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把丹尼尔的话改一改:这是为了享受世界,找到自己的热爱!这是为了在自己的热爱里找到快乐!这是为了找到快乐之后把快乐发散!这是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好!
你发现了吗?她是非常典型的立己达人——不断向内立起自己,然后向外明亮世界。
而后面的大作文是写朋友。另外孩子写得都是身边真实的朋友,但是她写了嵇康——
白昼下,阳光照耀,一曲美妙的音乐传来,一人披头散发,拨动琴弦,在被杀死之前,弹下了绝音——《广陵散》。
这是嵇康最后的定格画面。然后就描绘了嵇康为什么要死,描绘了嵇康精神世界中的抉择。文章的结尾是这样——
这就是我的朋友嵇康。我说完了他的故事,就算和他告别了吧!也许有一天,我会重提他的旧事,而后我们有相见了。
大家还记得前面我在说朋友的时候展示的佳芸的诗歌吧?当时在做这一课的预习单时,我问:你有像伯牙子期这样的朋友吗?你渴望哪个层面的朋友,她写下这样的答案——
确实,她在班级里,想玩儿的时候,就去找那些女孩子去玩一玩,她是能跟大家玩到一起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事实上他是有自己的世界的。
这样的女孩子我觉得好珍贵,好珍贵。妈妈这里很多时候是会对成绩啊,升学啊什么的有焦虑,因为家庭原因,她明年是要回家,就是无锡去考初中的,但是,这个孩子有自己的主心骨,真的太难得了。那次我发的朋友圈,就是她说她长大之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回贞元当一次老师。所以,我真希望自己能够等到成为她同事的那一天。
(3)在晨光中,调理你的琴弦
我们的钰康,六上转过来的。他家是青岛的,之前从青岛转到从晨山,妈妈也过来全职陪读。所以孩子自己可能也是珍惜家庭的付出,上进心很强。
比如西湖越野跑之后他写下的文字,他给自己定下目标,甚至找到跟随的榜样,就一路跟下去——
在学科上,他也不断突破。上课、作业等都很在状态。开学最初去宿舍查铺,我竟然都把他忽略了,因为他在混龄的午休宿舍,又在上铺。每次我去他都是安安静静在看书,而且一看一个中午。一方面是他确实爱看书,另一方面,也是有为了做个好孩子,觉得我应该看书这样一个动机。
的确,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最开始写作,我表扬了他的长度,后来,我就发现“长度”变成了他对自己的一个必须达到要求,哪怕没话说了,那也要继续写下去,下课别人都交了,他会申请再写一会儿。然后到了周末写作,他的提交常常超时,问妈妈,说觉得写不出来,整晚不能下笔。我就知道这里出问题了。
其实前半学期,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笑。孩子的弦崩的太紧了——我要好,我要赶上谁,我要超过谁。这样的话,实际上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捆绑着他让,让他不敢犯错,不敢停下,长期下去,当他发现努力仍然不能够变成“最好”的时候,一定会崩掉。
转机是在他跟栋烨坐同桌开始的。因为我突然捕捉到他在课堂,在这种比较严肃的场合,第一次的笑!而且是真的是那种发自内心地,卸下所有防备的笑!
天哪,那个场景对我的冲击太大了!
果然,在期末互评的时候,他写到了栋烨,他称栋烨为“小可爱”——庆典时候同学们都没猜出来,以为是子良呢!然后他写:
他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小可爱,让人一见他就想去说一说,玩一玩。他会做很多只有天真可爱的孩子才会做出的事。受他的感化,我竟然在课堂上开始说话了!
我的妈呀,开始说话是受他的感化!哈哈哈哈,让我又觉得好笑又觉得感动。
而我们的栋烨也写了他——
我比较钦佩的人就是我同桌,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他在我们上早课的时候,像我这个人向来不做笔记,而他做的笔记是非常认真,并且记住的点也都很关键,有时候如果我哪里有遗忘或者有疏忽,都可以去看一下他的,但是看他的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所以我在以后,自己也要学着做笔记;第二个原因就是,他这个人有一种发奋图强的精神,而且是一直发愤图强,简单来说,使两个原本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一个就跟乌龟一样,慢腾腾的走,一个就跟兔子一样非常快的跑,但是他非常快的跑,还要坚持跑完,不会停下。
这是互为知音啊!虽然两个孩子的性格完全不同,但是,就这样合拍了。自此,这样轻松的笑容就时常出现了,而且有点收不住了。
于是不得不干预。
我找他谈,但是谈了几次发现还是说。于是我说钰康怎么办啊?你看你老是忍不住,要不我想个物理隔离的办法帮帮你?就是把你两座位分开?我不能看着这么明亮的你因为说话黯淡下去啊?
然后,一瞬间,他就突然严肃了,严肃到了上半个学期的样子。
我的心突然间就咯噔了一下!天哪?那个样子是我希望的样子吗?我明明是更喜欢他现在的样子啊!如果非要二选一,我宁愿他说话,也不希望他逼死自己啊!
我不知道他犹豫了几秒,但那几秒对我来说,有一万年那么长,我太害怕他说好吧,老师,你给我换换吧!
但是,一万年后,他终于开口说,不用了,老师,我想我可以再试试控制我自己!
我当时一巴掌拍腿上,估计都拍青了!我说,太对了!我就知道你有能力控制自己!上课只是一会儿不说话,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下课你们就使劲儿说,因为我也觉得他很可爱,而且我觉得你跟他说话你跟他在一起的样子也很可爱!
于是我们钰康就回去了,这一次,果然下了狠心。后来,我在他桌子上看到了这张名帖,上面写着——,where are you ?come back!我爱死了!
以后,他如果偶尔说话的时候,我一定都是笑着批评他的(感觉我的批评太假了,但是我就是忍不住欢喜——本来就是啊!如果以生命的闭锁为代价,所有外在的成绩有什么意义呢?)
(4)越过风暴找到他
说完了钰康,就必须提一下他眼中的“小可爱”——我们的栋烨同学。他的人缘真是特别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这样——
看着他,我就能笑20分钟,全程不断。他原来是数学改错的“钉子户”,但是这学期他改错快了,不再为数学发愁。(思涵)
他特别爱笑,我觉得他在我心中就像一个太阳,他能让我在失落的时候开心,我觉得如果我能这样,我也能帮助很多人。(庭明)
当时我读到庭明写他的这段时,他正在写反思,因为自习课上看到卫生间没冲掉的粑粑而把全班吸引过去,闹了半个晚上。读到这段,我读给他,我说,栋烨啊!你看看,你在同学心中是这样的啊!
然后,他就写下了这段——
我很想改变,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不想自己变成一个被本能冲昏了头脑的人。每个人,它都不会只想往地上钻,所以我也是这样,我也想当一个朝上的人。一个曾经深陷泥潭的人,好不容易出来了,一定不想再回到泥潭中。
第二,我父母的期待。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也就是望子成龙,这很正常,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想,干嘛花这么多钱把我送到这里。我改变,也是对得起父母。
还有老师,在老师心中,一直期待我是个领袖,其实我一直有这个能力,而如果我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成为领袖,就像我没有准备好,神怎么可能来一样。
还要加上一点,因为我刚刚听到,有人在写我的时候,写的是杨栋烨在我心中是一个太阳,我怎么能辜负这样的评价啊!
期末庆典,我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
看出来了吧!我们的栋烨,有能力更好(他进入橄榄树经历了几次重大超越,那是一个更加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他的持久性正如这镁条的燃烧,刹那绚烂,然后就没劲儿了。比如回家的作业,只完成底线,要他挑战,通常情况下,他是不会搭理你的。
所以下学期,我会在他的持久性上继续跟进。期待他能够获得深入的动力。
(5)寻找通往内殿的道路
这首诗,我也怎么读都觉得必须送给此刻的思涵。
我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亲爱的思涵,亲爱的思涵,想到你,我常常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你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总是开得那么大那么大!!!
想让你更多阅读,取消你的篮球时间,但转头就发现你在宿舍的墙壁做了一个篮筐——原来,你只是换了个地方挥汗如雨;迷上乒乓球又嫌外面太冷,教室的桌子就被你安了球网;小桥候场,你腰肢柔软,比场上的演员跳得更加投入……
是的,思涵,你的脑袋里有无数个新奇,你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沸腾(所以严冬里也可以穿着短袖到处蹦跶),你有充沛的生命原力,所以你对每个事物好奇(这真的是成就大事不能或缺的珍贵品质),但是,你却在每一处都不做长久停留——你说你爱篮球,真想去个专门打篮球的体校24小时打,但是,冬天一到,你立刻转向了乒乓,理由是“打篮球手太冷了”。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元气少年,玩得差不多了,咱们找个地方去深耕吧!一旦有了方向,你的“原力”就会成为摧枯拉朽的创造力量!
快去找啊,亲爱的思涵,你的家门,是在哪里?我打赌,那一定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其实这个学期跟他过了一学期的招儿,但是他的阅读始终没有真正沉浸进去,有能力,有精力,就是不沉浸,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还没有找到内心的圣殿。那天颁奖时候,他是坐在第一排的,最后那句话我对着他说,当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能感觉到那一刻,他的身体也在颤动。
是的,我打赌,那里一定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那天晚上,当我写出最后的这句颁奖词时,我就在颤抖。我相信, 我真的相信!
(6)旧辙消失,新野展开
最后说说我们的子良。这是一个会让很多新老师崩掉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从最开始就触动到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怎么说呢,比起刚来橄榄树,我们子良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史诗级的。
看一下我给他的颁奖词——
子良,你在自我总结中说:“这个学期我在人格方面进步是最大的,以前我需要特殊化管理,现在我不需要。有几次在边缘处徘徊,亏我机智,所以现在一直和普通同学一起玩,以前特殊化都没有人缘,因为大家觉得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孩子,觉得不公平,所以不跟我一起玩,现在都公平了,当然和我一起玩。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觉得呀,还是不要特殊,和同学们一起才是最好。”
我被你的这一段话狠狠打动,因为你在这方面的确迈出了重大一步!
记得吗?刚开学的时候,你的情绪在我说需要按规则承担后果的时候失控,于是,我答应你可以重获“特殊待遇”,你竟然立刻说不要,然后,生生把本来已经爆炸的情绪压回去。那一刻,我就知道,子良在超越——虽然痛,但是他要超越,因为他也渴望那个更好的自己!
然后是《俄狄浦斯》的演出。
你那样执着地要竞选我认为对你来说不合适的先知,然后又那样有成就感的演出,我也被深深打动。对,我向你道歉——因为我对你演技和执着程度的判断失误。刚下舞台,你就绕了一圈跑到后台问我:老师,我演得咋样?我看出了你对这个角色的在意,超出我以为十倍百倍的在意。我眼中的“张力不足”原来是你的“精心揣摩”。所以,那一刻,我又想跟你道歉——为我站在我的视角的指手划脚而道歉。
然后,在你的总结中,我看到了更多超出我视角的描述。
你说——我想要更好地融入科学课。因为科学课几乎我都听不进去,每次我都想逃避,在下面看书,可是耳朵里还是能听见,虽然挺有趣的,可是我感觉想要融入还是有点难,所以下一次我一定要加油了,必须加油,不然我又会成为一个特别的孩子。
你说——我在吉他课,以前是从不听讲,最多弹奏的时候弹几遍,所以我感觉对主唱这个位置还是有一点不称职。并且呢那时候我对吉他并不是怎么感兴趣?还记得下课就想着干饭。一般我上课都是不拿琴的,可是到了现在,几乎每节课都拿着琴,并且每节课都坐第一排,以前那次都是往后坐,避免被发现,还有的时候维持秩序我感觉非常的自豪,特别是弹奏的时候,我经常上去一起弹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小乐队一样,那种感觉如若无人之境,所以我感觉我进步了,而且进步的非常大。
你说——我感觉我英语的进步最大最大,毕竟,从捣乱变成不捣乱,需要很大很大的空间,我原来感觉是遥不可及的。但是现在我生气的时候就自己看书,至少可以不影响同学。
你说——编程要怎么办?我想好了一个对策,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编程课!但其实第一节课我啥事也没做,就在那干等着下课下课下课,最终导致啥事也没做,连进软件都不知道怎么进。后来被老师留了下,终于,我体会到了编程的乐趣!我无法想象,就那么一拖一拉,整个人物就动了起来。
我在你的描述中一次次落泪。
是的,亲爱的子良,虽然从外在标准看,你还时不时来点“小插曲”,但是,你一旦爱上,就会心无旁骛地投入。而且,你有强烈的想要超越之前的自己的愿望,想要融入大家之中的愿望,并且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用很多的聪明才智想办法——正是这些,让你和过去有了彻底的分野!
旧辙已尽,新野展开!亲爱的子良,让我狠狠拥抱现在的你,然后,憧憬未来的你——那个能走很远很远的你!
这个视频我反复的在看,他就这样一直对着我做鬼脸,你看那个小眼神,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
为啥要这样呢?因为这之前他违反了规则,但是在要承担的时候,他开始耍赖,我说,你不能够遵守班级的规则,然后又不能够按照规则的方式来处理自己,那行了吧,我就看不见你了。
然后那两天我就没有理他,然后他就想各种招来引起你的注意。上课举手,本来我叫他起来了,但是想起这个事,马上说,哎呀,我忘了,这个人是空气,我不能叫他。
他很沮丧地坐下。然后在食堂吃饭排队的时候,他就以牙还牙。绕着我转圈,说,这是谁啊,我看不到她,她是空气。
后来我就往后退了一步,让他站我前面,但是他假装转悠转悠,又排到了队尾。
这个孩子身上表现出的一切都是真纯的。
包括这个俄狄浦斯的演出,一门心思竞选先知。
还有排练轮舞的时候,看到瑞杰老师坐在地上让大家跳,就是不跳,说老师你找个稻草人来代替你,要不太危险了。
包括他课堂上,不断想办法让自己喜欢上学科,最起码做到不打扰大家,真的都非常非常触动你。
其实找个期末颁奖词写得时候,我的眼泪就在那吧嗒吧嗒掉,我想起了子良五上刚入学时候,我们大家的秘密约定——
子良来试读两周后,我自己也觉得我搞不定他,但是要拒绝又真的很痛苦。但我知道如果真的想帮到子良,必须是整个环境共同合力。
所以我问孩子们,我说子良的试读期就要结束了,我们有两个方案,第一留下他,第二拒绝他。拒绝他很容易,因为大家感受到了,他的确不能够正常参与课堂,甚至对班级造成了影响,而我也没有找到能够帮助他的办法。但是我做这个选择会心痛,因为我不知道如果我们不帮助子良,还有哪里能够真正帮到他,他会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留下他。但是,留下来,意味着我们必须所有的人都一起努力接纳他,让他感受到爱和安全,他才可能慢慢打开心扉,融入大家。否则这样的留下就没有意义。
当时我说完这些,班级很安静,孩子们是真的在做选择,后来举手表决,只有两个孩子在犹豫后举了手(当时班级只有八个孩子),理由是“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帮到他”“他影响了整个班级”,另外的孩子,都希望子良留下来。
其实,当时,我知道大多孩子们会选择留下他,因为在两周试读期间,很多孩子对他表达了友好。我之所以这样问,就是因为我想把它变成一个我们大家共同的决定,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共同用行动来接纳子良,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
刚好那时候,我们在共读《奇迹男孩》。共读之后,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格言——
所以我说好,我尊重大家的决定。那么,请记住,亲爱的孩子,现在,你参与了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故事,就是帮助生命成为奇迹的故事!如果有一天子良改变,那绝对不是张老师的功劳,它一定是你们每一个人的爱和接纳共同创造的结果,是你们今天的决定,让奇迹发生!
是的,他可能现在是我们班某些方面的“奇迹男孩”,但事实上,特殊的不只是他,我们所有的人在另外的方面,我们都有自己可能不被接纳的一面,那么这个时候你希不希望有一个环境能够接纳你,如果你希望,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子良。
所以后来,我们就对子良使用了另外的标准,而另外的孩子不会有异议。后来去星空上英语课,没有形成这样的默契,所以星空孩子看到子良犯错而不受惩罚的时候就会引起波动。但是在橄榄树,虽然后面不断有新孩子加入,可是大家都非常自然的接纳了,包括现在在课堂上,如果子良挑衅了课堂那秩序,通常都是没有孩子接话的。所以,真的就是橄榄树所有孩子的参与,让子良这个本来把自己牢牢包裹起来的生命渐渐敢于打开,敢于跟你对视和直视,这在之前是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是的,他刚来的时候,目光是完全不跟人对视的。
但是,你别以为现在已经大功告成了。子良真正能够摘下防护罩,自如地融入环境,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这是子良这个学期的写作,长度相当可观吧?
之前的写作,那就是用一年级的生字本,写一页,二三百字的样子吧!而且字和小虫子一样,小到你恨不能戴放大镜看。但是这个学期,基本至少都是这样的一页。但是内容呢,常常会发散出去。为什么?因为他上课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少。几分钟就跑了,所以写作的时候,关键点就不能顺下来,总是岔出去(如果他真的听进去,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在我几乎表扬了他一个学期的写作长度之后,我想,可以稍稍提高要求了吧?让他聚焦内容的逻辑层次,但是,事实证明不行,你只要跟他讲,这个你能不能再怎样怎样的时候,他的眼睛立刻就黯淡下去,然后就转过身,再也不理你了,所以我就知道,哦,那这个速度还是要再放缓一点。
然后右边的这张图片就是今年的期末考试,英语考完之后,吴老师发现他的英语卷子大片空白,让他回去补考。因为考前说过不能空题,而且老师认为子良有能力做出来。但是当我出现在操场,就怎么叫他他都不应,后来知道吴老师之前已经找过他了,他不回去考。
所以,子良未来的进步,仍然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但是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对于他来说,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了,在这个生命的节点处,他必须因为已经做到的部分而赢得喝彩!至于更好的他,我相信在课程中,只是需要时间!以及时间中我们的爱和满怀爱的“看见”!
(7)准备飞翔的鸟儿
说到子良,我会不由地想到群晓(当年他还是“安旭”)。
这两天关于他的纪录片出来,引起了我的一波回忆。
这两个孩子都是触动我心尖最柔软部分的孩子。
我看到当年我送给他的生日信,仍然会热血沸腾。
是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同的。有人飞得早,有人飞得晚,但是相对于漫长的生命,某些地方早一点或者晚一点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事——是鸟儿,总能飞翔,但是,却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飞得像凯文那样高!
现在,我也仍然是这样想的。
昨天爸爸看到我的文章,给我发来了当时我们的聊天记录。里面这个使用“自己做主卡”的事情突然触动了我。
当时,我会用“自己做主卡”奖励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安旭愿意用它来换听写——听写啊!这个之前的魔咒,竟然现在让他愿意用这个卡来交换,这是多么大的成就感啊!要知道,其他的孩子都是用它来换什么不写作业的权利啦,自由玩耍的权利啦,或者让我送礼物的权利,但是他要换的竟然是听写!而当时,我竟然说不用了,理由是这样太可惜了!那这是多么大的“看不见”啊!
想到这里,我真的汗水岑岑——我们日常,会有多少孩子因为我们的“看不见”,或者自以为的“知道”而受到伤害!
当年群晓回家跟妈妈说,为什么张老师让我发本子呢?为什么他偏偏让我发呢?妈妈告诉我时,我是完全没有印象的,那肯定就是随机指派的。但是,这在孩子心里,却成了如此重大的事件。
所以,说什么好呢?除了更加敬畏你面对的生命,从而持续修炼自己之外,还有别的什么路能够使自己配做一个真正的教师吗?!
所以,我们每一个孩子,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为了创造奇迹而来。
如果不是为了一个奇迹,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去为了不断地考一个好分数,然后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待遇,有个好退休保障,那么活着的意义到底是在哪里呢?
所以,这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的伯豪写下这样的文字,真的非常欣慰——
这里面的“你”就是《吉檀迦利》中的“神性”。
我真的落泪了——像伯豪这样目前还不够勇敢的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
如果我们每一个孩子,到最后都可以如此自信的说:是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我在哪方面暂时还有困难,或者还不够好,但是我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可以创造独属于我的存在价值,而不是那个所谓麻木着走过一生的“普通人”。
那么,我便可以相信,我,曾作为教师,存在过。
结语:重获整全
好啦,橄榄树六上的故事讲完了。
再次回到开头那张SWOT表里面。
开头我说,我在“优势”中加入了“持久的激情”。现在可以解答为什么了。
激情,其实是我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我每天都呼呼地着着,会被很多事情兴奋。
但是,这些年团队的共读,我知道了“尽气的生命”和“尽理的生命”。“尽气的生命“会随着自然年龄的增加,而最终衰竭,所以你必须让你的生命变成一个”尽理的生命“,如此才能持续下去。
事实上这几年,我一直就是把我血气方刚的生命,把我不断有激情涌出的生命压下去,让它呈现理性。但是呢,在做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质疑我自己:如果我真的完全冷静理性,那还是我吗?我不想做那样的人呀!因为那样的人她不是我呀!不是我,哪怕是好的,我也不想做呀!
但是,我的理性又告诉我,那你是教师呀,你是要成长的呀,你就应该去尽理呀。
所以,这两个我其实一直在打架,在白天忙的时候我顾不上它们,但是夜深人静它们就会顽固地跳出来。
非常偶然,谌洪果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
激情不是一时的热情,激情是长久而深沉的,来自于灵魂的呼召。
两年前,因为当时团队的分歧,我其实陷入了深深的虚无,我突然觉得我之前坚定相信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后来,因为谌洪果老师解读的哈姆雷特,把我从深渊拉了回来。他说,在政治家所需要的激情、责任和判断力中,激情是首要的。哈姆雷特的悲剧,就在于他丧失了激情。
就是在那一刻,我决心重新召回激情,毕竟,哪怕世界没有意义,但是你,毕竟活着,而活着,就必须找到意义,哪怕你觉得它没有意义。
当时我只关注到了“激情”,而此刻,当谌老师说“长久的激情”的时候,我突然重新想到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另外两方面——责任和判断力——不正好是使得“激情”得以“长久”的保证吗?!
责任,也就是使命——我愿意把它加在我的身上,带着激情,持续地修炼“判断力”!
激情、责任、判断力,加在一起,等于长久的激情!
至此,“尽气”和“尽理”获得整合,而我的生命之海,也重归宁静!
长久的激情!
这一刻,真的是我用了很多很多年寻找而得到的礼物。对我来说,它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真正的整全。
好吧,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
此刻,回顾一个学期的遗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最最重要的就是,真的是还有我没有点亮的孩子。
在我被琐事和挫败缠身的时候,莉莉老师给我鼓励,她跟我分享了《教学勇气》这本书,而这本书是我初入教师职业的时候,对我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一本书,这里,我愿意跟大家一起重温。
是的,没有一个真正的老师不曾忍受过痛苦,但是,作为教师,最深的快乐,也一定是从这痛苦之中产生的。
最后,用一幅画来结尾吧。
这是数的画。我求了他好久,他终于送给我了。我就把它挂在我宿舍的墙头。嗯,我太喜欢这个红色了,我也太喜欢这个大圣的背影了。看到它,我脑中想起的就是这几句话。
课程咨询电话:17837838610(微信同号)
到校观摩,敬请电话/微信预约
编辑 |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