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试点垃圾分类专车专运,一线城市谁能突破垃圾围城?

阿姗 搜狐城市 2020-09-02

今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征求公众意见,北京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专车专运”。朝阳区、东城区的部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已经开始试点专业运输车分类清运垃圾,并通过“桶车对接”进行计量称重,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

此外北京还正在研究制定垃圾运输相关要求和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将建立“绿色车队”,实现运输车辆颜色、车身标准、标志标识、电话、单位“五统一”,与各品类垃圾桶颜色一致,同时建立分类运输车辆身份识别、行驶轨迹、重量变化等信息实时监控系统。

此前,北京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拟罚款200元,并且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这一系列的举措意味着北京垃圾分类迈入新阶段。

北上广深齐发力,垃圾分类哪家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的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受到了上海的“刺激”,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原本混放在一个袋子里的垃圾,从此需要严格按规定分成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如果扔错,最高将被处以200元的罚款。一夜之间,扔垃圾不再是随手的事,而需要认真琢磨(以及再琢磨)。为了正确地扔垃圾,上海迅速掀起学习垃圾分类风潮,而这波学习潮甚至带动了全国各地的市民参与其中。

实际上,怎么扔、怎么收、怎么奖、怎么惩都是学问,一线城市作为老大哥各个不甘落后,广州、深圳同样加速推进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及措施的制订和施行。

近日,广州在部分小区试点垃圾代扔服务。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滴垃”下单,让“小哥”上门代扔垃圾。就费用方面,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3公斤以内收费3元。大件垃圾则视具体情况,例如,一个单人沙发的上门代收的价格是30元,一个宽1.8米的床则为80元。小区是否有电梯也会影响价格,没有电梯的小区上门回收大件垃圾费用更高。由此社区居民可以获取便捷、可靠的服务,回收企业可以建立稳定的业务渠道,居民和回收企业产生的数据,将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垃圾分类管理数据的重要来源 。

另一头,深圳垃圾分类走起了奖励的路子,每年总奖金6250万,并且将于11月1日实施。激励对象既涵盖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农贸(批发)市场和超市、社会组织等单位,也包含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者、教师和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其他人员等个人,以及住宅区和家庭住户。并根据激励对象不同,分别认定荣誉,其中“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资金补助为2000元,“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资金补助为1000元。

身处一线城市齐头并进理清“垃圾路”的2019年,阿城不禁发问:大城市在强制垃圾分类处理上为什么这么急?

大城市为何掀起强制垃圾分类热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城市在强制垃圾分类处理上为什么这么急?翻翻中国垃圾分类的老黄历,早在1993年的《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就曾指出:“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早在2000年,上海就和北京、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一起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中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脚步未曾停止,但一直收效甚微。

19年过去,城市的生活垃圾体量仍在不断“膨胀”,特别是一线城市,他们“膨胀”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住建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2017年,全国661座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21520.9万吨,其中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占比达7.75%,北上广深四城占比13.07%,前9城占比共计22.89%。

数据来源:新京报 制图:搜狐城市

此前,这些大城市生活垃圾的影响就屡见报端,例如,导演王久良曾拍过一部纪录片《垃圾围城》,展示了北京周边大大小小的垃圾场组成的北京“七环”,上海2万吨垃圾非法倾倒太湖,垃圾“上山下乡”频出。

另一方面,垃圾焚烧厂让不少市民谈虎色变,上海江桥、北京六里屯、广州番禺……从南到北多地的垃圾焚烧厂项目都曾遭到民众抵制。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垃圾体量比一般城市更大,处理不好带来的二次污染也会更严重。

面对数据和各种具体的案例事实,大城市比其他中小城市在解决生活垃圾问题上更急迫,任由垃圾发展真的将面临“围城”。这导致其对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水平的需求更迫切,北上广深这一波强制垃圾分类只是个开始。

“垃圾路”到“样板路”还有多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垃圾分类“初长成”,而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垃圾分类的路已经走了有四十多年,并且发展为一项全民都积极参与的活动,堪称范例。

八十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垃圾数量和种类激增。1989年,东京的垃圾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90万吨。焚烧和填埋无力处理巨大体量的垃圾,必须通过有效分类来改进焚烧技术。与此同时,民众意识到对于垃圾处理无法再置身事外,必须参与其中。

1999年,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提出了“3R”理念:Reduce、Reuse、Recycle(减少、再利用与再循环)。并建立起了细致、复杂的分类规则。

如今,走在日本的任何一个社区,你都会看到详细的垃圾分类图标和收垃圾时间表。日本的垃圾主要分为五大类,每大类下还有更细致的分类,并且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对比而言,以上海为开拓者的一线城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话又说回来,上海垃圾分类新规实施满百日之际,已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三季度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至80%。此外还有人因为社区、压缩站都是定时定点清运垃圾,而使丢失的物品失而复得。可见率先推行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加速向前迈进。

实际上,在制度推行背后我们应该看到,强制不是目的,垃圾分类也不是为了罚人,强制立法的方向是对的,说明法规制度的进步。但是强制立法也得有条件,要有实现垃圾分类的条件,包括垃圾分类、运输和回收各个环节,更多的问题在执行中仍有待观察和改善。垃圾分类非一日之功,路要怎么走下去,哪座城市会率先突出重围成为质量样本,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资料来源:新京报、千龙网、澎湃新闻、咩事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