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2月10日,独角兽企业新潮传媒复工首日宣布裁员500人,高管降薪20%。
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报告称,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
2月13日,为顺利复工,宁波企业包车700多辆,从四川、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迎接17000多名员工返岗。
2月14日,重庆大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称,巴南区攀钢重庆钛业公司由于复工后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理,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事件。
……
疫情还未结束,经济所受的影响就已开始显现。家底殷实的杭州、青岛等,纷纷拿出政策以期为企业纾困,而有的城市却仍举棋不定。疫情之下,高度承压的新一线城市经济受到的冲击有何不同?而它们又将何以渡过难关?
疫情之下 第三产业受影响明显
从2018年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虽已连续下降7个季度,但“保6”无虞,而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却让所有“谨慎乐观”的人倒吸凉气。对很多人而言,关于17年前那场疫情的记忆依然清晰,而17年后这场黑天鹅事件不知道又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不确定性。
时间回到2003年,受“非典”影响,中国当年2季度GDP增速对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了1.5个百分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会有100到200万人失业。另外,SARS疫情对70%的亚洲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明显影响,一些产业和行业短期内受到重大打击,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首当其冲。
17年后,这些又重新发生了一遍,且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的影响更甚。
2020年春节,几乎所有计划出游的市民只能被迫往返于客厅餐厅和卧室,而前一年的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为避免人群聚集,2020年春节各类聚餐婚宴几乎全部取消,而对比前一年的春节假期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10050亿元的销售额,餐饮业损失可想而知。
正月初三,春运第十八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旅客发送量同比下降68.3%。正月初五,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同比下降73.8%,正月初六,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同比减少74.7%。
截至2月14日11点,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3932例,疑似病例10109例,疫情还在蔓延,而那些对旅游产业,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依存度高的新一线城市所受的冲击势必更大。
昆明、青岛承压巨大
2018年,全国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为6.63%,根据统计,15座新一线城市中仅东莞一城低于全国水平,占比为6.36%。近半城市占比超过20%,分别为昆明41.87%、西安30.60%、杭州26.57%、成都24.20%、重庆21.33%、武汉21.30%、天津20.42%,其中“春城”昆明和“抖音之城”西安领衔。此外,同样有7城占比超10%,分别是南京19.19%、宁波18.67%、长沙16.43%、青岛15.56%、苏州13.98%、郑州13.68%、沈阳12.06%。
在对旅游业的依存度方面,昆明在新一线城市中“一枝独秀”,甚至超过了第二名西安一个身位,但这样高的占比此时却成了昆明的阿喀琉斯之踵。根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昆明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84.1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81.84%;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5.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6.52%。且有“春城”之称的昆明正是冬季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由此来看,疫情给昆明经济势必会造成较大影响。
相较之下,东莞在新一线城市中就显得比较“另类”,6.39%的旅游收入占比甚至不及全国水平。根据东莞工信局数据,2018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3904.6亿元,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广东全省工业比重从2014年的8.8%连续上升至2018年的12.1%。作为蓝绿两厂OV的大本营以及华为公司的搬迁目的地,东莞“世界工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事实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业制造业,很难不受到疫情造成的复工推迟的影响,但是东莞在2月10日仍然迎来的复工大潮,根据东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截至10日晚,东莞全市有4491家企业开工,其中制造业占了79.54%。
相较于17年前的“非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响应时间更短,且措施更加严格,表现之一就是史无前例的封城和各地空前的交通管制。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影响以及前文提到的住宿餐饮业的下滑都会对新一线城市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统计,2017年全国住宿餐饮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增加值之和占GDP的6.2%。除昆明外,2017年新一线城市上述两个行业增加值占比超全国水平的共有7座城市,分别为青岛9.05%、郑州8.59%、沈阳7.80%、成都7.38%、武汉7.08%、重庆7.00%、西安6.99%。杭州占比最低,为4.24%,东莞依旧较低,为5.01%。单项成绩中,青岛依然保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占比第一,为7.04%,郑州则在住宿餐饮方面占比最高,为3.26%。
早在2016年时,交通运输业就成为支撑青岛服务业的第二大支柱。2017年,运营超100年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31万标准箱。截至2018年底,青岛港有集装箱航线160多条。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六。
另外,作为此次疫情的发源地和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武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比虽排名中等,但是考虑到其枢纽地位和受灾程度,经济所受影响程度不容小觑。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2013年时,武汉的铁路客运量就超越北京和广州,达到1.21亿人次,居全国第一。随着中国“米”字高铁网的形成,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升级。但是随着1月23日封城令下达,武汉的内外公共交通几乎停摆,在全国其它城市逐步恢复流动的时候,武汉的暂停键何时变成播放键仍然是个谜。
由此来看,对旅游业依存度较高的昆明以及交通运输业受影响较大的青岛、武汉在一季度所受的经济挑战势必更大。事实上,疫情之下,没有城市可以独善其身。那么在经济普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15个新一线城市谁的措施更加得力,哪座城市的免疫力更强呢?
苏州、杭州堪称典范
每当有经济下行的风险时,最先感受到寒意的当属中小微企业。根据17年前的经验,疫情完全过去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而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有些企业还没来得及等到疫情的拐点,就率先倒下了。在这个当口,规模更大,现金流更加充足的大企业则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大企业的城市,应对疫情也会相对从容。
根据统计,2019年中国500强企业有114家分布在新一线城市。其中,杭州独占23家,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而重庆14家,成都和苏州同为11家,杭州、重庆、苏州占据三强。此后依次为宁波9家、武汉7家、南京7家、昆明6家、西安6家、天津5家、长沙5家、青岛4家、东莞3家、沈阳2家,而郑州以1家的成绩垫底新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入围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同广州一起并列第四。而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杭州共36家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数连续十七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
但是需要所有人正视的是,市场的参与者不只有这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同样吸纳了大量就业,城市在特殊时期对企业保护的方式和手段直接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面对疫情,苏州率先出手。
2月2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成为全国最早帮助中小企业对抗疫情提供支持性政策的城市。同时,苏州也是率先提出春节后延迟复工以应对疫情的城市、率先倡议对企业减免房租的城市。之后的2月6日和7日,针对金融细则、外贸企业和农业,苏州又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苏州以速度先声夺人,它的“同班同学”,另一个长三角城市杭州则以贴心周到见长。除了各个城市普遍采取的财政、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之外,杭州还针对员工推出了具体而微的政策。
在对待企业员工方面,杭州对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2019年全年工资收入低于7.2万元、未承租公租房和未享受政府住房补贴且在外租住房屋的企业员工,政府给予每人500元租房补贴。另外,因疫情防控推迟开学,双职工家庭中有就读小学及幼儿园子女,家中确无人照顾的,鼓励企业安排一名家长带薪居家看护。对非公企业,政府按每人500元予以补助。
可以看到,此举既照顾到了员工又避免了政府请客企业买单的窘况。
截至2月13日,15个新一线城市中共13城推出了统一的企业纾困措施,而昆明和长沙则是部分区县采取行动,全市范围暂未推出统一举措。通过整理可以看到,各个城市的举措虽有差别,但基本大同小异。
首先针对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从项目审批、采购、进出口清关、运输和用工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地便利。另外,对于符合条件的其它企业,减免税收、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保、返还失业保险金、减免租金、加大金融支持等也是各个城市的普遍选择。
在15座一线城市中,苏州和杭州市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堪称典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虽然疫情还在继续,但春天终将到来。17年前的那场疫情没有拖垮中国经济,相反负面影响在疫情结束后迅速消退。不难推测,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解除的时候,报复性消费和企业报复性反弹同样会如期而至,而在疫情中经济受影响的城市也一定会迅速恢复。
资料来源: 张文斗 祖正虎 许晴 徐致靖 刘巾杰 郑涛《突发大规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各地政府网站 各地统计年鉴、统计公报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泽平宏观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