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甬上新两条跨海通道,宁波会夺走苏杭地利吗?

西窗 搜狐城市 2023-02-02


7月25日,交通运输部在“解读国家公路网规划”专题发布会上透露,“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已纳入此次国家规划。两年前,这两条通道即已进入浙江“十大千亿交通工程”名单,如今离落地又近了一步。


新规划的跨海通道使沪杭甬三地的路网格局由原先的“A”字形变成大“△”,宁波也将由此进入直通上海的“90分钟交通圈”。对于宁波的传统及新兴产业、对于长三角都市圈、对于宁波-舟山港,这两条通道都将掀起“巨大波动”。


从交通格局看,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中,目前唯独上海与宁波都市圈还需绕行。打通沪甬直达公铁通道,可让宁波更好地承接上海各类要素转移,临沪的苏嘉杭将会受到来自杭州湾对岸的冲击。而作为长三角最弱都市圈的盟主,宁波有望补上地利短板,借着上海之力强势崛起。



两个千亿工程,沪甬“90分钟直通”


在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之前,沪甬、沪舟甬跨海通道已经在浙江官方语境中多次出现。2020年,浙江举行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会上提出要建一批千亿级“超级交通工程”,其中就包括沪甬、沪舟甬跨海通道。2021年发布的浙江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谋划推进沪甬、沪舟甬跨海通道。直至今年7月12日,《国家公路网规划》将两条通道悉数收入。

 


资料显示,沪甬跨海通道拟规划布置于杭州湾大桥以东约20-40公里的海域,北接上海金山、南临宁波慈溪。铁路通道谋划构建城际铁路,实现沪甬直连;公路通道拟采用6-8车道,两端与沈海高速连接,相比目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方向将减少绕行50公里。沪甬两地可以借此进入90分钟通勤圈。

 


沪舟甬跨海通道也是“公铁混合”。其中,公路起于岱山双合,顺接在建的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向北先后跨越岱山北航道、西航路习惯航路、金山航道、漕泾东航道,止于大洋山岛西侧,接上海东海二桥(规划中),并连接东海大桥,主线全长约35公里,连接线长约11公里。


铁路通道相比公路要更长一些,起于甬舟铁路马岙站,向北先后跨越长白西航道、舟山中部港域西航道、岱山南-北航道、西航路习惯航路、金山航道、漕泾东航道,止于大洋山岛西侧,接上海东海二桥(规划中),全长约65公里。


期盼多热烈,回应就有多迅速。舟山官方已有了“动作”——7月20日,舟山市交通运输局官网接连发布三条招标公告,对沪舟通道工程(即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开展“可行性研究、涉海工程勘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等专题研究。公告显示,三份招标文件将耗时1-2年,这意味着,跨海通道前期筹备已经开始,最快两年左右就能开工建设。


 整体来看,作为国家沿海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公铁混合的沪甬跨海大通道将实现宁波与上海的直接连通。而沪舟甬跨海大通道,从宁波至舟山,经大洋山到上海临港,连接的是全球最大的货运港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



汽车石化行业,沪甬可“深度互动”


这两条通道意味着什么?我们先来看沪甬通道。宁波与上海离得近,隔得远。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地刚好位于杭州湾“V”型的两头,没有大桥之前,想要从一头到另一头,必须绕道杭州才行,这一绕,路程上增加百余公里,时间得多花一个半小时。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V”变成了“A”,虽然路途拉近了,但宁波依旧不能直达上海。


数据显示,如果宁波与上海金山直接“接轨”,距离可以缩短至160公里左右,大大缩减行车时间。此外,打通沪甬直达公铁通道,可更好地承接上海服务、制造等各类要素转移。宁波是积极的,毕竟相比周边几个都市圈,宁波要赶的路最多。

 


长三角6个都市圈,上海、南京、苏锡常、杭州、合肥和宁波“带着队伍”次第排开。宁波长久以来都是世界级港口城市、工业重镇,但宁波都市圈跟其他都市圈相比明显存在差距。相对于圈内的舟山、台州,宁波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优势十分显著,首位度甚至都超过50%。这说明都市圈尚处在较早期阶段,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有限,未能充分带动其他城市。


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宁波存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高校、医疗资源有限,高科技和排头兵企业较少等问题,城市能级相对周边几个省会城市还存在一些劣势。长三角“万亿俱乐部”成员已达8个,宁波可以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苏州、南通、杭州等地因毗邻上海,已和上海形成半小时通勤圈。毫无疑问,与上海“隔湾相对”的宁波,吃了交通的亏。 


如果沪甬两地通行时间缩短到1小时前后,上海和宁波区位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对宁波的区域定位、产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杭州、苏州的地利优势将削弱。不管是传统支柱行业,还是新兴产业,对于宁波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来看,汽车和石化均为沪甬两地支柱性产业,而上海产品结构更为高端,具备带动宁波产业升级的能力。


例如,上海以整车生产为主,而宁波则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上海石化产品高端优势明显,而宁波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油加工和部分中游产品,下游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比重相对偏低,相较于上海大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宁波的石化和汽车产业居于领先地位,具备与上海“互动”的比较优势。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宁波部分特色产业在靠近上海后会面临更激烈竞争。与上海都市圈内城市相比,宁波的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规模均处于中游。从细分领域来看,圈内城市各有千秋。宁波新兴产业发展较薄弱,与其他城市相比,尚未形成单项优势,从这一点来讲,苏杭嘉通等临沪城市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如何利用“抵近”上海的机会壮优势、补短板,是宁波需要解答的难题。



两大巨港“牵手”,协作才是王道


沪舟甬跨海大桥是两个世界级大港间的直接连线,同样也是“暗流涌动”。宁波舟山港临近上海港,虽然前者吞吐量一直领先,但后者总体更为为稳健。更广阔腹地、更厚实的经济基础,基于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海港拥有更大竞争优势。一个是最大的货运港、一个是最大的集装箱港,这样的两个港口能擦出什么火花呢?

 


近十年,上海港先扩大港区规模,随后又加大管理、技术投入,效率大为提升。2017年后,随着洋山港四期码头建成,其深水泊位、货物吞吐能力剧增。上海港将货物运输任务从其他港区向洋山港区转移,并关闭了设备老旧、吞吐能力差或污染环境的旧码头。规模是限制宁波舟山港效率提高的主因,该港也一直通过扩大港区规模来提高效率。


策略不同来源于两港面临的外界挑战不同。上海港的国家战略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对外需要面临国外大型港口的竞争压力,对内需要向长江协作港口输出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自身又面临着深水泊位不足、集装箱吞吐能力不足问题。建设深水泊位、全自动化码头是上海港提高货物吞吐能力、应对外部国际挑战的必然要求。 


宁波舟山港虽然港口吞吐能力强,但海铁联运程度低、国际合作航线少,无论是内销还是外贸,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与上海港之间的竞争。因此,宁波舟山港采取扩大港口规模来建立规模优势、提高海铁联运程度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利用成本优势吸引国内外货源。


其次,宁波舟山港整合之前,舟山港需要与上海港、宁波港竞争,港口效率较低,码头等基础设施较落后。整合后,货源充足,急需建设深水泊位高等级码头来提高吞吐能力、建设铁路配套设施提高海铁联运业务能力、港区外配套基础设施等。虽然都是提高效率、扩大规模,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动因不同,具体策略也有差异。 


沪舟甬跨海大桥将两个世界级大港间直接联结在一起了。从大来讲,有助于打造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实现上海、浙江自由贸易港融合。从小来讲,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整合各自资源,可以协同推进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的发展。


上海港是环渤海地区、长江沿线的跨区域枢纽,而宁波舟山港与珠三角、东南沿海、西南沿海的区域关联显著高于区域内部,两大港口存在南北腹地分工,江海职能分化现象。两港可合理分配服务范围,避免因同质化而导致恶意竞争,同时利用自身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等优势带动长三角其他港口。


在应对国际挑战方面,双方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提高处理集装箱的自动化程度,在技术革新、人才引进、涉港产业等方面协作发力。这条跨海通道对于双方的合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畅想一下,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和货运港强强联手,那长三角港运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参考资料:

沪舟甬跨海大通道有望成为现实.杭州日报

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港口效率对比分析.物流工程管理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搜狐城市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