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护险制度试点打造“青岛样本”:九年领跑,搭建“全覆盖广参与”服务体系!

智慧君 A智慧保 2022-08-05

在健康中国战略中,除了提倡健康生活,还有保障健康生活的长期护理需要不断完善。这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日益受到重视。当“长寿”遇到“失能”,就如愉快旅行中遇到疾风骤雨,幸福感大打折扣。尤其是对家庭来讲,日常护理不仅让生活压力加大,也让很多家庭手足无措。而长期护理险的“挺身而出”,或许为许多家庭打开了一扇窗。覆盖1.1亿人、136万人受益,长期护理险带来的惠民之光,正加速散发。青岛作为国内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国家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4200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6.6%。更有预测称,到2030年、2050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分别将达6290万人和9600万人,占比分别为17%、20%,失能老人将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照护失能失智人员,令绝大多数家庭手足无措。


所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多病共存的失能老人不仅需要生活照料,辅助穿衣、吃饭,还需要医疗护理。然而,不同于一般的长护服务,除子女照顾外,专业医疗长期护理服务的普遍缺失已成为社会保障的一块短板,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照护现状下,如何才能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如何给需要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减压,如何让国家的长护战略顺利推进,这都成为社会各界不断讨论的热点话题。


基于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出现,给社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照护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近日,『A智慧保』走进青岛,深入一线体验长护险在青岛的试点路径。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试水长护险的人保健康,能否在全国复制,甚至全国长护服务能否复制青岛样本,值得关注。

青岛“领跑”

创新长护险惠民模式


说起长期护理保险,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大家对其已不再陌生。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那时长护险便开启了在我国的发展之旅。


据悉,首批进行长护险试点的有15个城市,包含河北承德、吉林长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上海、江苏南通及苏州、浙江宁波、安徽安庆、江西上饶、山东青岛、湖北荆门、广东广州、重庆、四川成都、新疆石河子。其中,吉林、山东是作为国家试点的重点省份。


试点工作启动后,国家对长护险全国推广反复强化,具体措施不断完善。

2019年

长护险首次出现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0年9月

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长护险的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展开为期两年的扩大试点阶段

2021年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长护险,并有全国两会提案对长护险发展建言献策。

2021年5月

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经营服务行为。


在这样紧锣密鼓的安排、布置下,最先开始进行试点的城市也不失所望,取得了一定成效,青岛即为范例。


据悉,青岛作为第一批试点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路径。


数据显示,青岛护理保险已覆盖全体城乡参保人909万人。2012-2021年,青岛长护险享受待遇人数从约8000人扩大到了7.1万人,资金支出从约4500万元增长到了3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从143家增加到了978家。


当然,说到青岛的长护险“领跑”,不仅仅在成绩方面,在时间上也早已“抢跑”。


早些年,青岛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探索实践,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2018年4月,青岛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城镇参保职工为主要保障对象、以整合式照护服务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资料显示,2021年4月,青岛市政府印发了新的《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对职工护理保险和居民护理保险两项制度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度构架,统一待遇项目,统一经办服务,城乡待遇水平保持一定差异,补齐了农村照护服务短板。


从2012年至今,九年时间内,青岛长护险实现了从职工到居民、从失能到失智、从城市到农村、从医疗护理到生活照料、从被动保障到主动预防的不断进阶。尤其是在筹资方面,多元机制、责任共担、权责对等的筹资模式,更是解决了护理资金持续性的问题。


如今的青岛长护险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长护险两年扩大试点也将面临收官,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长护险惠及的居民将不断扩容。


强化惠民

搭建综合长护服务平台


长护险的推行,除了需要医保局等政府部门来引导大局和支持外,另一个关键的参与者就是保险机构。据悉,截至目前,参与国家级试点和地方自主试点的保险公司共20家。


作为医疗护理保障的一个支付方,保险公司的参与,其实给医保基金减轻了较大压力。而且,开展社、商合作,引入第三方经办,委托相关商保公司承办长护险业务,明显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办事效率。


当然,包含长护险在内的商业健康险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健康管理以及支付等功能,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在青岛长护险推进过程中,国内最大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参与其中,并在探路时走在了同业前面。具体来说,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以六年多的正式承办经验成为行业内经办长护险时间最长、服务人次最多的公司。


而且,自青岛试点长护险开始,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就身在其中,经历并见证了青岛长护险制度的初建、改革、升级完善等全过程。


2015年8月,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正式承保了行业内第一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通过协助做好政策升级和精细化经办,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管理系统,极大缓解了医保部门的经办压力,初步探索了一条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的合作路径。


至2021年3月,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的前两个合作期结束,累计独立完成各类评估近3万人次,支付长期护理保险赔款17.94亿元,赔付41.09万人次。6月,公司再次中标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在第三个合作期继续承担青岛市市北区、西海岸新区、莱西市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工作,合作期至2023年底。


据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合作期,经办区域进一步扩展到农村地区,服务人群扩展到经办区域内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全体参保人,经办内容扩展到独立评估、审核结算、机构管理、宣传培训、评鉴考核等13项。


下一步,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将在经办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基础上,聚合资源、聚焦需求,借助政策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健康险综合长护运营平台,布局以长护服务端为切入口的大健康产业链。


同时,加强保险运营协同,提升保险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以保险为核心,“医药康养护”深度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形成“保险+服务”的共赢局面及联动的康养产业生态圈。


未来可期

三大痛点仍待化解


试点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试点取得实效之后,全国扩容惠及更多家庭的失能失智人员才是目的。


从2016年至今,长护险虽然有了五年多的试点经验,但对于这个或将成为“第六险”的险种来讲,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筹资方面,从当前我国社会基本保障运作情况看,医保基金的运作压力非常大。加上老龄化加速,出生率降低,未来基金的缴纳者将变少,而需要医疗开支的人群将快速增多。而这一点对于长护险来说,或更严重。如果单纯依靠商业保险提供长期护理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会“够不着”;如果只靠普惠性的政府长期照护补贴,不仅保障水平过低,而且也会给财政造成负担,不具有可持续性。

虽然青岛已经开创了一种多元化的筹资模式,比如职工护理保险资金通过医保统筹金划拨、财政补贴、个人账户代扣等渠道筹集;居民护理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和财政补贴,但基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金筹集能力不同,这样的筹资方式或许并不能适应所有地方。曾经考察青岛模式的不少地区,并未复制出青岛地区长护的效果。


国家医保局曾表示,长护险制度作为一项制度,从制度公平属性出发,长远看要覆盖全民。但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护理服务可及度及群众需求等因素,明确试点阶段,从职工医保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可随试点探索的深入,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调整保障范围。或许是基于以上考虑,国家也在进行因地制宜的筹资方式。

在护理服务方面,其实长护险的推出已经填补了国内保险保障的空白。不过,“有护理保险、缺护理服务”的窘态,仍然会伴随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失而出现。

据悉,当下国内护理机构仍然供不应求,尤其是具备医疗照护牌照的专业机构。单看青岛地区,虽然从2012年到2021年,护理服务机构从143家增加到了978家,但依旧未能全部覆盖需要照护的老年。为此,青岛设计了居家照护、机构照护、日间照护三种服务形式,通过灵活的方式缓解照护的压力。


不只护理机构不足,护理人员更为紧缺。有资料显示,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绝大部分机构的护理员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且多数来自农村,服务方式较为粗放。


为此,突破专业性的局限,或许是下一步重点工作之一。


最后,评级标准、照护标准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此前中国保险业协会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保险业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保险业提供了统一的健康服务规范内容,为健康管理划定了统一的标准,但从具体实操方面看,仍然需要更细化的内容。有专业人士指出,即使全国有了统一标准,但各地实情不同,经济实力、服务资源、基础设备差别也较大,这更需要因地而异,才能统筹推进长护事业的发展。


好饭不怕晚,良缘不怕迟。


一项惠民的事业,同样需要长时间的检验,需要制度完善,资源倾斜,而相关参与机构需要持续磨合,尤其培育更多的长护人才是最关键的基础。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群探讨


投稿:请发邮件至344236809@qq.com

交流:请添加微信号 Azhihuibao



往期回顾


从众安“数字保险生态立方计划”,看“保险+科技”商业模式变革

万能险迎中长期时代,鼓励开发20年以上产品!有望激活固收理财市场?

监管倡导完善灵活就业者保障!千万外卖员即将迎来“全保障”时代?

寿险健行,敢为才有可为!黄红英详解“平安新创客”天然优势!

周评 | 从“东湖方案”看科技保险:保险与科技的化学反应还会更强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