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特别策划"⑤:产品“大变脸”?谁借机而起?谁随即迁移?

智慧君 A智慧保 2022-08-05

10月发布的互联网新规,让众多人身险公司 “炸了锅”,产品下架、停售、调整,关于中小险企日子更难挨、中介手续费面临上涨等热议不断。

新规实施之后,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究竟如何,哪些产品继续网上售卖,未来互联网人身险的产品结构又将如何变化?互联网流量平台、公司自营平台的产品会有怎样的改变?险企关于保险产品的销售策略会有怎样的调整?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规影响下的互联网人身险市场,『A智慧保』试图从产品端入手看新规带来了“星移斗转”。


产品过“网筛”“大瘦身”开启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掀起的波涛,最根本的还是通过产品端来影响各个环节。一位业内人士对『A智慧保』描述,“产品不能卖了,自然也就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乃至日后的渠道选择”。


而此次新规正式实施后,依据监管要求,在互联网渠道售卖的人身险产品都要打上“互联网”专属的标签。也就是新规中所说的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备案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第一项条件就是产品名称应包含“互联网”字样,销售渠道限于互联网销售,非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不得使用相关字样。


一个“专属化”的标志,让很多模棱两可的人身险产品在互联网上绝迹,再加上此次新规明确规定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范围,即:

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人身保险产品。


互联网人身险产品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瘦身”。


根据新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有了明确界定,这也意味着除以上产品外,其他产品不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之前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人身险产品该怎么办?对此,监管预留出了调整的时间:

对已经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过渡期。保险公司应立足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充分评估、做好预案的前提下推进存量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整改,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本通知各项要求。

在此之前,全部人身险产品都需要陆续下架。只有符合新规要求的产品才能重新上架,拿到互联网渠道上去售卖。


一边是限定互联网渠道可销售人身险产品范围,一边又给人身险公司圈定进入门槛,双重筛选下,互联网人身险的“瘦身”拉开帷幕。


理财险大迁移倒逼险企转型

“之前皆可互联网,但2022年1月1日开始,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就要大变样了。”有专门从事互联网保险销售的人士坦言,除了监管规定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像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等理财产品就被排除了。


谈及这场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在“大瘦身”的背后,人们最关注的便是那些依靠互联网渠道销售,而销售的产品中很多产品不符合监管要求,甚至不在“互联网化”范围内的这类险企该何去何从。


而最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理财型产品要退出互联网销售渠道。虽然根据以往数据看,理财型产品在互联网人身险中占比不大。


以2020年为例,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中,人寿保险仍为主力险种,占比为55.6%,较上一年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年金保险占比为23.2%,较上一年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险种;健康保险占比为17.8%,较上一年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意外险占比与上一年基本保持一致,为3.4%。


有业内人士透露,依靠互联网“起家”的中小公司,将会有一个大的改变,保费或许会因为这次新规产生巨大波动。


例如,2020年一家中小人身险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收入近10亿元,占总保险业务收入的11.78%,而该渠道仅次于其银行代理渠道。从其官网看,目前在售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多达50多种,其中不乏投连险、年金险、终身寿险。这也意味着在新规实施后这些产品都将下架。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样的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走产品转型来实现“自救”。例如,产品的“定制化+惠民化”设计,将吸引客户的关注。定制化的寿险产品、特定人群的健康险产品等或许是一条出路。


“碎片化”聚焦流量短期险种或优势明显

“线上业务不允许销售,流量平台的保险客户不如纯保险中介精准,所以更难转化。”


“互联网平台会转向大保险公司合作,降低价格。因为其自主转化更难,为此,产品可能会更加碎片化。”


当新规发布后,行业曾流传着“互联网中介平台会死一大片”的说法,而对于互联网流量平台的影响,其实说法不一。但从产品端看,“碎片化”“场景化”的短期保险产品会更加聚焦流量平台。


众所周知,微保、蚂蚁背靠腾讯、阿里大流量平台,收揽了数亿用户,而这些是其发展业务的底层。互联网巨头参与的互联网保险销售,也是互联网人身险中的重要组成。而且,从流量平台销售的保险产品看,多集中于短期的保险产品。此次新规后,流量平台的“碎片化”或更明显。


一方面,流量平台的客户更倾向于“短平快”且价格较低的保险产品。近年来,很多互联网流量平台试图将触角延伸至长期产品上,但从推行的效果看,目前短期保险依旧占“大头”。


另一方面,流量平台与场景化更贴合。例如,航空意外险、退货运费险等适应场景化出现的保险产品,可通过互联网渠道直达消费者,消费者通过手机等可自行购买,更方便快捷。


为此,像意外险、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短期人身险产品或将长期占据互联网流量平台的重要位置。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基于互联网保险监管不断规范和收紧,百万医疗不能再做“首月0元”或“首月1元”的宣传噱头,必须均衡费率,通过这种方式引流的险企需要彻底整改。


长期健康险难行即将告别价格战

健康中国战略之下,健康险将借势快速发展。而受此次新规影响,网络端的健康险产品出现分化,长期健康险未来的发力依旧艰难。


首先,从市场层面看,商业健康险目前再次遇到瓶颈,很大一部分市场被惠民保抢占,曾经的“网红产品”百万医疗险因此受到冲击。


一款由保险公司承保,背后有地方政府站台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接纳。几十乃至百元的保费,不仅让很多商业健康险产品失去比价优势,就连曾经的“网红”百万医疗险也开始为其“让路”。


为此,从这一层面看,在新规实施下,商业健康险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其次,从销售方式看,线上卖惠民保、百万医疗险等,只要保险公司签一些线下服务机构,就可以实现全国销售,而长期健康险因为其保险条款的复杂性,加上消费者谨慎消费的心理,消费者比较倾向于线下购买,可进一步增加对产品的了解。


另外,从价格层面看,“偿二代”二期2022年将要实施,基于监管要求,曾经的“价格战”将不再适用,险企很难再打价格战,有人预估,不会再出现像2020年那种极低费率的产品了。


也就是说,新规叠加“偿二代”二期的影响,线上产品未必比线下便宜。总体而言,这次新规下的健康险生存环境,未必宽松很多。


无论如何,这次新规的实施是改变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归根结底,产品、服务才是根本,要想 “活得好”,夯实基础是根本。


2021年12月6日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特别策划"①:变局中异军突起的增额终身寿险
2021年12月8日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特别策划”②:整改前夜众生相 停业、下架、辟谣集中浮现
2021年12月10日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特别策划"③:格局重塑!谁吃肉,谁喝汤,谁悄然离去?
2021年12月13日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特别策划"④:渠道变局,争锋对决,谁主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群探讨


投稿:请发邮件至344236809@qq.com

交流:请添加微信号 Azhihuibao



往期回顾


华海财险股权腾挪仍未休场:谁二度进宫,谁早生退意?大股东后来居上拟控股!

重构服务型养老新格局!“大家的家”如何诠释服务新内核?

华安财险创纪录:广西一单罚款255万!下一个25年行稳致远!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特别策划"④:渠道变局,争锋对决,谁主未来?

周评 | "入世"大盘点⑤:20年保险"反杀",引进来也要闯出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