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评 |“金句”之后:罗熹别人保,功过后人评!

玖亓校长 A智慧保 2024-03-03

 三年不到,中国人保的罗熹时代匆匆结束。
年底才满63岁的罗熹,在“金句”事件后的两周,被宣布免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职务。当天,三大金融机构人事调整,唯罗熹获得了出圈的关注。罗熹横跨银行保险,历经农行和工行,以及太平和人保,履历之丰富,跨度之悠长,屈指可数。60岁北上,踌躇满志,旋即在人保刮起罗氏旋风,毁誉兼有,争议从未停歇。形势选人,人选形势。强硬的转型恰恰撞在疫情墙上,大个险逊色,大银保崛起,数百万代理人出走,整个保险业摸石头过河。穹顶之下,中国人保并未有何不同。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改革都是易碎品。


欲速不达

 在履新后的首场业绩发布会上,罗熹火力全开,和盘托出改革方略,喊出人保“重归C位”的口号。“我们从原来的老大变成现在的老三,谁能服气啊?不服气。
罗熹认为,这里面有能力、体制、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思想问题,“文化改造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前任的3411被翻篇了,“湘江突围”和“三湾改编”应运而生,前者要求坚持大个险战略,转向高端人才、高端产品、高端客户;后者则是硬碰硬的人的调整,包括“5855”,即男性干部和女性干部分别达到58岁和55岁要退居二线;以及“5+2”,即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有5年在保险主业从业经验,并有2年到基层锻炼的经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这是业内对于罗熹改革的印象。年轻化和专业化,向来是改革的路径,但阻力也极大。刀刃向内,一方面需要强势,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势。罗氏改革,之所以被侧目,就在于时间和势不在人保这边,疫情三年,在寿险领域产品不好卖了,增收不增利,基层压力日甚,改革并没有带来惠及绝大多数人的红利,自然便被视为“折腾”。事倍功半,逡巡不前,也会影响主政者的心态。“金句”事件有多种解读角度,但也可以看出“急躁”,为了迅速打开局面,而简单粗暴地诉诸于形式主义。事情往往是这样,欲速则不达,不审势就会生长出反噬自身的力量。


水落石出

 2023年,人保在年初的工作会上,提及“保费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创下了历史最好盈利业绩,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成果”。

但这并不能服众。

2023年疫情下居家时间变长,财险赔付率普遍下降,全行业的盈利状况都有改善,作为财险老大,人保受益其中,并不令人意外。大个险则亮点不多,与全行业一样,同频共振。当初有多强调“三高”,有多强调价值导向、告别规模至上,现在就有多尴尬,这当然不是人保一家的尴尬。大大小小的寿险公司,都在增长停滞下不得不改弦更张,被高调嫌弃的银保重归C位,终身增额寿险等理财性质的保险成为爆款,规模重新成为不约而同的诉求。

人保对此办法不多。闹出“金句”事件的人保寿险,在2022年保费负增长。但2023年,疫情成为过去,条条块块,都在拼经济和促消费,都在力争开门红,都在高喊开局即决战,寿险即使内外交困久矣,但已再无借口。人保寿险背不背得出来“金句”是小事,如果保费继续疲软,有没有罗熹,都会继续刀刃向内了。

事实上,“金句”事件看似偶发,貌似个人使然,其实也是发展困境的折射。就像过去这两三年,险企自家员工纷纷去社交平台“举报”,也是同样道理,增长放慢,水落石出,问题浮出水面。


其惟春秋

 罗熹赴任之初,中国人保正焦头烂额,信用证保险屡屡踩雷,又陷入武汉“黄金案”的舆论泥沼,罗熹手起刀落,廓清外围,并快速锚定新的航向。

两年前,罗熹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旧的保险模式只会形成规模的适当增长,但它不会呈现出一种跨越式的增长和形态、模式上的变化。

两年过去了,这仍是人保甚至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所谓有增长无发展、大规模同质化发展,怎么破?大健康、数字化、服务升级,说起来头头是道,道理都懂,但转化为市场行动力,却又很难。这或许就是创新的荆棘和玫瑰所在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金融老兵也不例外。“金句”事件固然沸腾,个人风格颇有微词,但于圈内人而言,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一周回顾
#

中邮保险转型加速:四部门聘副总,资管公司资管中心36职位以待!

#

“金句”过后!罗熹被免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职务!

#

地方系寿险众生相:有的"不差钱",有的"嗷嗷待哺",找寻差异化是关键!

#

泛华开放平台“生意经”:加速并购整合、探路MGA,中介转型新出路?

#

中国保险营销30年⑫尹杰:和风险赛跑,扬帆再起航!

#

如何让队伍活下去、活得好?太平人寿坚定高质量组织发展,强基以固本,赋能变动能!

#

险资配置新逻辑:避地产股,追不动产!负债端资产端“刚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评 |“金句”之后:罗熹别人保,功过后人评!

玖亓校长 A智慧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