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商鼎路第一小学 后知联盟 2024-01-10

▲关注后知▲ 一起朝向教育的诗与思」

前言

后知教育“成人之美”小语工作坊寓言专场结束很多天了。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却如风暴一般,刮过在场老师们的心田,给老师们带来种种冲击,让许多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催生了一批反观思考的文章,或许这就是成人之美小语工作坊的意义所在…… 

下面是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老师们的思考(篇幅需要,组合发出)——


教什么?怎么教?

 陈秀花


2021年5月9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是母亲节,更是我们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全体语文教师的成长日。

在这一天,语文组全体成员一大早就聚集在朝凤路小学的报告厅,我们的小伙伴儿慎慧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不一样的语文课,同时也听到了一节与往日不一样的语文课——来自南明教育集团后知教育“成人之美”小语工作坊严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新”语文课。


刚开始,就被主持人幽默风趣的语言所吸引,接下来又是一个音乐大咖——自弹自唱的吉他手来为大家献歌,我们的小伙伴儿慎慧文老师执教的《小马过河》上的堪称完美:流畅甜美的语言把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精彩的小口令让学生们的注意力时刻跟着她的身影在转,小小的寓言,大大的道理。你一句,我一句,道出了寓言故事向我们阐述的道理:做事之前,先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再结合自身想一想,最后试一下,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各抒己见……在中途休息的时候,我真的差点上去,去和大家玩一些小游戏,去和大家一起调节自己的身体,调整自己长时间坐累的双腿,但是,一念之间,我放弃了自己的幼稚想法,聚集在这里的都是语文大咖们、前辈们,我一个语文小白怎么可以在这里放飞自我?


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听课、评课,与魏智渊等名家们的思想碰撞,听过大咖们的分析与讲解,我瞬间感到不知所措:我是一名语文小白老师,经过几年的摸索,刚刚上道,基本掌握了上课的流程与方法,而这些都是传统优质课的上法,其中加入了一些我个人比较擅长的些吸引学生的小技巧,另外还有我们学校推行的感知力训练小游戏。

今年参加了新网师学习,我修的其中一科就叫《理想语文的三重境界》,书中讲到:

第一境界,教师是主讲,课堂就是讲堂,学生较少与老师对话交流的机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但老师讲所当讲,讲的是自己的话,仍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

第二境界,教师是主导,课堂则是学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

第三境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室就是研究室,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把学习提升到研究的层次。

我一直在努力,我希望自己走在一个比较满意的境界,但我知道,我还太稚嫩,不能心急,学前教育与小语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唯一可以相互融合的就是课堂管理与学生情绪的调控,及时发现。


王校长曾经说:“不要光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一看远方的路。”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之路,我还得继续像同伴与榜样学习,细研课标,探寻方法 ,争取找到属于自己的语文教法。


思想碰撞,让学习永无止境

  张玉伟

经过半年的产假,让我感觉自己急需充电,所以我尽量参加学习组织的每一次培训、听课。本周我参加了魏智渊校长组织的“成人之美小语工作坊”的第一期活动,本次活动以“寓言”为主题,展开了几节课堂教学。

关于寓言思辨

寓言,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它篇幅短小,却生动有趣。对寓言故事的学习,无疑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积淀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今天两位老师所执教的《纪昌射箭》和《小马过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纪昌射箭》课堂重在延伸,我在不了解教学背景的情况下,我听得是一头雾水,感觉延伸的东西太多了,脱离了课文。

但是当听了魏智渊校长讲了他们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背景后,我感觉到了思想的碰撞,仿佛是被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例如:语文到底在教什么?小组合作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魏校长认为既然是寓言,就要有一个思辨的过程,得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得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这也是寓言教学的核心目标。

基于这个观点,《纪昌射箭》在教学中淡化了语文要素,而强化了读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

而《小马过河》课堂重在语文要素,教师紧紧围绕着课后题展开,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是我们平时比较习惯的课堂模式,最后的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其实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这和魏校长的观点不谋而合。

关于寓言复述

寓言故事短小精炼,非常适合进行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内容的训练,在概括、复述中实践语言。

如在《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来复述课文,在低段教学中,孩子要逐渐从简要复述过度到详细复述,简要复述意味着孩子对文章的结构顺序要有一定的把握,而且能够用关联词把它串起来。

那么简要复述不是概括,但它又包含了概括,相当于叫长文短说,就是一个很长的文章,学生要很短的讲清楚,而且讲清楚的时候还要保持原文的结构,那么就意味着你对原文的结构要有把握。

学生在复述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实效性。

关于课文延伸

学以致用,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的点。

魏校长反复说“我们到底在教什么?”,我认为,教方法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在学习一篇寓言后,到懂得把学习寓言的方法延伸到另外一篇,那么再次学习其他寓言故事的时候,老师就不用讲解过多,可以把这个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

比如在《小马过河》教学中,老师其实无形中就教会了学生复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用关联词串联。这就是学习方法的渗透。

《纪昌射箭》教学中延伸的就更多了,走出舒适区——道德的延伸;文言文学习——学习方法的延伸;可能就是因为延伸内容较多,让这节课氛围很好,更像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段聊天,很轻松。

魏校长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会的不要让老师去解决,老师只检测,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魏校长学校三年级开始就用预习单,学生在做预习单的那段时间里面独立的完成很多学习。

那么上课,对知识和朗读只是检测,教学的只有检测出现问题了才进行。

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又提升了执行效率,还能能确保把核心的注意力聚焦在核心的问题上。这也是我比较认同的,希望自己的课堂也能越来越高效,解决核心问题。

教无定法,寓言教学的方法要从学生的兴趣、文本的特点出发,加强语文能力的实践,拓宽寓言故事的阅读面,寓言教学才会自然、真实、有效。

 

教学,殊途同归

 赵梦圆

在立夏后的第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一场思想激烈碰撞的有关寓言专场的现场授课,南宁教育的严老师和本校的慎慧文老师给与会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冲击。

一节《小马过河》,一节《亡羊补牢》,两个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各具特色的学校代表在此进行精彩的展示,让见证此刻的我,不由地对教育的本质、对今后的教学方式都有了更多的思考。

都说教无定法,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个老师也不可能教一批一模一样的学生。因此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家庭环境影响、成长背景熏陶等等都会在他正式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影响到他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且进入学校以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侧重点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关注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浅显易懂地获取当前所需的知识养分呢?还是关注他们的思辨能力,挖掘他们自身更多的潜能和知识极限,帮他们找到自身的能力上限?

严老师和慎老师就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

慎老师的课堂活泼生动,老师教态亲切自然,穿插在课堂上的感知力小游戏和师生古诗接龙,观者可以从孩子们上课的的精神面貌中感受到他们的乐在其中,就在这样的有趣的不经意间,老师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凝聚在课堂上,孩子们也能在这样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快乐地汲取知识养分。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以生为本的课堂生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是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而是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对知识进行思考内化,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生活经验。

严老师的课堂严谨内敛,充满了头脑风暴的思辨,不仅仅是在讲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而是透过这个小小的故事找到生活的答案,找到古往今来与这个故事有相似之处的事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历史背景去观察、思考其背后蕴含的哲理会有怎样细微的不同之处。

这是一堂讲述课本知识却又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的课,它让学生乘着课本知识的小船从小河流驶向浩瀚无垠的大海,让学生们的思维也在这样不设限制的课堂中不断扩延,延伸至令人惊讶的远方。

两位老师的讲授方式虽然如此迥异,但却有同样的精彩。我无法评判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好,因为教无定法,只要它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我们就不能武断地说它是不好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周易·系辞下》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我想用这句话作为今天这场思想碰撞的总结。


自悟·诵读·体验

  杨一舒

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灿烂文明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七年级上册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目的是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更多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亡羊补牢》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小马过河》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以下两种做法值得提倡。

多读

南宋教育家朱熹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句句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朗读过程中,要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使朗读过程成为看、听、说、做的联合活动,这样就会使多种感觉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留下“同一意义”的痕迹,并与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动觉区等建立起广泛的神经联系,从而加强记忆效果。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并通过多种形式读。

如个别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全体读等,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目的;最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便自然成诵了。

体验

小组合作。在学生读懂课文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寓言故事编成小品表演(表演可以用译文,也可用文言文。或者先用译文,再用文言文)。学生通过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深切地体会到了寓言的寓意,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总之,寓言的教学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解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演示和表演,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辨的力量

付梦雨

 上周末有幸参加了在经开区朝凤路小学举行的“小语工作坊”研讨活动,活动以寓言教学为主题,深入探究了语文要素研究、语文知识研究等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便是:思辨思维的训练,魏校长以《小马过河》和《亡羊补牢》为课例,讲解并分析了如何理解寓言、寓言到底该怎么教。其实这两节寓言课早在入职第一年我便上过,反观当时自己的课堂,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

当时的我不仅对教材把握的不够透彻,还过分依赖课后习题,想要得到一个寓言的结论,忽略了孩子思维的过程和思辨的能力训练。

魏校长的话深入浅出,让我明白了语文课不单单是教,更是启发孩子思维的方式和思辨的过程。面对二年级的孩子我们的训练是要明白寓言后知道的大道理,但道理的背后是却是生活的哲学,是思辨的能力,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对话小马得到的是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得到,这其实很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孩子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很快能达到训练目的,但是会导致学生会过分依赖间接经验,让学生少了一丝自我的感知和判断。这样就很容易切断儿童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面对这些众说纷纭的间接经验,小马行为上不知所措,像极了遇到难题的孩子,于是便回去找妈妈。

试想一下教学中如果老师一味教导孩子利用间接经验,当他们长大后,面对生活的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老马给出的答案是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老马的做法是让小马不要过分依赖间接的经验,要关注自己的直接经验。

虽然这样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风险,但是最后在妈妈的点拨下小马才豁然开朗。

仔细想想作为老师我们更重要的职责便是引导,这些出现的难题,很可能会成为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引导。

他们在没有穷尽的问题中逐渐深入认识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获取属于自己的真实体验。也验证了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获得生活经验的唯一途径。

既没有轻信也没有盲从,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从《小马过河》到《亡羊补牢》,小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的是哲学。

听别人的意见很重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更重要,分寸的拿捏和把握也是考验老师引导的最好鉴证。 

 —end—

本文均来自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的老师 

合作请联系


河南后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南明教育旗下公司)

范老师

进行预约

电话:13934864421

微信:w76405839

或者扫码联系

咨询

相关链接


后知教育联盟开始报名了——来自岁月深处的邀请
寓言,深度教研的第一场风暴
成人之美小语工作坊是怎么一回事?
“成人之美”培训菜单新鲜出炉
成人之美——为什么会有“后知教育”?
快时代里,寻找慢匠人——后知教育招聘启事校长们注意了,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师发展,终于被我们打包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