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增兵30万难以反败为胜,欧洲一旦熬过寒冬,俄乌冲突将迎大结局
普京下令动员后,俄罗斯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军备战。但征召30万新兵,真的能让俄军在战场上反败为胜吗?其实将战争拖到冬季,让欧洲熬不过这个寒冬才是俄罗斯的真实目的。
雄心勃勃的动员计划
即使俄罗斯国防部做出了义务兵不会被送上前线的承诺。不过,就在俄罗斯启动动员令后不久,不少俄罗斯人已经开始为躲避动员令而逃离俄罗斯。不少出国航班一票难求。由于过境芬兰,或直接留在芬兰的俄罗斯公民的人数太多,芬兰外交部门甚至计划出台紧急法律,限制俄罗斯人以芬兰为过境国。
动员的真正目的在于熬到冬天
放眼世界,30万的军队人数已经远超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规模,但真的想靠这30万人反败为胜,压制整个乌克兰,显然是不现实的。从俄罗斯民众出逃国外来看,普通民众对于普京的“部分动员”,可以说是排斥的。这种不满情绪不仅出现在普通俄罗斯民众中,也可能会蔓延到30万人中。
此外,这30万人全部为预备役,义务兵的服役期为1年多,一年多的时间恐怕难以让这些人拥有足够和乌军厮杀的技能。也正因如此,就连普京也不放心把这些人送上真正的俄乌前线。
更大可能,普京是想利用这30万人,替换出尚未投入俄乌战场的俄罗斯其他合同兵。利用抽调出的合同兵正规军,迅速增加俄乌一线兵力,才是普京的真正算盘。利用短时间内的实力增强,俄军想将战事拖到入冬。入冬后,俄军的装甲部队可以在不再泥泞的土地上更好地机动部署,摆脱公路网限制。而利用寒冬和停止供气,俄罗斯也可以向欧洲施压。让欧洲承认四州入俄的既成事实。但欧洲真的挺不过这个寒冬吗?
欧洲为了过冬,做了哪些准备?
对于欧洲来说,俄乌冲突爆发在2月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2月这个节点,已经处于冬季末尾。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需求正处于下降周期。但又能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俄罗斯切断能源带来的痛苦和威胁。如果俄乌冲突在夏天爆发,欧洲人对俄罗斯能源牌的感受,恐怕没有现在这么深。
为了应对俄罗斯断供能源,也为了熬过这个寒冬,欧洲可以说做足了准备。在存量上,欧洲各国在夏季便开始规划库存。截至目前,欧洲整体天然气库存已经达到86%左右,甚至略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值。
此外,在能源来源上,欧洲也在追求多元化。北欧、北非、美国,以及部分高加索国家都成了欧洲天然气的供应来源。其中,北欧与高加索地区天然气能够实现管道运输。而美国天然气则以成本更高的液化天然气形式出口至欧洲。即使如此,美国液化天然气已经成为英国等欧洲国家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
当然,能顺利过冬,不代表能过个暖冬。欧洲民众的这个冬天,注定要比之前寒冷了。更麻烦的还不是取暖,是欧洲的工业是否能熬住。除了开源,欧洲还在节流上动心思。由于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欧洲将有限的天然气尽量分配给了重点工业,部分企业则减少开工时间。
在挽救工业上,欧洲各国的做法不一,但都是政府出面,帮助企业先活下去。西班牙选择定期关闭能源密集型产业。德国则将天然气巨头注资并国有化。而英国则直接甩出了一份价值数百亿英镑的企业救助计划。
俄罗斯VS欧洲,入冬后见分晓
按照普京最初的计划,肯定是想控制俄乌冲突的规模,也因此创造性地使用了“特别军事行动”一词,如果欧洲支持乌克兰,那么就打能源牌。事实上俄罗斯也是这么做的,但俄罗斯做出了两个错误判断。
一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程度,导致战争被无限期延长,也无法依靠武力扶植一个亲俄的乌克兰政府。现在只能进而求其次,号召拿到手的四州公投入俄。二是能源牌打得太早,在欧洲天然气需求淡季,用能源相威胁。让欧洲在这个冬天来临之前便做足了准备。
现在普京想要用部分动员,做最后一搏,将战争拖到冬天。但欧洲看到俄军在哈尔科夫的表现之后,也下定决心支持乌克兰。是欧洲熬不过这个寒冬,还是俄罗斯兵败乌克兰。结果如何只能入冬后见分晓,但如果春天到来,还无法结束战争,俄罗斯对欧洲最后的筹码也将失效。之后摆在俄罗斯面前的,只有继续扩大战争,或者是吐出四州,甚至连克里米亚,都有可能失去。
往期精彩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请关注红莲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