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最热的,不是哪个电影叫好叫座,也不是哪个景区被挤爆,而是一家卖酱油的。因为被指出存在国内外产品的“双向标准”,而频频被推上热搜,即使在公司两度回应,即使是中国调味品协会发生声明,支持企业维权,貌似也没有平息公众的质疑。9月末,多位网友晒出在国外购买的海天酱油的图片,产品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没有添加剂,之后有网友晒出国内海天酱油的配料表,除了天然原料,还有多种添加剂,从而引发了海天酱油“双标”的问题。如果单看酱油瓶上的说明,海天似乎真的无话可说,不过海天自己有话要说。针对公众质疑,海天味业9月30日晚间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进行回应,对近期产品添加剂争议进行回应,指出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和恐慌,在网络上制造并且散播谣言,严重损害了公司品牌形象,其言行己构成对公司名誉权的严重侵害。公司己委派专业律师团队调查取证,必将悉意造谣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追查到底。
但这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并没有平息舆论风波,“双标”问题继续在网络平台发酵。于是,10月5日,海天味业再次发布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国的食品制造中,各企业按照各国标准和产品特性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海天售卖的国内国外产品内控标准是一致的,并未“双标”。同一天,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就海天事件发表声明,内容大概和海天声明类似,谴责造谣者,支持企业依法维权。连续的声明,让今天有关海天的“双标”舆情有所降温,但是这一事件突然爆发,也引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中国向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部和食有关,所以食品安全向来最能撩动民众神经的事。同时,在商言商,逐利是企业本性,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牺牲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14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厂家为了多赚利润,非法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造成非常恶劣的结果和影响,始作俑者三鹿直接倒闭收场,其他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虽然在国家监管严厉的整顿中,不再有厂家的产品验出三聚氰胺,但是该事件一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起食品安全案件。此后多年,国人对于国产婴幼儿奶粉都谈虎色变,让国内乳业和奶粉业很长时间都受到冲击,当然也间接造成进口奶粉、海外奶粉代购火爆,甚至造成了豆浆机的盛行。如果看看整个行业的宣传口径,你大概能够理解当中的原因。比如此前宣传晒够180天,被曝光出来的却是出口酱油,跟国内没什么事,国内销售的很多都是勾兑酱油。现在,在国内基本找不到有哪一款酱油,没有添加剂的,甚至有被专家称为强致癌特性的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又如海天一再宣称自己用的添加剂是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深挖后发现,国家标准《酱油质量通则》主要起草单位正是海天自己。
如此看来,海天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确实很难说得清楚。实际上,商家的夸大宣传,抢眼球的事情,绝不是酱油行业才有,各行各业都存在。特别是现在的电动车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款40万的车,动不动就说自己是500万以内最好的SUV,一款30万的车,动不动就说自己是50以内最好的SUV,还有说自己的20万的车可以比肩百万豪车,更有甚者,直接说自己的对手都是500万开外。那是一个比一个狠,丝毫不会在意自己有没有违反广告法。但是,夸大其词的做法,从来都是双刃剑,开始是可以夺人眼球,造成轰动,但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噬自己,这种事情真的并不是少数。酱油和汽车虽然不同一个品类,但对于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却是一样的,食品安全出问题要人命,汽车安全出问题,同样要人命,所以在这些问题上,真的容不得有半点马虎。现在社交网络发达,民众对于一些关系到切身利益事件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即使是普通人的观点也很容易获得传播,而且中国人现在已经富起来,对于“双标”问题,很容易被戳中神经。且不论“双标”到底存在不存在,正不正确,先不做定论,在此次的海天“双标”事件中,很多观点都是网友自己的发言,海天却一再强调是有人造谣,但回应还是显得有点苍白。不过,另一方面,先不说是不是有客户定制导致的产品“双标”问题,就是酱油本身也是分很多不同产品等级的,比如很多所谓优质的“零添加”产品,价格往往都会比中低端的高出很多,这是所有行业的常理。平民的价格,绝对买不到五星级顶级质量产品,这是市场规律。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加料”但不加价的产品,如果确实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来开卖,然后由市场选择,其实海天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问题,其他酱油行业何尝不是这样?更扯远一点,大家不妨看看很多食品和饮料,其实大部分都是各种“加料”,酱油其实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大家对这个种“加料”产品,其实早就见惯不怪了。当然,这次酱油事件闹那么大舆论出来,不排除有人故意散布,有意识地引导公众舆论向着一个方向走,以达到制造焦虑,收割流量的目的,但作为企业,遇到这类舆论危机,最重要的还是自省,自己没问题才是真的没问题。回归到资本市场,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国庆节后开盘,海天是一字跌停,还是啥事没有?从过往的食品安全事件看,的确有对企业造成严重危机的,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三鹿公司灰飞烟灭,还有双汇瘦肉精事件、酒鬼酒塑化剂事件,虽然相关公司不至于倒闭,但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公众信誉度、经营业绩、股价,都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如2011年央视“315”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后,双汇股价一天内跌去20%,虽然公司申请紧急停牌以规避市场波动,但复牌后继续大跌,最终跌去近7成才触底;2012年11月19日,媒体报道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含量为1.08mg/kg,超标2.6倍,受事件影响,酒鬼酒股价经历连续4个跌停,并直接带崩了整个白酒板块。此次海天事件,很多人都会以双汇和酒鬼酒作为前车之鉴。不过,此次海天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这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前两者用的材料明显违反了国家相关标准,受到公众讨伐是情理之中,而海天产品并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标准,公众的质疑点在于国内外双向标准,有厚此薄彼的嫌疑,摆在明面上,并不是违法问题,除非能够给出明确证据,证明食用了海天的产品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又或者所添加的添加剂严重超标,存在潜在的严重威胁健康的问题。虽然说海天的回应算不上很完美,但至少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海天)没有违法。这点很重要,不牵涉到法律法规问题,公司即使受到质疑,就始终可以把影响限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所以,对于股价,影响不能完全没有,但也不会太大。海天的估值虽然还有50多倍,看着还不低,但经过消费股退潮、市场流动性收缩、业绩暴雷,已经释放了不少风险,股价相对2021年1月份的高位,已经跌去差不多一半。如果后续没有更明确的证据,证明海天酱油产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时间的消退,“双标”事件大概率会慢慢平息。回到开篇的问题,此次的“双标”事件,不可能撼动海天的酱油一哥地位。在核心的维度,比如产品、品牌、渠道,都无出海天之右者,规模、成本、盈利能力、收益率等经营指标上,海天也是妥妥的第一,竞争对手只有拼命追赶的份。虽然业绩增速放缓,渠道受到诸如社区团购等新零售的冲击,但这不是海天一家的问题,是整个调味品行业都面临的挑战,相比其他厂商,海天的抗风险能力要更强一些。不过,作为食品行业,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所有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马虎,轻则受伤,重则倾巢覆卵。对于海天事件的真相如何,我们还不能妄自下结论,但真心希望相关企业可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也希望如果真的存在恶意造谣,造谣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阅读原文支持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