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魔咒
来源:综合天涯社区、燕梳时评 、有晖即写、纸上建筑、闲时花开等
这两天刷微博,看到北京的一些网友发言,胆战心惊。从百度指数搜索了2020年11月1日—2022年12月21日“北京殡仪馆“的数据,发现最近北京殡仪馆的百度指数上升有点快,北京的伙伴有了解是什么情况吗?
北京殡仪馆的百度指数上升有点快
自12月初以来,20多天里几乎每天在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讣告,朋友圈、微信群里有人述说自己的亲友离世。单就这1个月,就痛失了几十位行业奠基人、领路人:
院士黄克智: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黄克智教授,于2022年1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教育学泰斗级人物潘懋元:
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6日上午逝世,享年103岁。
潘懋元,男,广东揭阳人,生于1920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属于泰斗级的人物,受到高等教育界与教育科研界的尊重与推崇。2007年1月,中央教科所成立50周年,教育部相关领导、全国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精英、权威与各地教科院(所)长出席会议。会上的学者代表发言就是潘老,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
中国重症医学奠基人陈德昌: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重症医学的开拓者、缔造者和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创建了全国第一家ICU的陈德昌教授因病于2022年12月10日23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李泽坚:
2022年12月16日,李泽坚逝世,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原胞心外科主任,享年88岁。
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王邦康:
2022年12月17日,王邦康逝世,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口腔医学管理专家、口腔正畸学先驱、北京口腔医学会创会会长,享年85岁。
风湿免疫学的开拓者蒋明:
12月18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讣告,我国风湿免疫学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蒋明教授因急性心肌梗死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8日逝世,享年92岁。
我国著名药剂学家魏树礼:
2022年12月19日,我国著名药剂学家,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 剂教研室主任、药学院药学系主任魏树礼逝世,享年88岁。
清华美院教授著名设计师吴冠英:
吴冠英是“奥运福娃”的主创者,对于他的辞世,同僚都倍感意外。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说:“我不敢相信他就这么走了。”媒体说,吴冠英由于感染重型感冒,于12月20日上午不幸离世,也不说阳性了。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22年12月20日23时15分,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在武汉因病去世。
著名教育家林世雄:
国家一级导演夏阳:
京剧表演艺术家储兰兰: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陈景亮:
老摄影家方学辉:
艺术家罗丹:
北京名医施小墨大夫:
他是朝阳医院的掌门大夫。
各行业的奠基人、领路人,他们理应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是在平时,入院一定会很及时,医疗条件也一定会很好,生命一定会大概率得以延续。而在当下,面对疫情,他们基本也是束手无策,更何况普通百姓?
最近,广西贺州,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高热夺走了性命。
因为资料有限,目前我们只能从孩子母亲的微信讲述里,大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名叫萱萱的小女孩,12月13号在校时,身体开始不舒服。
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妈妈接上孩子就去了当地卫生院。
核酸检测弱阳,医生开了药物,让回家隔离服用。
12月14日,孩子一度高烧到39.5℃,后遵从医嘱服用了退烧药。
12月15日,孩子看起来一切还算正常。
12月16号,孩子告诉父母,说自己身体酸痛,吃了布洛芬止痛。
但12月17日早上,孩子突然惊厥翻白眼,抽搐不止。
家长迅速拨打120。
但,小女孩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女孩妈妈的哭诉,她才10岁,刚刚读小学四年级。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我的女儿。”
妈妈微信上撕心裂肺的哭诉,看得人心碎又疼痛。
每个早逝的孩童,都藏着一个家庭的无法承受之痛。
萱萱的去世,引发了很多网友,尤其是家有儿女的父母的关注。
昨日,广西贺州卫健委作出回应:
孩子的确是新冠阳性,初步认定是突发高热惊厥离世。
其实,早在萱萱不幸离世之前,就有负责的儿科专家大声疾呼:
放开政策落地后,家有儿女的父母,一定一定要警惕高热惊厥,这是非常凶险的一种病症。
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弱点是:
石头没有砸到自己头上时,我们很难在别人的疼痛里,葆有警惕。
这波终将席卷大部分中国人的疫情,现如今来势凶猛,狡猾奸诈,作恶多端。
就这,最严重最可怕的感染高峰,还没有真正到来。
12月21日,演员王劲松的母亲离世,他在微博呼吁:“医疗资源先留给儿童和老人,他们是最脆弱的人,也是最应该保护的人。”
以12月7日新十条颁布为标志,疫情防控正式进入新时代,每个肉身开始与阻击了三年的病毒面对面交手,半个月的厮杀恍如隔年隔世。
据吴尊友推算,如果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就会多死亡86.6万—103.9万人。
照他的说法,也就是说,有100万人受益于封控清零政策,他们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避免了感染死亡。
但是这种安全感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牺牲了十几亿人的自由,牺牲了无数中青年人的事业,包括牺牲了一些无辜者的生命,具体事例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当整个社会付出沉重代价,疫情仍然防不住、清不掉时,那么这些被保护得很好的100万人就不得不面对最严峻的生死考验,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回避不了的痛。
吴尊友还预测,今冬新冠感染率大约为10%到30%,病死率大约为0.09%到0.16%。
看着比例似乎并不高,按14亿人基数计算,那么这个冬天将有12.6万至67.2万人的超额死亡。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感染率已经远远超过吴尊友预测的30%,在北京、成都、广州等第一波感染的城市,感染率有六七成之高。
如果感染率达到60%,最高病死人数将有可能超过100万,也就是说三年来苦苦保护的那100万人终究还是会被放弃,仍免不了成为牺牲品。
最近,清华、协和等单位的老教授老专家的讣告开始扎堆出现,令人唏嘘。但他们的死因都称是因病,无法确定是否跟新冠有关。同时联防联控20日明确了新冠导致死亡的统计标准,基础病导致的死亡不列入其中,而只有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才会计入。这使得新冠病亡人数看起来暂时不令人紧张,但最终在该年龄段上的超额死亡率会体现出疫情真正的影响。
外媒称我国的计算方式相对保守,但仍符合世卫组织“冠病所致死亡”定义的定义的范围。美国等很多国家则无论因新冠肺炎或病毒引发的并发症死去,甚至感染新冠后28天之内病亡,都算作新冠死亡病例。这一不保守的做法对自身形象不利,但相对更接近疫情所带来的整体损失。而一直被国内网友放在嘴边对比的“一百万”等数据,在不同的统计标准之下也将失去了意义。
不管最终数据是多少,但冷冰冰的数字,彰显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此时此刻,我们虽然会奋力呼吁把医疗资源优先保障老年人和孩子,虽然有无数医护人员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虽然整个社会正更加自觉地互助共济,但是必须承认死亡,承认冷酷现实的死亡就在眼前。
生死面前,有人用理性压抑悲痛,有人用愤懑发泄不满。
把亲人死亡迁怒于放开政策,最典型的就是作家张忆安,母亲肺癌晚期脑转移后感染新冠死亡,他声称与“躺匪”势不两立,抱怨如果没有新冠母亲就不至于那么早去世。点击阅读:母亲去世了,他急着发帖“与躺匪不同戴天“
是啊,如果没有新冠,我们都能活得更好,谁不恨病毒,谁不想回到2019年,可是这个世界已经被病毒彻底改变了,一切都回不去了,这依然是残酷的现实。
谁家没有老人孩子,谁不想把同胞们保护得好好的,但这个世界从不对理想主义者抱有半点怜悯,从不对懦弱乞怜怀有丝毫同情。
我们最后之所以放弃清零,也是不得不放弃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向高悬不易的自然规律屈服认输,科技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的主观努力更是有限的,人不能胜天,只有建立这样的信仰和认知,才能把有限生命活出无限坦然。
这看起来有些悲观,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甚至我们还要做好一种思想准备,那就是等自己垂垂暮年之际,也不得不向新冠屈服,因新冠而告别人世。
正是参悟透生死,所以我们才懂得如何剔除不必要负面情绪,沉定安然地活在当下、活出精彩,积极阳光地拥抱生活、拥抱亲人,顺其自然做到尽人事、听天命。
人类从未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也从未摆脱死亡的魔咒。
今天写着这些,心里格外的沉重,毕竟每家每户都有老人、孩子,希望老人和孩子们都能安好,希望每个人都能顺利通过这场大考。
自求多福,各自安好吧!
往期精彩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