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线赋能数字经济 频谱筑基产业创新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无线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



12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正式召开。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无线经济规模达到6.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43%。


报告认为,中国无线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无线赋能成为无线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无线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



01

什么是无线经济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 5G、移动物联网、北斗为代表的各类无线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技术。


而无线经济是以无线电频谱作为先导性关键生产要素、以无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与治理模式的经济形态。无线经济包括无线产业、无线赋能以及无线治理三部分。



无线产业


线产业是指以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基础载体,以无线技术为驱动力,提供无线应用相关的电子元器件、终端、系统和服务的企业集合。无线产业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直接利用频率资源的电子元器件、芯片和集成电路的基础制造业,是无线产业的上游。


其次是基于基础制造业生产通信、广播、定位和导航等各类无线技术设备、系统、终端的设备制造业,是无线产业的中游。


最后是利用无线电设备提供通信、广播、定位和导航等无线电应用的服务业,涵盖了移动互联网、无线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是无线产业的下游。


从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角度,无线产业包括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中与无线技术相关的部分,无线产业是无线经济的基础。



无线赋能


无线赋能是指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业务正常开展,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传统产业成本降低、产出增加、效率提升,带来的实体经济新增产出部分。


无线赋能涵盖了无线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铁路、航空、气象、渔业、天文等各行业融合应用的拉动效应,是无线经济的主引擎。


无线治理


无线治理是指围绕无线技术的政府治理工作。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内容: 一是政府围绕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二是政府推动无线产业发展和无线赋能的管理: 三是利用无线技术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02

中国无线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


无线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


2021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达到6.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43%。无线经济内部结构形成“四六”格局,无线赋能成为无线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无线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


无线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1年无线产业规模超过2.6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41.94%。移动通信、短距离通信等无线技术不断演进,无线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稳中有升。


移动通信服务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呈现差异化发展、卫星应用服务发展前景广阔,无线相关服务业发展动力强劲。



无线赋能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1年无线赋能规模为3.6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58.06%。


无线技术不断助力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支持“双碳”政策实施,为冬奥等大型赛事提供有力支撑,无线赋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无线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持续出台移动通信、短距离通信、物联网、卫星等领域政策,促进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线电管理方面,加强了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无线电事业发展路径,印发《“十四五”国家无线电管理和发展规划》等。


协调保障了5G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卫星通信和导航等行业用频需求,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保障电磁空间安全,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03

中国无线经济发展新要求


无线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统筹数据中心布局,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构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01

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


加快5G独立组网(SA)规模化部署,逐步构建多频段协同发展的 5G 网络体系,适时开展5G毫米波网络建设。加快拓展5G网络覆盖范围,优化城区室内5G网络覆盖,重点加强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深度覆盖,推进5G网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


优化产业园区、港口、厂矿等场景5G覆盖,推广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支持5G接入网共建共享,推进5G异网漫游,逐步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边远地区一网托底的移动通信网络格局。加快2G、3G网络退网,统筹4G与5G网络协同发展。



02

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


加快“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城市及重点乡镇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设备规模部署,开展城镇老旧小区光接入网能力升级改造。


完善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千兆光纤网络覆盖。推动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终端延伸,推广实施光纤到房间、到桌面、到机器, 按需开展用户侧接入设备升级。


加强网络各环节协同建设, 提升端到端业务体验,积极引导宽带用户向千兆光纤宽带业务迁移。加快光纤接入技术演进升级,支持有条件地区超前布局更高速率宽带接入网络。



03

提升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


加快网络、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CDN)、云服务等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 提升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水平。加快应用、终端IPv6升级改造,实现IPv6用户规模和业务流量双增长。


推动IPv6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融合发展,支持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政务等重点行业开展“IPv6+” 创新技术试点以及规模应用,增强IPv6网络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04

加快布局卫星通信


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高轨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推进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为陆海空天各类用户提供全球信息网络服务。


积极参与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鼓励卫星通信应用创新,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信息通信领域规模化应用,在航空、航海、公共安全和应急、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广应用。



05

构建通达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


优化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布局,支持沿边省份升级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功能,加快扩容国际互联网出入口带宽,提升国际信息通信服务质量。


强化海陆缆建设顶层设计,优化海缆登陆站规划布局, 统筹北美、欧洲等重要方向海缆建设,畅通中西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方向国际海陆缆通道。建立健全海缆保护、维修应急机制和应急保护体系,建立企业之间海缆互备共享机制,增强通信海缆应急修复和运行监测能力。


以基础电信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海缆维修中心,支持海缆维修船舶“国船国造”,加强海缆维修船舶配备,提升海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海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扩展海外网络服务接入点(POP)覆盖范围,增加海外云计算数据中心和CDN节点。



责编:孙浪
监制:李红梅


文章参考:
1.《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信通院
2.《2021年中国无线经济规模达6.2万亿元》中国新闻网
3.《工信部组织召开<“十四五”国家无线电管理和发展规划>宣贯会》人民邮电报
4.《中国无线经济白皮书》中国信通院
5.《5G让制造业有了“无线”可能》科技日报

往期回顾

 

 

算力成核心生产力 “东数西算”之重庆方案

  

推进数实融合 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千帆竞发

 

加强网络暴力治理 构建良好网络秩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