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地规模应用 数字人成为全真互联交互新入口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根据IDC在《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2022》报告中预计,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2.4 亿元。随着交互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数字人正在从技术创新走向产业应用。

#1

千行千面的数字人成为人机交互新入口


数字人从定义上看,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数字空间中,具有拟人或真人的外貌、行为和特点的虚拟人物。在分类上,数字人从商业和功能的纬度划分,主要包括内容/IP型数字人、功能服务型数字人虚拟分身数字人三大类。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102.4亿元,数字人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其中,技术进步是数字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数字人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像渲染、AI等,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迭代,正推动数字人制作效能和智能水平持续提升。

图片来源:星瞳官方微博


通过建模、渲染技术,可以让数字人具有人的相貌、形态等人物特征,使数字人做到“形似人”。动作捕捉和AI驱动技术,则让数字人具备人的行为,不仅具有语言和面部表情,还可以协调肢体动作,让数字人看上去更加形象逼真。

在精心打磨“好看的皮囊”的同时,技术发展更赋予了数字人“有趣的灵魂”,让数字人具备智能可交互的能力,让用户感受到更具人格化的数字人。

随着具有交互能力的数字人,在各行各业不同场景成功“入职”,更多用户开始体验到数字人为实体场景服务带来的切实改变。

图片来源:影视工业网


从应用类型来看,数字人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功能应用为主的服务型数字人,如虚拟员工、虚拟教师、虚拟导游等。二是用于娱乐、社交、个性表达为主的身份型数字人,如虚拟偶像等。
从应用广度上看,目前使用文字或语音交互的场景都可用AI数字人软着陆的方式替代,与各种领域相结合,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实现服务规模化和标准化。
从应用深度上看,数字人作为企业的数字资产,是对员工工作的增强,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可以进一步释放生产力,同时降本增效。数字人可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行深度结合,孵化千行千面的数字员工,提供智能化服务。

#2

政策利好,数字人进入大规模应用期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多项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不断利好数字人产业发展。2021年3月,国家将虚拟数字技术的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2021年10月、11月,多项政策推动虚拟数字人技术在虚拟主播、新闻播报、节目生产、多行业消费场景方面的落地。

地方上也有动作,2022年7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成为国内出台的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目的就是要打造数字人产业高地。同时,随着多个垂直行业陆续出台应用建设指南,将会更好地推动数字人的落地应用。


目前,国内已有30多个地市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大部分为引导型,主要引导方向为技术自主化、打造数字人的自主产业链;产品工具化,培育一体化、自动化、批量化的数字人开发工具,以及鼓励企业探索产业应用。

另一方面,数字人能走多远,关键看产业应用。

目前数字人生产工具和方案较为完善,在企业服务、影视动画、文化传媒领域,数字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全国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赣事”,上线反诈问答服务;在全国首个土家织锦数字馆中,“土家秀妹”带领网友了解以土家织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明,并将以乡村振兴“网红”的身份为乡村土特产品和文旅产业带货直播;银行数字人则应用于客户服务、信贷催收,以及大堂服务等多个领域;数字人还可以化身足球宝贝,搭档主持人,进行趣味侃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需求与应用场景被挖掘,以及虚拟人自身的技术迭代,这一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陆续出现新价值点。

目前很多技术已经接近商业化大规模推广的临界点,数字人产业有望进入全真互联的新阶段。在未来,数字人将可能作为我们的分身,成为数字世界的交互入口,为我们带来更智能、更沉浸的“在场”体验。


#3


未来之路如何走稳走好

AI数字人目前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市场成熟还有较长的距离,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由于现在可选择的方向比较多,实现手段和技术多,更新速度快,导致行业还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

面向未来,数字人正朝几个方向加速迭代:

一方面,外貌更加精致、形象更加逼真、动作更加自然,这就是所谓的皮囊更加好看。

另一方面,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完善,数字人多模态的感知和交互的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数字人未来可能会具备记忆力和判断力,更加的智能,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接近于人,拥有所谓有趣的灵魂。

同样,数字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技术上,如何有效地使数字人在视觉、听觉之外,与用户进行触觉感知交互?如何缩小其在语义理解、情感交互方面与真人相比存在的差距?技术之外,如何扩大市场也是数字人产业发展要面临的挑战。

另外,数字人的发展亦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引导。前不久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将“数字人物”列入监管重点。要求具有生成或者编辑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模型、模板等工具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这实际上是强调了数字人生产者的主体责任。

结语


从一项技术创新的产物到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数字人的精细度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出现在更多更新的领域和场景。一大批数字人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将带来更加智能、更加沉浸的“在场”体验,它们也将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支点、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责编:岳青植
监制:李红梅


文章参考:

1.《数字人产业发展趋势报告》腾讯研究院

2.《2023年十大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央广网

3.《<数字人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数字人与行业场景结合,成为人机交互新入口》杨子晚报

4.《数字人产业加快走向成熟|新知》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

 

 

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 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

  

类脑智能: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照“谣”镜 | 谣言止于智者 更要止于“治”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