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十年征战,赛点来到自研芯片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236天
去年招2000人做芯片、推出首个NPU自研芯片之后,今年5月,OPPO芯片又有新动作,把影像专用芯片马里亚纳 X下放给中端机型Reno8系列。
看似OPPO杀鸡用牛刀,内行的人则有不同看法:首个芯片使用数量级别的攀升,会更有利于OPPO积累对于千万颗级别芯片深入的、实战的经验。就像练兵打战,没有经历过大的战役洗礼,草稿纸上培养不出来真正的将军。
冲击千万商用规模的动作,反映出OPPO芯片更大的企图心,其自研芯片不会停留于一些专用的功能型芯片。
自2012年算起,国产手机向智能化转型,从OS、屏幕、影像、充电等全面对标业内先行一步的苹果。如今十年过去,国产手机厂家瞄准了最底层——芯片。
进入2022年,疫情带来的不确性,手机行业周期性进入平台期,当前公司稳妥之举似乎是减少投入。比如,有人评价,OPPO研发的NPU芯片,只需要派几个人,去芯片公司里寻找一圈,从几个方案中挑一个最好的用上,最终效果并不见得差,何必为此大费周章。花费上亿元设计、流片更是不值。
但是,这些人显然混淆了两个本质概念。获得一颗先进芯片,与获得自研先进芯片体系化能力,完全是两回事。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一定追求后者。他们懂得,借来的力量终归要失去,科技公司实实在在的差异化竞争力不可假手于人。在手机行业从早期游击战进入阵地战之后,综合对垒过程中,以用户体验提升为指向的芯片实力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未来取决于眼下抉择,又到了新一轮考验公司管理层远见卓识、勇气和魄力的时候。
全球范围来看,大致可以把自研芯片公司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英特尔、高通和联发科等,专业研发芯片,售卖给各个使用者;另一类公司主业不是芯片业务,但这些公司在自身体系内垂直研发芯片,置于自家单一的过亿级销量产品里,比如苹果、三星,还有华为。
专业芯片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是行业主流。这种局面直到2010年被打破。2007年,苹果发布开创性iPhone手机后,获得ARM构架授权的同时,收购了帕洛奥图一家150人的微处理器设计公司P.A.Semi,开启了自研芯片旅程。
经过三年时间悄悄地研发与调试,苹果设计出一款为自家手机定制的系统单芯片(SoC),由三星公司制造。芯片被命名为A4,成功地替换了之前英特尔的芯片。
这对传统专业芯片公司是巨大的挑战。经过一番波折与再评估,大家明显更看好大公司体系内垂直研发芯片的模式。“以前我在芯片设计公司规划设计一个芯片,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以拍照来说,芯片前面选用的摄像头,我控制不住。因为我要面对那么多客户,每个客户用的摄像头都不一样。”一位芯片设计公司前高管龚允向笔者表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显示屏、存储器等需要芯片控制的部件上面。作为传统芯片公司,无法单一地为某一家手机厂商定制某一款芯片。另外,受限于相互信任,手机厂商也不可能提前把相关产品信息给到芯片设计厂商。“在一个公司内部自研芯片,垂直整合最大的优势是避开了这些劣势,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等,都是自己定制的,整条链路是一起考虑。”龚允说。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算上苹果公司势如破竹的趋势,市场对两大类公司给出不同的估值。对于拥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公司而言,可谓得遇芯片便化龙。
苹果iPhone平衡过渡到A4芯片后,摆脱对供应商依赖,增强了芯片自主自控能力,并据此搭建了封闭的iOS系统。其积累的芯片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芯片。2015年,苹果为手表,专门研发了S系列芯片,2016年,又开发了W系列芯片,专供Apple蓝牙耳机提升性能。
等到2020年,苹果采取新的架构,研发了M系列芯片,首款M1芯片,作为主处理器芯片,不仅可以用于手机,还可以用于PC、iPad,特别是2022年M1 ultra一举从底层打通了两个时代的计算平台,一方面增加了很多平时不敢想的功能,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另一方面更增加了对用户的粘性。苹果产品用户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华为从2012年开始自研处理器级别芯片,早期出发点是用于视频采集,后来用于手机处理器。早期芯片有功耗问题,通过研发攻关,华为很快解决并且实现了量产。最终在2014年用于高端手机Mate系列、P系列。
像苹果一样,华为同样通过芯片产品实现了差异化。尝到甜头之后,华为通过海思芯片主体,不断地探索、丰富芯片能力。
与苹果不同之处在于,苹果着力于为产品性能提升,在芯片层面寻求解决方案,华为则增加了通信维度,其研发的芯片比苹果多了基站、服务器等应用场景。这是华为的一个创新。换句话说,华为海思芯片研发设计,分别用在手机、PC、基站以及智能穿戴等物联网设备上(巴龙通信芯片)。
这类掌握了芯片能力垂直整合的公司,因为上下游打通而带来的想象空间,比传统处于上游的芯片公司获得更高一个量级估值。
2022年第一季度,高通市值在1万亿人民币,苹果最高达到3万亿美元市值。华为没有受到打击之时,年利润约在720亿人民币,以30倍PE算,可以稳稳地站上2万亿人民币估值。如果没有遭受打击,华为的市值将随着手机、PC、平板等业务不断攀升。
分析至此,如果你是手机厂商决策者,会忍着不进入芯片行业吗?像OPPO,骨子里认定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其芯片决策者,自然会看到自研芯片垂直整合的魅力。
“如果没有底层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有未来,没有底层核心技术的旗舰产品更是空中楼阁。”OPPO创始人陈明永2021年底表述得更直白。
看到芯片竞争神器的手机厂商,都在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对商业与芯片行业的不同理解,摸索前进。
一个手机公司投入芯片,要看初心是什么,有没有办法坚持,这个是关键。
小米早在2014年就开始芯片相关布局,并通过实践反馈,不断调整方向和打法,目前还处于投入和探索期。
vivo想聚集一拔懂芯片的人才,尝试着在传统芯片公司与垂直整合团队两者之间,走出一条深度定制的路线。
OPPO似乎想得也清楚。2019年至今,OPPO聚集了2000多人芯片团队,其路径越来越像苹果模式——做加法,通过自研旗舰手机芯片提升用户体验。
2021年有四家手机公司的出货量跨过了1.5亿门槛,一般的市场调研报告,不太会把OPPO、一加、realme三个品牌合起来看,实际上三个品牌合起来,销量占全球第三。这一体量本身更有利于从高端芯片切入。从三个品牌的不同定位来看,OPPO更迫切地需要有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拉开品牌区间。
至少,这种体量可以保证每年20亿人民币以上的投入,能支付得起一颗马里亚纳 X近亿的流片费用。一句话,只有大体量,才能够承担得起芯片冒险。
以长远眼光来看,2022年初关于OPPO首个马里亚纳 X芯片的各种好评与争议,都应视作一种打草稿练兵之际出现的噪音。眼下任何自我怀疑,都可能不利于芯片团队到达终点。
疫情以来,手机行业整体量不断走低,考验着各家公司。对于输血自研芯片的公司而言,挑战更大。根据IDC数据,2022年第一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减少8.9%,出现连续三个季度衰退,该季的出货量降到3.141亿部。其中,OPPO排名第四。
对于OPPO而言,它要兼顾现金流、市场份额,五六年内不出现大的起落。不过,退一步说,即便最极端的局面出现,大公司抗风险能力会显现出来。OPPO一向财务稳健,散落各处的合作伙伴必要时会拱卫“工厂”(这种事以前发生过);通过多种形式融资,也是可选项。
苹果优异表现在前,华为被禁案例在后,自研芯片门槛已然越来越高,后来者们要脱颖而出,最终比拼的是谁心里装着用户,谁能够通过聪明才智赢得用户青睐。
OPPO首个自研芯片研发过程有惊无险,算是顺利,它正在经受市场更大的考验。Find X5上首次搭载之后,市场反响不一。有人指出搭载马里亚纳 X之后,主打的夜景视频质量的确有所提升,但是并没有好到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步。
据知情人透露,工程师正在加班加点调试,为新品Reno 8上市做准备。Reno消费族群很多会拿视频去自拍、直播、上传抖音,工程师们正针对性地基于自研芯片开发人像视频虚化算法。另外,考虑到微信、抖音上流量限制,视频解析度会受影响,基于芯片AI算力的解决方案目标是让视频看起来更清晰。
作为定位于中端的Reno系列,增加一颗芯片意味着增加成本。不仅如此,一些垂直整合的困难也必须要克服。新进来的芯片团队如何与原先工作了十几年的老硬件、软件工程师和谐相处,并能互相匹配,激发出创新活力?如何让产品设计人员、软硬工程师具有芯片意识?凭什么从英特尔、高通、联发科和展锐招进来的人,合在一处就能超越以前?他们采取什么方式融合OPPO过去的文化,适合芯片行业吗?
当前安卓手机、平板等还并不完美,没有厂商从底层往上,通过各种私有协议把手机软硬件整合得更无缝,比如把WiFi与蓝牙协议改掉,让旗下手机、平板、耳机、手表,以后甚至汽车等等,连接更加顺畅。这些唯有厂商往底层,下去做芯片才有可能。
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手机公司而言,无异于一场蜕变。闯过去后,从过去的技术整合商变成关键技术自主化,以前有什么用什么,拥有芯片以后,想什么自己做,拥有更大自由度。至少,旗舰手机发布会时间,不用考虑抢发某一块芯片。
OPPO过去18年经历过程中,以产品设计与闪充技术作为竞争利器。设计方面,相继有超薄的Finder、升降摄像头的Find X、卷轴屏概念机,以及最新的折叠屏Find N;闪充则是OPPO提供给行业的充电解决方案。
这两种特征往上溯源,都与其创始人陈明永长年累月耳提面命强相关。在文化浸染力和上行下效执行力的影响下,相信只要创始人与几位核心高管持续心心念念自研芯片,芯片创新能力将像基因组一样编辑进入文化内核之中。
这次,OPPO似乎鼓足了勇气,自研芯片动了真格。
*文中龚允为化名
----------------------- END-----------------------
推荐阅读:
小心半导体
终局还是开局?国产CPU第一股之战
疫情解封,离职潮紧随其后
进入IC行业,这些知道得越早越好
全球第三代半导体厂家解析
芯片业坏消息不断,本科生刚被预订,高通联发科就大幅砍单
安谋科技纷争尘埃落定
鸿蒙负责人出走,摘掉华为标签才能“交更多朋友”
台积电进入1.4纳米,芯片工艺的极限在哪里?
芯片“暴利”的背后,谁赚走了中国的钱?
芯片行业不再火热,你做好准备了吗?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