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倒闭16家芯片公司,少产350亿块芯片,什么信号?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506天
“芯片创业,九死一生”,其实死亡早已拉开序幕。
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超过5700家,比2021年多了70%,平均每天大约有16家芯片公司倒闭,多吗?其实不算多。
好像也没有。突破性的技术不见报道,数量还下降了11.6%,平均每天少产1亿块芯片。
那新增加的这6.2万家公司是冲啥来的呢?估计大部分都是奔着薅羊毛,或者说“芯骗”来的,因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有没有6万都不好说,毕竟,中国是一个1.3万亿的芯片大市场,这里面的“机会”太多了。
2022年,芯片大亨曹山,退出了济南泉芯的股东序列。
曹山,曾经是一个芯片界的风云人物,手下操盘了两个合计近2000亿的大项目。
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武汉弘芯,2017年,由曹山攒局成立的公司,拉上了武汉国资参股,刚刚成立就野心不小,号称总投资1280亿,首期是14纳米芯片,2020年开始7纳米的研发,生产线预期能够每月稳定出片3万片。
很快,这个项目就进入了省重点项目名单,后来更是迎来了台积电的蒋尚义来做CEO,并且搞定了7纳米的光刻机。
就在大家还在想曹山为啥能这么强的时候,他已经退出了武汉弘芯,另起炉灶转战山东,搞的是济南泉芯。
济南泉芯注册资本59.5亿,号称598亿的高额投资,项目也是分步走,最终锁定7纳米,不少人都是从武汉弘芯带走的,包括台积电元老夏劲松。
济南方面也很积极,光建设用地,就有39公顷。
不过,济南泉芯出圈,可不是靠芯片,而是靠“四大天王”。
因为曹山旗下另一家芯片公司的官网显示,创始人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张学友是副总裁。四大天王肯定不会搞芯片,凑合的官网,一看就不是啥正经公司。
这事一出,无论武汉弘芯还是济南泉芯,都没坚持多久,故事的发展也很类似,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只是结局有所不同,武汉弘芯在发不出工资后,全员解散,光刻机原封卖掉还钱,公司也注销了,而济南泉芯幸运一点,济南国资接盘了股份,只是现在也没啥水花了。
投资嘛,成败得认,但这么荒诞的两个故事背后,很多人诧异,这曹山到底啥来路?
济南泉芯烂尾,结果曹山主动接受了采访,只是他说,他不是曹山,他的真实身份是安徽典创电子的董事长鲍恩保,“曹山”只是他的一个同事,只是用来挂名。
根据这位鲍老板的讲述,这个项目其实他没出多少钱,只是“技术入股”,而他没有啥芯片背景,全靠从武汉弘芯拉来的那群人,而国资方面吭哧吭哧地出钱,实缴的出资额、建设的钱、买设备的钱,前前后后数十亿投进去了。
鲍老板还说,当初项目经过专家组论证。
结果,专家组打脸说,确实经过论证,但是专家组当初的意见是“此项目风险太高,不建议开展”,而那时,山东在做“新旧动能转换”,泉芯不仅顺利地搞了下去,而且进入当年的重大项目的优选名单。
只不过武汉弘芯之后,“曹山”这个名字臭了,不仅拉不来投资了,发改委又对“烂尾”的项目设了限制,然后“曹山”主导的泉芯,资金链就断了。项目黄了,但很多人靠这个挣了不少钱。
于是有人纳闷了,钱咋这么好骗呢?
这完全是错觉,得分地方。
2014年,国家为了扶持芯片行业,有了芯片大基金,投资了不少芯片企业,兆易创新、国科微、瑞芯微、中芯国际等芯片大厂上市。
大基金确实掏了不少钱,不过,它也赚翻了,在瑞芯微、国科微这样的企业中,大基金的回报超过10倍,在长川科技、北方华创等公司,回报超过五倍。
但,争议就来了,大基金到底是来扶持企业的还是来赚钱的?一般意义上,大家理解的扶持起码是长期投资,但是大基金的五六年的投资期限,明显就有点略短,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不大,倒更像是来做投资的。
争议还没平息,大基金那边就出事儿了。
2021年11月,参与大基金的华芯投资的副总裁高松涛被查,本来这是一个个案,没引起多大的关注,但是到2022年7月,华芯投资总裁路军被查。
此后陆续被带走的还有原紫光集团的赵伟国,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曾在工信部、紫光、长江存储多个单位任职的刁石京,还有大基金的总经理丁文武。
从个案到窝案,大基金的系统性违纪,掌握资源的这部分人,无底线的蚕食行业,确实很让人震惊。
一面,骗子横行,另一面,该长期投资的芯片基金,反而成了腐败的高发地。
这一里一外,整体的融资环境就差得不能再差了。
2022年,有一家做消费电子芯片的诺领科技倒下了,这也算是一家实打实的芯片公司,创始人清华、北大科班出身,技术团队多有高通背景,目标是冲击“中国的高通”,刚开始比较顺利,但是几轮融资下来,估值被推得很高,但接下来就尴尬了,再融资吧,没有接盘侠,卖身吧,更困难,然后资金链断裂,回天乏术,只能靠卖IP来结员工工资。
根据天眼查信息,2022年新注册的6万多家公司中,获得天使轮或者种子轮投资的,只有109家,进入A轮融资的22家,进入B轮融资的,只有2家。
B轮大概是大部分企业能获得的最高轮次的融资了。即便历经千辛万苦上市的那些明星企业,这一年多时间也是股价腰斩,基本失去融资功能,不少甚至沦为大股东变现的工具。
其实从特朗普开始折腾这事,大家就都认定,芯片这事再难也得靠自己,思路很明确、资源给的也多,结果五六年过去了,结果一言难尽。
2022年,情势更为恶化,美国的芯片法案正式实施了,光刻机禁令、芯片禁令、“芯片四方联盟”(Chip4),对美国来讲,好处就太多了,产业链排华,制造业回流美国,限制中国高科技发展,拿到芯片的主导权。
一开始,很多企业是抱着博弈的态度来看这事的,毕竟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荷兰的ASML甚至来中国参加了进博会,显然是想继续做中国的生意,但几年时间,美国大棒加苹果的措施基本也让这些公司死了心。
今年,荷兰还是加入了美国的阵营,日本追随美国的态度也越来越坚定,霸权虽然不得人心,但是真的好用。
也就是说,五年过去了,“卡脖子”的被动局面没啥大变化。
中国半导体协会发声,美国此举伤害中国的同时,也会伤害世界。
除了喊话,还能咋办?
中科院更加务实一些,在最新的院刊中提出了建议:
1、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并建议以半导体产值的10%为标准,匹配半导体的研究经费;
2、恢复半导体物理专业,弥补历史欠账;
3、建立半导体基础研究网络,带动基础研究向半导体领域回流;
4、全国建立10个左右大型区域联合创新平台,联合公关共性技术;
5、大力扭转实用主义主导科研的弊端。
看这个工作量,着实不少啊。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 END-----------------------
推荐阅读:
5000多家芯片企业,毁于“弯道超车”
华为内部批判:“过度高薪”养了一群闲人
亏损严重的国内芯片公司,还会招年薪百万的人才吗?
“杀死”光刻机全球第一,比造一台光刻机容易多了
美国梭哈,日荷跟进,中国芯片奋力一搏还是盖牌走人?
重磅!主板IPO涉及集成电路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半导体衰退,比我们想象严重得多
深度聊下:近期半导体行业的趋势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