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那些你不知道的骚操作。。

小声比比的饭爷 饭爷的江湖 2021-02-23
 戳蓝字“饭爷的江湖”发现更多精彩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83篇文章
我们前面不是写过篇《一个血亏的教训》嘛,主要是讲原油暴跌以后银行的纸原油血亏的事儿。
这里面讲到一个概念就是底层资产,我们说凡是不清楚底层资产是啥的金融产品都不能玩。
纸原油的底层资产就是原油期货,近月贴水远月升水,即使没有暴跌光移仓也能亏死你。
这次赶上了剧烈波动更是直接亏穿地心了,因为油价直接跌到负值了。
最可气的是中行的纸原油还发了个通知,告诉客户他们的原油会按照-40美元结算。

等于所有客户都已经穿仓,穿仓的意思就是你账户里的钱根本不够,已经跌光了。
除了跌光你的本金,你还倒赔钱了,还得给银行把这部分倒赔的补上。
看到网上两个亏得比较惨的一个是300多万本金亏光不说,还得再给银行补500多万才能填上窟窿。

另外一个就牛逼了,他是在1分钱抄底进去的,买了1万块钱,当时想的是赌一把大不了一万块不要了。
没想到后面油价跌到-40美金,他还需要给银行补四千万才能填上窟窿。
很多人不明白为啥一万块会带来这么大的损失,我们这里稍微讲一下。
原油期货价格是1分钱的时候,1万块钱可以买100万桶原油,半个小时以后跌到了-40美金。
这时候你有两个选项,要么实物交割租船去拉回来100万桶原油。要么卖掉100万桶原油的合约,你需要付给别人4000万才能卖掉合约。
普通人哪儿有能力去把实物原油拉回来,所以只能选择卖掉原油合约,可不是欠了银行4000万么,瞬间就因为1万块破产了。
其实当初很多人对纸原油纸黄金这种东西是有误解的,以为自己买卖的实物。
纸原油的宣传材料说,这是一种只计算份额不提取实物能源的产品。
用人民币或者美元来买卖份额,价格随着原油期货波动,无任何杠杆。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抄底实物资产最多也就是本金亏没了,但是现在投资者不但本金亏完了,还倒欠银行大几百万。
你能想象这些小白有多惨么,这是一个70岁的老人,亏光95万还倒欠银行上百万。

不过其实中行是被老外算计了,对面先修改交易所规则和熔断规则啥的,然后才有的负油价。
我们看到的那段负价格就是用来围猎不接货又不移仓的大块头的,普通散户也是受害者。
围猎完就是最后的交割价,最后的交割价定在了10美金,谁见过卖东西倒贴钱的,人家修改就是为了割你韭菜的。

中国人出海被算计其实不是第一次了,以前中信泰富在外汇累积期权也是被坑的一塌糊涂,当年不是巨亏186亿嘛。
还是那句话,投资这东西不熟不做,不熟不做。即使尝试也只能拿小钱,不能投大钱。
投资里面没有捷径,每次你没经过啥学习又解锁一个投资新品种的时候,基本就意味着要亏钱了。
金融产品的设计看起来越复杂,越保证安全,事实上就是越不安全的意思。
其实对广大散户来说,秉承不懂不做,不要尝试复杂的金融产品,是最可靠的原则。
其实这个教训不是现在才有的,不知道大家看过那部再创世纪没有,里面有个产品叫累积期权。
07年的时候这个东西干掉了一大批富人,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东西是固定收益产品,也没看底层资产就去买了,之后很多人都爆了
还有就是雷曼债券,据说张学友本来都已经退休了,后面买雷曼债券爆了,后来才不得不再出山。
其实无论纸黄金纸原油还是银行平台,产品设计都很理想化,基本是对外有杠杆,对内没杠杆。
举个例子吧,假如银行卖给客户10亿的原油宝产品,对外投资原油期货是10倍杠杆。
银行只要拿出1亿买入期货对应的就是10亿的原油宝产品,实现了对客户没杠杆产品的覆盖。
剩下的9个亿拿去干嘛了呢?拿去买债券放自己的理财池子里去了,收益自己吃和客户没关系
银行这里的骚操作是,它的产品设计是不知不觉之间吃你两次的。一头吃你纸原油交易的手续费,另一头吃你剩余资金的收益。
平时波动不大的时候根本没事,这次遇到极端波动就傻了,直接穿仓都不够赔的,不过银行很牛逼的是可以让客户赔。
其实我一直不懂很多人为啥会在银行做纸黄金纸原油这种垃圾产品。
你等于是交百分之百的保证金,假装自己买进了现货,实际上底层资产是期货。
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还不如自己在期货交易所开户赌一把,当然最好的选择是根本就别去做。
上次我们写那篇《一个血亏的教训》时候说了很长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赚钱重要但是避坑更重要。

啥也不懂胡乱去投资,到最后必定就是买单的命,掉一次深坑受伤太重了。
文章最后再说个事儿,上次咱不是介绍了个锁定利率的年金产品嘛。
不少人表示感兴趣但是又觉得线上买入有没有安全性,这里我们说明下安全性这个事儿。
保险是一种标准化商品。官网、银行、代理人或者互联网平台只是保司不同的销售渠道而已。
都是跟保司签订合同,法律效力是一样的,而且这些渠道也都是在监管管控范围之内的,而且很多产品价格还更有性价比。
就像买基金你可以亲自去柜台买,也可以在App买,道理都一样的,并没啥区别。
我这边提供的链接就属于和互联网保险平台合作的专属链接。
根据中保协相关报告看,2019年通过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619.8亿元,占据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的87.2%。
通过自营平台累计实现的规模保费只有12.8%,这和互联网保险三方平台提供的闭环服务有关。
而且真要有啥纠纷,站在你背后的是有一定份额占比的平台,总比你去和保司单挑好的多。
所以大家要考虑的是,我们在《面对低利率侵蚀,全球最强都扛不住了》介绍的年金产品是否适合你,而不是安全性问题。
另外就是买入金额超过5万的小伙伴还是要提前三天预约顾问,不然很容易限额。
全文完!!

延伸阅读:

又要降息了。。
我们终将面临的养老困局
面对低利率侵蚀,全球最强都扛不住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