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一中学八名高中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究竟是为什么?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一所中学的八名考生
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名校的志愿

消息爆出,全国人民手上的瓜抖落一地。

1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

袁梓琪在考前经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察,并得到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基础上再加照顾的20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录取线。


不过,袁梓琪最终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是我的理想目标,放弃北大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算得偿所愿。”袁梓琪说。


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清华大学录取线,且得到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但是,张金宇喜欢计算机专业,觉得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自己。


虽然第一选择是清华大学,但由于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省只招五名学生,以自己的全省排名,无法如愿,而其他专业自己又不感兴趣,思前想后,他只能放弃。


同样,其他六名考生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纷纷放弃填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志愿。学校领导和这些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尊重了学生的志愿。


2
学校:不“绑架”学生的志愿


如果八名考生悉数被清北录取,对于亳州市第一中学而言,当然是无上荣耀。但今年却因为八名考生的集体放弃,学校罕见地出现了清北“零记录”。


不过,对于所谓的“零记录”,校长谢启平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学校是时候转换思考方式了:“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迎合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一直都是学校的教育理念。


“高中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这是一件值得学校骄傲和自豪的事,这恰恰证明了学校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学校更多是祝福和自豪。” 


当考生张金宇因为此事感到愧疚时,谢启平第一时间给他写了封回信:“金宇,看了你给教师的信息,你不选择清华有你的道理,但是不要再有心里包袱了。你是一个懂事的学生,教师和母校以你为荣,也期待你给国家、给家乡、给母校、给自己带来更多捷报。”


网友们对学生的做法表示支持,对学校的做法纷纷点赞:


“北大清华固然亮眼,但孩子的未来人生更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以感恩母校绑架孩子的意愿,这才是负责的教育,为亳州一中点赞!”


“这说明学生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表现出了个人价值观!”


“从事教师行业六年了,我们作为老师仅仅是孩子的领路人,绝不能左右孩子们的思想。作为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敢于坚持并为之努力奋斗,为你们点赞,希望你们活出精彩的自己!”



八名考生当然是学霸级别,但放在全省的竞争大军中,他们可以被清华北大录取,却不一定能进入心仪的专业。大学不是目标,只是学习的平台,确定职业方向,多年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一个阶段。因此学校重要,专业更重要,如果专业不合适,也要果断放弃。从人的发展看,这是非常科学的生涯规划意识。


考生放弃清北,选择内心所向的专业,这是一种理性的进步,是目标长远的表现。虽然学校因此而出现“零记录”,但比起浮华的荣誉,真正注重考生的内心选择,让他们找到适合的专业,未来有长远发展,才是对学校的最大褒奖!


当然,除了给学校点赞,我们更要给八名考生的父母点大大的赞。


支持孩子放弃北大清华,这是要多么开明,多么有同理心,多么能抗暴击、扛碾压的父母才能做出来的事?!毕竟,在填报志愿上,中国父母往往难以克制,玩着“包办婚姻”的套路,一切为儿女好,即便考生能坚守初心,潜伏在背后的哼哈二将,能守住驿动的心,抵御世俗偏见吗?


3
启示:随心而行,更大的空间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随心。我们不妨看看几位进入不喜欢的专业就读的考生情况。


刘丁宁,2013年第一次高考668分,本想就读北大,结果被香港大学相中,后者提供56万元人民币奖学金。然而,她在香港大学呆了一个多月就坚决放弃奖学金,选择退学。她认为香港大学的国学不是她向往的国学,她要复读进北大。2014年,她参加高考,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里,她自由驰骋,内心更加安静祥和。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北京大学2018年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


邹英杰,2013年被清华大学录取,但给他选择的只有五六个专业,他挑了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不过到大二接触专业课时,才发现与兴趣差得很远,越学越没有劲。2015年他申请退学,2016年以705分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如果在清华大学继续就读,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要想在这一行有所发展,就很难了。我不愿意这么将就。”邹英杰如是说。


王琛琪,邹英杰复读时的同班同学,2015年以678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医学部,上学不到一个月选择退学。之后以701分再次考入北京大学,准备就读数学或信科专业。“第一次报志愿的时候很纠结,从小就没想过学医,又不想放弃北大,就去了医学部,但终究不适应,高考分数又达不到换专业的条件,于是选择退学。” 王琛琪说,而母亲则全力支持说:“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几位考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是学霸,可以在几所顶级大学来回切换,进退自如。然而,那些无力切换和不敢复读的考生怎么办呢?自高考以来,那些违背内心选择不热爱的专业,进入不喜好的大学的考生又有多少?浑浑噩噩读本科,行尸走肉干工如果真是这样,他们未来在各自的领域又能做出多少瞩目成就呢?


一个清北名额带来的巨大利益,足以让很多学校疯狂。从中考前就开始的尖子生争夺战,到入校后窒息式的特种班环境,到填报志愿时的强力干预和投机取巧(参见北大医学院现象),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所谓大棋局的一颗棋子。


在北大百年校庆时,一位记者曾采访诸多北大学子与毕业生,并查阅了北大历年的校友录,统计其职业分布等,最后在南风窗作为封面特稿刊发。总的感受是,相比于获得的学生和资源,总成就并不令人满意。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更均衡的教育体系,这次竟然是学生们主动站出来,推动了这种均衡化。


4
思考:高校能做什么

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本应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然而由于转专业或其他限制,专业对口容易,“专业对胃”却颇为困难。“一考定终身”定下的不仅是大学,往往也包括所学专业。


1952年,新中国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结束了民国时代相对宽松的转专业制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个别大学又开始探索学生转专业。2003年,复旦大学244名学生完成转专业,一时舆论轰动;2005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表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自此,国内各高校才开始全面探索转专业的制度安排。


这项制度惠及了一部分同学,但大部分学校转专业限制仍很苛刻,不少学生难以实现转专业。一者名额有限,二者对学生高考成绩有要求。这就导致不少想转专业的同学无法如愿,只能被迫继续学习不喜欢的专业。


大学设置各种转专业限制,主要是担忧学生扎推转向热门,导致师资闲置,而热门专业又可能造成师资压力加大。其实,既然考生喜欢报考热门专业,在这些专业上多安排一些名额就好了。大学各专业的师资配置,就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即便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知识基础要求,但只要考察合格,就应该允许学生转专业。


现有的大学转专业限制,不符合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到了该放开的时候了。以某国为例,很多大学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理工的基础知识都学习,待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才进行专业选择。这值得国内大学借鉴。


当然,如果真有一天,转专业制度放开,还是无法满足考生的兴趣爱好,怎么办?处于同梯队的大学之间,可否也有一个转换机制呢?比如北大清华之间,每年相关专业提供一定名额的交换生——这种校际交换的好处显而易见,至少有需求的考生多了一个选择,不用以退学复读这种极端方式——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占用家乡的清北名额……在互联网时代,校际专业转换能实现吗?


关于选择专业的事,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


“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只要你按照这种规律成长,不管做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怎么选择,都有自己的高贵之处。不一定挣很多钱,有特别大的名气,我做我自己,就算卖煎饼果子,我觉得挺快乐也可以。18岁的本科教育绝不是你这一辈子教育的终点,如果有可能,就遵循内心,选择自己有兴趣,有激情的事情去做,保持自己的梦想,并和有梦想的人在一起。


祝福这八名考生,既然选择拥抱内心的真实,就无怨无悔,勇敢前行,迎接灿烂理想,希望你们在未来路上,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END

来源 :学校共青团、新校长传媒等  编辑:平老师。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

福利 | 2019秋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课文朗读,全册免费下载!

2019秋季部编版小学语文1-9年级上册教案课件|限时免费领

珍藏级!350节语文特级教师公开课视频免费领!

部编本小学、初中必背古诗文整理(可下载打印),暑假背起来~

请点个在看,谢谢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