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珍丨王其亨: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

王其亨 建筑史学刊
2024-10-24

清代国家建筑工程中延续性最强、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管理最缜密的当属历代陵寝工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王其亨撰写《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一文,以惠陵为例并参照其他陵寝工程档案,对清代陵寝建筑工程工官制度和工程籍本的产生予以说明。同时揭示出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的方法,并证明其能够有效移植运用在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营造算例》及其他清代工程本的研究中。



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

王其亨



一  清代建筑工官制度概况


清代国家建筑工程的管理,承袭明代制度,以工部为最高行政机关,“掌天下造作之政令及其经费” 。其中有“营缮清吏司”专管都城、宫苑、坛庙、衙署、府第、仓库、营房等工程;“都水清吏司”主管江海河渠修防及造船事务;“屯田清吏司”负责皇家陵寝及王公百官坟茔建筑制度及营缮的管理。此外,管理宫廷事务的内务府也有“营造司”等机构分管官苑建筑,除重大项目会同工部办理外,主要承办岁修即寻常维修工程事务。


为加强包括建筑工程在内的经济管理,清代初期即建立有黄册制度。各部院衙门到外省臣工,凡关于财务报销或例应造报事件,均须缮造黄册,随题本进呈御览,钦准核销,并另备清册为副本,分送部科以互相稽核。黄册与清册,册衣一黄一青,所以清册又称青册或蓝册。至于黄册造报日期,《大清会典事例》还作有具体规定 。


清中叶以后,随着建筑营造活动的商业化发展,为了统一国家建筑工程经济核算定额标准,严饬工料钱粮的勘估(预算)及核销,自雍正朝开始,陆续颁行了一系列法规性的专门条例,如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内廷工程做法则例》《工料则例》《物料价值则例》《材料重量例》等。此后,国家建筑工程的设计及其说明即所谓“工程做法”的编制,工程耗用工料钱粮的勘估与核销,均要以这些官刊条例为依据。


此外,清代工官制度明确规定: 国家建筑工程凡工价银超过五十两,料价银超过二百两的,均要由各该管衙门呈报工部核准后兴修;逾千两者,则须奏请皇帝钦派承修大臣及勘估大臣负责办理。承修大臣负责组织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并委官董役,招商承包,实施营建。勘估大臣则负责工程计划的经济核算,查估工程所需工料钱粮数额,造册上报,钦准后再转咨承修大臣按预算编制支领经费董修。工竣后,勘估大臣还要负责工程的验收,再由承修大臣造具黄册、蓝册,奏准后核销工程耗费工料钱粮。在乾隆朝还规定,为使工程报销“查销便而结案更速……应声说做法者,绘图注说,同册结一并送部”。


清代建筑工官制度中,建筑营造队伍的组织及管理,最初曾沿袭明代的匠役制度,除固定在政府有关机构中长期供役的所谓“住坐”专职匠夫外,每遇大工,即在直隶各省乃至全国征诸匠役,每年春秋两季轮班输役,解赴京师,称为“输班”、“轮班”或“匠班”。然而,由于屡遭工匠抗逃,更因为康熙朝以后日益强大的建筑营造商业化发展的冲击,这种匠役制度终于被新的雇工制度取代。国家建筑工程也改由钦派承修大臣董役并招商承包,建筑营造队伍则多由私营厂商招雇。


建筑营造商往往号称“木厂”或“官木厂”,但除了在所承包的国家建筑工程业务范围内受董工的钦派官员监督外,全由各厂商私人经营,不归官方管辖。平时,各木厂机构颇为精简,仅有掌柜、坐柜(管业务)、作公(管事务)、书写先生及各作工头如木工、瓦工头目等十多人;俟承包国家建筑工程,才从承修大臣下属机构支领钱粮,临期招雇专职匠人与民夫,数量规模视各厂商经营能力及承包工程大小而各有差别。此外,部分建筑材料也由各承包厂商负责备办。至于承包工程费用的估算及决算,则均与官方机构勘估人员联系进行。在营建过程中,各厂商对所承包项目负责,独立经营,并受钦派官员监督;工程由多家厂商分包的,由承修大臣及下属机构分段组织,并予以协调。


清代建筑营造业的商业化发展,促使建筑工官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官、商、工各自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彼此约制,导致了功利为用、偏重经济核算的各式建筑工程籍本大量涌现。而在这方面,尤其具有典型性的,莫过于几乎赓续不断、向来属于清代最重大的建筑活动的陵寝建筑工程。


清代各陵寝工程规模浩大,向称“山陵大工”,工料耗银动辄数百万两;相关工程技术也最为复杂,分工细密,工种常达数十种,工序也多而繁杂,往往招商多家分包,工匠民夫每每逾万,工期更常逾数年乃至一、二十年。与此相应,陵寝工程的经营管理也有一套细微繁复的制度,成为清代建筑工程工官制度的典型;而在工程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工程籍本的浩繁程度,也最具典型。其中,后期各陵寝的原始档案及各类工程籍本,更至今十分丰富详备地大量遗存;借助于这些文献,可以较完整系统、也较为具体地了解清代陵寝建筑工程工官制度的各种详情细节,以及各种工程籍本产生与传世的情况。


下面,略以惠陵工程为例,参照其他陵寝工程有关档案文献及工程籍本,对清代陵寝建筑工程工官制度和工程籍本的产生等有关情况,予以具体的说明。



二  清代陵寝建筑工官制度和工程籍本


清代各陵寝的经营,按例均要先行选择陵寝基址 。基址一旦钦定,准备兴工,就要由皇帝钦派亲王和内阁重臣数人担任承修大臣,负责办理陵寝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全部工程营建事务。数位承修王大臣各为一堂,分别提名并呈奏皇帝钦准,委派工程监督、监修、学习监修、办事官、书吏等各若干员,再由各堂官员人等合同组成陵寝工程管理处,又称钦工处。工程处在京专设办事机构,称为京档房;又在工次即工地设立办事机构,称为工次档房或住工档房。工程处还要奏准皇帝,从礼部领取专门铸制的关防即印章,在工程处档房专设印库存放,并专派值班监修等看守使用。工程处档房内还专门设有样式房和算房,拣派样子匠和算手各数名供役。供役陵寝建筑工程的样子匠皆为名匠,自嘉庆朝以后更都出自著名的“样式雷”世家 ,具体负责陵寝建筑的规划设计,制作画样和烫样,并会同算房算手编写说明建筑规制、丈尺和做法的《工程做法》。专门办理工程钱粮工料核算事务的算房算手,也多系经验丰富、妥实可靠的名手。


工程处成立后,按例要根据旨意,由各堂承修王大臣轮班率须监督、监修、办事官、书吏、样子匠、算手及官役差弁人等,会同钦天监风水官员共赴陵寝地点复勘风水地势,详定陵寝基址的中心即穴位,以及陵寝建筑组群的中轴线即山向。复勘工作中,还须进行“抄平子”即地形测量,用白灰从穴中向四面划出经纬方格网,格子尺度视建筑规模而定;然后测量网格各交点的标高,最终形成定量描述地形的“平格”图。嗣后,或遵照钦定规制,或由内务府提取往届陵寝工程档案以资参照,或详细测绘既有各陵寝作为参考,以平格图为基础,作出拟修陵寝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有关方案的规制、尺度规模及做法,均要绘图注说,恭呈御览,以仰决旨意,或成定案,或再事修改而定案;最后再制作工程全分烫样和地宫烫样各一件,详细贴说后进呈御览,俟钦准后遵照办理。


此后,工程处援引成案,由承修王大臣联名会衔,缮具奏折,附以内阁六部尚书及各部左右待郎衔名清单,上呈皇帝,由皇帝在六部大臣中圈定勘估大臣。钦派勘估大臣随即奏准皇帝,委派司员,组成勘估处,也授予关防并在京设立办事机构,拣派书算人员,专门负责陵寝建筑工程计划的审核、查估工料钱粮以及工程验收等事务。


勘估处成立后,工程处即遵照呈准烫样规模,督饬书算人等详复尺寸,编定说明陵寝建筑工程规模丈尺、做法及用料原则的《工程做法》清册,连同有关工程设计的烫样或画样一并移咨勘估处,并奏明皇帝,请勘估处核算工程所需工料钱粮。勘估处随即饬派司员、书算人等,遵照工程处咨来烫样、画样 及《工程做法》清册,并参照由工部、内务府咨取的往届陵寝工程案卷,以及《工程做法则例》等法规性文件,进行审核,最后编定陵寝工程预算性质的《工料钱粮约估》细册,缮具总说性质的《做法分晰钱粮清单》,以及工程处将要从工部、内务府等有关库存中提用物料的《行取物料清单》 ,一并进呈御览。待皇帝准旨,即将烫样、画样等送还工程处,并将钦准《工料线粮约估》细册移咨工程处承修王大臣。


此后,陵寝工程处又须奏准皇帝,按勘估处核实奏准的工程粮钱数额,由户部指令全国各省解拔银两,分年度押交工程处。工程处专门设置银库,派兵把守,并委派一名监督担任“总司钱粮”,专职负责陵寝营建过程中所有钱粮出入事宜。全部工程银两,要留存二成作为备用资金,称为“节省银”;其余八成,按每两扣留六分“余平银”,供工程处官员薪金及办公杂项费用;扣留节省银和余平银后的全部银两,则用来招商承修。按照陵寝建筑规模,工程处要把全部工程划分成数段,由各堂承修王大臣分工督理,并分别点派承包厂商各若干家,放给修工银两,由其自行招募专职匠人和民夫,并备办部分建筑材料,承包各相关工程建设。


陵寝建设开工以后,工程处各堂官员轮流赴工次住班,由住班承修王大臣董领各段监督、监修、学习监修、办事官等,分别监督承包工程的各营造厂商及匠夫从事营建,并奏请皇帝派兵在工弹压。工程处的其余在京官员,则每日到京档房考勤,并轮流值班,负责呈划文稿,呈递奏折及办理往来公文等公务。


在山陵大工的进展中,或因帝后意向变化,或因施工中遇到原设计未能料及的各种具体情况,工程往往临期变更。这时,又每由工程处会同商议,由样式房的样子匠作出修改设计画样,再会同算房算手缮造《续估工程做法》清册,一并奏准皇帝,移咨勘估处。勘估处在审核后,再行编制《续估工料钱粮》细册,缮具清单,奏准皇帝后再交付工程处饬户部增拨银两,付诸实施。在各陵寝工程的经营过程中,这种变更常多次发生,都遵循这一程序办理。这样一来,陵寝工程又有《二次续估工程做法》《三次续估工程做法》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各项《勘估工料钱粮》细册及清单等工程籍本产生。


在陵寝建设中,工程处要将工程进展情况定期汇总,由各承包厂商提交《已做现做活计清单》或《略节》,由样式房匠人据以绘制直观形象的《已做现做活计画样》,贴笺注说,附以略节,恭呈御览。此外,还要随工程进展抽挖夯土的样土,以及工程所用木料、石料的取样,金属铸件如地宫黄铜管扇等的取样等等,均需及时具奏,呈上御览,以昭工程质量的慎重。工程所耗各种款项,按照成宪,也要每月汇总奏销;其中,发放商人的银两,工程处办公费用、官员人等薪给津贴,奖赏民夫、匠人及官员人等的耗费,以及由于物价上涨而奏准增给、核销的费用等等,均明细记录在案。工程处档房办事官员还须随时缮录有关陵寝事务的旨谕、堂谕、奏折,各种往来公文、章程、说帖、清单等等,并将各种文件按期汇集成册,以资随时查询,并在工竣后据以编制全工档案。


到陵寝工程告竣,工程处承修王大臣要联名结衔呈奏,请派勘估大臣到工次查验工程质量。皇帝钦准后,勘估大臣由工程处饬派监督随同,将陵寝工程各项目逐一核准历次钦准《工程做法》,进行查验。工程验收合格,工程处随即奏准皇帝,请饬交守护陵寝大臣遴员派兵,妥为看护;又援例从工程费用中支银五千两,名为“预备粘修银两”,提交工部常设在清东、西陵的陵寝承办事务衙门,用作十年保固期内的维修费用。此后,再上奏声明陵寝工程营建事务办理完结,请旨回交关防及剩余物料和银两,裁撤工程处办事机构。对所有委派官员,工程处要行文咨明各员原属各该衙门,遣回原处当差,并向吏部咨明。同时,还要将全部文卷、稿簿、蓝册、烫样及画样等,查明存案,移交内务府收存;并将陵寝建筑各项规制做法及工料钱粮逐一明细缮造《销算黄册》,恭呈御览,钦准核销。而作为《销算黄册》的副本,则有《销算蓝册》存案该管衙门以备稽查。涉及陵寝工程始未有关旨谕、奏折、堂谕、各类公文以及《工程做法》等文件,还要逐项逐条,按日期先后汇编成专门的籍本,称为《工程备要》,交内务府存档。


综上所述,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的组织管理可概括如图1。与此相应,曾被钦派为工程监督的延昌,曾梳理全工档案编纂《惠陵工程备要》,内有《办公次序》,条分缕析而简明扼要地归纳了相关工官制度,可供后续研究参考,谨略加标点,附录文后(附录一)。


图1  清代建筑工官制度简表(自绘)


至山陵大工告竣,移交事务完结,陵寝建筑随即进入保养维护阶段。个别陵寝工程由于质量较差而在十年保固期内出现问题的,按例要钦派官员查验并追究责任,并索赔重修,以确保质量。围绕这种返修工程,又有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若干工程籍本的产生。还有些陵寝工程,则因帝后意向的变化而在竣工多年后又改变规制或予以重修的,相关工程管理与工程籍本产生的情况均与陵寝的兴建类同。至于十年保固期满,归入岁修阶段的陵寝建筑,通常是在每年十月,由钦派工部侍郎勘明应修工程后,即交予常设在清东陵、西陵的工部衙门办理;应支经费则造册咨送工部,耗银千两以下由节慎库支领,千两以上由户部支领。清东陵和西陵工部衙门官员、匠役总人数,定例为325人;其中岁修工程所用匠役,清东陵额定为140人,清西陵为110人,如不敷用,还可以就近招募民工。所有这些维修工程,也按例各有其《工程做法》清册、《勘估工料钱粮》清册以及相对应的《销算黄册》《销算蓝册》等工程籍本的编制。



三  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籍本的类型和体例


在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工程籍本,卷帙浩繁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些工程籍本,就作者角度大体可分为官本与匠本两类;官本出自工官制度下的官方机构,匠本则是在工匠、商人及一些官员中传抄流行的籍本。其中,规模最大而且体例也最完备的就是官本,尤其是前述围绕陵寝等重大工程所编修的工程籍本,数量最多也最为重要。按体例和内容分类,这些具有国家档案性质的工程籍本,最主要的就是《程做法》《工程备要》或《工程记略》《销算黄册》及《销算蓝册》等三种类型。



1  《工程做法》


工程做法》是有关建筑设计丈尺规模及规制做法的文字说明。对于陵寝等重大工程而言,钦准的《工程做法》,勘估大臣要赖以编制工程预算性的《勘估工料钱粮细册》,承修大臣与督修官员要藉以指导工程营建,而竣工后也要据以进行工程的验收。


在编写形式上,《工程做法》通常按各建筑项目如地宫、宝城、方城、明楼等逐项分卷分册编制。各项目内又顺序按工种如木作、石作、瓦作、土作、搭彩作、油画糊饰等分别加以说明。较简单例子如《菩陀峪万年吉地工程做法》中的《罗圈墙做法》:


罗圈墙一道。围长四十三丈三尺六寸,至拔檐下皮高一丈三寸,厚四尺;下肩高四尺四寸,二面干摆砍细澄浆城砖,丁顺成作,背馅俱用随式城砖;上身高五尺九寸,用旧样城砖,灰砌灌浆,二面抹饰红泥,提刷红浆。拔檐黄绿色琉璃,冰盘沿高五层。墙项苫搀灰泥背一层,青灰背二层,调脊安吻、兽、瓦,六样黄色琉璃瓦料。


可见,《工程做法》一般只规定各项工程设计的规模和原则做法,如应修尺寸,用料类别,以及加工方式等;至于建筑形式、结构构造、做工工艺等,则未深入说明。


由于工程营建中常有变更设计,在原有《工程做法》而外,又产生有补充性《续估工程做法》等。这类工程籍本,虽然前后关联,却不能独自完整反映全工程的实施情况。


在缮写、装帧上,《工程做法》有糙册、细册两种。糙册多为底本,字迹了草,数字有用码子数的,册衣为白纸,因而又称白册。细册则书写工整清晰,称为清册,又以所用蓝色册衣而称为青册或蓝册。



2  《工程备要》或《工程记略》


所谓《工程备要》或《工程记略》,是每一陵寝工程竣工验收并移交后,陵寝工程处整理全工档案文件,编制而成的案卷总汇。除了工程始末全部有关旨谕、奏折、堂谕、行文等,还汇集了该工程的《原估做法》《续估做法》等,并予以说明。


这类工程籍本的编制体例,以《平安峪工程备要》和《菩陀峪万年吉地工程备要》较为典型。《菩陀峪万年吉地工程备要》按《周易·乾卦》:“元、亨、利、贞”四字序分为四部,每部一函,每函六、七册,每册为一卷,共24卷(图2)。其卷首为《谕旨》,卷一至五为《奏折》,卷六为《会计》,卷七至十四为《来文》,卷十五至十八为《作法》即《工程做法》,卷十九至二十四为《行文》。除了《作法》即《工程做法》而外,其它各类档案文件均依时间顺序次第编排,自同治十二年起,到光绪七年闰七月七日止。


工程备要》多系专门缮造,书写极工整,编排有序,装帧精美,实例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平安峪万年吉地工程备要》及《工程续要》《菩陀峪万年吉地工程备要》和《普祥峪万年吉地工程备要》 等。

   

图2  工程备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工程备要》也有工程告竣而未遑编制,事后由工程处当事官员私人修编的,实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所藏光绪七年延昌编纂的《惠陵工程备要》。其形式与前述各《工程备要》略异,书写、装帧也较简朴,但内容与性质却仍相属同(图3)。




图3《惠陵工程备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至于《工程记略》,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所藏实物《惠陵工程记略》看,不过是陵寝工程经营中由工程处档房官员、书吏人等历年缮录存案的各种有关文件副本的总汇,书写及装帧均较简陋,封皮仅钉以白纸。但在内容和编集方式上也类同《工程备要》,包括了全工有关的旨谕、奏疏、做法、会计、来文及行文等(图4)。


图4《惠陵工程纪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各陵寝工程的《工程备要》或《工程记略》,实际包容了每一陵寝工程经营全过程的完整档案,非常系统、丰富而翔实;工程始末各重大事件,有关设计与施工的变更情况,有关工程管理的“办公次序”(参见附录一),以及施工进程的所谓“兴修次序”,都能据以得到相当完整的了解。其中《工程做法》一项,虽仍是建筑规模、用料、做工的原则说明,同样缺乏有关建筑形式、结构构造等细节的表述,但不同于前类《工程做法》的是,其中毕竟汇总了全工历次设计变更情况,因此可据以了解各项目竣工时的实际规模丈尺等。



3  《销算黄册》或《销算蓝册》


销算黄册》或《销算蓝册》,是每一陵寝工程完竣后,核销全工所有耗费工料银两的明细决算账册。其中,《销算黄册》进呈御览,存档宫禁,缮造十分工整精致,通常以黄绫为面(图5)。而《销算蓝册》则为《销算黄册》的副本,用以呈堂备案,缮写与装帧均逊于《销算黄册》,通常册以蓝纸封面。


图5《惠陵销算黄册》卷拾贰《明楼一座四面各显三间销算黄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销算黄册》及《销算蓝册》的编制体例,有类同《工程做法》的地方,就是按工程不同项目逐项分编,每一项目又按工种顺序分编。建筑规模较小、工序较简单的项目,按每一项目依各作次序编为一册(卷)。对于建筑规模较大,工序较多而复杂的项目,则常按工种分卷编写;例如帝后陵寝地宫工程一项,即顺序编有《地宫石作销算黄册》《地宫瓦作销算黄册》《地宫土作销算黄册》《地宫搭彩作销算黄册》等若干卷。


在每册(卷)《销算黄册》中,都先要总述该项目及所涉工种的“做法”,给出相关丈尺规模、用料类别及做工方式等原则说明,一如《工程做法》类的工程籍本。不过,《销算黄册》中的“做法”,不涉及营建中设计施工的变更,也没有“初估”“续估”之分,而是直接反映工程的最后实施情形,这又与《工程做法》类籍本有所不同。


在总述“做法”之后,每一项目或工种的《销算黄册》,又各有“计开”的内容,按例要将“所有用过物料匠夫细数,理合逐一开明”,即按用料等第,分别细致开列每一细部构材及做工的用料尺寸、重量或体积等、加工方式、工作量、用工用银数额等等,最后再总汇每一项目、每一工种所用工、料、银的总额。


销算黄册》或《销算蓝册》的编制目的,在于核销工料钱粮,其中计算建筑总体、单体直到局部构材尺寸、用料、做工,以及所耗工、料、银两数额,都极尽详细。然而,由于核算工料是以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为依据,在《销算黄册》或《销算蓝册》报销账的特殊语言形式下,也反映了陵寝工程从整体到细节,从形制、构造直到有关工艺的丰富信息,具有很大的研究利用价值。需要指出的是,《销算黄册》中所蕴涵的信息,在“所有用过物科匠夫细数,理合逐一开明”的“计开”条目中最为丰富,但这“逐一开明”的“细数”,几乎琐细至于微末,数字及计算繁冗枯燥,也最容易使人厌烦而被忽视。


除了上述各种官修工程籍本而外,在各色建筑工匠、营造商及一些职官中间,还流传着另一大类工程籍本,即匠本。匠本的体例与内容比官本纷杂,有出于经济利益而摘编各种官刊条例、做法等籍本的;有着眼于各式建筑做法、分法、各部构材加工方式或有关技术操作的;有记录参与国家建筑工程中各种相关管理事务的;等等。而且,匠本多属薪传底抄,往往错讹较多,还常常在流传中失之零散。但这类工程籍本,也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并同官本密切联系,互相影响。此外,官本收藏较严而鲜得传播,相应的研究也很少;匠本却反而因为流传广泛造成了较大影响,以至于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初期,就曾引起学者们的注重,并作了大量匠本的搜集整理工作,还出现了梁思成先生《营造算例》、刘敦桢先生《牌楼算例》等经典型的成果。



四  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


作为清代建筑工官制度产物的典型,内涵丰富多样而规模巨大的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籍本,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研究利用价值。仅以数量最大,也最系统完备、最属重要的《工程做法》《工程备要》与《工程纪略》《销算黄册》等三种不同体例的工程籍本为例,在实际研究中可以发现,它们至少具有弥足珍贵的下述一些特点。


第一,这些工程籍本,均围绕着清代陵寝建筑的工程实践而产生。在清代长达两个半世纪以上的全部建筑实践活动中,陵寝建设历时最长,连续性最强,规制最严整,工程规模最大,质量要求最高,技术最复杂,管理最严格,档案最完备,凡此等等,都在清代建筑史上最具典型性。因此,研究利用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籍本,不仅对于陵寝建筑本身,而且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史,诸如建筑形制、工官制度、规划设计、施工工艺、结构构造、名词术语、以及工程籍本与建筑画样、烫样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清代陵寝工程籍本作为清代建筑的珍贵典籍,其研究利用价值,并不稍逊于曾得到很高评价、并已形成丰硕研究成果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营造算例》。


第二,这些工程籍本,一向被作为清代最重要的国家档案妥善收藏,因而多能够较为完备地留存至今。同诸如《营造算例》之类流传民间的工程籍本即匠本相比较,正由于其典藏集中,搜求的困难自然要小得多。此外,它们既未因流散而不致失察全貌,也未经辗转相抄而得免无数错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籍本又有各种体例兼备,典型如惠陵工程就有《工程做法》《销算黄册》《工程记略》及《工程备要》等,都能够相互参照、互相补充而又无芜杂之虞,也因此可以充分可靠和完备系统地加以研究利用。


第三,这些工程籍本,虽因各陵寝建筑工程营建年代不同,规制上也各有差别,但它们的编制,均出于相同的宗旨,在缮造方式上也有较为确定的章法格式。其中,各种专门化的名词术语也多有一致,或有明显承袭关系。因此,由于传统建筑表述方式特殊、名词怪异等因素而造成的解读困难,一经突破,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对于系统研究利用数量极其浩大的这些工程籍本,不能不是一个相对的极大便利。


第四,这些工程籍本,由于体例和内容各有不同,能从不同方面为清代陵寝建筑提供真实可靠而又丰富多样的研究材料。


对于各陵寝的建置史,对于陵寝建筑工官制度、规划设计与施工程序、以及建筑规制等方面的研究,各陵寝工程的《工程做法》,尤其是《工程备要》和《工程记略》,常能提供大量具体细节。在这方面,《工程备要》与《工程记略》中汇集了有关陵寝工程的几乎全部旨谕、奏疏、行文、章程、做法等等,更具有宝贵价值,常可藉以避免为搜寻这些重要研究材料而过度陷入清代档案文献的瀚海。在不得不涉入其间时,《工程备要》与《工程记略》丰富翔实的各种信息,也常能充当向导,提供珍贵线索,事半功倍地取得相应成果。正可有力说明这一点的是,前述清代陵寝建筑工官制度,尤其是诸多细节,就主要依据了《惠陵工程说略》与《惠陵工程备要》等工程籍本中大量载录的有关史料。


在对典型代表了清代官式做法的陵寝建筑的研究中,包括建筑形式、结构、构造、各工种的做法工艺等,以及清代建筑名词术语的解读方面,《销算黄册》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利用价值。编制《销算黄册》虽然出于核销工程耗费工料钱粮的功利目的,但其中却对建筑总体、单体以至局部构材尺寸、用料和做法工艺等等都有丰富细致的信息载录,细心捕捉和分析研究这些信息,常能有效构织成揭示清代建筑许多不解之谜的清晰图案。实际上,后文还要着重谈到的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的方法,以及借助这一方法取得的大量成果,就都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第五,这些工程籍本,均限于具体工程,记录翔实可靠,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多有完好遗存的建筑实物与之相对应,如定陵工程籍本对应于定陵建筑实物,菩陀峪定东陵建筑实物一一对应于菩陀峪万年吉地相关《工程做法工程备要》及《销算黄册》等等。工程籍本同建筑实物的这种具体的对应关系,在相关研究工作中,是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与《营造算例》等工程籍本难以具备的。这在清代陵寝建筑的研究中,对克服诸如少有前人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又无谙熟陵工的清代遗匠可师承指点等困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这种具体的时应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筑实物的测绘研究而初步解读对应的工程籍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工程籍本有关内容来检验和深化认识测绘成果。而在把握了建筑实物与工程籍本有关信息之间各种微妙关系以后,利用工程籍本推算作图,还可以更深入地剖析非经考古发掘或落架重修而难以深入洞察的建筑内部,尤其是隐蔽工程的诸多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工程籍本大量怪异名词术语的解读,以及建筑实物名称的确定,也都可以逐一得到合理的解决。对此,后文介绍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方法和所取得丰富成果的时候,还将详细谈到。


第六,这些工程籍本,多有相对应的各陵寝建筑工程的样式雷画样、烫样及其它档案文献留存至今。这一别具重要研究价值的对应关系,也是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营造算例》等工程籍本所不备的。在有关清代陵寝工程样式雷画样的研究中,借助于这一对应关系而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有力说明了清代陵寝工程籍本的巨大利用价值。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陵寝建筑工程籍本,尤其是《工程备要》和《工程记略》中有关各陵寝选址、规划设计构思以及方案变更、施工进程等具体而细致可靠的记录,以及根据《销算黄册》进行推算而作出准确复原图等有利条件,来鉴别和整理相对应的各有关样式雷画样,既可使这些珍贵的建筑历史遗产从既有的极度混乱状况中显现出本来面貌,进而使样式雷画样的研究利用也得到深入进展。


另一方面,利用清代陵寝工程籍本与样式雷画样的良好对应关系,也可借助已鉴定的有关样式雷画样,来解读对应的工程籍本的有关内容,并据以验证利用工程籍本推算作图方法取得的成果,使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五  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方法


在清代陵寝建筑的各种工程籍本中,《销算黄册》功利为用的特点最为突出,由于核算工料竭尽周详细致,实际包容了《工程做法》《工程备要》等工程籍本所不具的有关建筑形式、构造、工艺诸多细节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极大的研究利用价值。其中,利用《销算黄册》的有关记录推算作图,并且参照对应遗存建筑的测绘研究及样式雷有关图档,加以验证校核,就是一个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而卓有成效的具体方法。为说明这一点,略以清代陵寝地宫研究为例,具体介绍利用《销算黄册》的推算作图方法如下。


为了适应《销算黄册》的体例结构及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推算作图工作需要由浅入深地进行。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已整理开放的地宫,如裕陵、崇陵、菩陀峪定东陵、裕陵妃园寝地宫等,对地宫内外可见部分进行测绘研究。再利用可对应的《算黄册》,根据其中描述地宫内外轮廓的“丈尺规模”的有关尺寸记录,诸如各券座“面阔”“进深”“中高”“平水高”等尺寸,以及外部宝城、宝项等有关尺寸,据以进行排比推算,最后作出地宫内外轮廓性质的平面、剖面图来。然后,同实测图及有关样式雷画样比较验证。在此基础上,再举一返反三,进而剖析未经发掘而无以深入的地宫,如定陵、定东陵及惠陵地宫等,也都可根据各有关《销算黄册》作出其内部轮廓及外部轮廓的平面、剖面图来。而这些推算复原图,还均可在样式雷的有关画样中得到很好验证。


相关《销算黄册》中建筑“丈尺规模”的记录,集中开列在各黄册篇首总述性的“工程做法”中,名词术语较易把握,分析推算也不困难。利用这些尺寸数据推算作图的关键,在于判断建筑各部位,如地宫各券座之间,外部宝城、宝项、月牙城等之间的定位关系,这种定位,以算工算料为宗旨的《销算黄册》,多无明确说明,但细致排比分析有关数据,结合实物测绘研究和有关样式雷画样的研究,是可以把握的。


地宫内外轮廓的推算作图,程序毕竟简单。但经过这种入门性质的工作,许多有关名词术语,《销算黄册》体例结构及表述形式上的特点,都可得到初步理解和把握。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循以剖析更复杂的隐蔽层次,如地宫基础,地宫内外轮廓线之间的结构构造层次等等。当然,这些层次的推算作图,还需要更细致、更繁复的分析和综合。


销算黄册》关于建筑各部位的构造层次,实际并没有建筑轮廓尺寸即“规模丈尺”那样集中的记录,有关尺寸数据、用工、用料的记录,大多罗列在琐细繁冗而易被忽视的“所有用过物科匠夫细数,理合逐一开明”的“计开”条目中,并且是十分片断地分散在各相关工种的“计开”条目中;即使同一工种如石作或瓦作,又因材料等第不同,如石作中的青白石、豆渣石,瓦作中的随式城砖、新样城砖、澄浆砖、金砖等等,都各自不相属连地分列核算。这样,一旦结构构造涉及多工种,例如同时涉及石作、瓦作、土作的,有关记录就必须在不同册卷的各作销算中细心捕捉。在理清全部相关数据后,还需要反复核算,在图纸上排比、分析和综合,才能找出相互联系、包括定位关系,才能完整地作图。在作图过程中,同时绘制各结构构造层次的平、立、剖图,加以反复推敲,对发现和把握相关数据材料的相互联系,确定各种定位关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程序。


举例而言,利用《菩陀峪万年吉地地宫石作销算黄册》《菩陀峪万年吉地地宫瓦作销算黄册》《菩陀峪万年吉地地宫土作销算黄册》等研究菩陀峪定东陵地宫的结构构造层次,就可以发现,地宫的地面即青白石海墁、墙体土衬,以及其石构基础,即青白石海墁、墙体土衬下层的豆渣石背底,虽均属石作工程,外轮廓尺寸在《石作销算黄册》却没有记录,而是在《土作销算黄册》中开列出来:


宝城地脚二十步灰土住上,各券海墁外口筑打衬平小夯埚灰土四步。每步中间一段面阔十丈八尺,进深六丈一尺二寸;北面弧矢一段,弦长十丈八尺,矢宽五丈三尺八寸;南面半弧矢二段,凑弦长三丈五尺,矢宽二丈六尺七寸五分。内除金券海墁石面阔四丈六尺,进深三丈二尺七寸;门洞券海墁石面阔四丈六尺,净进深五寸;罩门券海墁石面阔二丈七尺五寸,进深一丈三尺五寸;闪当券海墁石面阔三丈,进深九尺五寸;隧道券平水墙下衬脚面阔二丈一尺五寸,进深二丈六尺五寸。计除见方丈二十七丈三尺一寸五分,净折小夯埚灰土见方丈三百六十二丈二尺七寸五分。


这正是《销算黄册》核算原则的常见特征,它在计算与地宫石构基础处于相同水平层次的衬平小夯埚灰土的工程量时,先按夯土外围轮廓尺寸算出总面积,再从中扣除被豆渣石背底、青白石海墁与土衬结构层,即地宫各券座“海墁石”所占去的面积,从而得出夯土实际净面积,再乘以夯土四步之高二尺,便得到夯土的土方量。在这个计算过程中,所扣除的各券“海墁石”面积,就透露出《石作销算黄册》中所没有、而按核算原则也不需要在石作销算中加以计算的地宫石构基础的外轮廓尺寸来。


根据《土作销算黄册》披露的尺寸数据,排比地宫各券座海墁石之间的定位关系,即可推算作出地宫石构地面和基础的平面轮廓图来。再进一步,根据《石作销算黄册》中计算有关各券座石构地面和基础最底层的“海墁背底豆渣石”“土衬背底豆渣石”“土衬背后背底豆渣石”,以及上层“青白石海墁”“青白石土衬”“青白石脱落槛”“青白石中槛”“土衬背后豆渣石”“宝床背底青白石”等有关各分件构材的尺寸记录,以及构造上使用的“头缝银锭”“合缝银锭”的数量记录,加以推算、分析和排比,最后进行综合而绘出地宫最下部两个石构层次的平面、剖面图来。


在这石结构层往上,是地宫的墙体结构。地宫墙体为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内墙为青白石或澄浆砖“平水墙”;中层为“平水墙背后豆渣石”或随式城砖“背馅”,往外就是新样城砖的“平水墙背后砖”。这些墙体结构层次的剖析,同时涉及土作、瓦作和石作,而且有青白石、石渣石、细澄浆砖、新样城砖及随式城砖等不同材料,加上各券座墙体结构内外层次不尽一样,推算作图过程当然更加复杂。但和前述地宫石构地面和基础构造的推算作图过程相同的是,其中的每一构造层次,均可由外及里地推算其轮廓尺寸关系,即从计算墙体外“背后灰土”或“填厢灰土”土方量的有关数据推算“平水墙背后砖”的外轮廓尺寸;由“平水墙背后砖”的有关数据推算“背馅”或“平水墙背后豆渣石”的外轮廓尺寸,等等。然后再从每一不同材质的结构层次中,核对各有关分件构材的尺寸关系,即可顺次推算作出各不同材质的墙体构造图。最后,综合由外及里各不同构造层次的推算作图成果,就可以准确作出地宫墙体构造层次的平面、纵剖面和横剖面等结构图。


从地宫各券座墙体往上,是石或砖结构的拱券和覆盖拱券结构的砖构“蹬券”、“蓑衣顶”等。地宫拱券结构构造层次的剖析,同前述地宫墙体结构的剖析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形制变化更多,尺寸更多更错综复杂,需要更细致复杂的大量推算分析和综合工作才能完成。


把自上而下、由外及里有关地宫砖石结构各个层次的剖析和推算作图成果加以综合整理,最后就可以得到较系统而完整的地宫结构构造复原图来(图6~图11)


图6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券座复原图  上:剖面;下:平面(笔者依据《菩陀峪万年地销算黄册》卷一《地宫石销算黄册》、卷二《地宫瓦作销算黄册》及卷二《地宫土作销算黄册》推算复原)


图7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砖券、伏券砖复原图  上:侧立面;下:俯视平面(推算依据同图6)

 


图8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砖券、伏券砖横剖面复原图 (推算依据同图6)


图9  普陀峪定东陵地宫蓑衣顶复原透视图(推算依据同图6)



图10  普陀峪定东陵地宫蓑衣顶复原透视图(推算依据同图6)


图11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砖券、石券、伏券砖、平水墙及背后、蓑衣顶形制复原图(推算依据同图6)


在这个过程中,地宫结构的隐蔽层次逐一得到明晰揭露,而大量的有关建筑名词也都随之得到确切合理的解释。同时,对《销算黄册》的核算方法、表述方式,以及一系列专门术语,诸如:“贰段凑长”“均面阔”“均高”“净进深”“弧矢”“半弧矢”“面阔弦长”“弧矢弦长”“弧矢二段凑弦长”“弧矢矢宽”等等,也都能得到较准确而明晰的理解。进而对《销算黄册》的编制体例,对其有关各项目、各工作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也都可得到较完整的认识和把握。


在这中间,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的方法也有了坚实宽厚的基础,发展和推广这一方法,也有可能成为深入探索清代官式建筑的有力手段。而在事实上,在清代陵寝建筑研究中,这种推算作图方法也已卓有成效地取得了不少成果。清陵工程的许多不解之谜,许多有关建筑形制、结构构造、施工工艺详情细节的揭示,以及大量建筑名词术语的解读,都借由这一方法得到了突破。


例如清陵地宫的研究,除了前述地宫结构细节的剖析而外,另如地宫龙须沟的有关形制、结构构造、工艺及对应名词,就曾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方法得以释然;地宫金井之谜,也主要借助推算作图方法而得到了揭露;地宫石结构拱券预制加工以“样券坑”这一巧妙有效的方法进行,也完全是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而得以认识的;此外,包括陵寝建筑在内的清代、以至明代拱券结构券形曲线的定量分析,也有赖于推算作图方法而得到了突破进展。



六  利用工程籍本推算作图方法的意义


应当指出的是,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利用工程籍本推算作图的方法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不仅限于清代陵寝工程《销算黄册》的研究利用,也完全适用于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营造算例》及其他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并可借以克服诸多困难,把清代建筑及有关工程籍本的讲究引向深入。


正如梁思成先生曾经强调指出的那样,深入研究清代建筑,一向会遇到“清式专门营造名词中有许多怪诞无稽的名称”,会遇到“最费劲最困难的也就是在辨认、记忆及了解那些繁杂的各部构材名称及详样”的问题,为克服这些困难,前辈建筑史家曾付出过大量心血,并通过当时在世的清代遗匠的具体指导,从实物和文献的对照研究中,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但时至今日,可以师承的清代哲匠均已谢世,却仍有许多清代建筑构材实物不知所名;而在包括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营造算例》在内的大量清代工程籍本或术书中,也还有极多名词术语未得解释,也没有相应的详样揭示。同时,由于解读和研究利用的困难,传世的卷帙浩繁的清代各类建筑工程籍本,也一向受到冷遇,乏人整理和研究,其珍贵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认识。


现在,移植推广应用推算作图方法的初步尝试,已屡试屡验地证明,清代建筑及工程籍本研究中的这类困难问题,事实上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例如,《营造算例》第七章的《石作做法·踏跺》提到:


如殿宇前月台用垂手踏跺,面阔按月台通面阔,除去正面踏跺面阔,余若干,用四分之一,即得面阔。抄手踏跺面阔同垂手;如无垂手,按月台迸深三分之一即是。


初看费解的文字,一经推算作图尝试,可读性便立即增加,其中“垂手踏跺”“正面踏跺”“抄手踏跺”等称谓均可在图中释然,得到明确定义(图12)。再同实物相印证,清代官式建筑中迄今未得其名的这些不同部位和形制的踏跺,也就可以相应准确地命名。


图12 正面踏跺垂手踏跺和抄手踏跺(以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210-33为底本自绘)


又如《营造算例·踏跺垂带》中,也载录有不少“怪诞无稽的名称”;而根据文字叙述和数据关系推算作图,其中关于踏跺垂带的尺度关系,以及迄未得到解释、而具体实物又一直不知所名的“靴头直”“垂带马蹄”“垂带头”等术语名词,均可释然(图13)。


     图13 踏跺垂带细部示意图(自绘)


这虽是些极简单的例子,却说明用推算作图方法来研究《营造算例》,确实可以有效解决术语释读和清代官式建筑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就在这一研究中,还发现《营造算例》的许多内容,都与清代陵寝工程相关,更有不少内容,甚至只有在清代陵寝建筑工程中找到相对应的大量实例,而且多与陵寝工程籍本吻合。这显然表明,不少清代匠本其实也正是在陵寝大工的经营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典型如《营造算例》第十章收录刘敦桢先生编定的《牌楼算例·五间六柱十一楼牌楼分法》,结合明长陵、清东陵孝陵、清西陵泰陵等共五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楼实物的测绘,根据该《牌楼分法》列举的数据,加以排比推算,作图分析,同测绘成果比较,结果不仅系统解读了该《牌楼分法》中的有关名词术语,而且实物各分件的名称也得到了合乎历史实际的指认。更重要的是,经过比较发现,该《分法》所表述的形象特征以及各部尺寸的比例关系,只有泰陵的石牌楼能够精确吻合,而非长陵和孝陵的石牌楼。这一事实说明,该《牌楼分法》显然应是雍正朝以后的产物(图14)。


此外,如拱券券形曲线的定量分析,通过推算作图也可发现,在相关内容上,《营造算例》、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同清代陵寝建筑工程籍本也存在着一致性,清晰显示出清代官式建筑拱券券形曲线的基本规律。

 

图14  按照《营造算例·五间六柱十一楼牌楼分法》推算作图,相关形制细节与具体尺寸,均与清西陵的泰陵的石牌楼精确吻合,而非同类性明长陵和清东陵的孝陵石牌楼。(自绘 ,原载:冯建逵、杨令仪.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类似的许多研究表明,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营造算例》,均同清代陵寝建筑及有关工程籍本有着非常切的联系,表述方式、名词术语、计算方法等方面,也多有一致。清陵建筑研究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的方法,之所以能够有效移植运用在工部《程做法则例》《营造算例》及其他清代工程本的研究中,基础就在这种一致性。


值得强调的是,利用清代建筑工程籍本推算作图,来研究清代建筑和工程籍本,早在中国营造学社创建初期就有了开拓性的工作,并曾获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在搜集、整理并编辑出版《营造算例》的时候,梁思成先生就曾发现,《营造算例》不仅“满是怪名词,无由解读”,而且其“最大的目标在于算而不在样”;但是,在进行“由算法求样”即推算作图的探索性研究之后,他又慧眼独具地强调指出:


因为说明如何标法,在许多地方于样的方面少不了有附带的解释,我们现在由算的方法得以推求出许多样的则例,是一件极可喜的收获。


梁思成先生后来又编著有《清式营造则例》,同《营造算例》相辅刊行,试图补救《营造算例》“满是怪名词,无由解读”的困难。梁先生作此努力,显然是希望以《清式营造则例》为解读《营造算例》铺路搭桥,进而促进“由算法求样”的研究,发展这一“极可喜的收获”,深化清代官式建筑和有关工程籍本的整理研究工作。


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研究工作却鲜有新成果推出,梁先生的推算求样的方法也始终未能系统揭示。而《清式营造则例》同《营造算例》相辅刊行,一版再版,人们使用它,往往只把《清式营造则例》当作“中国建筑史界一部重要的教科书”,成了“升堂入室、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必经的门径”,而书中原本作为主角的《营造算例》却被大大冷落了,几乎成了依附于《清式营造则例》的一部死书。


事情至此,显然有违梁思成先生的初衷。而事情所以至此,很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梁先生“由算的方法得以推求出许多样的则例”的方法没有具体揭示。在缺乏方法示范的情况下,再加上建筑师研究建筑史“目的在于建筑而不在数学”这样一种专业心态,要推进这一研究工作深入发展,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在清代陵寝建筑的研究中,重新获得了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的方法,并成功运用于清代其他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从业已取得的令人欣慰的众多成果看,《营造算例》以及有待发掘研究的其他大批清代建筑工程籍本,将肯定不再是难以解读、不堪问津的故纸。在这些珍贵的建筑典籍中蕴涵的丰富信息,借助推算作图方法充分揭示,将大大有助与解决清代建筑研究中有关建筑形制、结构构造、技术工艺、名词术语等方面的空白或缺环性问题。这对中国建筑历史的深化发展,无疑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附录一  办公次序

光绪七年(1881年)  延昌撰《惠陵工程备要》卷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藏)


谨查

惠陵工程处自光绪元年正月起至五年十月止恭办一切事宜次序


目录

懿旨钦遵  钦奉懿旨:附近东陵之双山峪,地势宽平,系属上吉之地,著定为惠陵。钦此。

钦派承修  钦奉谕旨:即行择吉兴工,著派醇亲王奕譞、魁龄、荣禄、翁同龢敬谨办理。钦此。

奏派人员  具折奏请钦派监督、监修、办事官各员,以资差遣。

设立档房  择于神机营内设立公所,即工程处档房。

派修商人  各堂点派承修木厂八家,曰广丰、恒和、祥茂、天德、万泰、恒顺、德和也。

借用关防  应行事件,借用普陀峪万年吉地关防,因本工关防尚未领到。

呈进图说  吉穴看定,其尺寸做法及一切规制,注说绘图,恭呈御览。

钦定规制  钦奉懿旨:著照定陵规制承修。

钦定位次  此妃园寝福地位次也。石券一座,砖券一座,钦定妥协,遵照兴修。

撤石像生  此五孔券桥以北规制也。钦奉裁撤,又省钜款。

筹拨经费  奏请经费,由户部指拨,各省自元年始,每年统计解拨本工库平银八十万两。

总司钱粮  所有银粮出入,派监督副都统景祺总司其事,以专责成。

帮办钱粮  各堂另派帮办监修八员,相助为理。

收发款项  每遇解饷到京,刻即兑收,发给回批;各商有应领之款,随时开放。

八成放商  修工银两按八成提放。

二成节省  提存二成节省之款,以备各项支用。

动用余平  档房住班火食,及赴工堂官、监督、监修、办事官、书役与差人等盘费,均由此款动支。

每月奏销  每月汇总,将所用之款奏销一次。

设立银库  亦于神机营内附近粮饷处地面设立,用资照料。

添派吏役  头段公事系办事官专司书写;二、三、四段均为添派吏役,以便缮办。

添派马差  此头段听差兵也。所有京档房及工次往来禀信折件,专交马差驰递,以期迅速。

添样式房  专办陵寝画样及规制烫样等事,名雷思起,其子名雷廷昌,皆专门名家,恭办有年矣。

栋派算房  专办全工一齐切销算事件,名陈文焕、王云汉者,亦恭办有年,妥寔可靠。

呈进烫样  全工烫样已齐,恭呈御览后,钦遵办理。

奏派勘估  具折奏请钦派勘估大臣,估算全工钱粮。蒙派广寿、察抗阿、黄钰、何廷谦。

钦派总司  钦奉懿旨:著派恭亲王总司稽查。钦此。

奏派总司 各堂于监督内,奏请派充总司监督,头段常瑛,二段德寿,三段文秀,四段延昌;后又派总司监督容贵。

恭请关防  元年六月初一日,奉派监修花尚阿、长禄赴礼部恭请惠陵关防。是日,承修大臣率总司监督各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锉去印爪,即交档房值班监修敬谨看守。

开用印伩  六月初一日开用印伩,当即行文京内各衙门及直省用印日期,俾昭信守。

住班章程  自头段起,每堂监修住五日一换,每日监修一员。此外非住班之期,仍按分定班次到档房值日。

请钥章程  按照章程,系头段监修永远请钥,二、三、四各段监修轮流送鑰,呈划印簿。

画稿章程  各段轮流呈画。

递折章程  各段轮流呈递。

立考勘簿  各段督修、办事官,例应逐日到档房,自书考勘簿,以徴勤惰。

堂官住工  开工之始,堂官轮流住工,日支薪水银三两;其跟役、马匹照章支领。

开工住班  各段督修轮流住班。监督日支银二两;监修日支银一两五钱;其余人、骑照章支领。按:开工日,每段一督、二修、三书、四役。

停工住班  薪水仍照旧支领;不过停工月份监修一员、书吏一名、职差二名而已。

发给护照  各员每值赴工住班之际,发给护照,所为沿途验照放行,勿得留难阻滞。

寝规制  钦奉懿旨:所有妃园寝宝城、方城、明楼、石台五供、梓罗圈墙均著撤去,并著添修配殿;其一切规制,均照妃园寝建修。钦此。

续拨经费  又经奏拨经费,由户部指拨,各省自三年为始,于应拨修工库平银八十万两之外,每年添拨库银四十万两。

修理桥道  桥道修理,为行走练车之用。

查看石塘  查看青白石塘,所能挑选石料也。

压运练车  拣派监修各员,弹压练车,由石塘挽运石料,以备应用。

查验练车  练车行至安定门外,由各监督轮班查验,均至天定茶社会齐。

呈进石样  选择上好青白石料样,恭呈御览。

采买棪柟  由外洋采买大件木料,谓之棪柟,体质坚寔之至。

采买桅架  桅木、架木,亦工程不可少之物,随时采买,万勿稍停。

呈进木样  此棪柟木样,并有樟杉等木样,一并呈进。

呈进土样  此小夯灰土样也。每筑一步,抽挖一方,以备呈进。

采买叶铁  叶铁,片铁也。此须山西采买。

咨取颜料  应用颜料甚多,由(内务府)颜料库咨取。

铸造管扇  咨行(内务府)造办处,按式铸造,及一切铜质活计。

行取金砖  咨行江苏巡抚,照案烧造金砖,寄京备用。

琉璃瓦料  咨行工部,转咨琉璃窑,照数行取。

拨用砖瓦  钦奉懿旨:将(普祥峪、普陀峪)两吉地已经解到琉璃瓦、金砖,全行拨用。

借拨款项  曾经具奏,请由户部、神机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共借拨银六十八万两,以资接济。

围幄衾枕  咨行(内务府)织造衙门,照式恭办。

派查麦地  所有行走练车轧伤麦地之处,派员查明,酌给银两,以示体恤。

酌增例价  本工采买各项,若照例发价,商力寔有未逮,援照例价,酌增焉。

请旨奖励  合龙、上梁以后,具折请旨:可否奖励?

初次保奖  合龙、上梁以后,具折奏请奖励,盖初次也。

代奏谢恩  具折代奏,恭谢天恩。

咨保差役  在工差役,不无微劳,酌量咨保,以示鼓励。

碑文字样  碑文系满、蒙、汉三体字样,由内阁恭领。

匾额字样  碑文系满、蒙、汉三体字样,由造办处恭领。

免用宝文  恭查向章,碑匾均用宝文;此次奉旨:勿庸盖用。

奏催解款  全工将次告竣,所有各省解款款项,应奏催拨解。

奏明工竣  全工修竣,应行奏明。

行知勘估  全工修竣,行知勘估大臣。

勘估查验  勘估大臣照例查验。

移交守护  勘估大臣查验后,咨覆本工,即行移交守护大臣接管。

保固年限  工程保固年限,向系十年。此次乃照旧案办理。

岁修银两  提拨岁修之款五千两,交东陵承办事务衙门收存。

奉安事宜  所有奉移、迁殿、奉安事宜,俱详于杂记门内。

恩旨奖励  奉安礼成,钦奉懿旨,赏给承修王大臣及总司监督等奖励,亦向章也。

代奏谢恩  具折代奏,恭谢天恩。

具折谢恩  承修王大臣皆自行具折谢恩。

二次保奖  遵保在工出力各员,盖二次请奖也。

代奏谢恩  具折代奏,恭谢天恩。

咨保差役  在工差役,酌量咨保。

余款交库  修工余剩银两,全行移交部库。

回交架木  余剩架木,交回工部。

汇总奏销  全工事竣,应行奏销。将始末用款开列清单,恭呈御览。盖汇总大奏销也。

进呈黄册  全工规制、做法及动用款项,逐一敬缮黄册四十六函,恭呈御览。

回缴关防  谨将关防回交礼部。

裁撤档房  工程处京档房即行裁撤。

移交烫样  惠陵暨妃园寝福地两分烫样,均移交内务府收存。

移交稿案  全工稿案,亦移交内务府收存。

咨回各员  所有前调各员,应咨回各该衙门当差;又咨明吏部,各员并无经手未完事件。

全工事毕  全工至此,事乃毕矣。

 

作者简介

王其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十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王其亨. 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M]//王贵祥,贺从容.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10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47-187.


相关阅读
王其亨 张凤梧: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上)
王其亨 张凤梧: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中)
关于《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建筑史学刊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History

建筑史领域专业学术期刊




 欢迎扫码订阅

2021年第1期已全面发行

邮发代号:82-350

ISSN 2096-9368 CN 10-1717/TU

投稿邮箱:

jzsxkbjb@mailoa.tsinghua.edu.cn

网址:archhistory-journal.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史学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