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令案丨网友的声音

千山老余
2024-09-14



网友为朱令AI作画

来源:知乎

网友A:

孙某究竟知不知道铊毒与众不同的症状?我认为应该是知道的。除了老师上课时提到的以外,她作为首次接触含铊课题的成员,必然会比班里其他同学更懂铊的毒性,无论是防护还是症状,以及解毒方式。除非她是个学渣,对将要进入的课题组毫不重视,否则的话,按常理来说,她应该会对课题内包含的有毒化学品做好预案和功课。特别是在被老师提醒过铊毒的严重性之后。朱令10月份短暂失明、11月份突发症状、12月份脱发、并发症全部明显显现………别忘了,在孙被查案的警察纳入视线成为嫌疑人之前,一直是以“朱令好舍友”的身份在活跃着(这也是朱父母开始时一直不怀疑她的原因)。不论是在宿舍参与对朱令的照顾,还是去医院看望朱令,她就算像其他人一样不知道朱令得了啥怪病,但作为同学中最亲近朱令的人,她对朱令的症状一定是很清楚的。如果以上两个前提都存在,那么至少,作为一个恰好学习到中了铊毒后的症状,又清楚知道朱令症状的人(且可能是唯一一个在这两个圈子里有重叠交集的同学),就算她不能确定或者没有意识到朱可能是中了铊毒……在医生和朱令家长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作为关系要好的同学舍友,会不会抱着提供思路的想法对朱或朱家父母说一句:好奇怪,你(朱令)的症状居然有点像中了铊毒之后的症状呢?中铊毒也是会脱发、会神经痛,甚至也会失明哦!别忘了,孙接触铊课题的时间,跟朱令中毒的时间几乎重叠。对于铊课题,当时的孙是新手学生,对铊毒的印象一定是最深刻的时候。(如果是年长老师,接触到的有毒化学品太多,反而一时半会未必能想到)但她没有对朱令和朱家提过一次。哪怕朱家都上报纸求助“怪病”了,她对朱令中了铊毒的症状却表现得一无所知。好像她完全不了解铊的毒性一样。

网友B:

有的人材料都没看全,还觉得自己对得很。他们基本上抓着3个点:

1. 孙某是否9月份后进实验组

拿《羊城晚报》的报道来说事,然而报纸的报道内容是否能作为证据是需要法院审核的,不是报纸说9月就一定9月。

此处就不扯“一般都可以提前进实验开始预热”这类经验说了,说了一定被他们要求取证说明孙某是提前进实验的。

2. 2018年的头发检测报告

报告里面头发的生长速度是估算的,并非朱令本人的真实头发生长速度。那么根据估算的头发生长速度,推测出的首次中毒时间在8月中左右这个结论就没有意义了。

然而,他们揪着一份仅供参考的报告(参考价值还是有的),非说能证明孙某无辜。

PS:个人认为孙某可疑度怎么都有的,但其他人的可疑度也要考虑。

此处用“可疑度”这个词来说,不敢用“嫌疑”之类的重的词,到时候又被那些人拿自己理解的法律条文来说事。

3. 揪着贝志城当年话里头的问题

此处……省略……就算贝话里头有部分内容不靠谱,也打消不了孙某的可疑度。

其他那些什么孙某改名字合不合规之类,中药中毒之类的,相信大多数人有自己判断不会被带偏……省略……

网友C:

直到2023年12月底,看到贝志城最新接受采访前,一直坚信孙投毒。

现在的疑惑是,已经明确知道孙是9月下旬才进童爱军实验课题组,那么,2018年论文里关于朱令第一次中毒时间就非常重要,绝不是“哪怕即使这样”可以带过的。

到底第一次中毒是7月还是8月还是9月,非常重要!

第二点,中毒峰值35次,绝不等于必须投毒35次!

94年8—12月这个阶段,完全可以一次性投在洗发水里,95年2月返校后短短半个月,也完全可以是一次性混在咖啡粉里,并不需要时时投在水杯中药罐里。

所以,那个必须是朱令同宿舍这点,没有那么确凿无疑。

最后,是贝志城这个大嘴巴无数次前后矛盾里最不能释疑的两个“谎言”:

第一个,贝声称自己只在朱令中毒昏迷的95年4月医院那次见过朱令,从此以后都是母亲代为探望,从此再没见过朱令,因为医院这次见到朱令被痛苦折磨的惨状让他不忍心再见。

这里不探讨“不忍见”可以在少年人身上解释通,但无法在50岁老男人身上解释通,这算不算典型的嫌疑人回避受害人?

只是想问,那么为何贝志城若干年后,又说曾经探望朱令,朱令对他说“怪不得孙维总给我喝咖啡”。

第二点,贝志城接受采访时,曾经白纸黑字说自己只是初三和朱令同学一年,直到95年春节听说后,4月去医院才见过朱令一次。

那么为何最新接受采访又说,朱令不喜欢清华物化二班同学的冷漠氛围,经常去北大找他一起上他们班外教的口语课?!这里面的前后差别,绝不是一句记不清记混了可以说得通的。

最后,简单明确一个信息,所谓孙家对朱家的权贵碾压。

去搜索下朱家外公的红色履历,再问问这种一直被组织高度怀疑(张旃死亡后的档案明确披露)的投诚者,是如何敢权贵碾压我“一二九”运动组织指挥,38年燕大投奔延安的“老一辈”的?

再去查查贝家爷爷外公的背景,看看这一局里,谁才是碾压者,谁是被碾压。

网友D对网友C的回应:

阿弥陀佛!又是一个文章没看完就急吼吼指控贝志城的。

1. 2018年检测报告的时间精度,恰恰是报告上最大的问题,尤其是第一阶段,报告里明确写了,它取的是“亚洲人的平均值”,这上下还有25%的误差。

但是这个报告的意义在于它又能还原出中毒的轮廓,反映一个大致的波峰波谷,从而知道是持续投毒,并且伴随着后面阶段的密度强化和中毒特点,推断投毒方式也出现了重大变化。这绝不是一次性投毒所能解释的。

一次投毒说无法解释的问题还在于,如果是一次性投到受害人的日用物品里,受害人的使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但我们能看到第一阶段中毒是典型的密集但不规律,所以陈震阳还是谁早说了,咋看都像是新手配料还不熟练,文里出现过几次相关叙述。

2. 由于第一阶段投毒时间历时长,但检测方式的精度又存在问题,反而是周期较短的二次投毒还原时间线更为容易,并且如果能证明二次投毒发生在学校,一次投毒最早在哪里也基本可以确认,除非家中学校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投毒人,这是文中反复强调过的。

3. 第二阶段浓度大为提升,但受害人反应仍经历了一个周期的反应,且确认是口服中毒。

如果一次性投毒到某处,事后不加量,那能投哪里?

如果是一次性就吃完的饮食,受害人将直接暴毙,而非持续中毒。

那如果是一整块能分次吃的食物,目前除了面包没看到朱令还带了其他小零食,而面包宿舍舍友明确说了大家分吃完了,那舍友咋没事呢?

那如果舍友撒谎,是把面包扔了,她们又为啥要这么做呢?

此外,如果铅也是投进去的,味儿很大的,放面包里闻不出来?

那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可能,是要投在每天都要补充的饮食里,诸如食堂打来的饭食、中药等等。

首先杯子盆子里的毒可不像是普罗米修斯的内脏,你今天吃喝完它明天又自动生长,又怎么一次投完等受害人持续摄入?

其次像您说的混在咖啡粉(其实还包括中药里),那么还是前面的问题,第二阶段虽然中毒很密集,可每次的浓度还是有差别的,甚至出现过一些急剧波动,中期后铅还急跌的。这里面怎么就能排除人为干预了呢?

4. 那能明确不只是持续中毒,还是持续投毒后,还怎么举证贝?

另外补充个花絮,当年贝可不是一个人在做网络上的发布与翻译,那是一群人,第二封发过来的邮件已经提到铊了,最早那一周提到铊邮件的医生涉及国外不同的政府部门、军队和地方医院,他们怎么配合贝集体串联。

后来有参与这事情的北大同学可是明确过两条:

一是他们一开始都不知道铊,都还是查了字典的,是说的人多了才开始锁定铊。

二是他们过了几年都不知道孙是谁,是后来慢慢知道警方调查怀疑到她,才开始知道她是嫌疑人。

这里面不存在任何的立场先行。

5. 至于说几十年没见就觉得他不敢见、他是凶手,这种诛心论太鬼扯了。

我有个非常要好但分别很早的朋友,我们联系很热络,但每次回国我都不大愿意去找,特想把最好时候的样子放着冻结住,难道说我也对朋友有啥亏心事?

按着您这个逻辑,那话又说回来了,清华班上那些后面三十年都不来看朱令的,能不能理解成有一个算一个个个是嫌犯呀?

6. 我对贝的立场很不感冒,我也认为他有些事情夸大了,但不妨碍我觉得针对他的攻击深感莫名其妙。

一起上课就是他的投毒条件?如果真是您说的一次性投毒,后面朱令慢慢吃用,那贝要做到这些,除非暑假寒假多上门,或者北大校园寻常见,这次送瓶洗发水,下次送点小面包。

尤其是第二阶段,朱令身体很不好,寒假在家休养,在校两点一线,这样他还得带好东西上门:

“叔叔阿姨新年好,这是我给朱令专门配的中药,味大(有铅)劲也大,进学校千万记得带上。”

莫非在您眼里,一起上课就能做到这些,还不被受害人全家起疑心的么?

相反,朱令父母一次也没说过贝志城在那段时间上过他家门。

7. 看得出您看我文章很不仔细,有些信息都没看全,现在没有任何证据明确说孙只有9月才进组,课题组成立时间一直云山雾绕,目前只能侧面打听到当年一些有专业技能操作又带本科生的课题组,可能上学期末就要开始培训准备,否则正式开始别一上手就出事故。

此外还有小学期也会提前准备这些。

照理说这些细节该很容易就被佐证,导师出来作个证、买材料的发票提供出来看下时间、进实验室登记的原始记录,怎么都没有呢?

互为备份    各有内容

情怀守望⬇️读者至上


END(点击蓝字即可浏览)


我的亲历:天衣无缝的贪腐朱令已不在了,追铊意义何在?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还原华国锋: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刘统:当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深度好文)


不“解”之缘

一“点”不远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千山老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