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青春版】我珍惜和你们在一起,那哭过笑过的每个时刻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文/青曼(“渡过”北京营辅导员)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爱哭包,常常在各种不合时宜的场合掉眼泪,觉得很羞耻。

但不久前,在北京营的结营晚会上,我又当众哭了。不过这回,我第一次感到:哭也可以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甚至是一件很勇敢的事。

那个告别的夜晚,我哭了

那是一个告别的夜晚,最后一个环节,辅导员轮流上台发表感言,谈谈自己的组员。
 
作为成长营辅导员的我在台下紧张起来,等下要谈什么呢?说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吗?
 
我一点都不想说。
 
这几天相处下来,我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优点,有着超过一般人的聪慧和成熟。用社会的眼光来看,他们明显是”优秀“的、“懂事”的孩子。

但我也感受到,在这些优点背后,他们背负了来自家人、来自社会的多方期许。这些期许就像压在身上的石头,让他们前行的脚步变得愈发沉重,甚至压得他们快喘不过气来,难以前行。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习惯对孩子的“好” 的行为做出夸奖和期待。而这些期待,不仅是对他们行为的肯定,更是一种强化——暗示他们要做得更好、继续迎合我们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保持这种优秀,因为一旦不优秀了,很可能就会让别人失望。
 
想到这里,我在台下和身边的几个孩子说:我等下可以不提到你们每个人吗?我只笼统地说些祝福好了。

一个孩子想了想,告诉我:“不行啊,姐姐。我是不想听你提我们,但我觉得家长们还是想听到你夸夸他们的孩子的。为了满足他们的期待,你还是说一下吧。”
 
这一下子,我没忍住,哭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因为要不得不说场面话而难过,还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依然想要迎合大人的期待而哭。
 
看到我哭,周围的孩子都很无奈,问:“你怎么哭了?”我想起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说过,他们已经把自己训练到不会在别人面前掉眼泪了。
 
轮到我们组上台了,我擦干了眼泪,和组里的几个孩子一起走到了台上。我拿着话筒,话还没说出口,又开始在台上泪奔,只好把头埋在旁边孩子的背后。

我心想:完了,又丢人了。但已经上台了,也顾不上面子了。

我缓了缓,一边哭,一边说:“我知道他们都是很优秀、很好的孩子,但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你们不用这么好’。”

这时,我看到台下的家长,也纷纷擦起了眼泪。我知道我的话说到了家长的心里,我开始不觉得在台上哭丢人了。

我抬起头,接着说了下去:“我希望你们都可以勇敢的做自己,勇敢地哭,勇敢地笑,勇敢地打开自己的心,勇敢地寻找你们热爱的事、挚爱的人。我想看你们长大,也想和你们一起长大。“
 
说完,我和孩子们走下了台。孩子们都没哭,只有我还是泣不成声。

真实值得被看见,也应该被看见
 
这时,很多伙伴走过来安慰我。不少家长也对我表示了认同。

渐渐地,我平静了下来,内心丰润而明净。我勇敢地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脆弱,真实地展现了自己。这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成长。
 
而那些说自己“绝对不会哭”的孩子们,我多想对他们说:

——你们也能放肆地哭一场吧!脱下为保护自己穿上的坚硬铠甲,脱下不得不戴上的阳光面具,可以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在北京营结束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反思:作为工作人员的我们,到底能给营员带来些什么?

我们所设计的活动,应该更轻松愉悦还是更走心?

这些活动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让他们受伤害?又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受益?

我们该不该触及他们敏感的内心?在他们暴露了真实的内心后,我们又该采取些什么措施?
 
但我现在没那么纠结了。

在我看来,比起活动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在这里,他们不必取悦任何人。他们本来的样子可以被无条件地接纳,因为真实的他们,值得被看见、也应该被看见。

我珍惜和你们在一起的每一个哭过笑过的时刻。

2020年即将过去,我的告别仪式的列车,即将驶到尽头了。我真诚祝愿每一个美好的你们,带着北京收获的力量,大家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下一次相遇,是更好的我们,继续互相照耀和温暖。

相关阅读:

“我也想被看见” ——“渡过”苏州营手记






“渡过”第十四期线下营(珠海营)
心心相连 跨年同欢
时间:12月31-1月6日


告别跌跌撞撞的2020年
我们在祖国南海边迎接2021年
元旦假日第14期渡过线下营在珠海开启
点击图片或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