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抑郁多次复发,如何重建信心? || 渡过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随心所云/文    张进/图


 

得过抑郁症的人都知道,抑郁发作时是极其痛苦的,所以很多人病情缓解后都不愿意再回忆那些黑色的日子。

 

对于我这样多次复发的人来说,如果不记录下些什么,实在对不起这几次犯病。或许这些记录有朝一日对自已有所帮助;对那些仍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也许会有些启发。

        

精神上不能自毁长城

  

还是先从这次复发说起。

 

2019年10月,可恶的黑狗突然再次出现。当时我每天服用文拉法辛半粒。现在看来,如果我一直保持原来一粒的剂量,或许这次就不会复发。

 

按照医生的说法,抑郁复发三次就要终身服药,而我在第五次复发治愈后,竟然还不足够重视,的的确确是血的教训。仔细一想,由于自己的无知而再次被黑狗撕咬,实在是自做自受。

 

我这一次犯病,一开始便与前几次截然不同。严重失眠,焦虑不安,饭也吃不下,只能吃些面汤面条之类,半个月左右体重便掉了十几斤。坚持上班对我而言成了一件十分困难和痛苦的事情。

 

这些或许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内心深处出现了一种严重的恐惧感!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以前每次犯病,我都会主动与黑狗博斗,从不惧怕它,坚持吃药,坚持吃饭,坚持上班,坚持锻炼。病情严重时,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提醒和鼓励着我: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一次,我把文拉法辛用到最大量两个月后,病情没有丝毫改善,让我对医生产生了不信任感。我觉得这个小城市的医生水平有限,于是开始了艰难的求医之路。先去上海,又去北京,不断换药,结果病情越来越重,恐惧感越来大,每天自杀的念头不断在脑海中划过,我彻底坠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从上海和北京回来后,我更加悲观和恐惧,内心也认为这次可能真要完了。但我上有七旬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高中的女儿,每次见到母亲和女儿,我都会嚎啕大哭,完全没有一个男人的样子……

 

抑郁发作时苦不堪言,病人本身常常有意无意间,把自己的情况看得很严重,这会极大的降低患者自信心,从而使药物的疗效大大折扣。


后来,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尽力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尽管每天烦躁不安,甚至自杀的念头反复出现,但我还是熬了过来。


终于,当药物开始起效时,我的病情迅速好转,身体康复的速度连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

 

因此,当抑郁发作时,无论情况再怎么糟糕,自己一定要明白:这个病不是不治之症,首先在精神上不能自毁长城。

 

归根结底要靠自己

 

患上抑郁症是很不幸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这个病的认识很有限,很多患者常常觉得无助,就像面对一片大沙漠,一眼望不到边。如果自己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家庭和单位,还不能给予充分理解,患者就会陷入彻底绝望,甚至有可能走上不归路。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自助者天助之。


我这次犯病,由于饮食也出了问题,身体非常虚弱,但我仍然坚持运动,每天平均五千步左右。有时实在动不了,躺在床上也要坚持伸伸胳膊伸伸腿。


疫情管控阶段,我只有一个信念:先活下去再说。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难,这时必须学会转移注意力。如果每天什么事也不做,满脑子装的只有自己的病,这是十分可怕的,只会让病情不断加重。


抑郁症患者因为诸多因素的差异,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适合西药治疗,有的人适合中药治疗,有的人甚至不服药靠运动也可以康复。无论何种方式,能够康复才是硬道理。


一个人抑郁发作时,就像掉入了一个大泥潭,你必须奋力呼救,努力挣扎,才会有机会爬上岸来。最可怕的是自乱阵脚,乱投医乱服药,这样除了加重自己的病情,还会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加强营养,注意锻炼,坚持足量足疗服药——这几条才是铁律。

 

抑郁症患者如果能遇到一个好医生,那是十分幸运的。在用药上,我的体验是尽可能单纯化,因为精神类药品多少都有些副作用,如果搭配剂量不合理,副作用的痛苦常常使人望而生畏。

 

我每次服药一般只有两种,最多不超过三种。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先解决主要问题。比如我犯病后,最大的问题就焦虑不安,坐立不宁,我的医生只对我原来的方案稍作调整,让我早上和中午各服0.5毫克的劳拉西泮,文拉法辛则加到最大量。


三天后,我的焦虑不安、坐立不宁就有了极大改善。这使我明白,同样的药,不同的医生使用不同的剂量和次序,效果截然不同,这完全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对于患者来说可能就是生死悠关的大事。   

 

在治疗过程中,吃对药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换药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一时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药,而给自己下一个消积悲观的结论。

 

请相信,上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作者相关文章:


别放弃,生命的奇迹就会出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