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焦虑迷雾】(之三):应对焦虑小妙招
二月花/文 尼克/摄影
有了焦虑情绪后,我们该如何缓解呢?下面,我来介绍几个小妙招,供您参考。
妙招一: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在焦虑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反应,如疼痛、头晕、恶心、心慌、出汗、手抖、耳鸣、身体僵硬等。
这时,通过先做身体肌肉拉紧,然后再放松的动作,体验这种放松的感觉,能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这种方法就叫做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操作步骤:
1. 准备动作: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摘掉身上的首饰、眼镜、手表、手镯等让你感觉有负累的东西,闭上眼睛,做三个深呼吸,随着呼吸慢慢变得舒缓,心情也一点点平静下来。
2. 开始放松:按照从脚到头的顺序,依次收紧-放松脚趾、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后背、肩部、颈部、面部(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下巴)、手臂,也可以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当放松到哪个部位时,心中就想象那个部位彻底地放松了。收紧时用时10秒左右,放松时用时15-20秒。注意感受肌肉绷紧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
3. 注意事项:
每天至少练习20分钟,最好固定时间练习。
空腹练习,吃太饱或太困时不练习。
采取顺从的态度,专注于当下,把注意力放在肌肉上。
妙招二:观呼吸
观呼吸的方法简单易行,焦虑严重或者睡眠不好的家长,可以试一试。随着观呼吸次数的增多,你的心会越来越归于平静,身体会变得更加柔和,担心和焦虑不知不觉少了很多。
具体方法如下:
刚开始用鼻子深吸气,用嘴吐气,像打哈欠一样去慢慢的吐气,争取诱发出哈欠。尽可能多吸气,吸气时胸腔腹部鼓起来,吐气尽可能慢,把气吐干净。吸气时可以想像“细嗅花香”的感觉,呼气时想像“吹桌面上细微的灰尘”的感觉。熟练后也可以只用鼻子呼和吸。呼吸过程中,要把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可以数数,也可以想像着吸入的是新鲜的空气、美丽的花香,呼出的是心中的烦恼、焦虑、忧愁。
注意事项:
时间、场地不限。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晚上练习可以助眠。每天坚持练习效果更好。
观呼吸时,边呼吸,边放松,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放松。
观呼吸时打哈欠、流眼泪是正常现象。
不加控制,顺其自然。最开始做时,脑子可能会乱想,突然有念头闯入,不管它,让它自然地来,自然地走掉即可。
妙招三:轻疗愈
《轻疗愈》一书介绍的“情绪释放疗法”,是一套结合东方经络穴位按摩及西方心理学的能量疗法,通过轻敲眉头、眼尾、眼下、鼻下、下巴、锁骨、腋下、头顶8个穴位,实现15分钟快速减压、消除负面情绪、达到身心平衡。
这套疗法操作简便易行,核心是一个字——敲!
共有8个步骤:
1、找到你的“压力王事件”同时想几个词作为提示语(“压力王事件”带来的感受);例如:我很愤怒,胸口堵得慌,因为我对孩子做了那么多,他竟然不领我的情。
2、用主观焦虑评分(SUDS)为你的“压力王事件”打分——如果最高为10分,想想你的“压力王事件”能打几分,在什么层级?
3、认真拟定一份问题描述语,把“压力王事件”填进空白处:尽管_____,我还是全然接受我自己;例如:尽管我为孩子做的那些事孩子不领情,这让我伤心愤怒,但是我全然接受我自己。
4、用一只手的四根手指敲击另一只手的手刀点(见下图),同时将问题描述语重复3遍。
6、依次敲击身体的8个部位,同时大声说出“压力王事件”的提示语。每个部位敲击5~7次。(见下图)
7、将8个部位敲击一番后,做个深呼吸。
8、再次用主观焦虑评分为你的“压力王事件”打分,检查效果。现在你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治疗了!深呼吸以后,用0~10分为你的主观焦虑评分,对比一下第2步时的评分,看看焦虑是否有缓解。
9、重复以上步骤,或寻找其他“压力王事件”再进行治疗。
以上步骤可以重复做5轮、10轮甚至更多轮,按你自己时间和想要的次数、效果来自己决定。
通常有很多人敲着敲着就泪流满面,这说明压力得到了释放;又或者敲着敲着就平静下来,这是好现象。
妙招四:改变认知
生活中,我们会形成行为方式上的习惯,同样,我们也会形成思维方式上的习惯,即思维模式。有些思维模式是正面的积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更大的成就。而有些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对于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身边的其他人,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有毒的思维模式通常由对我们的现实的扭曲组成,心理学专家称之为认知扭曲。当这些认知扭曲成为习惯时,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困扰,甚至使我们陷入心理和情绪的困境。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通过改变认知扭曲,从而打破困境。
改变认知扭曲三步法:
第一步,识别认知扭曲。
这时,我们把担忧的问题以肯定陈述句的形式写下来。比如:我儿子现在昼夜颠倒打游戏,他以后永远这样呆在家里不上学了怎么办?
第二步,质疑认知扭曲。
试着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们担忧的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高吗?如果最糟的情况发生了,我们能接受吗?
面对有抑郁症的孩子,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自杀。我孩子生病后,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孩子真的不在了,我还活不活?当我想明白答案后,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我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第三步,用合理认知代替扭曲认知。
经过第二步后,我们能找出扭曲认知的不合理和荒谬之处,当我们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时,自然找到了相应的合理认知,进而用合理认知来取代扭曲认知,从而让自己逐渐接受现实,走出焦虑。
常见的认知扭曲及应对方法:
第一种:灾难化思维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孩子生病后,有些家长情不自禁地想:孩子会不会从此就这样呆在家里,再也不上学了。如果孩子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也不会有好婚姻,那这一辈子就完蛋了。这样一想,家长就感觉天都要榻了。
应对方法:参见上面讲的“改变认知扭曲三步法”,那个例子中的思维就是灾难化思维。
第二种:自动过滤
即:像过筛子一样,自动把正面信息过滤掉,只留下负面信息,过度关注负面信息。
比如:生病的孩子像是戴上了一副特别的有色眼镜,经过它的过滤,什么东西都变得消极。生病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看不到自己身上任何优点。再比如,有人说孩子很善良,孩子就会想到”人善被人欺“,而忽略了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应对方法:学会用积极正面思维去关注人和事。
第三种:非黑即白
比如:很多妈妈会用“好妈妈”“坏妈妈”这两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孩子病了,就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非常自责。
应对方法:使用百分率或分数值来界定自己。
比如说:“我有30%做得不够好,但有70%的表现仍然是出色的。”或者:“我现在做到了50分妈妈,我还有50分做得还不够好。当我学习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后,我相信自己能变成60分妈妈。”
第四种:过度概括化。
生活中,常常有父母这样斥责孩子,你”总是“....... 事实上,孩子可能十回有八回那样做了,还有两回没那样做,却被家长说成了”总是“。
应对方法:用数字替代描述感受的形容词。
比如:”你总是上完厕所忘了关灯“改为:”从昨天开始到今天,我发现你有两次上完厕所忘了关灯。“
第五种:放大与缩小
即:要么不合比例地夸大事情,要么又不合比例地缩小事情。通常我们会放大生活中不好的遭遇或感受,缩小自己的优点或力量。
如: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觉得自己处理不了,非常糟糕,六神无主。这时就夸大了我们遇到的困难,缩小了我们的力量。
应对方法:停止使用“太可怕了”“我受不了了”“糟透了”这样的话;同时告诉自己,“我能应付困难”“我能处理得很好”,试着去运用自己的力量,并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来解决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