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动态平衡,康复即在其中 || 渡过
云兮/文
因人而异的“治愈”
前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波折。一度觉得自己好了;断药之后,没想到又复发,进入痛苦的深渊,正念冥想也不起效。
在谷底浮沉了几个月,出现了一个陌生的我,分裂的我,脆弱的我。天天想着怎么解脱,怎么逃离,严重影响我的工作。于是又开始服药,慢慢恢复了正常而熟悉的我。
当考虑是不是继续服药的时候,我有很多纠结。我了解到有些朋友是不服药的。原因各异,有一些人觉得用药效果不太好,最后放弃用药;有些人觉得吃药的副作用太大,取舍之下还是慢慢停了药;还有一些人是坚决不吃药的,即使这些药对自己有效。他们觉得,如果是吃药吃好的,其实并不算好。
就我个人而言,经历了几次用药好转、断药复发,我得出了结论是:我比较幸运,我的抑郁适合吃药,用药的效果也比较好。用药之后,我能够感觉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工作与学习中的专注回来了,对生活恢复了掌控感。对我来说,用药治疗是必须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抑郁症状,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前段时间我也一直在纠结:如果我一直在吃药,状态虽然恢复了,但我那我到底是好了没好呢?怎么样才是康复,怎么样才算是治愈?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记得第一次见到知名抗郁人士长风,我也问他这个问题。他回答,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人是带着症状在正常生活。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做一个衡量。比如说,你现在是否能够过上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当然这个正常不是与患病之前去比。因为即使你不患病,几年前的你、几个月前的你;与现在的你、几个月后的你、几年后的你,都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整体机能也在下降;同时,随着你的经验积累与各种历练,你的认知水平也会有所变化。
康复并不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的。纠结于与自己之前的好状态,用来做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必要去比较。
你是否正常,有一些方面可以参考:无论症状与病情怎样,当你基本具备有这几项能力,我觉得是一种康复,就算达到某种程度的正常。
更重要的是成长
第一,要有平和的心态,能够正常地工作,学习与生活。这也就是森田疗法的精髓,“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是指,要有平常心。对抑郁引发的各种情况,对身体或者精神的痛苦,我们不再焦虑,而能够去适应,能够平和地与之相处。它来也好,去也好,我们已经不会太焦虑或恐慌。
“为所当为”是指:具备一定的行动力,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比如说每天正常地生活作息,出门上学或上班,做一定的运动,刺激身体的正常机能,晚上回家吃饭睡觉。
第二,不关注暂时的起伏状态,而是看长期的趋势。经历过抑郁的我们,经常会在波峰波谷之间反复徘徊,每次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的趋势,而不必过多纠结某几天或者某一两周的状态起伏。
如何看长期趋势呢?我去医院看病时,为了向医生描述我的状态,自己画过一张趋势图。我把自己最差的状态定为负10分,状态最好的时候是正10分;然后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做一个评估,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是抑郁状态还是躁狂状态,都标注好分值。如果超过了上下值的20%,说明状态不平稳,就需要通过运动激活、药物调整、心理咨询等方式去干预。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过去的那些年月,你大概能够评判一下自己的状态是怎样的?当尘埃落定,你会看到,那一段痛苦的时间,在你整个的人生中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短的一个阶段。当我们学会监控自己状态,看清趋势,你可能不会感觉不良的状态过于漫长。
慢慢地,我们可能会发现,低沉的抑郁状态只持续三四个月;而过了一两年后,可能只停留两三个月。而且每年发作的频率越来越少,状态良好的日子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也是在一种康复的状态中。
第三点,所谓康复,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标准,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是你在行动过程当中的获得的感受。这种平衡因人而异。个人的体质不同,性格不同,人格不同,还有认知发展阶段也不同。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觉察、接纳与行动。
比如说,当你闭门在家里,觉得世界好像很平静。走出家门之后,你的平衡立刻就被破坏了。这个时候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去维系新的平衡。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选择封闭呆在家里,或者是独自一个人。
当你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去面对各种环境的变化、身边人物的变化,具备一定的适应性,通过行动去获得平衡感后,你将不再关注于自己的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状态。
第四点,最重要的是成长。这也是很多人经常会说的口头禅。这个成长与你的行动是不可分割的。成长会发生在在认知和心智方面,这时,当你面对冲突,不管是困难还是疾病,你会有一种能够应对自如的自我掌控感。
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多源于你对你所喜欢的事物能够积极地投入。在这个专注过程中,你知道你不可能百分之百控制全部,但够清楚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在事物的进程中,有信心去应对,即使对失败的结局,也能够保持接纳的态度。对未知能否掌控,是你是否成长成熟的标志之一。
我和许多的患者交流过,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明白每个人的疗愈方式是独特的。我们不需要去评判别人的方式好与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希望每个走过痛苦沼泽的朋友,都能够去找到那个动态的平衡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
本文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文章:
【陪伴故事】你的存在,是希望的光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