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伴故事】你的存在,是希望的光 || 渡过

云兮 渡过 2021-09-05



前几天,一位求助者找到我,留言只有简单一句话: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问题想咨询。

 

这让我感觉到她的不一样。对这位目标明确、不愿透露过多信息的求助者,我能不能给她相应的帮助?

 

带着疑问和好奇,当晚我联系了她。简单互相自我介绍后,她主动叙述了自己。

 

(一)

 

她今年31岁,15岁时出现幻听,休学半年;20岁又出现躯体症状,还有恐惧、麻木、强迫等,持续2年,痛苦不堪。但只身在外,不想让家人担心,也没想向朋友倾诉,就自己一个人独立忍受与承担。

 

我听着心不觉得揪紧了。这个女孩,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一个人扛,让我心疼。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一句话:“我想把我的物质能量转化为一束光,一束没有诗意,只是物质性存在的光。这样,也就没有了死亡和病痛。”

 

我似乎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我也曾在我的墓志铭,想象着写上一句话:我希望自己成为一束光,这一束光却是温暖与力量。

  

每个人的经历与环境都不一样,自我逻辑分析的结论当然也不一样。经过思考去探索的,才会是自己所认可的。

 

她学习很好,但自我评价喜欢钻牛角尖,追求完美和严谨;她有太多的话,太多的感受,但没有人能够理解她。

 

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听她说,与她感同身受,去理解她的世界。

 

(二)

 

完成线上陪伴的第二天,她又约我线下见面。两个陌生人,因为有相似的经历,通过“渡过”的“陪伴者计划”,在现实中走到了一起,真感觉这是一个缘分。

 

会面是在一个安静的餐厅,光线不太明亮的角落。她站起身来和我打招呼。我发现她特别高特别瘦,穿着黑色的短西装外套,更显得单薄。不由得说了一句:“你好瘦呀!”她低下头说:“哎,原来最瘦的时候才八十多斤。现在好些了。”

 

随后,她打开了话匣子,谈到了她的性格、工作,惊恐发作的经历,关于自我治疗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等等。

 

她一直低着头,淡淡的灯光打在她的头上。我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她一直在回忆,在描述,语言流畅清晰,寻找最恰当的词表达自己。如她所说,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愿意随波逐流,而在自己的情绪中纠结胶着。

 

其实我也是典型的理工女,我与她的感觉更贴近了。在她停顿的空隙,我脱口而出一句话:“所有的痛苦,你都自己一个人扛着,真的十分心疼你。”

 

她的头低得更低,声音有一些哽咽。我想应该是,很久没有人跟她说这一句话了。

 

她特别贴心地说,她惊恐发作时候的那些体验,就不和我细说了,怕影响我的情绪。

 

慢慢地,她抬起了头。我们之间有了目光交流。在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光亮。

 

我简单地表达了我的感受。我说,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没有问题,问题是你总是责怪自己,追求完美主义。每一个人患病后都想找到根源,但每个人的经历、环境与性格都是不同的,不要总是自责,这只能让自己痛苦。

 

(三)

 

随后,我和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我第四次抑郁发作时,开始吃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症状。等症状基本控制,恢复日常条理与逻辑能力后,我得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去寻找与我一样曾经抑郁的同伴,才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孤独的。

 

其实,抑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和严重。我说起我如何在抑郁症同伴互助活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经验与优势;同时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感受到封闭的心向外打开,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就是“自助助人”的最初体验。

 

后来,我说到我在一个知名的社区,开始独立组织公益活动的经历。这时,我看到她投来认可与赞许的目光,她说她也欣赏做公益的行为。我们越聊越投机,有了更多共同观点与感受。  

 

分别时,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谢谢你跟我说这么多。也许,我并不能完全体会你所有的感受。”我说。

 

“还好,”她顿了一下,“挺好的。”

 

我说:“你让我感觉到,我的经历是有意义的。”

 

“我佩服你能做公益。”她说。

 

我说:“我只是分享我自己一些真实的经历与想法。”

 

她马上接过来:“真实的,最能打动人。”

 

我们互相微笑,握手告别。

 

在她分别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束光。我想对她说:这束光不是她所描述的没有知觉的物质的存在,而能通往希望与光明。

 

我们是在平安里地铁站分手的。我衷心地希望,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入平安的历程。

 

当晚,应她要求,我把发在“渡过”的文章传给她。她很快回复说,她也想给“渡过”投稿,分享自己的经历,去结识有缘人。

 

这让我十分欣喜。以我自身的经历,我知道倾述与分享是疗愈的第一步。如果下次见面,我很想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四)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是孤独的。但请你相信,你依然可以找到与你有相似经历的同伴。

 

在你开始学会倾诉,学会分享;大家互相共鸣,互相陪伴——这样汇聚在一起的光与热,就能够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如同“渡过”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个“陪伴者计划”的初衷。  


相关文章:


【陪伴故事】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陪伴故事】“没事,这不怪你”

【陪伴故事】我如何成为一名陪伴者

“陪伴者计划”正式启动

短期是诊治,长期是成长,全程是陪伴




◀扫描关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