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实版樊胜美”:真的有父母会PUA自己的孩子!

渡过 2022-06-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边的西塞罗 Author 海边的西塞罗

本文来自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微信号:cicero2020

父母无权向子女索取无限度的“报恩”,否则就是PUA! 



01   

我非常崇敬的中国近代思想家胡适先生,曾经在《我的儿子》一文中,说过一段至为经典的话,他说:

“父母于子无恩”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从前有人说我曾提倡这话,我实在不能承认。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


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的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我们糊里糊涂的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这段话让我觉得经典,是因为他把父母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养育子女的道理讲透了。而这个道理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过去极少被提到的。

对于养育自己的父母,子女固然需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居功”、“市恩”,因为子女不是自主选择接受你们这份“恩情”的。

我常常想,如果“投胎”真的是一个可以理性、自由选择的过程,那么很多父母可能压根不会有孩子:因为我们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身上有着诸多性格缺点。为人父母将是充分暴露这些缺点的过程,一个孩子,如果他能选择自己投胎的家庭,他得有多大的勇气,才会这些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家庭中出生,并甘愿忍受那些有性格缺陷的父母的养育呢?

所以父母养育孩子,确实应当如胡适所言,是应当有一份亏欠之心的,如果我们的思维境界没有达到胡先生那个层级,至少也应当摒除那种居恩自傲的心情,把子女和他们的人生视作自己的“功劳”,无端、无限度的进行索取。


02   

然而,现实中,你确实能看到那种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吸血鬼父母”。比如最近上了热搜的“现实版樊胜美案”。

1996年出生的洛洛是一个优秀的女孩,本科毕业后自学设计,在杭州工作三年,做到总设计师,有自己的团队,月薪一万有余,自己本来能过的很好。

然而,2019年10月,洛洛去钱塘江散心遇到涨潮,意外去世。


一场意外事故夺取了她的生命,也把她原生家庭之奇葩,曝光在了公众面前。

洛洛去世后,公司出于人道主义,对家属补偿了6万元,但三天后其父母突然变卦,索赔41万,原因竟是要给弟弟买房子,还说女儿之死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


双方要价差别太大,于是打上了杭州某电视台的一档调解节目。在节目中,公司负责人拿出洛洛生前在微博发布的一些截图,这些消息显示,洛洛生前疑似遭到父母的长期索取。其中一些情节真的非常让人亮瞎眼:
比如她要花大几千的价钱给母亲买新款手机,而自己只能用母亲淘汰下来的旧手机。

再比如父亲向她要钱,开口就是一万,洛洛说我现在手头只有七千,父亲说:“那你都给我吧。”

由于原生家庭给她的心理压力太大。她曾在微博上留言:“亲情于我而言真的只有负担”“我倒宁愿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也曾多次试图自杀。
 

这段扭曲的家庭关系,经过电视节目曝光后,很快上了热搜,我看到很多人在新闻下留言,讲述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相似的遭遇。


而这个故事因为与电视剧中的樊胜美事件太像,很快被定名为“现实版樊胜美案”。

这样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很多论者说是“重男轻女”造成的。但我觉得这四个字其实遮蔽了这类事件的残酷性:“重男轻女”是默认了在这类父母心中,子女价值好歹是有轻有重的,他们虽然可能不爱女儿,但却爱儿子。

但同样是自己的骨血,为什么女儿就不配得到儿子那般的爱?

如果你再深想一层,你会发现这四个字背后还有另外四个字更深层的揭示了这种“爱”的虚伪:养儿防老。

是的,在这类父母眼中,儿子和女儿之所以要厚此薄彼,是因为儿子是“长期投资品”,父母晚年的依靠,而女儿是终究要嫁人的,只是“短期投资品”,短期投资品的经营策略,就是要尽快从她们身上压榨出更多的钱,因为“过期不候”。


这不是什么亲情厚薄,这只是一种“投资战略”。


03   

其实不必道听途说。我在现实生活中,就认识不少观念保守的地区出身的女孩,明明自己挣钱能力也不错,但把钱都给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根本攒不下自己的钱。


排除掉一些家庭确实有经济困难的现实情况。很多这类“0存款”女孩的身后,都有着类似洛洛和她父亲那段“我只有七千”“都给我吧”般的对话——也许有些家庭没有把话说的那么直白而残酷,但双方心照不宣的底层逻辑是也一样的。

这些父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大城市中生活,至少需要基本的存款以应急吗?他们当然知道。

但他们更能算的清楚,女儿将来一旦嫁人,她手上的那些存款,就会汇入自己的小家庭当中,脱离自己的管控。这是一笔损失,精于算计的他们要止损,只能尽量向女儿要钱。


甚至,这种算计有时还会发展到极致:不允许有一定反哺家庭能力的女孩过早结婚。

我身边就过这样的例子:有位很优秀的女性朋友要结婚了,打电话给母亲“申请”(这本身就很奇葩),母亲找了各种理由不松口,最后实在说不过,说:要早结婚也行,让男方多出一些彩礼钱,当你提前给家里交这些年的工资了。

这样的父母,不让他们去做投行经理,我觉得真的可惜了。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父母们在伸手向女儿要钱时,有他们自己迫于现实经济压力的考量。

你看此次“女版樊胜美事件”中,那位画着精致妆容的母亲在找公司索赔时,全程进行的都是各种算计。他们把女儿养大花费了多少,女儿这么优秀,本来应该挣多少钱,甚至还声色俱厉的质问:“难道我女儿一条命,就只值六万块钱吗?”


当然不止,人命是无价的,亲情更是无价的。

但,容我问一句,这样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真有“亲情”存在吗?他们对女儿的这种“亲情”,能值六万块钱吗?

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我们会得到一个令人尴尬的解答:这类家庭的亲情,是依附于金钱存在的。子女给父母钱,就“孝顺”,不给钱,就“不孝”。亲情与金钱全程纠结、拧巴在一起。

这类女孩与她的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纠结而拧巴的,他们时而像欠债者与债主一般为钱讨价还价,在“讨债”不利时,父母又祭出“亲情”的杀手锏,女儿会立刻痛苦的就范。

你跟他谈金钱,他跟你谈亲情,你想跟他要亲情,他又转回头跟你要钱。这种在两种标准间反复横跳、逼你就范的“双标操作”,其实在另一种恶性私人关系中相当常见——那就是渣男对女性的PUA。

是的,“樊胜美式”父母与女儿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PUA,一种原生家庭对子女的PUA。

04   


亲情不是爱情,对于渣男的爱情PUA,女性朋友大可以一甩手了之。但子女在面对父母的家庭PUA时,我们该怎么做?

我尝试着给出自己思考后的建议,请大家讨论:

第一,不幸遭遇这种原生家庭的子女,希望你们对这种父母彻底“断念”。

“现实版樊胜美案”当中,我觉得最可悲的一点,就是洛洛始终在奢望证明父母对自己还有“亲情”的存在,她得病要做手术,母亲在微信里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你确定不需要我来看你吗?”都能被她截图发个朋友圈,证明母亲还爱自己。正是这种想证明父母还爱自己的奢望,让她始终割舍不下那段她自己宣称已经看透了的关系,为此反复纠结、痛苦不堪。


生而为人,我们本能的希望身边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爱自己。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知道,这种想法是只有“玛丽苏”电视剧里才能实现的妄念。

你身边一定会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你、不爱你,如果这个人碰巧是你的亲人、甚至父母,那你也只能接受。

第二,在跳脱出“亲情”的迷魂阵之后,你应该懂得“把凯撒的归凯撒,把罗马的归罗马”,切忌再让父母跟你谈钱的时候论感情。

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子女与父母之间其实是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的,这事儿最后要归社会管。中国由于现阶段社会养老体系还不完善,子女必须分担一定的养老义务,但这种义务是有限度、有边界的,父母无限度要求子女赡养,或者在几个子女之间搞“劫富济贫”“厚此薄彼”,都超出了这种限度。

这个时候子女有权也有责任告诉父母:你们过线了,为了我们的关系能够健康的维系,请适可而止。 

可能有朋友会说:哎呀呀,西塞罗,你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太薄情了,咱们中国毕竟是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这么多年的国家,要讲孝道。

其实我这样谈,才更接近儒家传统思维的本意。由于中国有长达两千年的漫长帝制时代,儒家的“忠孝观”被极大的扭曲,成为了一种不讲原则、不论条件的单方面行动。

但追本溯源,孔孟概念中的君臣、父子关系,其实十分强调“对应”。主明方能臣贤;父慈方可子孝。关系双方都做好自己本分和义务,才是“对”的。相反,一个单方面要求子女报答的父母,宛如片面要求臣民效忠的暴君,是“不对”的。

子女若是遇上这样的父母,做好自己法定义务即可。至于亲情?至少我在这样的关系当中,没见到什么亲情,只见到了打着亲情旗号的PUA。

请先结束了这种打着亲情名义的PUA,再谈能不能重建亲情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