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7·关于腾讯和周鸿祎,我的一些浅思考。
哈喽,宝子们好呀~!
今天是2023年3月23日,坚持半·日更的第六十七天。
在开始今天的挖旧文学习之前,先继续聊点小企鹅相关的事。
对于持有腾讯股票的迷你级股东来说,昨天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腾讯控股”发布的2022全年业绩报告:
再具体数据就不罗列了,我将朋友们分享给我的PDF原版和简体版打包放到“阅读原文”里,有需要的朋友请自行下载。
昨晚的电话会议点进去听了一下,考虑到这样听完全程效率较为低下,也就放弃挣扎,今早上通过唐书房后院朋友们分享的地址看了一下文字稿,感谢感谢
具体地址粘贴在这里,大家有需要复制到浏览器阅读即可:
https://note.youdao.com/ynoteshare/index.html?id=ebbedd23ceb35eb03d3d995c9da02370&type=note&_time=1679502041903#/
https://note.youdao.com/ynoteshare/index.html?id=c0e311e35d294a7ddce5b2f0bb103e28&type=note&_time=1679539150982
我是先看到的上面第一条链接,所以直接阅读的这条。
顺便在这里回复一下朋友们发来的疑问:
基本上我现在的学习都是通过电脑完成的,没有打印任何纸质版材料,暂时没有遇到什么障碍,或许日后深研或者眼睛不适的时候会用到纸质版,也说不好。学习或者是阅读习惯,这个大家保持自己的喜好即可,怎么舒服怎么来,姿势正确,效率才会更高
回到上面说的电话纪要。
我在阅读过程中划出了以下几条重点,分享给大家,不做系统性分析与点评,仅留作记录
针对财报,我主要阅读的是“业务回顾及展望”这部分内容:
关于成本方面:
关于营业费用方面:
另外,纪要中提到的“资本开支”,因为不太清楚具体指的什么,所以搜索了一下财报,得知:
Q&A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比较重要,因为通过几个问题,便可以窥探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战略计划。
透过这些内容综合来看,感觉到他们是在做正确的事,也比较考虑用户体验,不过具体操作还需日后详细观察,慢慢来。
针对这部分内容,主要划出了以下几条重点:
①关于人工智能,认为是未来的一个增长极,但不希望仓促行事。
②关于云业务,总体读下来,感觉之前发展得较为艰难,调整团队后准备追求更高增长,未来看看具体情况吧。
③重视直播电商业务,尝试专注于高质量,重视效率。
另外,关于上文中提到的AIGC,百度了一下:
④投资国际游戏是常规性操作。同时这里也解释了上面营业费用增加的情况——收购工作室。
⑤针对“金融科技业务”的监管有放松迹象(对于这条有待观察,总的来说,情况向好发展)。
⑥视频号用户时长增加原因跟推送算法改进有关,希望用户能享受高质量内容。
⑦资本回报方面,非常积极(通过本次分红增加可以看出)。
⑧游戏面临的风险或许在于用户的喜好无法通过数据搜集来精准把握。
通过今天上午的短暂学习,我总结出了以上几点内容,比较零散,有其他想法的朋友们欢迎发私信来一起探讨,感谢
从昨天的文章开始,我已经跳入学习腾讯的坑了,所以此次也比较积极,等更多研报下来再多学习一下,有价值的内容也会继续分享给大家。当然,最期待的还是老唐的分析,我们一起等着吧
今天给大家分享我在2023年3月20日的学习记录。共学习唐书房2017年原创文章5篇。具体内容如下(原版未更改,部分内容不严谨,大家无需保存):
下滑查看更多
时间关系仅分享两篇,剩余的3篇下周分享给大家。
今天要分享的两篇都是跟360有关的,涉及到的文章是:
2017-11-18 反思有用吗?——读《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有感(上)
2017-11-18 反思有用吗?——读《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有感(下)
这分为上下两篇的读后感我就融合到一次笔记里写了。
之前没看过这本书,也没怎么了解过周鸿祎,而且因为那时候还小对于当年的“3Q大战”也没有太多印象,所以读完老唐写的这两篇读后感还是挺震撼的。
按照老唐的写作顺序,谈这么几点感想吧。
PS.仅谈感想,不重复原文内容。对读后感感兴趣的,点击上方链接亲自阅读,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悟
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越来越意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性。
由于去年的某个事件,促成了我一个新的习惯,那就是每天都会固定看一些时事评论。
我关注的几位老师都是用视频或直播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分析事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历史事件或者是某个人物早年的经历出发,思考他未来的一些动向。
原先我对此没有太多感触,但近几年的一些经历,让我感受到,看历史以及看人的过往,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当然,因为世界是在变化的,当下的推论也只能是基于此刻的事实出发,并不能说以后一定会实现,对于这些老师发表的看法,我保持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去思考,去决定未来人生的一些走向,但我不会以此作为投资的依据。我们在投资当中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牢牢记住那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们应该盯好的是持有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别的,也就是老唐的那句经典名言:别瞅傻子瞅地。
好了,回到文章当中。
开头讲了周鸿祎早年的打架斗殴事件,通过他的这时期的思考路径与创业后各种大战时的思考对比,发现他基本上没怎么改变,所以也不得不让人发出“People never learn”的感慨。
顺便再多说两句,虽说是早年,实际上也已经是大学时期了,严格意义上讲也不不能说是小孩了,打架斗殴的确让人感觉到无厘头,可能男生比较热血
②如何理解“真正让用户受益的事”。
在周开始做360之后,他不断提到要让用户受益,但实际上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在让用户为难。所以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当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是真的知行合一?还是仅仅是打着一个幌子,以xx的名义,在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区分这点很关键,但在这里我不想展开太多。
说到对用户最有益的事,我自己的理解是让他们用到最好用的产品,而不是将矛头对准竞争对手。
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我们需要不断超越的,也仅仅是过去的自己而已。
如果你因为他(特指文中腾讯做电脑管家)来“侵略”了你的领地,而想着反过去硬挑点毛病让对方也不好受,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浪费了太多时间以及精力,在做自己能力圈外或者是本不该浪费时间的事情。
资本是逐利的,不仅仅在二级市场,在实业领域也是一样的。有钱赚的地方必然会引来新进入者,这是你挡也挡不住的,你要做的就是盯好自己的产品,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顺便插一句,百度当年的“二选一”或者是任何同类产品的“二选一”都是令人鄙视的,因为你在绑架你的用户做出选择,但实际上他们只需要最好用的产品,你强迫他们的瞬间,便失去了他们。
总的来说,通过书中的描述,我看到的是以打对手来想着让用户受益的周鸿祎,而不是以聚焦自身产品来想着让用户受益的周鸿祎,出发点不同最后的结果当然也不同。
不过,我在这里发表的观点,不是针对周鸿祎本人,只是就事论事。站在当时双方的处境,做出理智的行为也许很难,只能说自勉吧,不过庆幸的是,我没有能力让自己卷入如此宏大的战争,当个普通人挺好
③舆论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该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在书中周鸿祎对于舆论战是比较会拿捏的,而且老唐在文章结尾也提到这本书是为了配合360借壳回A股上市仓促加工出来的。
抛开周鸿祎和360不谈,我们仅谈谈面对目前网上的各种发声,作为看客该如何思考。
我的想法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有的时候,新闻发出,就像丢出一颗炸弹一样,由于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它的传播,也放大了大家的反应,仿佛最先发声的那个便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瓜民们纷纷站队送上安慰。但时隔不久,另一位当事者回应,瓜民们又开始倒向另一方,总的来说,随着新证据的不断抛出,事情走向越来越迷幻,留下的就是跑来跑去的瓜民。
当然瓜民们的注意力也不是那么集中,随着新瓜的抛出,也就忘记了旧瓜,热度散去,很多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们能够知道的真相有限,在未知全貌的时候,不予评论是最好的方式,先观察先思考,不要让自己成为误伤受害者的键盘侠。
就聊这么多吧,我的经验是,先哭的、会哭的未必是真正受到伤害的那个。
这两篇文章让我产生了很多感慨,所以写了一些有的没的。回到书中,有一段描写很妙,我截图,不表态,大家自己体会:
另外,在评论区无意中发现老唐初中的时候还玩双节棍
好啦宝子们,今天就写到这了。截稿前发现腾讯发了一份研报,抓紧要看看,就不多说了。祝宝子们晚安好梦
加油,我们一起变更好🌷:
谢谢您的“赞”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腾讯2022年业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