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超能力”,浙商可否一战?丨粤港澳拼经济观察②

李艳霄 浙商杂志
2024-11-01

‍‍⇅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随着深港口岸通关的恢复,拉着行李箱的人如水滴奔涌入海一般从内地去往香港、澳门,人潮背后,粤港澳湾区的新一轮化学反应正在萌发。为了2023年的你们,《浙商》记者奔赴万里,去到珠三角,辗转数个城市,走访了十数位企业家和学者,那里的人们告诉我们这样一些答案:以开放的胸怀谋创新,用务实的态度稳增长。3月3日开始,《浙商》杂志推出系列报道“大湾区里看开放——粤港澳拼经济观察”,看看疫情防控优化后,粤港澳的拼经济劲头怎么样?和浙江有什么不同?那儿的变化对浙江乃至浙商有什么借鉴意义?今天推出第二篇:这个“超能力”,浙商可否一战?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从中兴、华为到大疆,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几乎都集聚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这不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而是美国与粤海街道办的较量。


虽然在制裁发动之时,这些企业的总部均已搬离,但一个街道能够孕育出这些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所折射出的正是这个城市、这个地区强劲的创新力。


在穿行粤港澳大湾区三座城市,走访十余位企业家、专家后,我们观察到,也正是这种创新力,带领着大湾区企业穿越周期低谷,并在春阳微煦时,强势复苏。


全速奔跑进行时

从春节、元宵到情人节,朋友圈满满的节庆氛围中总夹着“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推文。随着疫情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逐步弱化,越来越多的地方、企业喊响了拼经济、抢发展的口号,但在以美的为代表的不少大湾区企业身上,却看不太到这样的信号——他们怀抱创新力,始终保持着全速奔跑的状态,就像大湾区的树,四季都绿意盎然,时刻有新芽放蕊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优化业务布局,寻找、点燃‘第二引擎’。”印象中的美的还是传统家电企业的形象,然而,在这趟与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的对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美的,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业务板块之四都集中在B端,触角已经伸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机器人与自动化、智慧楼宇、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这样的布局难免让人嘀咕,这是创新,还是广撒网?从目前的业绩来看,答案的天平似乎更倾向前者。


从已公布的2022年三季报看,火红的财务数据正勾勒出一个历史最好的美的。“在2022年,B端业务营收增幅都超过了C端。”就像方洪波一直信奉的那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美的的扩张看似无边无际,实则是聚焦核心竞争力,从一个产业延伸向另一产业,从一个市场渗透进另一个市场


阳光正好,美的总部大楼的西南侧,四栋以美的为名的全新楼宇也正拔地而起。


位居深圳高新中一道的华傲数据是中国大数据领域的头部企业,这也是一家应用领域高度广泛的企业。站在企业文化墙边,记者拎起一个话头,华傲数据董事长、CEO贾西贝就滔滔不绝讲了将近1个小时,从技术框架讲到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应用,涉及营商环境、交通、农业文旅谈到能源环境、工业制造、金融等多个领域,“天罗地网”的架势和美的有的一比,而原理又格外相通。



用贾西贝的“钉子”“锤子”之喻来说,华傲就是拎着一把“锤子”敲了无数“钉子”的企业。


这一比喻据说与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有关:“拿着锤子的人看全世界都需要钉钉子。”贾西贝对此解读:“务必谨慎技术的过度利用,要找到真实需求。”这也是华傲数据在多领域铺开,却仍旧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原因,他们始终保持着开放之态,从未离开核心技术,也从未减缓对核心技术的攻关。


这种理念与奥雅股份总裁李方悦不谋而合:“生生不息,无界创新。”这是一家设计出身,兼具咨询、文旅文创开发与运营的上市公司,但对话间,她也谈元宇宙、沉浸式戏剧,讨论ARVRAIGC等前沿技术。


正是这种无界创新,让李方悦对经济复苏的感知尤为强烈。助理透露,李方悦整个春节都没有休息,年初一就已在云南出差,日程从清晨排到深夜是如今的常态。李方悦也坦言,她在2023年看到了很多好势头,“与各地领导会面时,大干快上、你争我赶的氛围很浓厚,他们很珍惜这段时间,我们也是。


华为的创新“心法”

华为的军团模式曾被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拆解研究,然而,其底层逻辑与前述企业何其相似——握紧数字化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向不同行业、产业延伸

从巨无霸到中小企业,大湾区的空气中似乎都流动着这种创新和闯劲,也正是这股劲凝结成势,让大湾区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创新的领跑者。然而,这股劲儿从何而来?

华为坂田园区似乎写满了答案。


漫步在园区,从冲之大道、居里夫人大道,到隆平路、稼先路、诺贝尔咖啡馆、黄大年茶思屋……阳光穿透树叶,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是对科学家的景仰,对创新的重视。我们看到,在企业展厅的不远处,科学家任命仪式正在布置中。


闲谈间,一位华为员工谈到, 华为园区的建筑都不高,唯一的高楼就是科研楼,从前研发中心在那里办公。而今,因为研发团队不断扩容,他们已搬到东莞松山湖畔,斥资百亿建设的欧洲小镇。

“华为在全球共有19.5万名员工,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人员约有10.7万,占比高达54.8%。”据介绍,华为有一条红线:每年要将10%以上的营收投入到研发领域。即便去年华为营收下滑,研发投入也达到1427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在这些数据里,我们听到了教科书般的创新模型。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表示,今年公司将继续保持强研发投资。

只要想法足够“靓”

当今时代,“创新通往成功”的论调海海,然而,由成功者书写的经验里有太多幸存者偏差。在商海中摸爬滚打过,企业最懂得人们口中“创新”红利诱人,风险也不可低估。之于他们而言,进退之间的抉择已是第一道坎,但大湾区的包容似乎无形中化解了这道坎。

罗伟特是地道的香港小伙,在以往的人生中甚少接触田间地头,然而,偶然的一场社会实践活动让他对鱼菜共生的农业技术产生了兴趣,一头扎了进去。

“香港融资更容易,但因为土地资源非常少,在香港做农业很难。”于是,罗伟特便用香港融到的资金作为创业资金,与广东江门双向选择,在六年内从“小白”快速成长为拥有500亩鱼菜共生种植基地“蔬菜王国”的新农人


而在大湾区的故事里,像罗伟特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相关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年来,大湾区已推出系列人才政策,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筑梦大湾区,目前,港澳居民中有20多万人在粤工作、超3000名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执业资格、超1500人次报考大湾区事业单位、超30万人次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正如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说的那样,这是一片很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土地,拥有极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与超高的包容度,“无论从哪里来的年轻人,只要有想法,idea足够‘靓’,在这里都能找到伙伴、资源,把想法变成产品,在市场落地生根。

据介绍,广东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际,就已推出《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各城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等,以及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是很鼓励我们去尝试的,甚至给了我们试错的机会,让我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收获成长。”罗伟特说。

又是一个春天,罗伟特的“蔬菜王国”生机勃勃,罗伟特们也正加速奔跑。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先谈钱,再谈感情,浙商你学不会?丨粤港澳拼经济观察①

“王牌”对“王牌”,全国经济20强城区,浙江挂零?





文、摄丨《浙商》全媒体中心 李艳霄

编辑丨徐燕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商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