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小米受到印度“史诗级惩罚”没收近50亿元的消息还近在眼前,近日,作为首个在印度建厂的中国汽车品牌,上汽被传失去了旗下MG(名爵)印度公司的实控权,公司估值更是从100亿美元直跌至15亿美元,缩水了85%,引发业界热议。
针对此次传言,26日晚上汽集团回应表示,相关内容严重背离事实,“涉及MG印度公司的股权交易需获得我国政府批准,我们会适时公布官方信息。”
然而,这真的是一则空穴来风的谣言吗?5月10日,MG印度公司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上汽集团原则上同意放弃MG印度公司的部分股权,这项收购已经得到了印度政府的全力支持。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如收购完成,MG印度公司的主体将发生变更,从中国公司变为印度公司,并将在未来几年在印度上市。
事件似乎陷入了“罗生门”,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先后试水印度市场的国内外车企在印境况又是如何?究竟印度是外资的肥沃市场,还是外资才是印度的待宰肥羊?
事情还要从今年初说起。1月,印度金达尔西南集团(Jindal
Southwest,简称 JSW)董事长Sajjan Jindal在公开场合表态称:“现在是印度制造类似于特斯拉这样的高质量汽车的时候了。”JSW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在钢铁、能源、水泥、基础设施等核心行业具有重要地位。近年间,JSW集团一直有进军汽车领域的规划。两相结合,野心昭然若揭。同期,MG印度公司总裁Rajeev
Chaba也透露公司正面对资金挑战,因地缘政治相关原因,MG印度公司此前一直依靠母公司与外部商业借贷运转,而难以直接获取本地政府投资,“我们也正在积极寻找筹集资金的机会,包括收购,但为了确保合理的估值,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如此一来,收购交易之于双方而言都像是“瞌睡来了枕头”。据《印度斯坦时报》,JSW集团正试图收购名爵汽车印度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如收购完成,JSW集团将持有MG印度公司45%-48%的股份,而经销商和印度员工合计持有5%-8%的股份。换言之,这一调整将使中国方面成为少数股东,印度方面则将持有超过51%的股份,成为MG印度公司的实控人。故事发展到这里,不过是一桩平平无奇的股权收购案。然而,双方此前在对接收购交易意向时,上汽集团对MG印度公司估值为80亿-100亿美元,并将以此计算报价。但经“沟通”后,印度收购方对MG印度公司的估值直接降到了12亿-15亿美元,缩水比例超过85%。这与年初所说的“确保合理估值”显然谬以千里。这一消息传到国内,一石惊起千层浪,结合小米48亿元天价罚款,这是印度又“砍”了中国企业一刀?但上汽集团在最新回应中称,“涉及MG印度公司的股权交易还需获得我国政府的批准”。印度拥有14亿人口,是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一直以来,不少汽车企业都对印度虎视眈眈。意图试水印度市场的外资车企并不少,但真正入局并闯出一片天地的却是寥寥。
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因巨额亏损相继退出印度市场,特斯拉更是因关税过高对印度市场望而却步。据悉,为了保护本土汽车行业,目前印度的汽车进口关税,价格低于4万美元的汽车,税率为60%;价格高于4万美元的汽车,税率为100%。
中国长城汽车也因为“陆地接壤国家”投资汽车行业都需审批而迟迟未得到通过,不得不放弃投资印度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印度还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力度。小米相关事件此前《浙商》杂志记者已有报道→没收近50亿元?小米受到“史诗级”处罚!警钟敲响,印度不是投资乐园。小米表示,在印度的业务“实际上已经被迫停止了”。
MG印度公司也疑似被加强审查。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印度政府在对名爵汽车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后,认为该公司存在可疑的关联交易,涉嫌逃税、少报或多报支出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并要求名爵公司提供第一年营业亏损的原因。对此MG印度官方曾做出回应,“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不可能第一年设厂就盈利。”并在声明中强调,公司在所有问题上都将与印度政府部门充分合作,并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司注册地提供所需信息。但是,面对这样一片肥沃市场,作为企业也很难不心动。目前除了上汽名爵,比亚迪也在去年10月宣布进军,今年销售目标为1.5万辆。6月20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纽约见到了正在美国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称特斯拉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快进入印度市场。6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期间会见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马斯克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莫迪的会面“很棒,谈得非常好”。他还表示希望明年访问印度。“希望我们能在不太遥远的未来宣布一些事情。”
企业决策的天平不断摇摆,究竟印度是外资的肥沃市场,还是外资才是印度的待宰肥羊?对此,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刘海明表示,在作出是否继续投资印度的决定之前,首先还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印度市场进行分析,看清它的AB面。翻开国际媒体,我们首先会看到国际市场和舆论对印度的赞誉。这给我们的感觉是,印度未来的发展前景确实让外界充满期待,具备成为除中国之外的另一投资热土的潜力,“目前来看,印度至少拥有四大优势,包括人口、团结等,印度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相反,直接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的办公室’‘西方延长出来的实验室’,以高附加值取代大量劳工,其后才进行农业现代化,这也能取得成功。此外,中国过去依靠投资与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印度已经开始模仿。”拥有上述诸多优势的印度,已经吸引越来越多外资前往投资、设厂,不少中企也对印度兴趣渐浓。但是,印度是否适合中企前往投资,刘海明表示,还需要考虑至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印度政府的改革能否持续成疑。印度总理莫迪虽然陆续推出税制改革、吸引外资、出售国有资产股份开启私有化进程等一系列改革,但印度的结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识字率和社会文化等的转变,均难以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更严重的是,印度多党制喧嚣的政治民主,将长期限制印度经济增长空间。二是印度的投资氛围、投资环境并不太佳。印度不少官员仍有“商人赚钱致富是通过罪恶手段”的价值观,不少官员认为从商者只是投机者,并未以社会福祉为己念,他们这种价值观对印度本地商人如此,对外国投资者更如此。三是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平衡在印度也是大问题。譬如,韩国企业浦项制铁公司(Posco)曾于2005年拟在印度一个森林地区投资120亿美元兴建的一家钢铁厂,作为当时印度最大的一项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虽然已经获得了政府的环境许可,但在印度民众的极力反对之下,项目一搁置就接近10年。“综合来看,印度或许暂时并不十分适合中企前往投资。除非中印地缘纷争得到解决,印度能够抛弃疑虑,进行深度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投资印度才能为中企带来真正的机遇和红利。”
停牌5天后,这家从宁波象山走出来的企业“换主人”了,实控人曾是福布斯“宠儿”
8888元一晚还送一头150斤生猪,浙江金华的“猪景房”火了
文丨《浙商》全媒体中心 李艳霄
编辑丨徐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