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成色几何?他们这么说丨浙商潮评

孙岚 浙商杂志
2024-11-02

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在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领域,不乏好的政策,但由于执行者及所在部门的风险偏好限制了政策的落地和贯彻实施。所以,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执行者的激励考核标准,减少他们的顾虑,使得金融资源真正有效直通民营企业。”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金融25条”)。


这是继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之后,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各项政策的细化及落地安排,同时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延伸和落实。


对“金融25条”的落地,各方既期待,又感到任重道远。


一位民企人士说:政策出好多,关键是落实。比如说贷款,别说不要抵押物的信用贷了,就是给足了抵押,还要老板个人签连带责任。这就是真实的民企融资环境。” 


浙江一位农商行董事长告诉《浙商》记者:“昨天看到这25条,个人感觉基层银行压力很大,因为银行间还是同质化竞争,基层非常地卷。” 


对“金融25条”的发布,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民营企业负责人、金融业专家学者怎么看?“25条”有哪些亮点?如何能更好地落地?



坚定金融机构支持民企发展信心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浙商》记者:


本次25条意见中,重点突出了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体现了鲜明的融资方向指引性和融资支持的前瞻性,对于像龙焱能源科技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有很大的支持作用,也坚定了金融机构支持相关企业发展的信心。意见刚刚发表,就有多家金融机构登门拜访了解企业需求,寻求合作机会。


同时,我们也从民营企业角度反映四点现实情况:


第一,人民银行宣布的针对绿色贷款的低利率,中小企业享受尚有较多限制,希望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企业享受让利的好处。


第二,金融机构需要统筹考虑风险与回报,但是希望能适当从长周期考虑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对于发展期的民企,建议针对性地给予利率方面的补贴和优惠。首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形成良性的造血机制,后续的风险控制和收益回报才更有保障。


第三,股权投资机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近年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人的资金来源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占比越来越高,考核越来越细,出资前置条件越来越多,对于企业获取股权融资的影响日益凸显。


第四,建议针对资本市场的战略布局调整要步骤清晰,增强可预测性。比如目前二级市场股价低迷,导致新股发行受阻,大量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排队,但是上市时间不可预测,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注册制的稳健实施。这些优质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股权类投资支持,有可能错过关键发展周期,带来后续深远的影响。
确保民营企业平等获取金融资源


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原浙江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小苹:


“金融25条”举措延续了之前的政策基调,同时更聚焦民营企业融资痛点进行精准发力,主要有三方面亮点: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目标,要求金融机构制定服务民营企业年度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业务绩效考核权重,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二是全方位地推动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在信贷、债券、股权等各方面,均围绕融资痛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三是强调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积极性。依托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等手段,配套信用激励约束、风险分担和补偿等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解决“敢贷愿贷”问题。


后续关键要抓好政策的落地实施。


一是要落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要推动各金融机构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把政策要求转化为内部制度、融入到考核安排,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要加强跟踪评估。各有关部门要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督促引导、评估考核。


三是要加强部门协同。各地金融管理、发展改革、工信、财税、工商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政策实效。


此外,也要进一步落实公平授信要求,健全与公平授信要求相一致的信贷制度与业务流程,确保民营企业可以平等获取金融资源;完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举措,对大中小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更有针对性地优化金融服务;同时,要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发展质效,实现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互信互利、合作共赢。

 减少执行者顾虑,使金融资源直通民营企业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章华:


七月份发布的“民营经济31条”中涉及金融的内容不多,主要集中在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和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金融25条”则是系统全面地涉及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各个方面,从信贷、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外汇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举措,其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强调甄别筛选出优质民营企业予以重点的金融支持。“金融25条”强调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对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有融资需求,对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三类优质民营企业进行重点金融支持。这一方面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一贯认识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深化,另一方面也表明优质民营企业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未来,因此需要给予金融供给要素的重点保障。


强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得到有效贯彻。“金融25条”多处提到尽职免责机制,比如在信贷领域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股权投资领域的切实落实国有创投机构尽职免责机制,加上“民营经济31条”和“金融25条”都提到的“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修复机制”,这些提法都彰显了管理部门切实改善金融环境的要求。在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领域,不乏好的政策,但由于执行者及所在部门的风险偏好限制了政策的落地和贯彻实施。所以,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执行者的激励考核标准,减少他们的顾虑,使得金融资源真正有效直通民营企业。也正是因此,“金融25条”还特意增加了“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强化政策督导”的表述。


强调数策并举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这次“金融25条”首提民营经济的金融承载力,实际上可能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出于在经济承压的大背景下,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承载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避免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通过传导扩大为区域性金融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出于给民营企业的风险处置和信用修复更大空间的考虑,为民营企业“东山再起”提供必要的宽容态度和机会。相信在企业家精神的指引下,供应链韧性与金融承载力的有机组合,将有助于广大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就浙江而言,“金融25条”的出台为广大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带来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期待后续各项政策的落地为民营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发展的机会。


 政府应建好金融基础设施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副院长吴金旺: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与分工,应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因为如果任凭市场自我发展,结果一定是银行“挑大户”,只挑选优质企业来提供金融资源,民营企业融资就会特别困难。而“有为政府”就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放任。


“金融25条”中,有几个提法值得关注:


一是对目前我国5000多万户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也提到对优质民营企业的重点支持。


二是“首贷户”。金融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是充分竞争的,在政策要求下,各家大银行也都在做普惠金融,表现为“掐尖”,拓展到原本是城商行、农商行的优质客户,对市场客户存量没有放大作用,所以“金融25条”中重点提到加大首贷户的支持力度,要求各家银行想办法拓展新用户。


三是跳出金融看民营经济。看民企融资,不仅从金融角度看,更应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因为民营经济在当前发展中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帮助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金融25条”重点提出对“专精特新”等民营企业的支持,就是为激发民营经济的整体活力,在经济下行期,通过金融支持助推它一把。


四是民企发债和股权融资。当前民企发债不多,金融机构、国企等都在发债,与它们相比,民企的市场认同度不高。“金融25条”重点提出支持优质民企发债,但形势也不乐观。在股权融资上,科技型企业能有更好期盼。


五是民企跨境融资。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金融业可探索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比如在国外设立金融分支机构。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对此都有推动作用。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存在。民企尤其是科技型民企由于缺乏抵押物而很难融资。政府应利用科技和大数据手段,把金融基础设施做好,建设信息平台,比如包含科技型民企交税记录、政府补贴、水电等能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信息,让金融机构共享、查询,以便开展融资担保、信用贷款等业务。如此,债权、股权市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 副教授、法律与金融研究室研究员戴新竹:


“金融25条”为金融科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金融25条”怎么落实?


一方面,要以数字科技为工具,提高金融要素配置效率,真正意义上实现政策穿透,落实金融支持的25条举措。


另一方面,要贯通链条,补“洞”补链,让金融服务链、金融产业链、金融人才链、金融创新链,链链相扣。可以率先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起“金融25条”先行示范。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总编手记 | 重构王水福式跨越“死亡之谷”的创新生态

再丢“王炸”!华为携手长安汽车成立新公司





文丨《浙商》全媒体主笔 孙岚

制图 | 翁奔 

编辑 | 沈彬彬

审核|余广珠、徐燕娜

监制|冯永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商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