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利峰:为60万在鲁浙商搭一座“桥梁” |会长访谈

范维雅 浙商杂志
2024-11-01

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编辑人语

——

改革开放40余年,浙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回顾来时路,老一代浙商驰骋商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现今,800万浙商群体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值此《浙商》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浙商》杂志推出系列报道——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地瓜经济”与各地浙江商会会长展开探讨,共话新时代浙商的新发展与新机遇。 



浙商“四千精神”就是对浙商群体特质的提炼总结,

也是我们浙商能够在他乡立足、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因。




Q:《浙商》杂志记者范维雅

A: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杜利峰



Q:在山东,浙商的发展情况如何?作为“地瓜经济”的践行者,浙商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A: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齐鲁文化造就了朴实、厚道、重情、守信的山东形象。山东的好客与浙商开拓进取的基因非常契合。很多浙商在山东安家落户,而且不仅是一代浙商,还有很多二代浙商、新生代浙商继续在山东创业安家。


目前,在鲁浙商近60万,规模以上法人企业7000多家,分布在山东省16个地市,具有地域的广泛性和行业的代表性,涉及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主要有:投资置业、园区开发、道路桥梁和市政工程建设、地产及建筑、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自山东省浙江商会成立以来,浙商累计在鲁投资总额达8600多亿元。


Q:您认为,哪些特质帮助浙商在他乡立足、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商会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A:浙商“四千精神”就是对浙商群体特质的提炼总结,也是我们浙商能够在他乡立足、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因,使我们浙商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很快融入,与当地经济共赢发展。


当然,在浙商融入他乡的过程中,商会也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山东省浙江商会于2003年9月在济南成立,是山东第一家省级异地商会,始终坚持“桥梁、纽带、助手、服务”的办会宗旨,主动担当促进鲁浙两省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自山东省浙江商会成立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数百次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每年为山东各地赴浙江“双招双引”提供接待和牵线服务,浙商累计与山东各地签订投资项目3000多个。


项目规划上,我们充分考虑区域间的资源合理共享和动态平衡,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数字经济等,在山东构建浙商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良好生态;文化上,在山东省工商联领导下,许多优秀浙商成为省、市、县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在社区管理、抗疫救灾、慈善捐助、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Q:当前经济形势给浙商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浙商需要如何应对?


A: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少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困境和新的挑战。


我认为,在全球变局中经受住考验,需要韧性,我们要继续发扬浙商“四千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踏踏实实做健康的企业;需要专注,我们要坚持沉淀、积蓄力量,专注主责主业,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需要因地制宜,浙商可以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例如扎根山东20多年,我感受到山东和浙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将浙江在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理念等方面的先进要素,与山东既有的优势资源重新优化组合,裂变出新的动能。


Q:今年是《浙商》杂志创刊20周年,能否分享您与《浙商》杂志的故事?对于《浙商》杂志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A:《浙商》杂志2004年6月面世,20年来,我们在鲁浙商一直是《浙商》杂志的忠实读者。《浙商》杂志自带浙商特有的精气神,洞察经济脉搏,传递浙商声音,勾勒时代画像,宣传浙商,服务浙商。在外浙商在投资发展中遇到不公、营商环境不尽人意时,《浙商》杂志都会第一时间为浙商鼓与呼,助力浙商发展,与浙商共同成长。


近年来,《浙商》杂志帮助多个省、市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我们山东省浙江商会也参加了在甘肃举办的2022第19届浙商(投融资)大会,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大会给予高度评价,会上授予我“甘肃省招商大使”。此后,《浙商》杂志还联合商会多次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为跨越山海而来的浙商搭建共话合作的平台。这些都令我印象深刻。


创刊20周年,《浙商》杂志即将开启新征程。祝愿《浙商》杂志持续创新超越,为浙商发展贡献《浙商》力量!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夏季达沃斯“中国热” 背后:未来增长新前沿在哪里?希望听到中国声音

从烧饼到新材料,72岁浙商把混凝土做成了“跷跷板”



文丨《浙商》全媒体中心记者 范维雅编辑|施晓艳审核|姚恩育

监制|冯永明、陈文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商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