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 | 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孙月琴 珠江肿瘤 2022-05-21

往期回顾:

图说 | γδT细胞的促肿瘤功能

图说 | γδ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

图说 | γδT细胞疗法

图说 | 癌症因果关系的特征

图说 | 新抗原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对免疫表型和免疫治疗反应的影响



本次图说的图片来自于《Cancer Cell》杂志的SnapShot栏目之Acute Myeloid Leukemia,原图如下:




  • 本次图说分为以下三部分来讲解:

1

AML的临床特征和风险分类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祖细胞的异源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异常白细胞(胚细胞)迅速生长,这些白细胞积聚在骨髓中并干扰正常血细胞的产生。与基于胚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的(FAB)分类相反,WHO AML分类结合了细胞遗传学/遗传数据,有助于定义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的生物学同质实体。根据A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尽管患者特异性因素(年龄,表现状态,合并症等)也是预后的关键指标,但患者可大致分为三个风险组(如上图所示:Favorable risk 有利风险组、Intermediate risk 中间风险组、Adverse risk 不利风险组)。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的“ 3 + 7”组合常规用于成年AML(PML-RARa白血病除外)的成年患者的诱导化疗,而分子谱分析目前主要用于指导诱导化疗后的治疗。成人和儿童AML的比较表明(如上图右边部分),儿童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较高,而正常(图中 Normal karyotype,NK)和复杂核型(Complex karyotype,CK),CK包括单核型(MK)与预后不良相关,这在成年人中更为普遍。尽管风险分类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发展,但除t(15; 17)白血病外,AML的治疗仅得到了少量改善,且主要是通过更好的支持治疗,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对新疗法的研究及需求。

2

AML中的分子机制,基因突变和新兴靶向治疗

  上图,从上至下:    

  • 来自t(15; 17)的PML-RARa与FAB-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独立相关,与视黄酸X受体(RXR),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zeste增强子(EZH2)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将PML-RARa从复合物中分离并介导其随后的降解,可有效诱导APL细胞分化。结合化学疗法以后,ATRA的5年总生存率约为80%。降解PML-RARa的As203通常用于治疗复发的患者,其他靶向治疗剂仍在持续开发中,包括HDAC抑制剂和RXR激动剂等。

  • 位于11q23的MLL基因在AML中具有60多种不同的融合伴侣。野生型MLL编码包含H3K4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SET结构域,但SET结构域始终被MLL融合中的伴侣蛋白取代。所有MLL融合体均保留招募Menin和聚合酶相关因子复合物(PAFc)的MLL's N末端,这对DNA结合,基因表达和细胞转化至关重要。重要的是,融合伴侣本身会募集参与转录延伸(p-TEFb)和/或组蛋白甲基化的多种蛋白质复合物,例如DOT1L(H3K79)或PRMT1(H4R3),从而导致异常的转录激活。针对11q23 AML的几种新型靶点正在研究中,包括对Menin,DOT1L,PRMT1,组蛋白乙酰化Reader BRD4和LSD1的抑制(尽管对LSD1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 编码包括AML1 / RUNX1和CBFβ在内的核心结合因子的基因是AML中最常见的重排基因。两种核心结合因子融合物均与转录阻遏物(例如HDAC和NCoR)复合,以抑制下游靶标的表达,从而促使HDAC抑制剂成为潜在的治疗剂。AML1-ETO融合也可能募集转录共激活因子,例如PRMT1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CBP,它们对于转化至关重要。

上图,右边部分:

  • 除了微阵列分析之外,下一代测序还揭示了AML中广泛的遗传异质性并改善了风险分层,尤其是对于NK-AML。这不仅发现了可以在髓样白血病发生的常规两次hit模型(例如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下分类的几种候选基因,而且还发现了涉及表观遗传调控,剪接体机制和粘着蛋白复合物的那些候选基因(相关基因已例举于图中)。

  • 在NK-AML中鉴定的某些突变(例如FLT3和c-KIT中的突变)在AML中也易位。几种激酶抑制剂(例如FLT3i和dasatinib),抗CD33抗体偶联物吉西妥单抗ozogamicin(GO)和低甲基化剂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尽管低甲基化剂在低胚芽AML中的治疗优势早于我们对这些表观遗传调控突变的存在的了解,但是表观遗传调控在AML中的作用还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3

白血病干细胞的起源细胞和克隆进化模型

AML干细胞的起源细胞仍不清楚。但是,使用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HSC)和祖细胞都可以通过某些事件来靶向(图中Initiating部分),例如MLL融合和PML-RARa,从而产生白血病前干细胞(pre-LSC),然后通过一系列合并事件(图COOperating event,如:FLT3)产生LSCs。LSCs的起源可以影响白血病的类型和谱系,尽管细胞起源在治疗反应中的作用尚待确定。L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产生寿命短的子代,这些子代在患者中占白血病人口的大部分。LSCs和白血病后代可以通过获得其他突变进一步进化为不同的亚克隆,在诊断时会导致患者体内多个(表观)基因不同的白血病克隆,克隆大小不同。化疗后,大部分白血病细胞被根除,导致临床缓解。但是,耐化学性LSCs在患者体内的含量较低。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通过治疗而形成的LSCs可以再次产生不同的后代,从而重新引发疾病。因此,复发时的优势克隆可能不一定与诊断时的克隆相同。自我更新是LSCs和HSC共有的共同特征。β-catenin和PTEN等通路对LSCs与正常HSC的作用不同,这可能也是根除LSCs的关键目标。编辑:孙月琴校审:张健 罗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