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谁能不看重名利?
一
曾国藩说,子长尚黄老,进游侠,班孟坚讥之,盖实录也。
“子长”是司马迁的字,司马迁是宏篇巨著《史记》的作者。
“尚”说的是推崇;“黄老”代指黄帝和老子,后世道家将他们并称,奉为祖师爷。
“进”是说崇尚;“游侠”代指那些豪爽、好结交、有义气的人。
“班孟坚”指班固,班固字孟坚,是《汉书》的作者。
他说的是:司马迁推崇黄老之学,崇尚游侠之义,班固因此而讥笑他,这是符合实际的记载的。
班固讥笑司马迁有根据吗?确实有,就明明白白地写在《汉书·司马迁传》里流传了下来: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至于班固为什么要讥笑司马迁,也只能猜个一二了:一是观点不同、境界不一样;二是文人相轻,贬低司马迁来抬高自己。
二
曾国藩说,好游侠,故数称坚忍卓绝之行。如屈原、虞卿、田横、侯嬴、田光及此篇之述贯高皆是。
“坚忍”指坚持不动摇;“卓绝”说的是达到极限、超越一切。
他说的是:司马迁喜欢游侠,所以多次称颂始终坚持不动摇的道行,像屈原、虞卿、田横、侯嬴、田光和贯高都是这样的游侠。
我们简单说说这六个人:
一、屈原: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力主联齐抗秦,后遭贵族排挤,被流放,但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时,屈原在汨罗江自杀。
二、虞卿:
他是战国时赵国人,身居高位,魏相魏齐在穷途末路时投奔虞卿,虞卿宁愿丢掉高官厚禄,也要救魏齐于危难之中,最后虞卿因此离开赵国,终身被困在梁国。
三、田横:
他原为齐国贵族,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也反秦自立,后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而自杀。
四、侯嬴:
他是战国时魏国人,被信陵君迎为上客,侯嬴知恩图报,为信陵君窃兵符以救赵,自感对魏君不忠而自杀。
五、田光:
他是战国时燕国人,有学识,智勇双全,被誉为“节侠“,在将荆轲推荐给太子丹时,为了打消太子丹的顾虑而自杀。
六、贯高:
他是秦末张耳门客,后为赵国丞相,因不满刘邦对其主蛮横无理而密谋刺杀刘邦,后事泄自杀。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写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可以看出,司马迁不仅为游侠翻案,而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
曾国藩说,尚黄老,故数称脱屣富贵、厌世弃俗之人。如本纪以黄帝第一,世家以吴太伯第一,列传以伯夷第一,皆其指也。
“脱屣“语出《史记·孝武本纪》中孝武帝的一句话”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xǐ)耳“,”躧“同“屣“。
孝武帝的意思是如果他真的能像黄帝那样,他抛弃荣华富贵、离开老婆孩子,就像脱鞋子那么容易。
他说的是:司马迁推崇黄老之学,所以多次称赞那些鄙视富贵、厌世弃俗的人。比如,《本纪》以黄帝为第一,《世家》以吴太伯为第一,《列传》以伯夷为第一,都是这个宗旨。
我们一起简单看看这三个人:
一、黄帝: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认为自然规律来源于道,人间法律依自然法则而来。
黄帝由此创立法道,上接伏羲易道,下传老子德道,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
二、吴太伯:
他是周太王的嫡长子,是继承人,他的弟弟季历能力不如吴太伯,但季历生下了姬昌。
周太王认定姬昌将来有出息,想让姬昌成为国君,前提就是吴太伯要让贤、季历成为国君才好。
吴太伯看出来父亲的苦恼,主动出逃,让位给了季历。
三、伯夷:
在尧帝时,伯夷辅政,政绩很好,尧想传位给他,他拒绝了并推荐了舜;伯夷又辅佐舜;后来禹代替了舜,伯夷仍是尽心辅政。
四
曾国藩说,此赞称张、陈与太伯、季札异,亦谓其不能遗外势利、弃屣天下耳。
“张、陈“指的是张耳和陈馀,他们都是战国末期魏国人。
“此赞“疑似指《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的这一部分内容:
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
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
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
这段可以翻译为:
张耳和陈馀在大家心目中都是贤能的人;他们的宾客奴仆,没有不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在所居国,没有不是为卿拜相的。
然而,张耳和陈馀在贫贱不得志时,能够彼此信任,誓同生死,义无反顾;等到他们有了地盘,就开始了争权夺利、相互残杀,恨不是把对方消灭,为什么以前是那样真诚地相互倾慕和信任、后来又相互背叛呢?彼此的态度又是那样的乖张暴戾,吃相太难看了。难道不是为了权势和利益而相互交往吗?
虽然他们的名气好、门客多,但是他们的作为如果和吴太伯、季札相比,就大相径庭了。
“季札“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淡泊权位,父王临终前想传位于他,他力辞;兄弟去世时,欲传位于季札,季札仍然不接受。
表面上,曾国藩说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说张耳、陈馀和太伯、季札不一样,也是在说张耳和陈馀不能舍弃权力地位,无法抛弃荣华富贵。
实际上,曾国藩是想说,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似风雨,去如微尘,不要把权力地位、荣华富贵看得太重,也不要那么看重名利才好。
只是,世间有几人能做到?正因为难,所以那么寥寥几个人被万古所传诵。
他,曾国藩,就是要成为那寥寥几个人中的一位。
他做到了吗?
——全文完——
郑重声明: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敬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