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非欧洲劳动力,他们的任务包括挖掘战壕和管理工厂。 Wikimedia Commons/Chatham House, London
原文标题:The Surprisingly Important Role China Played in WWI In turn, the peace talks that ended the war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China’s future (作为交换,战争后的和平谈判对于中国的未来有着巨大影响)翻译:沙皮狗 原文链接: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surprisingly-important-role-china-played-world-war-i-180964532/ Lorraine Boissoneault August 17, 2017虽然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主要战场,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国家也发挥了作用。日本和中国都有对德国宣战,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虽然中国从未派兵参战,但它其实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影响远超于战争本身,对于中国的未来是不可磨灭的。在清朝的统治下,中国在近三个世纪中是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但在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中输给日本后,这一切就结束了,而且中国的下坡路并没有随着战争的失败而终止。随后的一系列条约,让俄罗斯和日本瓜分走了中国一大块,延续了欧洲在香港,或法国在上海建立租界的格局。德国还军事介入了东亚事务。它以两名德国传教士被谋杀为由,于1897年袭击并入侵了青岛市,在山东省建立了相当于德国殖民地的地方。日本想要将德国驱逐出该地区,并希望由自己控制,这理由足以吸引它加入对德国的斗争,使1914年的大战成为一场全球战争。与此同时,在中国,袁世凯领导下摇摇欲坠的共和制国家,在1912年取代了帝国的治理体系。但地方军阀和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之间的冲突,持续威胁着他的地位。历史学家徐国琦在《西线的陌生人》中写道:“中国人民遭受了政治混乱、经济疲软和社会苦难。但这也是一个充满兴奋、希望、期待、乐观和新梦想的时期。”因为中国相信它可以利用战争,重塑地缘政治和力量平衡,并实现与欧洲国家的平等。只有一个问题:起初,没有一个盟国希望中国加入这场战争。尽管中国在1914年8月战争开始时宣布自己是中立国,但总统袁世凯曾秘密向英国公使约翰·乔丹提供5万名军人,以夺回青岛。约翰拒绝了这一提议,日本很快就用自己的武装力量将德国人赶出了青岛,并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留在那里。到了1916年2月,随着大批士兵在欧洲阵亡,约翰开始接受中国援助的想法,并告诉英国官员,中国可以 “加入协约国,只要日本和其他盟国接受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然而,日本拒绝让中国士兵参战,它希望自己能依旧主宰东方。假如中国不能直接参与作战,袁世凯的顾问们决定,对盟国提供秘密支持是接下来最好的选择:他们将派遣主要来自山东的志愿非战斗人员,去到陷入困境的盟国那里。从1916年底开始,中国开始向英国、法国和俄国运送成千上万的人。这些劳工将修理坦克,组装炮弹,运输物资和弹药,并帮助重建战场。基思·杰弗里在《1916年:一个世界的历史》(1916, A Global History)中写道,由于中国是官方名义上的中立国,所以可以走企业途径来提供劳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历史教授,《威尔逊与中国:一段关于山东问题的修正史》(Wilson and China: A Revised History of the Shandong Question)一书的作者布鲁斯·艾尔曼(Bruce Elleman)说:“那些战壕很多都不是(盟军)士兵挖的,而是中国劳工挖的。派遣工人——主要是不识字的农民——是中国为了争取在战争结束条款中得到一席之地的方式之一。可是即便提供了一年的劳动力,他们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得到外交承认。”刺激中国参与冲突的不仅仅是威望。这个动荡的国家希望重获对山东省的完全控制。该地区位于中国黄海东岸,有着丰富的历史,是孔子的出生地,外交官顾维钧称其为 “中国文明的摇篮”。1915年,也是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的第二年,日本对中国施加了一项新的条约:《二十一项要求》。这份臭名昭著的条约要求中国放弃更多领土,包括山东和满洲。中国领导人认为,如果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许可以赢回这些领土。美国加入一战后,改变了盟国的政治动态,美国官员支持中国所做的事情,他们着眼于结束战争。正如艾尔曼所说:“(美国)希望在战后会议上能够解决这些(中国与日本和德国之间)的外交问题。”因为威尔逊总统想在谈判中发挥领导作用,并组建国际联盟。当德国宣布其无限制的潜艇战战略时,中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1917年2月,一艘U型潜艇袭击了法国 “阿托斯”号,船上500多名中国劳工被杀。最后,在美国的鼓励下——并相信这是加入最终和平协议的唯一方式——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宣战——虽然提供的支持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中国早就在派遣劳工了。到战争结束时,中国工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服役时间最长的非欧洲特遣队。法国招募了37,000名中国工人,而英国招募了94,500名。据《南华早报》报道,这些被派往国外的人估计赚取22亿美元的收入。一路上,许多工人受伤或者死亡,以至于中国成立了一个海外中国工人局,说服英国为受伤的人提供赔偿。“中国早在1915年就准备参加战后的和平会议。”徐国琦说。当战争终于在1918年11月结束时,中国计划派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希望最终实现对其大陆领土的完全控制。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只获得了两个席位,而日本则有五个,因为后者派遣了作战部队。事态的发展也就从这里开始了。朱利安·特斯拉(Julian Theseira)在《全球历史》(Global Histories)中写道,一些欧洲代表不熟悉 《二十一条要求》,西方列强最终将山东交给了日本;西方外交官认为他们应该遵守日本拿下山东后迫使中国签署的条约。中国认为此举意味着拒绝承认其为全球政治中的平等参与者之一,也是对其主权的一种侮辱。“中国对《凡尔赛条约》深感愤怒,是战后和平会议上唯一拒绝在该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徐国琦说。为了回应愤怒,北京发生了一次由学生领导的抗议活动,名为 “五四运动”。它呼吁政治和社会的变革,正如徐国琦所写的,这是中国在192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转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艾尔曼在陈述山东问题的重要性时更进一步:“这就是其中一个岔路口。如果这整个山东争议没有发生,中国可能永远不会有共产党。”他认为,山东问题得不到解决,至少在中国人眼里,意味着欧洲政府的未来不可信,并感到社会主义更有吸引力。“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片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