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能源企业的“朋友圈”后,如何挖掘更大的机会,是互联网公司接下来的“赛跑”。 |
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加速争取“双碳”战略中的核心公司。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耗占全球总量的21%。巨头们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后,阿里、京东等企业很早就在能源领域里布局。
早在2015年,阿里云就曾成立智能事业群,为电力、新能源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第一家合作对象是南方电网所属深圳供电局,阿里云为其提供了供移动缴费、能效管理、节电等一系列供电服务。基于专有云,阿里云形成了一整套电力云和数据中台解决方案。京东则是先在自家业务中,和合作伙伴共创方案。2017年,京东就和北京清洁能源控股集团合作,为800万平方米的屋顶设计了一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另外还和协鑫能源一起,在江苏句容建了“京东光伏云仓”。但总体而言,这些尝试更像是巨头们在单个场景中“试水”。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战略后,后续的进程更加迅速。中国的能源行业主要有煤炭、石油、电力。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我国能源行业排放的41%,电企是承担减碳任务的重要角色。电力行业数字化开始得很早,如今信息化基本已经完成,要支撑“双碳”战略落地,电力行业要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机制。这意味着,从发电、入网到用电侧,都需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背后数字化系统的重建。7月5日、6日,阿里、京东分别公布一项重磅合作,合作主角都是同一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国电投”)。从规模、合作内容、双方出席代表来看,这次合作都备受关注。两天的发布会上,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京东集团CEO徐雷进行了签约。国电投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也是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最多的央企。2021年3月,国电投推出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天枢一号”,就是服务其“三网融合”战略(推动建设能源网、政务网与社群网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本次阿里、京东和国电投的合作,正是围绕着“天枢一号”展开。6月底,国电投公布了一项3亿元的数字化项目的招标结果,阿里和京东共同中标,负责“天枢云”、“天枢一号”和“电投云”三个项目。近年的能源数字化项目里,3亿元的规模已经算一个不小的数字,但这只是开始。“双碳”战略逐步落地,互联网巨头都在摩拳擦掌。2022年,各家都拿出了更完整的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正值商业化验证,打标杆客户案例之时,“天枢一号”这样的数字化项目,正是科技公司理想的实验田。在具体的合作内容上,阿里、京东也不想停留在单纯的软件服务。阿里巴巴提到,和国电投会在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数据中心、新零售、物流、办公园区等方面进行合作;京东则会基于供应链和物流基础,和国电投一起建设县域综合能源、数智化供应链、智慧物流等。对互联网公司们来说,能源领域的这片天地,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