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聊股市,真的是阿斗吗?

小炒君 小炒说 2022-05-03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虽然我在很多场合都劝大家不要炒股,但我自己是炒股的。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怎么可能与股票划清界限呢?


很多人就会说我不老实了,搞半天自己玩股票,还不让别人玩,这人太不实在了。别急,理由我在文章后面会说。


我对2022年股市的基本判断:慢牛,中间会高低震荡,但总体是向上的。只要有波动,就会有赚钱机会,文末会有福利:财富密码。


1A股不挫


中国男足输给越南后,A股被连坐:多少年了,还是那熊样,比国足还丢人!


最没有资格批评中国男足的,就是那帮股票研究员。研究报告说得高深莫测,让人看得高潮迭起,结果每次都是冯小刚找许晴理发:不中用。


这一周,私募登上了金融圈的热搜。上海私募大佬高杉跳黄浦江,尸体被打捞了起来,原因是爆仓,但又跟投资人签了抽屉协议,这辈子都还不起;紧接着私募行业的普遍亏损成为热议。


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就是股票。


再想想春节前的A股大跌,真得让人感叹:阿斗扶不起啊


这是绝大部分人对A股的印象。


横向比较。


从表格可以看出两点:


1、中国股市市值全球第二,是第三名日本的2倍、第四名英国的3倍;


2、中国在股市/GDP的比值上不出色,但比德国优秀,跟法国接近,考虑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个比值没有拉胯;


我们总喜欢去跟美股比较,但很多人不知道美股是个bug,全球所有国家的股市跟美国比起来,都是“阿斗”。这种比法就如同大学教授去跟爱因斯坦作比较,本身不大公平。


纵向比较。



2008年12万亿,2015年53亿,2021年96万亿,增长还是挺明显的。特别是最近两年,每年都是增加20万亿左右。


你看,把数据列出来,是不是跟你印象中的A股大不一样?


本来以为是丑小鸭,现在一看还有点白天鹅的感觉了。


所以啊,还是要有点理科生思维的,咱们也别打嘴炮,用数据说话。


很多人骂A股,并不是A股本身不给力,而是自己一直亏钱。人都有个惯性,成功是自身原因,失败是外部原因。


2慢牛


股市首先是货币现象,其次才是商业买卖的博弈。


股票投资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争抢新流入的资金。这是一个增量市场,而不是存量市场。


所以,美联储一放水,美股就涨;美联储一收紧,美股就跌。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一条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是最近几年决策层反复提及的警戒,几乎成了口头禅,隔三差五就出来喊一喊。


活着才有明天。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重要时刻搞搞滴灌。这也是决策层反复提及的重点。


没有大水,股市不会猛涨;有涓涓细流,总会有一部分流到股市。


这就是2022年股市慢牛的基本逻辑。


最近这几年,从股市总市值来看,确实也是这么演变的。


2022年1月,本来以为这条逻辑会发生变化,因为央行在18日发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火热表白,大水要来了?


事实证明,大家都被央妈迷惑了。水都流到了“借新还旧”的债市,没有流到股市。


央妈的逻辑始终如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滴灌。为了防止债务危机引发系统性风险,央妈先放了一波水去借新还旧,这水本来就是为债务准备的,股市成为了抱养的娃。


但在现实操作中,资金并不会完全按照决策者的意图去行驶,总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到股市的,无非是多少而已,不可能完全没有。


所以在2022年,央妈依然会时不时喊喊话,放点水,给那些快渴死的人喝点水,别死掉。但只要放水,股市多少能喝到点。


这就是慢牛的根本基础。


说完了股市的货币现象,接下来说说股市的第二个问题:投资逻辑。


3散户


关于如何买卖股票,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散户喜欢对政策和市场夸夸其谈,把产业和公司说得头头是道,那些专业投资者反而很低调,喜欢私下交流。


股票投资毕竟是专业性很强的工种,要不然券商、基金也不会花大把的钱来养研究人员。散户依靠碎片化信息,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无法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和长久有效的投资策略。


往往是跟风、蹭热点。


但散户了解到的信息,往往都是滞后或者二手的,机构研究员早就知道了。


你不是韭菜谁还是?


比如虎年春节这波大跌,很多散户就会觉得可以抄底了,其实并不然。


这就是我劝大家不要炒股的原因:


1、股市慢牛,是个人都能挣钱的机遇不存在;


2、散户投资,如果是自己捣鼓,基本都是肥油油的韭菜。


对于散户而言,如果你想博30%以上甚至50%的收益率,那就去找私募基金,或者跟庄家攀上关系;如果胃口比较小,一年有个10-20%的收益率,就一定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


自己单干,就是负收益的前奏。


散户的唯一优势就是灵活,可以高频交易,不断换手,总会遇到一只好股票。但是,这需要长期的专注力,密切追踪,十分耗费精力。


就算瞎猫碰到死耗子捡到一只好股票,这种付出收益比并不划算。


辛辛苦苦耗费元神也才10%收益率,还不如买个5%的理财,多省事。


以上不适用两类散户:我很闲、我有人。


4底线思维


2022年1月比较“奇怪”:央妈大放水,但股市大跌。私募基金一片哀嚎。


很多人都会自然认为:肯定会反弹,抄底的机会来了。


哪有这么简单?


1月份的股市表现,就说明投资逻辑已经变了


货币逻辑没有变,但股市资金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废话少说,直接上观点:风险偏好下降,资金考虑更多的不是收益,而是避险


所以很多资金就提前跑出来,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再说。


资金的避险倾向,在2022年1月份的信贷数据也能体现出来,信贷规模超预期,但都是短期贷款带来的,其中居民贷款,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下降的。这就说明,资金对未来的信心不足,先过了眼前再说。


更关键的是,M2上升,M1却下降。这种反常,是因为很多企业把账上的流动资金转成了定期存款


资金突然变得十分保守整个市场就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


所以,股市虽然大跌,但不一定就是见底。就算见底了,也不知道会在底部待多久


外部事件的冲击带来的股市大跌,是很好的抄底机会,应该义无反顾地冲进去;


但如果是内部的投资逻辑出现了变化,这就不是短期能调整过来的。


资金变得避险,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股市就会进入换仓高峰期。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亏钱的概率陡增。但如果选对资金扎堆的个股,就有大把的赚钱机会。


可以做个底线思维的策略:


用低杠杆的国企地产保底,原因在上篇《聊聊房地产,颠覆你三观》说过了,亏不了;


用新能源和白酒做增强,白酒是稳定的现金奶牛,新能源是政策风口,来回高卖低买,波段交易;


明天开盘试试。


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足球与股市,为什么下血本都搞不起来?

瑞幸咖啡交完12亿天价罚单,财务造假之后上演王者归来?

美国去年疯狂印钞,今年大幅加息,“苛政”猛于虎?

从经济人的视角看妇女拐卖,屡禁不止就无解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