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说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今天是郑州最黑暗的一天

关于河南村镇银行事件,从4月份开始爆发,至今快3个月,事情不仅没有解决缓和的迹象,反而在今天迎来了高潮。2022年7月10日,郑州人民银行的门口,人潮涌动!!媒体已经销声匿迹,看不到任何报道,只有微博、朋友圈、视频号这些自媒体在转发,但现在也被删得所剩无几。烈日炎炎,他们戴着口罩,只是想要回自己的存款积蓄。这可是100%无风险、公认最保险的银行存款啊!他们吃了哑巴亏,怎么还能被这样对待?啥也不说了,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也不敢说。什么安倍晋三,什么斯里兰卡,跟今天的郑州相比,都不值得一提。但媒体报道,充斥着前两者,后者不见一文。而我还想知道的是,今天郑州这几千人中,前天有多少人吃席?2月24日以后有多少普粉?有没有防疫爱好者?又有多少人呼喊过厉害了XXX?人,从来不是唤醒的,而是锤醒的。说到郑州这个城市,特别像中国的一个缩影。它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浓厚的历史底蕴,使得它能拍出令网友惊叹的中秋晚会和元宵晚会,十分具有古典美;它曾经很穷,长期被人瞧不起,后来奋发图上,成为中部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烂尾楼最多的省会城市;它的地铁造型挺优秀,但去年爆发水灾,死了不少人;它是今年第一个宣布楼市松绑的大城市,但销量一月不如一月;它所在的河南是响应常态化核酸检测最积极的省份,也是赋红码最积极的;郑州是官方公布的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但从去年水灾开始,成为全国负面新闻最密集的城市;今天,郑州又闻名了,创造了负面事件激烈程度的纪录。但是,99.9%的国人并不知道今天的郑州发生了什么。关于河南村镇银行存款事件,我写过两篇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河南的存款失踪,很多人把事情性质搞错了!新财富看中的,岂止是存款?》《吕奕老仙,法力无边,新财富集团凭什么在中原兴风作浪?》
2022年7月10日
其他

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日本怎么了?

安倍晋三是今天的全球头条。这位优秀的政治家,对得起日本,但日本对不起他。上午十一点遇刺,我期待着他能活过来,到了下午五点多,还是等来了不治身亡的噩耗,享年68年。1太上皇这并不是安倍第一次遇刺,2020年4与4日,日本一女子持刀具、催泪喷雾和汽油罐闯进首相私宅,当时安倍正在家休息。所幸被安保及时制服,虚惊一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巧合的是,62年前,也是在7月,安倍的外公、首相岸信介遇刺。此次安倍遇刺,非同小可,全球瞩目,连A股都受到波及,下午开盘时,安防板块异常拉升。安倍不是一般的首相,他是当今日本政坛的“太上皇”、幕后大佬。安倍家族是日本五大政治门阀之一,一门三首相,外公岸信介、外公叔父佐藤荣作都曾当过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是在接任首相的前夕骤然去世。在家族的荫庇之下,安倍平步青云,不仅在2007年成为日本最年轻的首相,而且在2020年辞任时,成为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21世纪的那些日本首相,多多少少都跟安倍晋三有关。小泉纯一郎受安倍晋太郎提携,便成为安倍晋三的伯乐;福田康夫的父亲是安倍的媒人;菅义伟和岸田文雄都是安倍晋三推举上来的。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基本上都是在安倍晋三当初定下来的政策框架里行事,经济和外交均是如此。可以说,日本最近的两任首相,都是提线木偶,安倍在背后牵引。2安倍经济学今天安倍遇刺时,日本股市日经指数直线大跌1%;反观昨天约翰逊宣布辞任英国首相时,英国股市富时指数直线拉升1%。领导人干得好不好,金融市场不会说谎。日本经济的核心问题,一直是需求不足。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GDP陷入停滞,经济学家辜朝明视之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缩水,但负债不变,于是他们把赚来的钱老老实实用来偿债,而不是消费和扩大投资。假以时日,当日本的负债降到一定水平后,日本经济才会恢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居民都开始佛系躺平,不贷款,不消费,专心降负债。但这会引发另一个问题:都不花钱,社会需求不足,那么企业的东西没人买,企业还怎么赚钱呢?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这个不可抗力,社会需求更难有起色。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大家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到了安倍上任时,他决心改变这种半死不活的情况,便推出了一揽子经济政策。需求无非内需和外需。在内需方面,安倍果断开始放水,为了表示量化宽松的决心,他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撤换传统保守的央行总裁。宣布日本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不是降低到2%,而是增加到2%。放水并无新意,以前的日本首相也搞过货币宽松,但没人贷款,放出去的水没人要,还是没用。安倍还有一个配套的大手笔:社会保障。增加养老院数量,实行免费的幼儿教育,从而搬走年轻人头上的两座大山。刺激消费,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而是一项制度设计,只有打消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才敢于花钱。安倍的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日本的社会融资起死回生,内循环逐渐打开。外需方面,由于货币宽松,日元汇率开始贬值,两年时间从90贬到120,贬值了33%,这就有利于日本出口,也有利于外国人来日本扫货。但这引发了中国和韩国的抗议,认为日本这是不讲规则,人为干涉国际贸易。当然,光有汇率政策并不一定能带动外贸,还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安倍的外交策略:既要又要。既要维持美日同盟,又要与中俄搞好关系,其外交风格就是隐忍务实。以中国为例,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安倍执政初期,中日关系不友好,但后来很快就改观了。参加中日韩自贸区协商会议,用中文给中国人拜年。所以,看到今天很多粉蛆的朋友圈,我就毫不犹豫了删掉了这些无脑者。蛆就是蛆,一辈子待在粪坑,浑身散发着恶臭,还要恶心别人。日俄关系也不错,安倍与普京经常往来,安倍还说自己与普京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在各个大国中左右逢源,表现出韬光养晦的柔软姿态,有日本议员看不惯,就把安倍比作“秋田犬”。对此嘲讽,安倍解释:为了国家和民众,可以舍弃面子,适时而动,适事而为,才是领导人该有的姿态。在安倍的耐心腾挪下,政策双管齐下,日本进入长达五年的经济复苏期,是日本战后第三长的繁荣周期。自此,当初颇有争议的“安倍经济学”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在发达国家,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2007年安倍上台时,只干了一年,2012年重新执政时,日经指数在8000点左右,而2019年已经达到了23000点,涨幅接近300%。日本经济复苏的最直接依据,还不是股市上涨,而是增税:安倍宣布消费税率从8%增加到10%。在民选社会,执政者敢加税,这就说明他对国家经济和自己政绩相当有信心。到2019年,安倍治理下的日本,是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最好的状态。安倍能做到这一切,根本原因就是他尽可能地释放了日本的需求。从供需角度讲,日本的生产供给从来不是问题,需求不足才是紧箍咒,至今依然如此。3过时失效安倍在2020年9月辞去首相职位,两位接任者,无论是前任菅义伟,还是现任岸田文雄,都没有改变货币宽松的基本政策。即便是2022年美国开始加息,日本也初衷不改。在发达国家里,日本是唯一选择不加息,坚持原有的零利率货币宽松;在主要经济体,日本与中国并列降息的“双雄”。日本如此特立独行,也是基本国情所致:在老龄化社会,通胀低是常态,通胀不是问题,社会需求才是问题。安倍晋三当年嫌日本通胀率低,现在的日本也是如此,只有2.5%。美国和欧洲超过了8%。所以,日本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美国选择了“叛变”。日本的代价与安倍时代也是一样:日元贬值。3月以来,日元汇率从115贬值到135,贬值,17%。但日本股市相当坚挺,日经指数与3月初一样。而美股和欧股跌成了翔!货币宽松、低通胀、股市牛、日元贬值,这些宏观经济的基本政策,与安倍时代如出一辙。但安倍经济学在2022年逐渐失灵了。它越来越不能解决日本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今,日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降得足够低,仅次于08年金融危机和20年疫情。为社会需求托底的政府支出,主要依靠国债来推行,但日本国债前不久遭到做空,两次熔断。市场在赌日本放弃零利率的货币宽松。在外需方面,一个很不同寻常的指标,5月日本贸易逆差178亿美元,在日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日本贸易逆差居然创下了单月最高纪录。中日贸易额呈现下降趋势。与此相应,随着俄乌战争和亚太局势的变化,安倍的柔性外交策略受到了挑战。岸田文雄与安倍晋三之间的政策分歧,也越来越大。政策还是那个政策,但形势已经不是那个形势。在一个国家,领导人遇刺,至少能说明两点:1、领导人离群众不遥远,比较容易接近;2、国内兴起极端情绪。经济低迷,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极端化。如果说安倍政策是过时的,但偏偏这个人一言九鼎,在国策制定上有很大的话语权。随着日本的越来越鹰派,安倍的左右逢源开始显得不合时宜。如今安倍的离去,就如同德国默克尔的卸任,国家将变得越来越强硬。安倍晋三之死,宣告了日本政坛一个时代的落幕。无论日本以后怎么样,安倍晋三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日本首相,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以这种方式离开政治舞台,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只能说,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招呼都不打!—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我们在经历怎样的历史进程?大开眼界,买房也能以旧换新?!如果西方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我们会怎么样?这个国不厉害,别再尬吹了!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每天复盘股市和反馈检验模型,点评重要财经讯息,欢迎加入,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7月8日
其他

我们在经历怎样的历史进程?

要么封人,要么封号,号解封没多久,今天就封楼了。不过今天要讲的历史进程,不是指XX常态化,而是新的财富密码。歌不停,舞不止,泡沫不停歇,拥抱新能源吧。这就是时代的力量。1官宣6月30日,《经济日报》很低调地发表了一篇专文,也没有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但我觉得魔鬼就藏在细节中。《经济日报》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央媒,我看到那篇报道的第一反应就是:果断投资新能源啊。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辟谣是验证事情真伪的直接依据。不辟谣,民众还有点疑惑;一辟谣,民众就会恍然大悟:肯定是真的。俗称反辟谣,不打自招。照这么理解的话,新能源,嘿嘿~《经济日报》这篇报道的本意是为了批驳任泽平。6月14日,“情感博主”任泽平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年会说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他还给出了一组数字——10年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销售额将超过10万亿,是最有希望替代房地产的领域(2021年房地产销售17万亿)。其实,任泽平的这个观点并无新意,不过是把大家的心声公开化了而已。《经济日报》这个时候出来辟谣,不仅起不到辟谣的效果,反而还帮助任泽平传播了这一观点。在网友的理解里,这就是官宣了。这种“弄巧成拙”,主要是新能源实在太火了。2火爆过去两年,A股最靓的个股,非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莫属,一个搞新能源材料,一个搞新能源汽车。双星闪耀,俗称宁王、比王,顺利接棒茅王。宁王,股价两年前170块,一年前500块,现在550块,创业板已经装不下这只万亿怪兽了。比王,股价两年前60块,一年前200块,现在320块,挤进万亿俱乐部。截止6月30日,A股市值的前十榜单里,新能源独占两席。A股榜单,终于有科技的影子了。以比王和宁王为代表的新能源(包括光伏),在A股自4月底的这一波大回血中,也是占尽风头,绝对是A股的脊梁。上证综指回涨17%,但宁王上涨45%了,比王涨了46%!中证新能源指数涨了63%!万得动力电池指数涨了50%!新能源基金“回血”30%是常态!这两个多月来,但凡你买点新能源股票,都会给你带来惊喜。投资100万,赚个30万跟玩儿似的。什么叫风口?这就是。至于你是不是连猪都不如,那就看点高点背了。这不,A股跌了两天后,今天领涨的,还是新能源。资金是最聪明的,是最先知先觉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资金就这么头也不回地涌进新能源,必然是嗅到了什么。单纯从财务数据上看,新能源并无什么太大亮点。宁德时代的收入是家电龙头美的集团的40%,但市值是它的3倍;比亚迪的的收入是汽车龙头上汽集团的30%,但市值是它的5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只占全国私家车的13%,新能源发电量只占全国用电量的11%。泡沫是无疑的。但是中信证券在6月依然喊出了比亚迪1.4万亿市值,这个冲锋号还上了热搜。3泡沫泡沫,并不是你想成就可以成为的,人家也是讲逼格的,不是有钱就完事了。至少得有四个条件:现实性,必须可实行可操作;前瞻性,未来有想象空间;可实现性,光画饼不行,现实与未来不能太遥远。赚钱性,不能赚钱没人干,无法形成社会效应。20年前的房地产很符合这四个条件,但现在没有了前瞻性;现在的人工智能、太空旅游、寿命延长也能搞搞泡沫,但在中国,可实现性差一点,也就个别公司玩玩。但新能源完美符合。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么?现在不过是把汽油换成电池;能源革命、气候“双碳”,这是有利于人类的千秋大业;十几个国家纷纷宣布在2025-2040年停售燃油车,说明技术问题不大;车和电是生活必需品,干得好不愁没销路,何况还有补贴呢。在中国,新能源更加符合,因为它还有一个关键优势:新能源几乎是中国唯一在民用科技领域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产业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是全球新能源产品的最大生产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光伏产品和动力电池占全球2/3的份额;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洲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产品暴增一倍。可以说,新能源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技术升级的最佳突破口,甚至是唯一突破口。所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最近还在搞新能源汽车下乡。4历史很多人一听到泡沫,就下意识认为这不是好事。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史,就是一部泡沫史。不断的旧泡沫破灭、新泡沫到来,经济才迎来突破性发展。以美国为例。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用基建泡沫,以40年的时间就登上世界第一工业国。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炸裂的基建狂潮,美国修了26万公里铁路,是我国现在铁路里程的2倍,当时全球的铁路加起来都没有美国多。紧接着产能过剩,美国大量的钢铁公司和铁路公司破产,爆发经济危机。20世纪初,汽车取代基建,成为美国新的泡沫,1929年经济危机。二战后,电子泡沫,最终被石油戳破。然后是互联网泡沫,21世纪初破灭。美国平均每个泡沫的寿命不到30年。这些泡沫虽然都破灭了,引发了当时的经济萧条,但留下了铁路、汽车、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都是当时的领先地位,造福了美国和世界。反观荷兰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泡沫破灭后,啥也没留下,是彻底的反面教材。泡沫不可怕,本身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根本问题在于是什么泡沫,泡沫破灭后能留下什么?赌博输钱和创业失败,都是烧钱,但意义完全不一样。就如同,马斯克也在疯狂烧钱,即便他最终失败,也比俄罗斯富豪烧钱买游艇要利国利民吧。钱总是要花的,人总是有不理性的一面,这种非理性冲动,能够加速事情的进展,问题不在于非理性本身,而在于,这种非理性冲动,有没有用对地方?从这个角度讲,日本在30年前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断臂求生。对于中国也是如此,房地产确实到头了,房地产的经济使命趋于结束,那么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可以替代房地产的新动能。这已经是高层共识。房地产行业可以裁员,房地产公司可以违约,但房子不能烂尾,房价不能下跌。人和钱可以没了,但房子仍然在。这就叫挤泡沫。房地产救市,只是为了减速泡沫破灭,实现软着陆,但终究是为了着陆。在上篇文章《大开眼界,买房也能以旧换新?!》我已讲过,智囊团成员刘元春对房地产已经下了定论,而对于经济的未来增长,他说了两点:1、持续复苏的政策基础和内生动能是中期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2、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从存量转向增量,从投资向消费与投资同时发力。新能源,有强大的政策支持,既有内生动能,又有消费属性,其实挺香的。把房地产和新能源结合起来看,就能明白:我们正在慢慢挤掉旧泡沫,积极营造新泡沫。这就叫历史的进程。该怎么做,你心里有数了吗?—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股老爷又高又硬,新能源又香又甜,你错过了吗?大开眼界,买房也能以旧换新?!新一轮的救市,到底在救什么?最近低调的深圳房地产,代表了未来方向如何破解财政?粉丝福利:上市国企券商,开立股票账户即享万1.2全佣,终身有效。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免费开户,还有更多超值大礼包。
2022年7月7日
其他

大开眼界,买房也能以旧换新?!

当下,要论创新,无人能出房地产之右。继小麦大蒜西瓜换房之后,今天的深圳又搞了一个“大瓜”:以旧换新,以房换房。深圳一楼盘打出了醒目的“房产置换、以旧换新”宣传海报,上写普通住宅换尊贵大平层,交换原则是以旧换新、等价交换、多退少补。比家电的以旧换新还要给力。不过,这个以旧换新,并不是以住宅换住宅,而是以住宅换公寓。海报上的弘基翰林九锡项目,不是住宅,而是商办产品。去年10月拿到预售证,分为A、B两栋,共有232套办公、217套公寓以及65套商业配套,全部是非住宅的房地产项目。但他们只接受用住宅来换。收购价也很公平很市场化,住宅价格以所在小区半年内成交的平均价为准,若半年无成交,以一年内成交均价为准。开发商把住宅收购过来后,会怎么处理住宅呢?自己卖!我们习以为常的房地产、商品房,并不是单指商品住宅,还包括了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商办房,统计局公布的销售数据是这两者的总和,大家在分析数据时要做好区分。深圳该开发商推出这种创新玩法,说明了两点:1、商办项目比住宅更难卖;2、(深圳)住宅价格不会跌。开发商搞这种以旧换新,无非是把自己的销售压力,从商办项目转移到住宅身上。虽然自己还得花钱收购,但只要收购过来的住宅比手上的商办项目好卖,自己得益只是时间问题。就看有没有住宅业主上钩了!开发商说目前已经有五六套住宅来换了,不知真假。网上查了查,弘基翰林九锡项目的地理位置挺好的,出门就是地铁,离深圳北站只有两站地铁的距离,前有塘朗山,后有南方科技大学,周边的学校、商场也很齐全。这么优质的房地产项目,也不好卖了?今天,我们不谈房子不好卖的老生常谈,也不揶揄各地的花式促销,聊点不一样的东西。面对五花八门令人哭笑不得的救市手段,高层是什么看法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官方回应,我最近看了一个报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7月3日,刘元春在“浦江金融论坛2022年夏季会议”发表讲话,对房地产作了一番论述。刘元春之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副校长,今年5月调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当然,刘元春的身份远不止校长而已,他是高层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他给zzj上过课。今年4月29日,刘元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讲解。此外,他还多次参加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他在公开场合的观点,是值得重视和揣摩的。7月3日的论坛讲话,我把他的几句重点话语放出来:“现在很多人很担心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总是不转正,但如果最近全面转正,必定爆发新一轮危机。”“”如果还是回到原来的稍微一收,房地产就暴跌,稍微一放,房地产就暴涨的老路的话,中国所追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是建不成的。“下面这句话才是重点:“如果房地产依然是吸金大户,是民众各种资产的核心,是低收入阶层不敢吃不敢喝的原因,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是无从谈起的。”用官话来讲,“房住不炒”和经济转型是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到底;用俗话来讲,房产不死,只会凋零,续命、活着就行。刘元春有一点说得很直接,房地产销售数据的全面转正,是不可能的。死了这条心吧。夜壶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夜壶了,从小甜甜朝着牛夫人转变。其实,大家的眼睛不用只盯着各地层出不穷的救市创新,有时候,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南京和武汉经开区全面放开二手房、山东齐河县的10%首付新政,都是当日被紧急叫停;一些地方在稳步推进租赁住房的发展,如长沙、成都和深圳。如果你细心研究,就会发现,现在不是在救市,而是在挤泡沫。以旧换新这样的救市创新,是为了避免挤泡沫发生硬着陆;刘元春的讲话和租房市场的推进,就是在挤泡沫。未来的财富形式,一定不是房子,而是资本市场。—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如何做到一周一次核酸检测而又不影响出行?最近低调的深圳房地产,代表了未来方向乐观点,你才能更好地活下去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如何破解财政?粉丝福利:上市国企券商,开立股票账户即享万1.2全佣,终身有效。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免费开户,还有更多超值大礼包。
2022年7月6日
其他

如何做到一周一次核酸检测而又不影响出行?

天下苦核酸久矣。1一周几次?上海实行72h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24h核酸采样证明,大部分人都得一周三次。工作日两次,周末一次。我努力做到一周两次:周日和周三。周末有24h是断档的,我就选择不出门消费,这是选择倔强的代价。小区每周六全员筛查,但我没去,没去其实没有影响,也没人单独@我,那我自然选择“放纵”了。但我很快就发现,一周两次很难维持。出入公共场场所可以凭借24h采样证明,但很多写字楼、商场、医院是不认的,必须72h核酸阴性证明,有24h检测记录也不行。比如我工作地方对面的写字楼,就是这样,虽然我所在的写字楼认可24h检测记录。我曾经跟他们的保安杠上了,给很多服务热线打了电话,要么没人接,要么搪塞过去。半个小时后我硬着头皮走开,还不服气,就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微信小程序做了投诉。半个多月,没有看到回复。两栋写字楼,一路之隔,同属一个商圈和社区,咋就如此不统一呢?比如有些医院,72h阴性证明过期了,就得做抗原检测。更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是,牙科诊所,必须24h核酸阴性证明。而且,一些场所就算认可24h采样证明,还需要在保安的要求下专门登记,整得我有什么预谋似的,这种特别对待让人觉得屈辱。我一度不得不从一周两次改回一周三次,这种倒退让我很痛苦。直到我发现了一个机会。2一周一次!00后确实有才!公司的一位00后实习生,帮客户去某税务局打印完税证明,一到门口发现自己的核酸阴性证明过期了,同事听到这个事情也比较无语,但无可奈何,实习生也很焦急,担心无功而返会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她灵机一动,把二维码拍下来发给自己朋友,她朋友扫完就截屏发过来,这位实行生就用这个截屏,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厅。我听到时,只觉得,真牛批。这样的实习生,可以内定了。感叹归感叹,这个事情很快就给了我灵感:我也可以这么干啊。果断找到两个人:弟弟和基友。给他两其中一人发二维码,立刻扫一扫再截屏发给我。理论上,我从此就可以不用做核酸了,不过上海有规定:一周没有核酸检测记录,就赋红码。所以,我就每周日下午做一次核酸,过了周三我就用截屏。目前实行了十多天,畅通无阻!用截屏不仅糊弄人工查验很容易,即便是机器,也是一样,放上去也是“嘀,请通行”。我的生活比较单调,三点一线:写字楼、地铁、回家。中午吃饭,不少餐馆已经无需扫码,虽然门上贴着二维码,但你不扫也没人管,比如肯德基、麦当劳、街边苍蝇馆。如果进去的这家餐馆要求我必须扫码,那我就直接出来,换一家即可。再不济,叫个外卖呗。写字楼和地铁这些我不得不扫码的地方,我就找弟弟和基友,十秒钟没有回应我就给另一个人发,两人都没回应我就打call。看起来繁琐,其实也就耽误个半分钟而已,不伤大雅。哪怕耽误一分钟五分钟,我也乐在其中。现在也没什么人多的饭局,偶尔接待一两个客户,吃顿便饭或喝杯咖啡,碰到必须扫码的情况,我也是这么操作的。有时跟客户解释起来,客户反而觉得我挺有意思,一点也不影响谈业务的氛围。后来我为了减少麻烦弟弟和基友,就把自己的核酸阴性证明截屏了十几张,保证白天每半小时就有一张证明截图。遇到人工查验时,我就选择一张时间最接近的截屏,装模作样地扫一扫,快速进去。只要脑子动起来,办法总比困难多。3一周零次上海封城期间,每天交替进行核酸和抗原,整得我女儿都受影响了。女儿只有两岁多,在家里玩闹时,会拿着面签来逗我:爸爸,捅。我不愿意,她就循环说,直到捅到我的鼻子为止。做核酸时,都不用我说,她就很自觉地扯下口罩张开嘴。检测人员笑着说“真可爱真听话”,我心里一万句MMP。后来解封后,我带她出去玩,她说的不是“玩滑梯”,而是“做核酸啦”。我好气又好笑,更多的是生气和无奈。所以,6月以来,我把家里的抗原和面签全部藏到柜子里,女儿也不再做核酸。在过去两年,女儿从没戴过口罩,她非常反抗,坐地铁时我们强制要求她戴,总是哭哭啼啼,即便从了我们,不到十分钟就会扯下来。但5月以来,她对戴口罩十分积极,直到现在,出门时还主动让我们给她戴口罩。甚至当我扯下口罩露出嘴时,她还会提醒我“爸爸戴口罩”。现在我带她玩时,口罩可以戴着,但嘴要露出来。有时她会自觉把口罩提上去,我就会立马告诉她:不戴,不戴。多次提醒后,她现在逐渐默认口罩不用捂着嘴,捂着下巴就行。说我女儿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不断地重复之中,人是很容易被驯化的。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但它的确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着。这就是我跟核酸检测杠上了的原因。跟钱无关,跟时间无关,只跟“自我”有关!人,就得敢想敢闯。如果从大局考虑,我一周减少两次核酸检测,就为上海节省了至少7元的财政支出。作为一介蚁民,这也算是为上海做贡献了。—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乐观点,你才能更好地活下去香港,中介的活不好干了,以后的路要靠自己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官宣!核酸检测的风向终于变了!!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每天复盘股市和反馈检验模型,点评重要财经讯息,欢迎加入,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7月5日
其他

最近低调的深圳房地产,代表了未来方向

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于这个古老问题,不能老盯着商品房,会一叶障目的。1销售关于商品房,要区分新房和二手房,否则看不到问题。深圳的商品住宅销售数据出来了,新房喜人,二手房堪忧。看销量:6月新房成交3008套,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0%;6月二手房成交2241套,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3%。看房价:6月新房成交均价54437元/平方米,同比下跌0.3%,环比上涨0.2%;6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均价为73685元/平方米,同比下跌3.9%,环比下跌0.3%。同比是与去年6月相比,环比是与今年5月相比。房地产是政策市,从土地财政角度讲,新房才是最靓的仔,与新房销售一半以上收入都进入政府口袋相比,二手房销售那5个点的交易税就是毛毛雨。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从拉动GDP角度讲,二手房可以拎包入住,一般也就小修小补,新房是一张白纸,啥都得买。同样也不在一个级别上。从去库存角度讲,新房才是库存,二手房不沾边。如果你是领导,你觉得谁是小甜甜?谁是牛夫人?所以,这4个月的楼市松绑,主要是围绕新房来做文章,二手房就是个替补。松绑二手房,无非就是避免二手房拖新房的后腿。深圳6月的商品住宅销售数据,是领导们希望看到的:新房先走,二手房垫后。只要新房销售能够坚挺,二手房的降温不足挂齿!这个优先顺序一定要把握好。所以,南京全面取消二手房限购的措施,寿命只有两个小时。最好的结果就是深圳这样:新房销量涨,二手房销量跌;新房房价涨,二手房房价跌。既达到了救市的目的,也避免了楼市火爆,符合“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利好刚需,利空房东。买房的不用着急,时间在你这边;卖房的房叔们,留给你们的时间真不多了。还想着2016年重现呢?这么想的人有必要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今时不同往日啊。2公共住房中国房地产的未来,不在商品房。6月30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住房发展2022年度实施计划》,这里面的数据值得琢磨。2022年,深圳计划供应公共住房用地150公顷,计划建设公共住房不少于12万套;2022年,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215公顷,计划新开工商品住房约7万套。在土地面积上,二者的比例是4:6,符合3月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目标:未来60%的人买房,40%的人租房。更有代表意义的是,公共住房的套数是商品房的1,7倍,同样符合3月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主旨: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方向是租赁住房。公共住房由政府主导,包括出售和出租两种类型。但是在深圳的2022年规划的12万套公共住房里,公共租赁住房1.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9.3万套,合计10.5万套,出售型公共住房仅有1.5万套。方向很明确:大力发展政府性租房。必须是政府来主导房地产发展!因为租赁住房是低收益,民企没兴趣,民企一旦有兴趣,就意味着高房租,租房就失去了民生意义。4月29日,深圳年内首次集中土拍,拿地的房企全是国资,民企全军覆没。而且总共8宗地,至少有3宗是为租赁住房准备的。这是时代的一个缩影。发展租赁住房,深圳并不是今年首次提出。在去年的住房发展计划里,深圳计划供应公共住房用地214公顷,涉及公共住房8.3万套;租赁住房用地37公顷,涉及租赁住房10万套。而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只有149公顷,涉及商品住宅7万套。2021年更猛,今年还算比较收敛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很巨大,但很多人的住房需求没有解决,如何实现两全其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政府性租赁住房都是必须要做的。更确切地说,不得不做。3租房政府性租赁住房的居住质量如何?深圳让你提前看一看。5月27日,深交所受理《红土创新深圳人才安居保障性租赁住房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出现租房的REITs产品。我仔细研究了募集说明书,该REITs产品包含4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分别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大鹏新区和坪山区,都是已经建好并投入运营。它们的租金规定为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60%左右。以最贵的福田区安居百全阁为例,项目挨着地铁2号线和7号线的安托山站,处于深圳市中心区域,但租金只有60元/㎡,也就是说,租一个30平米的单间,房租只需要1800元;租个90平米的三房,只需要5400元。确实低啊!这些保障性租赁住房,不是安插在商品房小区里,而是单独的租赁住房小区,并且配置物业、车位和商业配套。性价比如此好的房子,自然成为香饽饽。四个租赁小区,都达到了将近100%的出租率,租期几乎都是3年。入住人都是深圳市和各区住建部门审核认可的个人,要么是人才,要么是中低收入,有房一族和土豪肯定是没资格的。这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产权人都是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由深圳市国资委100%控股。位置佳、房型好、租金低、租期长,租金的涨幅也是受控制的,这是真真切切为城市里的打工人考虑了。但这些保障性租赁住房,本身是收益率比较低的,投资回收期较长。以福田区安居百全阁为例,总投资4.5亿,但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只有205万,已经100%出租,按照一年1000万的营业收入,需要45年才能覆盖总投资。这就不可能当成一个商业项目来做,只能是福利性质的民生工程。也就是说,政府亏本运营。每年亏钱的项目多了去了,在这种利国利民的福利项目上亏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少买1架空客飞机,足够建设一个千人租房小区。如果要算经济账,城里人安居乐业后,必然会增加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无非是二选一:老百姓把钱花在房子里,还是花在消费上?这跟免除外国债务和免费建设外国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单纯从保障性租赁租房的成本收益来考虑,这也是政府大力发展REITs的原因,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吸引社会资金来投资,项目收益率和REITs收益率之间的差额,由财政贴息或印钱来解决。保障性租赁租房REITs的商业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市场、政府和民众都是赢家,跟一般的基建REITs在根本目的上有着本质不同,我很看好!2016年是房地产的一个转折点,除了众所周知的房价翻倍,更在于加速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演变。仔细研究一下中国人口,房地产的未来就很明朗。现在所谓的救市,只是减缓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间,无法阻止,最终目的是用时间换空间,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如果强撑着资产价格不下跌,只会让挤压后代生存空间的痛苦时间越来越长。何为软着陆?商品房有价无市,但人人有房住。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商品房和福利分房中间的公共住房将发挥决定性作用。深圳再一次走在前面。—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乐观点,你才能更好地活下去香港,中介的活不好干了,以后的路要靠自己国务院重磅发声!买房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统计局说房地产飘绿,但股市不同意都在谈人口问题,但99%的人都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每天复盘股市和反馈检验模型,点评重要财经讯息,欢迎加入,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7月2日
其他

香港,中介的活不好干了,以后的路要靠自己

只谈经济,不扯其他。在工作中,每个公司的业务员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怎么找到客户?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有人引荐,这个推荐人就叫中介。中介负责撮合交易,从中抽取佣金。在历史的长河里,大陆是客户,西方是业务员,香港就是那个中介。这个中介的幸运在于,客户是最大的客户,业务员是最牛X的业务员。1转口贸易1840以前,香港就是一个贫瘠的荒岛,只有3000多渔民。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占据香港,香港正式成为英国在远东贸易的桥头堡。以后英国运往中国的所有商品(包括鸦片),都是先送到香港,再销往大陆境内。而且,它是一个完全的自由港,货物自由进出,不收关税。一下子,西方各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开始在香港汇聚,与转口贸易相关的船运、码头、金融、邮电等现代事物也应运而生。以转口贸易赚取货物差价,香港的繁荣逐步出现。19世纪末期香港占据中国大陆进口额的50%左右,峰值为56%,占据大陆出口额的40%左右。一个弹丸之地,手握如此庞大的贸易量,想不富都难!香港的这种繁荣,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荷兰的迅速崛起如出一辙。为什么香港能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而英国其他殖民地不行?答案显而易见,香港的背后是人口占全球1/3的巨无霸中国。为什么被占据时间更久的澳门不行呢?答案也很简单,葡萄牙风光一个世纪不到就歇菜了。1936年汇丰银行2加工贸易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将中国看成完全的敌对国家,对大陆实施封锁。新中国便寻求与社会主义阵营建立贸易关系,从1950至1954年,双方贸易额平均每年高达11.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60%。香港则受到严重打击,转口贸易急转直下:三年间,外贸总额下降37%,内地从香港的进口更是暴跌76%,此后几年不到1亿美元。大陆与西方国家的禁运一直持续到70年代,内地从香港的进口一路下滑至0.1亿美元以下,只有1951年的0.023%!香港的转口贸易跌入谷底,贸易企业纷纷倒闭,香港的经济一片萧条。躺赚不可行,中介必须寻求转型,不能停留于拉皮条阶段,要有点技术含量,于是香港想到了加工贸易。不搞倒买倒卖,而是把货物进行加工制造再出售。香港的这种经济转型,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从大陆涌过来的大量企业家,他们汇聚在香港,带来了丰富的资本和技术。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例。香港的第一家玩具厂、第一家塑料厂就在这个时候建立,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开始起飞。那个时候的大陆人喜欢偷渡到香港,就是因为香港的制造业繁荣,找工作很容易。60年代的香港1959年,香港的加工产品出口产值占到贸易总额的69.6%,而转口贸易只占30.4%,可见香港很快就完成了从转口贸易向加工贸易的转变,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转变。1970年,它的制造业一度占到GDP的30.9%!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次自我奋斗的经济转型,便是狮子山精神的来源。在一些港人心里,香港最根本的“原材料-加工-出口”产业链靠的是西方的开放市场,所以香港崛起与大陆无关,但他们忽略了基本的两点:1、大陆资本家将民国时期积累了几十年的资金和技术带到了香港,香港崛起的源头是大陆民族工业向香港的大规模转移,这就是纺织业成为香港经济基础的原因;2、香港始终有大量从内地偷渡进入的廉价劳动力,这是香港相比其他地区的独特优势。所以,没有大陆,你用什么崛起?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3年邓小平访美,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和解,直接“打乱”了香港的发展路径。当时的亚洲四小龙都遇到了产业升级的问题,他们先后向重工业和高科技发起冲击,比如韩国汽车、台湾芯片、新加坡精密制造。按照正常逻辑,香港也会朝这个方向进化。但是,刚开放的大陆释放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极大冲击了香港的实业,他们纷纷迁往内地。仅仅10年,大陆的港资企业达到14万家、投资额800亿美元,珠三角就超过10万家。到1996年,港资占到内地外商投资的60%,其中80%都给到了邻居珠三角,珠三角的港资企业有40多万家,直接雇佣员工400多万,1996年一年就投资了600亿港元。港资顺理成章成为中国外资里规模最大的N0.1。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功不可没!与此同时,香港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80年的23%,下滑至1990年的17%,到1997年不足8%,现在不足1%。所以,香港没有制造业,是有客观原因的,改革开放决定了它没有发展制造业的空间。珠三角的繁华,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没有香港的产业转移,哪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也能看到,改开之前,大陆企业向香港转移;改开之后,香港企业向大陆转移。这种候鸟般的大规模迁徙,背后是经济上的互相成就和两岸的血浓于水。这就向香港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香港的经济走向何方?港人很智慧,顺势就找到了金融这条路,走向了与韩国、台湾和新加坡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3转口金融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基本知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1、独立的货币政策;2、稳定的汇率;3、资本的自由流动。任何国家只能三选二,不可能三者兼得。大陆选择了1和2,香港选择了2和3,西方国家大都选择1和3。大陆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牺牲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这就对了资金的跨境交易造成极大影响。在资本世界,金钱是用分秒来计算的。大陆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有多么眼红可想而知,这跟近代惦记清朝市场是一样的。于是,又想到了香港。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港币与美元等货币自由兑换;香港与大陆的特殊关系,使得港币与人民币的兑换十分便利。三方一拍即合,香港又走上了中介的大舞台,只不过这次从转口贸易走向了转口金融,从赚取价差转向赚取汇差,不变的还是收取过路费。海量的资金从国外绕道香港进入内地,随着内地发展,海量的大陆资金又绕道香港出境。弹丸之地,却能两头挣钱,承受着中西方这两个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惠泽,香港再次赚得盆满钵满。香港一举奠定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与纽约、伦敦并列“纽伦港”。香港回归后,外资的70%都是通过香港进入大陆,即使2018年受到中美关系影响,占比仍然高达40%。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占到港股总市值的70%,2021年募资423亿美元,全球第四,以前是全球第一。不要忘了,这是一个城市而已。人民币出境,专业名词叫人民币离岸市场,就是能够存放人民币的境外金融机构。目前的离岸人民币存款总规模超过1.3万亿,2015年最巅峰时刻达到1.5万亿,其中60%都在香港。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有很多货物虽然运抵大陆港口,但结算是在中国香港进行的。所以,在数据上,香港成为了中国大陆的第二大贸易对象,仅次于美国,去年就达到3600亿美元。如今,香港一年的跨境结算规模将近700万亿元,这个数据与全球GDP总量差不多,这就足可见香港金融交易之活跃、频繁。如此匪夷所思的资金交易,随便收点过路费,就可以天天大宝剑。4贫富差距香港极度富有,1988年人均GDP就超过1万美元,2021年达到4.9万美元,不仅远超大陆,而且明显高于“老东家”英国和“好兄弟”中国台湾。是高收入经济体里的高收入。但是,与这种富裕很不匹配的是,香港的贫富差距远超发达经济体。香港地区基尼系数超过0.5。不仅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0.3,而且高于国际警戒线0.4。日韩新和中国台湾的基尼系数就处于0.3的水平。在最新公布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弹丸之地的香港排名世界第三,总数达到80名,总资产2800亿美元,占香港2021年GDP的比例超过70%!这一数字前无古人,很可能后无来者。香港还有有名的四大家族、十大家族。与此对应的是,香港的鸽子楼,80平米就是大户型,一家人可以挤在30平米的狭窄房间,卧室与厨房共用。去香港求学的大陆学子应该深有感触,出租屋里只够放一张床,还贵的要死。750万香港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像你我这样的普罗大众,每天朝九晚五、辛勤劳作,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稳的太平日子。转口金融这块肥肉,他们自然是没什么机会的,就如同过去二十年中国城市的土地,拿地只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对于香港而言,上层阶级自然切走了转口金融这块肥肉中的很大一块。香港奔向了商业寡头经济。如今,内有贫富差距,外有中美脱钩,转口金融这条道路还能走多久?香港又面临着一场深刻转型。相信香港能够再次走出一条新路子,毕竟他们在20世纪多次实现了浴火重生。只不过,这次没有等靠要,要靠他们自己咬紧牙关闯一闯。—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乐观点,你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官宣!核酸检测的风向终于变了!!河南的存款失踪,很多人把事情性质搞错了!新财富看中的,岂止是存款?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都在谈人口问题,但99%的人都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每天复盘股市和反馈检验模型,点评重要财经讯息,欢迎加入,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7月1日
其他

乐观点,你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我有一句口头禅: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挣钱。1按摩上周末去做推拿+足浴,解封以来第一次,虎年第二次。对方是一位重庆女,聊了聊,她说:解封后,自己的收入反而好了点。我感到很诧异。公司一半的人都辞职回老家了,公司业务虽然萎缩,但人均上来了,所以自己每天的单子比疫情前还多了一点。受伤的是老板,留下来的员工赚到了。这家推拿店包吃包住,给我服务的这位女员工就住在店对面的小区,跟其他5位同事一起住在三室一厅里,相当于两人一间房。6月1日一解封,她的5位室友就走了3位。走的时候,老板按照封城期间每天30元的标准,给了一点补偿,算是路费。不给员工也不好说啥,这位老板还是有点温度的。我说,你怎么不回老家呢?她说,没赚到钱不好意思回去啊,封城总会结束的嘛。反正公司包吃住,自己干一单是一单,总能攒下点。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赚得还比以前多了。听完,我又加了个采耳。当时我就挺有感触的,如果这是一个存量时代,那么比的就不是谁跑的快慢,而是走不走。你只有向前走,哪怕速度比以前慢很多,才能吃到一点肉。而决定你向前走的,并不是客观的前景,而是你主观的态度。剩者为王!2股市5月和6月这一波股市,越早进入,赚得越多。抓住了这一波的人,收益率20%都算少的,50%亦非罕见。下半年啥都不用投资,2022年就已经是收获年。但在三月份和四月份,股市跌麻了,已经让股民没了脾气。就算暴跌,朋友圈也是静悄悄。骂都懒得骂了!很多人认为,股市会进入一个熊市周期。如果当时有人跟股民说抄底,肯定会被骂惨。现在事后诸葛亮,多少人懊悔自己没有抄底。早在5月17日,我就在小红圈建议大家进场耍钱;5月23日,我就在付费文《国家正在推进两个“救市”,你该如何选择?》断定:未来的股市不是一个涨不涨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涨的问题。只要是听了我的建议的,肯定是吃到肉了。很多时候,骂还是要骂,抱怨也得抱怨,不能把自己憋出病来,但乐观才能让你变得更好,更具有现实意义。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才不会亏待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好的人,怎么会在世界回暖时获得回报呢?当然,这种乐观,不是等同于“盲目乐观”,五毛党和爱g党有多远给我滚多远,在此不作解释。股市不可能永远跌,也不可能永远涨,人人都希望今天买完明天涨,今天卖出明天跌,这种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怎么可能遂人愿呢?股市的精髓是波动。在跌的时候看到涨的机会,所以6月以来每次股市大跌时,我都是建议不要慌,只管进场即可,即便是今天沪指大跌1.4%,我依然是这种看法;在涨的时候看到跌的风险,所以这两个月有人跟我咨询个股时,我都是建议把过涨的及时抛掉。那些无比看空A股的人,甚至直到现在还在看空,他们看空的理由无比正确,令人无法反驳。但是,当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时,他们并不一定能意识到。看空股市的人,往往比看多者渊博、专业,但赚钱的总是后者。多一点乐观,命运总会偏爱那些乐观的人。悲观属于文人,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乐观属于俗人,俗话说,没有人能够从做空自己的祖国中赚到钱。前者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后者的钱包得到了满足;前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后者的物欲得到了释放。3信心在阵痛中,人的负面情绪会被放大,负面新闻更能吸引眼球。悲观有传染性,而乐观是星星之火。很多企业都消失了。但并非没有好消息,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注销或注册,根据天眼查的数据,2022年至今,已新增注册29.9万家企业,同比增长4%。每一家新增注册企业背后的老板,都不是傻子,他们精明得很,一定是看到了某些机会。还有很多企业都在瘦身,裁员司空见惯。非洲有一种鱼叫肺鱼,当非洲草原干旱的时候,它们就会钻到土里,进入假死状态,长达数年不吃不喝,直到雨季出现。肺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种之一,至今还不是濒危物种。这种假死并不是一种真死。前几天,上市公司BOSS直聘发布了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官宣!核酸检测的风向终于变了!!

关了三天小黑屋,今天终于重获自由,这纯属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重磅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疫情防控迎来明显放松。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出点希望。幸福总是来得那么突然!下午的股市一激动就破了3400点,旅游、酒店和餐饮板块应声上涨,成为A股的脊梁。股民用实际行动为国家此举点了个大大的赞!1放松本人在上海,一周要做三次,身心俱疲。一想到今天要来一发,就本能抵触。但没办法啊,你不做,就有人不开心,就会找你麻烦。只能硬着头皮上。别误会,我说的不是交公粮,而是做核酸。天下苦核酸久矣!第九版防控方案对核酸检测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看起来啥也没说,但这个是有实质意义的。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明确表示,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和长期居家人群,没必要频繁地进行核酸检测。以此为开端,多地表示:OK,收到!开始调整核酸检测频率。上述统计是未完整版,还有宁波、沈阳、南昌等大城市,以及很多三四线城市,阜阳、句容、鞍山……。颇有一种遍地开花的感觉。与5月的“15分钟核酸圈”形成强烈呼应!这其中,以合肥、杭州和郑州最有代表意义。6月22日,合肥正式宣布暂停常态化核酸检测,是第一个喊停的省会城市;25日,杭州宣布检测频率从72小时延长至7天,杭州是最早响应“15分钟核酸圈”的大城市;27日,郑州宣布公交地铁的核酸有效期从48h延长至72h,河南是响应“15分钟核酸圈”最积极的省份。在今天之前,地方的这种放松更像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索。这才显示出今天官宣的意义:你们的尝试是合法的。中央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核酸检测频率,不能搞“一刀切”。为决策层的纠偏能力点个赞!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种风向的变化,最早源于5月26日国家医保局的冲天怒吼: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医保基金拒绝支付!当天晚上,杭州就连忙发布通告,将核酸检测频率从2天/次降为3天/次。一切都要从一个“钱”字说起。2钱呢?根据2020年5月的规定,核酸检测费用由医保基金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文件没有约定具体比例,根据这两年的实际操作,一般是八二开,医保基金承担80%,地方财政承担20%。截止2021年末,国家医保基金累计结余3.6万亿元。而地方财政,你懂的!它不跟你要钱就不错了。所以,核酸检测公司开展业务,主要是冲着医保基金来的。这两年核酸检测公司的业绩有多火爆,就不多说了,网上的报道铺天盖地。但是,随着2022年奥密克戎的爆发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推广,核酸检测费用剧增,以至于在舆论上,掏空医保,已经成为核酸检测的代名词。网上有很多人测算过,东吴证券的研究数据是6670亿元-1.45万亿/年。财新网发表专题文章,得出结论:常态化核酸检测只需三年半就能够掏空医保。华创证券研究得出,今年前4个月已花近1500亿元。按照这个规模,医保基金真兜不住。医保基金确实被5月的结算单吓到了,这才有了5月26日的“不认账”。这就产生了一个终极难题:核酸检测公司跟谁要钱呢?地方财政两手一摊,看我干啥?自己想办法!我已经穷得跟个要饭似的。3真没有跟富得流油的医保基金截然不同,地方财政确实没钱。地方财政收入分成两块:一般预算收入和卖地。2022年1-5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2万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9%;地方政府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6万亿元,同比下降28.7%。地确实卖不动了。收入不给力,但支出很给力。2022年1-5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68万亿元,同比增长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2.3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收入下降了1.2万亿,支出增加了4000亿,这一进一出,差了1.6万亿。使得1-5月的地方财政赤字达到了4.5万亿元。“雪上加霜”的是,从今年4月起,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推进。今年我国新增增值税留抵退税1.64万亿,其中5月就有5376亿元。你说,核酸检测费用能不能指望地方财政?应该说,5月26日国家医保局的发话,对核酸检测是釜底抽薪;而房地产的持续萎靡,也算是间接断了核酸检测的一点念想。2022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4.83万亿元,下降31.5%。销售数据较2022年1-4月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土地财政这个腿,本来以为可以接上,但真没有接上。核酸检测怎么头铁,不服不行。本来没有台阶下的,一下子就有了台阶。依然是一句老话,无论你多么牛X,都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人定不一定能胜天!尊重规律,顺其自然,你好我好他也好。最后说一个数据,杭州布局了1万个核酸检测点,而整个浙江省的公共厕所数量也就8000个;上海建设了1.5万个核酸检测点,但上海的公共厕所数量只有6000。—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从高考看中国百态河南的存款失踪,很多人把事情性质搞错了!新财富看中的,岂止是存款?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如何破解财政?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每天复盘股市和反馈检验模型,点评重要财经讯息,欢迎加入,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中外股市冰火两重天,接下来A股会怎么走?

最近A股的火爆,想必大家都有耳闻,我的私密群也比以前热闹多了,都在晒自己的仓位,讨论买哪只股票。上证综指持续涨了快2个月,从2886点涨到3320点,累计涨幅15%,堪称回血王。在这期间,交易量破万亿已是常态,股票上演了轮动上涨的盛况。有8成的细分行业涨幅超过15%,近1/3的细分行业涨幅超过30%,其中,光伏、汽车、锂电、金融、电力、教育和部分消费龙头等热门赛道板块的涨幅甚至让人闻到了牛市的疯狂味道,一批强劲的赛道股能够斩获50%以上的可观收益。这种梦幻般的不真实,跟美股比起来,更加直接。来看一张图,从4月27日至今这近2个月来,A股走出了与外围市场巨大背离的行情。截至目前,A股期间反弹接近15%,而美股纳指大跌超15%,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市场也大跌了不少。一直以来,A股与美股市场从来都是跟跌不跟涨的尿性。然而自从两国货币政策开始背离之后,一切也都开始背离了。这种情况以前其实也没少出现过,但这一次在疫情和全球格局大变化之下,两者政策背离的决心,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似乎都比以前要大很多。美国加息,中国坚持宽松,这是A股出现独立行情的根本原因。俄乌战争以来的2个月,A股超跌,这是A股本轮行情触底反弹的直接原因。今天上证综指突破3300点,恢复到了3月底的水平,但离年初的3600点还有较大距离。6月22日,最高领导人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尽管上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全年5.5%的GDP增速目标还是没动摇,这就意味着下半年政策优惠的力度、资金支持力度还会加大。经济政策的发力和政策红利的兑现预期,使得股市依然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大消费、大基建、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出口贸易基建工程、先进制造业、出口贸易(纺织、家电、中低端机电设备等),将会迎来它们的业绩验证期,也会是股民关注埋伏的重点之一。要赶上这波行情,首先你得有一个硬核的证券账户,才能在收鱼的季节有所收获,要知道收鱼的季节,没有网可不行。今天给大家安利一家和小炒长期合作的证券公司,A股主板准上市的国企券商。根据证监会规定,每人可以开3个证券账户,即便你已有账户,你也可以看看对比,多一个选择总不是坏事。超值开户服务1、开户既享万1.2全佣(包括规费和过户费),终身有效!(一般佣金是万分之3)。2、新客理财——21天参考年化收益率6%。3、百万客户免费开通VIP快速交易通道。4、支持同花顺、通达信、大智慧登录交易。5、30万客户网上免费开通量化平台。超值大礼包现在开户还可以领取新客大礼包:1、1个月的财富小宝Plus免费券(可使用升级版条件单、高分股池、龙虎榜、板块异动等)。2、3个月的沪深Level2十档行情使用券。3、3个月的港股通Level2免费券(包括十档交易,极速行情等)。更多惊喜惊喜不断,福利不断,现在开户还能享受小炒的大酬宾:1、半价即可加入小红圈和私密群,来这里提升投资本领:小炒和他的朋友们。2、免费加入单独组建的微信群。开户后加我微信:boruo1991,就可以享受以上两项优惠活动。现在网上开户流程非常简洁,准备好身份证+银行卡即可,而且开户是免费的。烦请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券商客服,基本五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开户了!扫码添加客服即可开户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河南的存款失踪,很多人把事情性质搞错了!新财富看中的,岂止是存款?

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讨论新财富集团的神通广大,以及村镇银行的资金风险,但我看到最新的一则咨询后,突然觉得,大家讨论的方向可能错了,这个事情的性质可能不仅仅在于存款暴雷。1信息异常河南4家村镇银行的官网首页有了一个小变化。6月20日,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同时在官网发布公告,即日起开展线上客户资金信息登记。凡在该行线上交易系统关闭后不能正常办理存款业务的客户均需登记。很多人看到这个信息,都会认为事情终于有实质进展了。但作为一个在银行工作过半年的人,我是有点疑惑的:这些信息有必要登记吗?都是一些基本信息,银行应该早就掌握了。银行能够精准地对特定客户突然进行取款限额,那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哪些客户取不出钱呢?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这不是形式主义的拖延时间,那就是4家村镇银行根本就不了解客户信息。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就闹大了。储户进行存款操作的系统,很有可能是一套虚假系统。2监管异常从媒体曝光可以看出,储户存进这4家村镇银行的钱,基本都是线上转账,而不是提着现金去柜台办理,很多储户还是异地的。首先,储户要从自己的大行账户,把钱赚到新开的村镇银行账户,这个转账过程必须由大行发起。大行接收到转账指令后,第一步就是核实收款账户的真实性,必须在央行系统内可查询,确保转账过程可监控。银行不可能向一个死人账户转账,也不可能向账户名和账号不一致的虚构账户转账。如果账户是真实的,但它是一个活人开立的岛国账户转账,这也是不行的,因为容易脱离监管。其次,转账完成后,大行和村镇银行都需要向央行报备。大行要记录从哪个账户转出一笔钱,转去了哪里,并调减自己的存款规模;村镇银行要记录自己从哪里收到了一笔钱,放进了哪个账户,并相应调增自己的存款规模。大行和村镇银行的账目必须要对得上才行,你不报或少报,跟对方的账目对不上,就会立刻迎来监管铁拳。最后,村镇银行收到的这笔存款,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存进央行,任何银行都是如此,必须这么做,这是银行最根本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收到100万存款,央行要“截留”20万,村镇银行只能动用80万去放贷和投资,这20万就是用来应付客户平时的取款需求。这一整套流程,是绝对不可能绕过去的。客户每一次的转账,都有大行、村镇银行、央行这三只眼睛盯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就会转账失败。那么,一套虚假系统,是如何绕过这层层监管?又是怎么顺利与大银行以及央行连通,实现正常转账和存取款操作的呢?这套虚假系统,是怎么和正规系统互联互通的?我想了三天也想不明白。3规模异常即使村镇银行按照上述流程来合规执行,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存款规模。我国有1643家村镇银行,平均每家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为9亿元。河南这4家村镇银行,最大一家是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存款规模为45亿,另外三家都是10亿左右,合计100亿左右。但根据网上相关信息,此次取款难的存款规模高达400亿,涉及储户40万。现在没有官方通报的数据,我们假设这400亿是真的,那么,这400亿为什么没有出现在银行的报表里?上述说过的三个步骤,它是怎么越过去的?想不通啊,无法理解!假设这400亿是假的,实际只有100亿甚至50亿,就会出现另外三个问题:1、村镇银行的定位是服务本地的农户,不允许跨区域吸收存款,突然出现这么多异地存款,这不反常吗?村镇银行大肆搞异地揽储,合规吗?甭说是村镇银行了,就算是农商行和城商行,大量搞异地揽储,也是顶风作案了。2、村镇银行所在地的经济实力比较一般,突然出现存款数据暴增,这肯定会体现在当地的宏观经济数据,难道不值得给一张警示函?稍微用心查一下,就很容易查出问题,何必等到今天闹这么大?4洗钱根据官方通告,新财富集团搭建了十分复杂的交易系统。虽然没有明说是虚假系统,但肯定是不正常的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够与正规金融系统互通有无,还能完全规避金融监管。它的骚操作,到处都是毛病,随便挑一个都能够午门问斩。我大胆猜测,我只是猜测啊。这套复杂的交易系统,根本就不是交易系统,而是洗钱系统。其目的不是侵占储户存款,这个风险太高,而是洗钱,用存款把黑钱洗干净。吕奕身边的行长朋友圈,恒丰银行原董事长蔡国华、郑州银行原副行长乔均安、广州农商行原董事长王继康、许昌农商行副行长孙振甫,要么是问题银行,要么是问题行长。明知这人是“行长杀手”,为何不断有人愿意与之深交?首先,洗钱的利润本身就很高,规模大、利润率高,扣除30%左右的佣金,剩下都是利润,这种暴富神话只有科兴疫苗能够与之媲美。其次,用这套虚假系统来洗钱,佣金更低,包括4%-5%的利息,总共只需要10个百分点左右;最后,这些金融大鳄,从来都是洗钱的主要客户群体。现在出事,应该是洗出去的钱在回来时出问题了,要么花了,要么亏了,要么卡在审批关节。如果洗出去的钱顺利回来了,正常存进村镇银行,一切就什么都没发生过。我们再大胆猜测下,只有这4家村镇银行这么干吗?那些出事的行长们,真的只是贪污受贿吗?你觉得薇娅仅仅只是偷税漏税吗?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澳门大亨洗米华涉赌案将在9月2日正式开审,控方证人超过90人,案件涉及金额高达8000亿港元,约6800亿元人民币。外行人惊叹于赌资巨大,内行人感叹洗钱需求真旺盛。—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吕奕老仙,法力无边,新财富集团凭什么在中原兴风作浪?上海没有回来,别听媒体瞎说!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俄罗斯人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吕奕老仙,法力无边,新财富集团凭什么在中原兴风作浪?

许昌公安局好样的,继1月份公布郑州金域“投毒”后,昨天上午向全社会通告了村镇银行取款难的案情,很快上了热搜,今天依然是百度热搜第一。这场自4月份就开始爆发,然后不断发酵的取款难案件,终于有了公开的法律进展。经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这起案件有三点核心提示:1、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是许昌农商行,这家银行的股权混乱而分散,存在大量的代持,1/3的股东存在法院失信记录,3/4的股权被冻结,不仅牵涉到新财富集团,还牵涉到一家国企;2、新财富集团通过大量的关联公司,不仅控制了许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还控制了此次涉事主体之外的其他银行,关系十分庞杂;3、吕某即吕奕,外国国籍,已逃往美国,拥有专业的骗贷经验,但是在以往的多次重大刑事案件中,都全身而退。1伪国企朗朗乾坤,无风险的存款都能取不出来,这个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涉事有6家村镇银行,河南四家: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安徽两家: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黄山黟县新淮河村镇银行。事件爆发于4月份,时至今日,那些储户依然取不出款项。这6家村镇银行,有5家的第一大股东都是同一家公司:许昌农商行。巧合的是,在4月份曝出村镇银行取款难的问题之前,许昌农商行的副行长孙振甫就已经失联,3月份被许昌公安局悬赏通缉,许昌农商行,就成为本案的关键一环,先来扒它。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许昌农商行一共有76个股东,其中有25位是法院“客户”,存在失信、被执行或者限制高消费等不良记录。其中持股比例超过2%的17位股东中,其中有12位存在法院不良记录;持股比例超过4%的7位大股东中,有6位都是失信或被执行人。12家股东所持有的75.8%股权均已被冻结。许昌农商行的股东如此众多,股权小而分散,它并没有实际控制人。但有人不同意。许昌市财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许昌财源”),是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许昌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根据许昌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资料,许昌财源在2016年投资3.29亿元入股农商行,持股比例9.9%,是许昌农商行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持股比例不足50%,但是2020年许昌农商行的11名董事中,有6名是许昌财源委派的,许昌财源有能力主导农商行相关活动,因此将许昌农商行纳入2020年合并报表范围。许昌市财政局100%控股许昌投资,如此看来,许昌农商行是国企了?但是,公开宣称自己是许昌农商行实控人的许昌财源,并不在工商信息公示的股东之列。就算是真实股东,但2016年入股,2020年才并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2020年以前,许昌投资的主体评级是AA,2020年就提升到了AA+,2021年首次在上交所发行了公募债。真实情况应该是,许昌投资为了发债融资,做大资产规模,将许昌农商行强行并表。这次存款出事后,许昌投资急于撇清关系,5月底,许昌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澄清公告,许昌农商行控股的5家村镇银行,均为独立法人机构且独立运营,许昌农商银行不实际控制其经营管理。这就很奇怪了:许昌投资只占有许昌农商行9.9%的股权,就说自己能控制其经营活动,怎么许昌农商行持有别人51%的股权,反而就不能控制别人的经营活动了?做人不能太双标!许昌投资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官网上,一篇名为《许昌农商银行召开发起设立村镇银行2021年度工作会议》的文章中显示,2021年3月9日上午,许昌农商银行组织发起设立的五家村镇银行召开了2021年度工作会议。许昌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对五家村镇银行整体运营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村镇银行在机构发展、市场定位、内部管理、经营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各村镇银行行长还分别就2020年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述职。其中上蔡惠民村镇银行目前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正是许昌农商行原来的高管司永伟。而另一家安徽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目前的董事长张金保,是许昌农商行原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许昌农商行的实控者另有其人。2神秘控制人许昌农商行的股权相当分散,看不出谁是控制人,但这些股权有不少都是代持的。5月底,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开封市祥符区人民法院挂出许昌农商行的8笔共4200万股的股权拍卖信息。根据法院的执行裁定书案号,发现这4200万股权的所有者都是长葛市华轩实业有限公司。但长葛市华轩实业有限公司并不在许昌农商行公示的股东之列。这并不是唯一隐藏的代持股东。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的许昌农商行出质信息,目前有13位法人股东向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质押所持有的许昌农商银行股权,合计达到7.65亿股。这13位法人股东中,仅有1位(许昌德亿田农资有限公司)存在于许昌农商行公示的股东列表,其余12位均不在股东列表中。许昌德亿田农资有限公司持有许昌农商行2.27%的股权,但该公司于2016年10月13日与郑州开泰商贸有限公司签订《股份代持协议》,投资款均由郑州开泰商贸有限公司支付。因此,开泰商贸才是实际股东。也就是说,这13位法人股东全部都是隐藏的代持方。许昌农商行的注册资本10亿元,这就意味着该公司至少76.5%的股权都是代持的。那么,是谁在代持?开泰商贸的法定代表人为闫勇,持有河南浩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5%的股权;开封恒亚留在工商信息的企业电话,与河南浩宏公司一致。河南浩宏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余泽峰。余泽峰正是新财富集团的法人及持股80%的大股东。根据许昌市公安局和河南省金融监管单位昨天的通告,直接点名是新财富集团。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股权的分散和混乱,都指向一家神秘公司——新财富集团。它才是许昌农商行的背后操控者。公开的假实控者许昌投资,与隐秘的真实控者新财富集团,也有业务合作。自媒体“清流工作室”独家发现,早在2017年,许昌投资曾给德亿田公司的一笔1000万元的借款提供担保。该笔借款在2018年逾期,一直到2021年3月才解除。前面说过了,德亿田公司与新财富集团有关系。但是,许昌投资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与新财富集团不存在股权投资、资金往来或业务合作。3冰山一角在公安通告里,吕某是新财富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但在工商登记里,无论是新财富集团,还是许昌农商行和6家村镇银行,都没有出现吕某的名字。他的蛛丝马迹,出现在一份法院判决书里。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在2018年9月20日作出的刑事判决书中披露,吕奕为寻求贷款,曾向郑州银行副行长乔均安借款900多万,后来为获取更多贷款,又行贿2300多万,而且,两人还一起做起了吃息差的生意,由乔均安负责搞定银行批准,吕奕借款后再放贷给一些关联公司,合作时间长达十年。在这份判决书里,吕奕的身份是新财富集团董事长。也是在这份判决书中,河南海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祺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航天家电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超凡办公设备有限公司、郑州博奥森电器有限公司、石家庄文昊商贸有限公司、南京合生和商贸有限公司、河南鼎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新世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帛珏商贸有限公司等公司均由吕奕实际控制。正是这些影子公司,渗透到了这6家村镇银行。河南航天家电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股权;郑州建文商贸有限公司持有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的股权;黟县修齐商贸有限公司持有徽黟县新淮河村镇银行的股权;郑州博奥森电器有限公司,则同时出现在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新淮河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的股东名单中;新财富集团正是通过这样盘根错节的股权关系,在幕后操纵这6家村镇银行,成为这些其隐形股东和神秘控制人,最终成为威胁金融稳定的不稳定因素。涉事的这6家村镇银行,都与许昌农商行有两个共同点:股权分散,多位股东都存在法院不良记录。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一共15位股东,其中有8位存在失信、消费限高、股权冻结等法院不良记录;上蔡惠民村镇银行,一共19位股东,其中有18位存在失信、消费限高、股权冻结等法院不良记录,十分恐怖。在4月曝出取款问题之前,这这6家村镇银行,无论是自身,还是自己的股东,都已经成为法院的常客,司法案件缠身。河南新财富集团成立于2011年,5家村镇银行的成立时间都在2011年及之后。新财富集团在今年2月注销,4月就曝出了村镇银行取款难的问题,几乎同一时间毫无预警地关闭了线上取款渠道。更让人担忧的是,吕奕控制的新财富集团,渗透的金融机构不止许昌农商行和这6家村镇银行。河南海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洛阳银行股权;河南新世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民权农村商业银行股权;郑州超凡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则持有开封宋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郑州博奥森电器有限公司持有汝南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开封兰尉高速开发有限公司是平顶山银行的第三大股东;……此次暴雷的村镇银行,或许只是冰山一角。4牛人吕奕,出生于1974年的河南南阳,国籍塞浦路斯,自我介绍为利比里亚驻中国商务投资代表、塞浦路斯阿芙罗赛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如今人在美国。吕奕的第一桶金,来自高速公路。2003年9月26日,河南兰考到沈丘的兰尉高速正式奠基,建设方是吕奕的开封兰尉高速开发有限公司。这条61公里的高速,总投资24亿元,吕奕也获得了公路30年的收费权。吕奕把高速公路收费权抵押给银行,借到了修路的资金,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参股金融机构,然后再把金融机构的股权抵押融资。如此循环往复,空手套白狼,做大做强,构建了新财富的金融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暗箱操作。除了前面讲过的行贿郑州银行副行长乔均安,2017年,吕奕向恒丰银行申请贷款35亿,时任恒丰银行董事长的蔡国华开了绿灯。直到蔡国华落马,这笔被指控的违规贷款也没有归还。然而神奇的是,乔均安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四年,蔡国华被判了死缓,但吕奕安然无恙。2022年2月,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因受贿被逮捕,吕奕被传唤协助调查,几个月后就去了美国,再也没有回来。巧合的是,新财富集团就是今年2月注销的。吕奕能控制那么多村镇银行,也是利用了政策空子。2006年12月,银监会发文,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只需要找到一家最低持股20%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其它单一持股不超过10%的投资人,即可以最低注册资本100万元,设立一家村镇银行。至于钱从哪里来?依然是找银行,吕奕与郑州银行原副行长乔均安的合作就是从2007年开始的,一起骗贷了十年,知道乔均安落马被查。期间吕奕联系许昌农商行和河南新郑农商行,由这两家有牌照的银行控股,自己的一大帮影子公司来参股,达到合规要求。此次出事的6家村镇银行就是这么成立的。表面来看,吕奕只是参股方,不能控制村镇银行,但吕奕做了两个变通:1、自己的影子公司参股,多而分散,加总起来的股权不低;2、第一大股东许昌农商行和河南新郑农商行,股权也是多而分散,河南新郑农商行更是有849位股东,这就方便自己的“徒子徒孙”渗透进去,逐渐控制其股权和经营。那么,吕奕是怎么掏空村镇银行的存款的?5钱去哪了?银行主要是存款和贷款,只要贷款能够顺利收回,就能够应付储户的取款要求。但很遗憾,吕奕的新财富集团,是专业的骗贷团伙。贷到款后,到期不归还,这钱就成自己的了。兰尉高速是吕奕的核心资产之一,当年他以收费权质押向银行贷款几十亿元,但到期还不上了,2019年被6家银行起诉,开封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审理,经过拍卖,最后由广州越秀集团以24.83亿元竞得兰尉高速剩余13.5年的收费权。这是全国首例“高速公路收费权”司法拍卖。目前,开封市兰尉高速未履行执行总金额仍然接近22亿元。也就是说,这22亿元被吕奕团伙侵吞了。借钱不还,老赖也能发财。而且,法院判决也跟吕奕无关,因为工商登记没有他的名字。这就叫空手套白狼。2017年,吕奕向恒丰银行申请贷款35亿,这笔贷款至今没有归还,不了了之。此事存款事件涉及的规模,网传有400亿,这个数据夸大了。根据公开资料,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为45亿,另外5家村镇银行都被许昌农商行并表,而许昌农商行的存款规模为100亿,这还是包括了许昌农商行自己的存款。截止2021年末,我国共有村镇银行1643家,存款总规模1.5万亿元,平均每家9亿元。预计6家村镇银行的存款总规模在100亿元左右。这个规模,对于吕奕这样的专业骗贷团伙而言,小菜一碟,不难操作。这个规模,监管部门解决起来也不难,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已经增加了三家国企股东,合计持股比例25%。但这个事情暴露出来的监管问题,令人不寒而栗;给老百姓造成的心理震撼,令人无法淡定。连银行存款都不安全,这让人情何以堪?—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财政是个大问题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粮食危机要来了?荒谬丑陋的教材插图,岂能全怪吴勇?背后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如何破解财政?

看破不说破,自行体会。1数据昨天,财政部公布了5月的财政收支。2022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万亿元,下降10.1%;单独看5月,下降32.5%。财政收入大幅回落,主要是留抵退税的影响。今年我国新增增值税留抵退税1.64万亿,其中5月5376亿元。乍看起来,似乎情有可原。我们不做信息的搬运工,稍微做下分析。如果扣除留抵退税的影响,1-5月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9%,创下了2020年之外年份的新低;5月下滑6%,相比4月4.9%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形势依然不乐观。政府财政收入主要分成两块: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就是税收;基金预算收入,主要就是卖地。基金预算收入不受留抵退税的影响,2022年1-5月2.19万亿元,同比下降26.1%,5月下降19.2%。地确实卖不动了。地主家也没余粮。收入不给力,但支出挺给力。2022年1-5月,一般预算支出增加5.9%,5月增加5.6%;基金预算支出,1-5月增加32.8%,5月增加24%。事情很清晰:收入在迅速回落,但支出在猛烈增加!2收入为什么财政收入会受到阻滞?大家都心知肚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上海核心区域的一些写字楼,租金回到十年前了。至于卖地,老生常谈,没啥可说的,已经在ICU了。政府财政收入的下滑,最直接影响就是gwy降薪,现在网上有各种自曝的相关信息。搞不好,刘欢的《从头再来》还得再流行一遍。3支出收入不行,为什么不节省开支呢?不是说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吗?其实,现在政府不仅不能缩小开支,反而需要扩大开支。宏观经济的需求端,就三块:企业、居民和政府。企业和居民一方面主观上已经躺平,另一方面客观上杠杆本身就过高。政府此时不扩大开支,更待何时?反映在财政支出项目,就是5月交通运输支出的增速高达30%,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加24%。这就跟日本有点像了。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和居民开始佛系躺平,不花钱了,然后日本政府开始疯狂发债,用政府支出来强拉社会需求。如今,日本国债的总量为1207万亿日元(9.5万亿美元),占GDP的266%,这个比例十分恐怖。美国是131.2%,英国是108%。日本债市成为全球三大泡沫之一!这也是中国未来的一个趋势,扩大财政赤字,国债规模增加。主观上需要政府支出来维持社会需求,客观上中国的政府债务负担水平在全球并不算高,还有较大举债空间。财政发力,是不可避免的,将会比货币政策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5月的财政数据来看,这个趋势很明显了。逐步扩大的收支缺口,用专项债来填补。国务院已经发文,今年3.45万亿元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使用完毕。很多人也会担心,树不能涨到天上去,不会又搞出一个财政破产吧?继续参考日本。日本债市这么大的泡沫,为什么始终不破灭?反而不断有人购买。以至于市场上现在把做空日本国债的投资行为,称之为“寡妇交易”,即风险很高。日本不是失去了三十年吗?长期经济停滞,国内一推废青,没什么内需,国际投资者怎么还把日本国债视为香饽饽呢?道理很简单,内需不足,外需来凑。截止2021年末,日本海外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是GDP的2倍;扣除负债后的海外净资产是3.5亿美元,连续31年全球第一。日本已经在海外再造了两个日本。一不小心,日本又悄悄完成了一个经济奇迹。如今,日本的福利、医疗和科技都是全球前列,贫富差距全球倒数,平均每年都能出诺贝尔奖。这么一看,日本并没有失去三十年。这就叫割外国人的韭菜,为本国谋取利益。不过,日本的这条海外扩张之路,不一定适合中国。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人口和面积都远超日本,国内市场庞大,内需的潜力远大于日本。所以,我们现在要搞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在具体操作上,就是用政府扩大开支来带动企业和居民恢复信心,要让企业敢投资扩大生产,让居民敢花钱带动消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国企财政即使扩大赤字发行国债不可避免,财政收入也不能弃疗。这关乎到国债的发行成本。理论上讲,国债的偿还是以财政收入为依托的。现在税收税基缩小,地卖不动,就得开源,给投资者一点信心,就能增加发行规模、降低发行利率。所以,财政收入的开源,不仅仅是一个收支问题,也是一个金融杠杆问题。从哪开源呢?国企!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国企有两大问题:盈利不行、分红不行。国企的盈利能力暂且不谈,中国的国企分红率只有16%,而国外水平在50%以上。5月19日的国资委国企改革专题会议,要推进国有资产上市,要优化国企混改。总之,要把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提上去,最终是要上缴的税收和利润搞上去。所以,那些有优质上市国企的地方政府,腾挪空间会大一些,日子会好过一些。今年,国企重组、混改、资产划拨等动作,会比以前频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负债不仅仅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能力。这就好比,你欠1亿,你是银行的;你欠100亿,银行是你的。那些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政府高杠杆。真正的问题,不是100亿怎么还,而是你怎么让银行从愿意借你1亿做到愿意借你100亿,这个过程才是考验。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过程中。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讲的就是财政实力与zf控制力的演变。—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新一轮的救市,到底在救什么?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有点2015年内味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然不多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每天复盘股市和反馈检验模型,点评重要财经讯息,欢迎加入,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6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这个世界回不去了,谁会率先倒下?

我越来越感觉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全球危机就在路上。1美国这两天,有一张图火了。上周五,美国公布了5月通胀率,8.6%,数据一出来,全球哗然,加息加了个寂寞,通胀反而越来越高了。弗里德曼说,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一切都是美帝的错,不再是戏谑,而是事实:疫情两年,美联储开启不设上限的大放水,两年再造了一个美联储。再加上俄乌战争引发能源价格上涨,通胀摁都摁不住了。这在美国CPI数据上体现得很明显:强劲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是CPI的最大推手。通胀的恶果无需多言,物价暴涨,民怨沸腾,白领要举牌子上街,农民要开拖拉机进城。通胀的原因很清晰,解决办法也很清晰:加息收紧货币,自己放的水,含泪也得收回去;打压能源价格,搞不定俄罗斯,就得搞定OPEC。美国确实也是这么干的:3月以来一直在加息,昨天更是加息75bp,创造了21世纪以来最大增幅;OPEC同意增产约65万桶/日,美国还不惜打自己脸跟伊朗和委内瑞拉眉来眼去,这一对产油国里最穷的难兄难弟现在被美国勾得神魂颠倒。美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却没有产生正确的结果:4月通胀跌了点,5月又涨回来了。美国一不小心,创造了40年来通胀的最高纪录。急病还需猛药医,但副作用是很明显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经济政策,有利必然有弊,关键看主要矛盾。美联储老早就向市场明确传达政策的优先级,就是通胀>就业>经济增长(恰好跟我们是反的)。加息是降通胀的最有效办法,但会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这是一个跷跷板,也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博弈。关键在于,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能否承受加息的打击?承受不住,就是衰退,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承受得住,就是软着陆。哪种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美国一季度的GDP增速和最新的就业数据都比较强劲;坏消息是股票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国债利率等先行指标都比较悲观。给人的感觉就是,眼巴前还行,就是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就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心里也没底,在宣布加息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磕磕巴巴,说话不利索,耳朵也不好使,内心的局促显露无疑。交给命运吧!2欧日不过从历史上看,美国每一次发生危机,美国都没有倒下,倒下的是其他国家。美元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货币,美联储是各国央行的央行。大部分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是跟着美联储走,美国放水他们就放水,美国加息他们就加息,这活,只要有网,我觉得我也能干。美联储没有祖国,心里装的是全世界。这些国家加息,自然也会面临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掣肘。这是经济韧性的一次大考。通过考试,就会柳暗花明,继续吃香喝辣;通不过,就等着美元来收割羊毛吧,几十年缓不过来。好榜样有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90年代的日本和新世纪的东欧,坏榜样更多,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区域无差别攻击。这一次,斯里兰卡已坠亡,土耳其在空中,不过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作为美国的“光明左右使”,欧盟和日本是否会被拖上天台?“傻白甜”的欧盟直到6月才宣布开启加息,此时美国已经加息了3个月,这种姗姗来迟,颇有被逼无奈的意思,间接表明了欧盟对自身经济的不自信。但没办法,通胀率既高又升得快,连续7个月创造纪录,现在已经是8.1%了。前天晚上,欧洲央行召开了一次罕见的紧急会议,担忧成员国急剧分化的国债收益率会割裂欧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十年前的欧债危机。很显然,欧盟经济承受不了快节奏的加息。这不,昨天德意法三国领导人突访乌克兰,充当和事佬,想劝和了。能源价格你悠着点,给通胀一点面子,给欧洲经济一点喘息。日本与欧盟不一样,它这次却选择了“叛变”:不加息,坚定原有的零利率宽松政策。即便这次美国加息75bp,日本央行依然维持短期利率-0.1%不变。日本的底气就在于:老子的通胀低!只有2.5%左右。作为低欲望的老龄化社会,日本的通胀一直就很低,是发达国家的一朵“奇葩”。保就业和经济增长,才是日本央行的首要任务,这点跟我们一样。但日本的问题一直都是内需不足,靠疯狂发债扩大政府开支来维持内循环。最终导致,美股、日债、中房,并列成为世界三大泡沫。代价就是日元狂贬值,日本国债遭到做空,这周两次熔断。市场在赌日本放弃零利率的货币宽松。日本的以静制动,还能坚持多久呢?如果日本的债市泡沫被刺破,那么30年前的衰退悲剧将重演。3中国中国比日本还“日本”,通胀比日本低,货币比日本宽松。日本是维持原有的宽松政策,中国是进一步宽松。跟其他国家跟随美联储不同,中国这几年的货币政策跟美国是反着来的:去年,你宽松我收紧;今年,你收紧我宽松。并非有意打脸美国,跟美国对着干,而是中国自有国情在此:房子。2021年经济比较稳,强调严控房地产发展,自然收紧货币;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房地产坍塌,自然宽松货币,用房地产来稳经济;我们的问题是房子,出路也是房子。但是2008年和2015年我们已经有过教训了。所以这次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滴灌;房地产要稳住,但坚决不能过热,房价不能快涨。如果搞大水漫灌,短期的经济和就业是好了,但失去了未来,不再有机会从本轮全球危机里走出来;如果猛然收紧货币,房地产泡沫骤然破灭,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前车之鉴。这也算是走钢丝了。神来之笔就是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居住成本从年轻人身上转移到银行身上。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加快租赁住房建设,还有一些创新手段:长沙和成都相继出台政策,由国企出面当房屋中介,长租闲置的二手房来做租赁租房;杭州加大了租房提取公积金的力度。肉必须烂在锅里,慢慢熬吧。回归到一个釜底抽薪的问题:在上述的“加息降息图”和“通胀行星图”中,全球都在加息,只有中国和土耳其在降息,那为什么土耳其通胀高出天际,中国通胀低到地底?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我水平有限,无法解答。有一条线索,在全球经济衰退阴影的影响下,全球股市都是飘绿,唯独大A红遍天下,傲视群雄。经济不好的时候,信心比黄金重要,比起喊口号,数据对提振信心的影响最直接。中美欧日是世界前四大经济体,瓜分了全球2/3的GDP。在这场全球通胀危机中,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应对,谁也抄不了作业。欲知后事如何,吃瓜静静看着。这个世界回不去了,从个人角度讲,在时代动荡中,每个人无法幸免。借用发哥的街头采访:我们都是一般蚁民,庶民又能做什么呢?咬紧牙关,怨天怨地也没有用,尽量做好自己。有什么想法就憋着,烂在肚子里,多想想保护好兜里的银子和油腻的身体。—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A股独立日新一轮的救市,到底在救什么?统计局说房地产飘绿,但股市不同意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有点2015年内味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然不多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方法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内部。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统计局说房地产飘绿,但股市不同意

有些事,看破不说破。1萎靡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房地产月度数据。不出意外,还是一片飘绿。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4.83万亿元,下降31.5%。销售数据较2022年1-4月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与销售下滑对应的是,1-5月个人按揭贷款9785亿元,同比下降27.0%。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5.21万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0%,下滑幅度比1-4月扩大,已经形成了对投资端的严重拖累,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基建大投资的发力。5月房地产的投资端和销售端双双进一步飘绿,由此导致房地产库存持续高涨。截止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6%。在5月楼市松绑政策的频次增加、力度加大的情况下,这点成绩肯定是没有达到预期。不过诡异的是,万花绿中一点红,5月的房价回升了点。5月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9878元/㎡,4月则是9674元/㎡,而3月是9911元/㎡,1月和2月过万。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全国住宅房价在逐步下降,但是5月,全国住宅房价上涨了。在投资和销售双双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房价还逆势涨了点。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敢说,我也不敢问。反正最近上海突然出现了单价78万和65万的天价住宅!2豪气房地产行业有多萎靡,房地产股票就有多豪气!数据是统计局上午10点公布的,然后地产股应声上涨。午间休息后,下午开盘继续拉升!到了收盘时,80%的地产股,上涨,各地产指数基金基本上涨了2%以上。这是要成为妖股的节奏了?房地产基本面和股市表现的这种明显背离,其逻辑就在于:房地产越不景气,就越会有救市政策,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就越大。资金总是先知先觉,在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这番言论之前,地产股已经拉涨一波了。其实不仅是行业不景气时如此,而且每次经济数据不好看时,地产股也是总能上涨。背后逻辑都是一样的,越不好,越需要房地产托底。所以总感觉,炒地产股赚钱的人,跟发国难财没啥区别。总之接下来,吃瓜群众搬好板凳,静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保时捷50元优惠券是没用了,看好“一人买房全家帮”,不仅全家凑首付,还全家一起还贷。3杠杆楼市松绑政策密集而至,但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现象:松绑力度是有上限的。南京全面放开二手房、郑州20%首付、广州“接力贷”、齐河县10%首付……纷纷被紧急叫停!节操还是有的,背后逻辑就是居民杠杆已经过高。这种结构性矛盾居民全面加杠杆的可能性很低。这是现在与2014-2015年的一个关键不同之处。所以,现在救市的一大暗含主线就是,把有购买力且负债较低的那些人勾引出来。特别是有钱买房但受制于政策而不能买的那2亿“新市民”。比如上海,对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生放开落户限制,来了就是上海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境良好。反应在救市的目标,就是稳住下行的楼市,而不是恢复以往的红火。客观情况也不允许恢复,能稳住就不错了。所以5月的楼市数据一出来,很多文章都开始分析环比增速,而不是同比增速,努力去寻找一些信心。所谓环比,就是跟今年4月相比;所谓同比,就是跟去年5月相比。一般来讲,同比才有意义。各项经济数据,包括GDP、社融,正式场合都是讲同比,公布数据也都是默认同比。当你开始分析环比时,虽然能找回到一些信心,但分析环比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说明,你其实没有信心了。就好比,你吃了伟哥后雄起了一把,表面来看你找回了一点信心,但吃伟哥这个事情本身就表明你已经没信心了。5月的楼市数据,环比4月有所改善,但同比增速是加速下滑的。就这,统计发言人还说“房地产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言外之意,稳住下滑就OK,真正的止跌回升还挺遥远。现在的房地产,就像是丑媳妇,离不开甩不掉。涨价,有房住不炒,未来还要不要了?降价,有系统性风险,不要命了?放任,还怎么经济转型?打压,还怎么稳经济?对地方政府而言,不救市,难受;救市,好像也挺难受的。对购房者而言,不买房,难受;买房,好像也不踏实。对投资者而言,就不难受了,因为思路很清晰,房地产的投资机会不在房市,在股市;不用买房企的房子,买房企的股票啊。—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股老爷又高又硬,新能源又香又甜,你错过了吗?新一轮的救市,到底在救什么?国务院重磅发声!买房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有点2015年内味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然不多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方法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内部。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股老爷又高又硬,新能源又香又甜,你错过了吗?

今天的大A与上周三一样,先来个加速出货,再来个躁动假摔,最后上演深V绝杀。要知道,美股这两天血崩,带动全球股市一起下跌,终究是A股扛下了所有。这种强硬表现,让很多吃瓜群众瞠目结舌。以后不要再拿A股跟中国男足比较了。1独立行情在以往,资金的基本思路。跳水:有获利盘出货,落袋为安;V型:有场外资金进场,有人担心踏空。这一个多月来,都是通过政策诱多来逼空,强势吸引场外资金进场。当场子暖起来后,踏空成为最难受的一方,眼睁睁看着别人数钱,但自己手里没货;出货方也难受,虽然挣到钱了,但猛地一拍大腿,卖早了!但这周的股市不一样。昨天和今天,连续两天,A股都是暴跌开盘,很吓人。今天上午,有多少人面如土色?一切责任都在美方!美国上周五公布通胀率,8.6%,超乎预期的高,这就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会更猛烈,这是股市的超级利空。美联储加息会议是这周四凌晨,美股要在很短时间内释放风险。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美股这两天暴跌!道琼斯两天跌掉5.5%。纳斯达克两天跌掉8.1%。主要经济体的股市都是一片惨淡,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下降。周一的A股不可能不受此影响,当天北向资金净流出135亿,创下近三个月的新高!当很多人感到悲观时,昨天我就满仓进场了!我相信,A股是独立行情,美股涨也没见你涨啊!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并不同步,是反着来的。在目前A股的场子已经暖起来的情况下,美股大跌不是A股跌的主要因素。顶多就是一个情绪反应,不具备可持续影响。所以,今天上午开盘,私密群里出现了很多跑路的悲观声音,但我坚定持仓。午间休息时,我坚信会回暖,让大家换仓等待抄底。顺便提个问:今天上午跌那么狠,北向资金为什么没有出逃?到下午快收盘时,如我所料。三大指数全部翻红,成交量破万亿,北向资金净流入,股灾被活生生扳成牛市。这种剧烈反转的主要原因,跟上周四一样,今天的金融机构很团结,齐心协力地护盘。昨天是抄底资金在慢慢进场,今天是场内资金夺路狂奔,但护国军止住了颓势。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良好局面,怎么可能让美帝搅局而功败垂成?若不出所料,明天的小盘会开盘涨,大盘资金可以歇一歇了。市场化的散户资金和机构资金进场,明天再涨一波,我就可以收网了。2诱多不是我吹,5月以来的这波牛市行情,但凡听从了我的建议,都挣到钱了。5月以来,上证综指持续缓慢上涨,股市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守住3000点,而是会涨到什么程度。A股,在不声不响之中,完成了从阿斗到回血王的华丽转身,堪称最美的逆行者,骚劲十足。爱,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让人防不胜防。而就在4月份,多少股民已经哀莫大于心死?我当时很担心股市会进入一个较长的熊市周期。到了5月,形势急剧反转,对此很多人是懵逼的,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是什么支撑着上涨?5月17日,当时股市突然好了一周,我就在小红圈发文:最近的股市经常发生这三种现象:1、如果开盘跌,那么一定会迅速翻红;2、3000多只股票下跌了,但指数依然是一片红;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上海没有回来,别听媒体瞎说!

上海有没有回来,上海人最有发言权,轮不到别人来说三道四。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疫情前的上海没有回来,疫情中的上海不愿离去。所谓的烟火气,反正我没怎么看到。1官复原职封城过程中停职调查的一些官员,在6月上演了“王者归来”。4月份,上海劣质的保供物资上了热搜,引发全国关注。4月27日,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郇秀志,在发放保供物资中存在渎职行为,致使居民收到腐烂物质,因此被停职调查和党纪立案。上海市纪委监委还特意强调,要严肃追究、彻查到底。6月9日,细心的网友发现,被停职检查的郇秀志已经官复原职,以宝山区张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原职身份出席活动。6月11日,宝山区张庙街道对此作出回应:郇秀志同志作了深刻检讨,停职调查自行终止。这就是上海解封后的缩影。原来,只是做了一场梦,什么都没有改变。2过期食物封城期间,劣质物资成为上海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解封后,依然如此!6月1日,解封第一天,我高兴地带着老婆孩子去逛商场,买了一杯火龙果冰淇淋。幸亏宝宝不爱吃,没吃几口,大部分被老婆吃了,当场就闹肚子。去了趟卫生间,发现卫生间已经有蜘蛛网了。当即我们就决定:只逛不买,期待已久的火锅盛宴取消!一直到今天,我都忍耐着欲望,没有下馆子。外地人可能无法体会,一个封城了78天的人,有多么渴望去餐馆大快朵颐一番!得有多无奈和狠心,才能忍住和克制这股强烈的欲望!想吃酸菜鱼,就去菜市场买鱼片和酸菜包,回家自己做;想吃火锅,就自己买食材,回家自己做,还不敢买羊肉卷和肥牛卷。亲身经历反复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6月6日,上班第一天,出了地铁,在熟悉的摊贩那里买了一张熟悉的葱油锅盔。几大口就啃完,半个小时不到就肚子痛,连上了两趟厕所!中午不敢吃东西,也不敢叫外卖,只好去吃肯德基。肯德基的质量没问题,吃完身体很正常,但汉堡的体积小了1/3!这意味着物价上涨了1/3。面条只吃素面,不要肉;旋转小火锅,只吃素菜,不要肉。有同事早上吃肉包坏肚子的,有吃牛肉面坏肚子的,当然也有叫外卖坏肚子的。所以,现在办公室流行带饭!一到中午,微波炉忙得不可开交。已经有人在网上晒自己的“中毒”经历。有碰到老鼠的。就连星巴克也未能幸免,咖啡变质发酸。餐馆充斥着过期食物的原因很简单,封了两个多月,很多食材已经过期,商家在封控期间损失惨重,现在无非是想在过期食材上挽回一些损失。继消化外来的劣质保供物资之后,上海人还要消化本地大规模的过期食材。不知道这个周期能有多长?6月1日我以为会是一周,现在我觉得一个月吧。3商业萧条解封十多天,我有个十分深刻的感受:打车比以前方便多了。接单十分迅速,秒接的节奏!就连远程的顺风车,接单速度也快了好多。周五晚加班到九点,不想坐地铁,打车又嫌贵,便试了试顺风车,也是秒接的节奏,疫情前可不是这样的。我又想到3日端午节,去滴水湖搭帐篷,按照以往,即便去机场叫顺风车,怎么也得半小时,但这一次只等了五分钟。由于出发时间的原因,我取消了一次,再叫时,又是五分钟。返程时,我提前两小时预定顺风车,事实证明我是多虑了,接单时间依然五分钟。跟几个司机聊了聊,接单这么快,看来复工的生意不错,司机们都予以否认。司机都出现了,但乘客没怎么出现。而且没什么人去机场车站,远程单子几乎没有,跑的都是短程。做一单是一单,日收入不仅没有报复性增长,反而不如封城之前。我才恍然大悟:难怪几次打顺风车,司机打电话过来,都是催我预付车费,而不是商量出发时间。打的的人不多,但地铁的人还是很多,这就说明,城市的商务往来还远没有恢复。现在上海各个商场十分冷清,就连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也是凄凄惨惨戚戚,小孩可以随意奔跑。路边转租的店铺多了不少,两个多月的封控,很多商铺都撑不下去了,但转租不像以往那么好找接盘,导致关门的店铺成为一道“风景线”。去任何地方,无论是地铁公交站,还是商场,还是街边苍蝇馆,统统需要扫码。一想到这个,逛街买东西的兴趣就大打折扣。别说顾客了,就连商店服务员,也全副武装。此情此景,逛街消费顿时显得索然无味。公司坐落于上海交通最便利的核心商务区——世纪大道地铁站商圈,旁边有一个96广场,里面的肯德基居然有一天还暂停营业了。有一天我中午去那里觅食,一度让我产生幻觉:解封只通知了少数人?更是出现过一幕让我很震惊的事情,上海陆家嘴金茂大厦旁边的草坪,很多西装革履的白领们坐在地上吃午饭!出现这种奇观的原因在于,很多商店不允许堂食。包括肯德基和麦当劳,也无法堂食。不允许堂食,怎么可能恢复正常的商业呢?所以,我每次看到新闻报道里的上海烟火气,都会露出一丝冷笑。卑鄙而拙劣的演戏!对于一个城市的商业而言,物流就是身体里的毛细血管,但现在这条毛细血管依然被堵塞着。6月1日,买了一本书,圆通快递,天津发货,8号才到货,整整一周;6月2日,给孩子买了两件玩具,京东快递,无锡发货,以往就是1-2天,但这次花了4-5天,我直到6号和7号才收到货。这两件货物光在上海都逗留了2天。解封一周后,8号下单电脑小桌板,无锡发货,京东快递,现在还没到浦东分拣中心。更悲剧的是,物流不仅慢,收到的货还是残次品。投影玩具呈现的影子模糊到看不出轮廓,电蚊拍的充电插孔有问题。至于上海与外地的人员往来,现在是上海人不敢出差去外地,外地人不敢出差来上海,基本还是处于中断状态。没有报复性消费,没有期待中的烟火气,没有人流如织,没有熟悉的笑容。某些媒体,我读书少,你别骗我!4心态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为了第二天的上班,大家打着雨伞排队做核酸。现在每天上班吃完午饭,第一件事不是去哪散步,而是去核酸点。小亭子面前的排队长龙,已经成为各个商务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说的是72h核酸,但由于检测需要时间,绝大部分人都是隔天做一次。核酸保质期如同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心态,怎么可能跟疫情前一样呢?大家最担心的,不是业务的长远发展,而是会不会突然再来一波封控?万一公司附近出现“羊”怎么办?毕竟,陆家嘴国金中心前不久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突然封锁,里面的人跟逃命似的一路狂奔到出口。微信群时不时出现各种封控传言,周末这两天要搞全员筛查,就有很多人在周五开始囤物资了。每天早上公布的上海疫情数据,比财经早闻更让人重视。俄乌战争和美国加息一时半会影响不了自己,但上海的一纸命令瞬间就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无处不在的核酸点、无孔不入的扫码、疫情新闻的日常化、封城噩梦的心有余悸,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确定性还没有回来。封控不是让你饿肚子,也不是中断生活,而是把生活的一切确定性都拿走了。除了抗疫这件事可以确定,其他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冰箱里依然塞满了食物,米囤积了两袋,油还有两桶,随时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那种不安和恐惧如影随形,难以消散。这就叫动态满仓,一边动态清库存,一边动态补货物。正常的上海没有回来,正常的上海人也没有回来。很多东西过去就是过去了,没处找补。就算补回来,也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就完事了,时间长着呢。我们不是金刚狼,不需要道歉和赔偿,也不需要治疗,受伤了就能立刻自我修复。对心态直接造成影响的,就是收入预期。每次排队做核酸,有时前后左右聊几句,无一不谈裁员和业务不好做。从收支角度讲,封控两个多月,大部分人的存款是增加的,因为相比收入,个人支出是锐减。著名经济学家林采宜,封控期间一个月的信用卡账单只有11.4元,惊动了招商银行:客户出什么大事了?但存款的增加,并不会带动消费的增长。当你的未来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你是不敢花钱的,存款的“救命”色彩会越来越浓。封控期间的很多消费想法,现在都没有成行。我本想着给自己换个新的台式机,屏幕更炫,音响效果更好,码字更爽。但解封真正来临时,我却犹豫了,现在已经打消了这个想法。以上就是上海全面解封的12天,距离恢复我们完完全全正常的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虽然解封之后非常兴奋,但是兴奋之后的冷静告诉我:眼前这个城市,我对它既熟悉又陌生,上海不是那个上海,我们还是我们吗?—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上海惊现百例“假阳性”!有人并不希望疫情结束荒谬丑陋的教材插图,岂能全怪吴勇?背后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
2022年6月12日
其他

有能力全民核酸,就有能力全民免费医疗

上海已经实施了72h常态化核酸检测,这周末又来了一轮全员筛查。身心俱疲之际,在网上无意看到一个数据。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2万亿元,2021年的数据还没公布。我心里顿时一惊。根据东吴证券、财新网的专题研究报告,常态化核酸检测只考虑一二线全覆盖,每年光检测费用至少有6670亿元。上海证券研究显示,仅考虑城市人口,全国范围内至少将新增75万个检测点。假设每个检测点的人员工资和水电是2000元/天,那么一年就是5475亿。两个数据加起来合计1.2万亿。一二线城市总人口有5亿,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推广到全国,很容易突破2万亿。按照这个数据推算,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足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还有这么几个数据,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统计,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不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支出2.1万亿元,跟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差不多。其中我国医保的个人筹资总额为1.6万亿,如果把核酸检测这部分钱省下来,老百姓都可以不用给医保交钱了。1普适性今天的文章重点,不谈核酸检测,谈免费医疗。首先有一个根本问题:我国是否具备免费医疗的实力?设立免费医疗制度,这是大多数国家普遍实行的制度,金砖五国(中印俄巴南)里四个国家都是免费医疗。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医疗专家李玲在2020年4月的时代财经专访中说的。李玲,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印度人均GDP是中国的1/6,俄罗斯人均GDP跟我们差不多,但两国在十年前就宣布了全民免费医疗。所以,李玲在访谈中直接喊出,中国推行全民免费医疗的时机已成熟。中国一直在探索免费医疗。2009年,陕西神木县重磅推出免费医疗,当地居民每年只要花10块钱就能享有免费医疗,因为剩余的钱,通过县财政可以支付。此项政策落实的第一年,除去国家的医保报销金额,实际花去神木县86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2010年,1.36亿元。只占神木县税收收入的1/20。对此,县委书记郭宝成说:“不过是一个县少盖半座楼,少修半条路的钱。“沿海发达地区都做不到的事情,西北偏远的神木县却做到了。在具体措施上,神木县并非靠钱砸,而是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农民、城镇居民,干部、职工全部执行同一标准。2010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到神木调研,他指出,这一模式可在全国复制,“不仅在百强县做得到,前三百到四百强的县都可以做到。”郭宝成胸有成足地对媒体说:“搞不搞免费医疗,其实关键不是有没有钱,而是理念。”如今的神木县已经褪去光环,但敢闯敢干的精神一直被人称赞。2含义免费医疗,并不是全民看病不花一分钱。全球只有古巴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医疗,即患者看病完全免费。其他国家仍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免费医疗,又称全民医疗保险。在这种模式下,由政府财政负担大部分医疗费用,个人只少量支付费用,一般不超过20%。以2009年的神木县为例,医疗报销实行起付线制度:起付线(乡镇医院200元、县级医院400元)及以下住院医疗费用由本人自付,起付线以上的合规费用,100%报销。所以,免费医疗的核心不是免费,而是高水平的全民医保:高覆盖、高补助。最终让人看得起病,病有所依,杜绝因病致贫的悲剧。高覆盖包括两方面,人群和药品;高补助就是报销比例高。从商业的角度讲,免费医疗其实是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在药品端,政府出面集中采购,数量大、信用高,能够降低药品单价。国家医保局在2021年开展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价52%。福建省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曾经对记者说,有一个药在三明卖到256元,在第一次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之后,该药品的价格降到了17.36元,第二次集采更是降至3.83元。药价的降低,对降低看病成本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在病人端,医保相当于将无数个病人的看病费用提前收取,集中到一个资金池,这个资金池不断有资金流入,但是由于这些病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集中看病,从而保证了医保资金的正常流转。所以,我国的医保基金每年都有结余,累计结余3.6万亿。而且医保结算是政府出面,既保证了医院不会出现赊账,也避免了病人成为议价的弱势一方而任人宰割。这种零售转批发,对顾客和商家都有利。只要医保基金能够运作好,并不是很需要地方财政。所谓地方财政承受不起免费医疗的支出,是站不住脚的。你就是个替补,甚至是饮水机看守员,轮不到你说压力大。关于这一点,李玲教授就明确反对“财政难以支撑能力尚且有限”的观点,神木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采购端疯狂压低成本,销售端集中力量搞团购,病人就医费用急降,药企和医院不用出门就有海量订单,李玲教授很鲜明地指出,从历史和国际上来,“全民免费医疗”是最有效的,性价比最高的——国家花的钱少,老百姓得到的福利最多。这跟常态化核酸检测是一样的,最初单价上百元,实行医保结算后,单价不断减低,现在单人单管只需要16元。单价虽然暴跌,但量大,核酸企业依然趋之若鹜。我们能够在一年内实行全民免费核酸,那自然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实行全面免费医疗。在财力和商业逻辑上,这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回归到我国的医疗事业,自从2009年推行医改,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全国卫生总费用从1万亿增加到2020年的7.23万亿,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而且个人支出占比不足30%,大头是国家和社会给解决了。医保覆盖人群也足够多,截至2021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亿人,覆盖比例超过97%。国家对医疗做了这么大的投入,但为何群众的看病负担越来越重、医患矛盾越来越严重呢?3医保目录截止2021年末,我们医保覆盖药物共2860种。但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药品15.44万种。医保的药品覆盖比例只有1.8%。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看病基本使用西药,而医保的西药覆盖比例达到1/3。但无论怎样看,医保的覆盖药物都是严重不足!我们药品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药品是基本药品,使用广泛,药价低,614种;乙类药品是可选药品,疗效较好、价格较高,2219种;丙类药品是特效药,基本为进口抗癌药、靶向药、新药等药物,15.15万种。医保目录全部是甲类药和乙类药,其中甲类全额报销,乙类需要病人自付一部分。最多最好最贵最能保命的丙类药,医保不报销。话说到这里,也就不必再多说什么了。医保目录,才是当前医疗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说医保只对个别核酸企业的核酸检测进行结算,那么就会导致两个后果:1、核酸检测的价格居高不下;2、个别核酸企业成为暴利的赚钱机器。核酸贵、核酸难,是必然会出现的。4公立医院医保目录覆盖药物的不足,还导致一个严重问题:医院的盈利压力很大。在我国的医疗体系里,国有资源占据绝对优势。我国共有10.2万个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仅占比24%;我国共有910万个床位,民营医院仅占比22%;我国共有医疗卫生人员1347万人,民营医院仅占比14%。特别是我国庞大的乡镇一级,基本看不到民营的影子。我们有这么庞大而完善的公立医疗体系,这是实行免费医疗的天然优势,但为什么这个优势无法成为现实呢?因为医院的绝大部分药物并不在医保的结算范围之内,必须是病人自付。批发变成零售,医院的创收压力陡增。所以我国的公立医院都是自负盈亏,没有财政补贴。一个公共事业,搞成了市场化经营。公立医院还是创收机制,国家经济在发展,老百姓的收入在增加,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过去上海一个普通门诊大概一百块钱就可以搞定了,包括挂号、检查、吃药。但是现在上海一个普通门诊的费用已经上升到五百块了。也就是说,我们有了医保,医保给你报50%,你自己还是要花250块,你的费用还是比原来高。一方面是大部分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价格还很高;另一方面就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看个感冒都要验血,做CT是家常便饭。这就是现在医患矛盾激烈的原因所在。古人有“宁为良医不为良相”的清高之语,但如今医生成为了暴利和红包的代名词,“白衣天使”的形象荡然无存。把治病救人的公共服务当成商业去经营,人民怎么会不抱怨?5结构《经济导刊》2021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医疗改革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2013年,郎咸平在电视节目中亮出一组数据:9000亿的医疗支出,80%给到了840万人身上。医保不仅仅是一个资金投入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如果国家投入的医保资金集中用到了少数人群,即使资金量再多,也无法建立普惠性的全民医保。只会成为一个无底洞。这就是2009年神木县的免费医疗能够成功的关键之处:不分社会身份,全体成员一视同仁。6希望神木县熄火之后,2012开始的三明医改又给了人希望。三明位于福建山区,是一个欠发达地级市,未富先老,2011年医保亏损2亿元。他们首先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在集采环节发力,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三明发起了一项名为“三明联盟”的药品耗材联合采购行动,从原来三明市内各个医疗机构各自采购变成了三明市统一采购。效果立竿见影,69种药品采购价降了50%以上,一款名为“洛贝林注射液”的药品价格从92.2元降到了27.3元,最大降幅药品单价从256元直降至7.8元,降幅超过90%。医药代理叫苦不迭,但三明的医保基金当年就出现了结余。紧接着改革医院的薪酬体制,医生的收入与开药、化验等业务脱钩,重点考察门诊次数和治病人数,绩效奖金不从医院领取,而是由财政发放。让医生从赚钱目标转变为治病目标,杜绝过度治疗。结果,医生的收入不降反升,2011年至2020年,三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医生平均年薪从5.65万元增长至16.93万元。仅此两项重点改革,三明的病人住院天数大幅下降,个人平均自费费用下降,自付比从53.75%下降到29.47%。医院、医生、病人,三赢!与神木县建立免费医疗体制不同,三明市主要从药品价格着手,杜绝药物乱加价,减少了病人的负担,也降低了医保负担。医改总会动摇少数人的利益,在诸多争议之声中,2017年,国家深改组大力推荐三明的经验,为三明正名。2021年3月,国家领导人专门前往三明考察医改成果,旗帜鲜明地指出:“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对三明医改一锤定音,成为推动全国医改的模范生。很多人喜欢混淆概念,从财政负担的角度质疑免费医疗,这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资金投入将近两万亿元,说明我们并不差钱;另一方面免费医疗的核心是医保,医保资金来源于个人和企业,地方财政支出只是个替补。疫情两年,中国成为世界抗疫优等生,免费检测、医保结算、财政补贴是中国抗疫取得优异成绩的亮点和基础。所以李玲兴奋地振臂一呼:这次抗疫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改革时机已成熟!—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公司成立仅5天就能为上海保供?背后真相令人不寒而栗!荒谬丑陋的教材插图,岂能全怪吴勇?背后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消费水平到底有多低?
2022年6月11日
其他

要变天了!防疫政策急速转变,明天股市肯定大涨!!

本来写好了一篇稿子,但我现在心情有点小激动,留着以后再发吧,今天必须一吐为快。中国经济头上的那座大山——核酸检测,正在被快速移除。下午两点多,志愿者在小区微信群里发了段文字,看得我异常兴奋:政策以复工复产为中心,交通开放,核酸有效期从48h延长为72h。全是好消息!紧接着两点半,上海市政府重磅公布复工复产的行动方案。在会议中,上海市政府向抗疫人士表示了感谢,提出要坚决打赢经济重振攻坚战。这就明显意味着,抗疫结束,工作重心转变为经济。这是今天最大的新闻。北京也传来好消息,继“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后,北京继续严查核酸检测公司。今天,“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北京警方已对该实验室立案侦查。北京卫健委今天还表示:核酸检测公司要逐一整改,整改不到位就坚决退出。与此同时,继前天宣布“”北京本轮疫情早期传播链条基本被切断,已完全得到控制“后,北京欢乐谷今天决定恢复开放营业。然而,好消息并没有结束。就在昨天,四川阆中强制要求每周一次的个人自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仅仅过了一天,阆中就改口了,将强制改为自愿,此事瞬间冲上热搜。的确是“天下苦核酸久矣”!这可是周末啊,各地方政府为了明天的股市,可真拼命啊!对于常态化核酸检测,我一直不看好,理由我在小红圈就说过:核酸检测的变化,就是防疫政策的变化。从国家医保局的突然改口,到昨天景甜突然被查,霸占热搜第一,形势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联系到今天纷至沓来的好消息,一切尽在不言中。现在不仅是核酸检测,连疫苗也成为争议话题。前天,5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对“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了白血病”这一问题进行了正式回应。回应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居然在这么高规格的正式场合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过程、这个回应本身更有意义。疫苗副作用一下子成为公开的热议新闻。很多事情的变化,来得太突然了!5月25日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是一个重大转折点。第二天,海口美兰机场就宣布取消核酸查验,医保局拒绝支付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紧接着第三天(27日),北京宣布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哪知道周末两天也不消停啊?!确实是时不我待,争分夺秒。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有一点我很确定:事情在快速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下午我很兴奋地发了个朋友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政策又回来了,这才是证明制度自信的最佳方法,也是迎接美国全面竞争的唯一方法。相信祖国,明天满仓!—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昨天的会,今天的股,明天的路荒谬丑陋的教材插图,岂能全怪吴勇?背后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国家正在推进两个“救市”,你该如何选择?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荒谬丑陋的教材插图,岂能全怪吴勇?背后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最近几天,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轩然大波,插画出现大量令人瞠目结舌的画面:宽眼距、塌鼻梁、微张嘴巴的唐氏综合症;纹身;兔女郎;抱女生胸、扯裙子、露底裤;生殖器暴露;国旗星星倒挂;战斗机加日本小编号;……人民日报发表了多条微博表示关注,直到今天上午,教材话题依然霸占了百度热搜的前两位,“三问人教社”在微博创造了4亿的阅读量。绝对是举国关注,全民吐槽!无利不起早,我们从资本的角度来扒一扒。1无中生有这几天,一个叫“吴勇”的人,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因为教材插图的设计师就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然而神奇的是,中国并不存在“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这样一个法人单位,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企查查、爱企查等平台均查无此“人”。一家公司想要正规经营,都要先去工商局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然后才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被查询到。那些明星都喜欢成立XX工作室,他们的工作室都是可以被查询到的。谁也没想到,一个世间不存在的工作室,居然能够成为教材的设计单位?我们用了10年的小学教材,居然是三无产品?这简直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假冒公司名义活动是严重违法行为,那么它是怎么一路绿灯登堂入室的呢?吴勇此人不简单。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很快成为出版社最年轻的处级干部。这里面牵扯到他的人生贵人:吕敬人。是吴勇的大学老师,也是吴勇在出版社的老板。吕敬人号称是书籍设计界的泰斗,地位很高,是教材的艺术总顾问。吴勇是吕敬人的学生;吕旻是吕敬人的儿子;郑文娟既是出版社的编辑,又是吴勇工作室的员工;这三人都出现在教材的人员名单里。继续深挖,吕旻和吕敬人父子二人,合作开了一家公司,父亲作为大股东,儿子作为小股东和法人,做的也是图文生意。吕敬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北京敬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和董事。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就有1000万,规模不小,最近刚刚中标成为了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图书纸张供应商之一。所以,“吴勇”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封闭的圈子。吴勇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留学,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汕头大学视觉传达专业主任和教授,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艺术顾问和国际设计师联盟AGI成员。从履历头衔来看,吴勇的专业能力不成问题。网上有人找到了吴勇的其他设计作品,审美都很在线。高学历、高资历、专业在线的吴勇,为什么偏偏在教材插画翻了车呢?大胆推测,教材插画显示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但这并不代表是吴勇亲自设计。设计工作室就是个二道贩子,只负责接揽业务,具体干活的另有其人,相当于业务外包了。自己啥也不用干,中间倒腾一手,只负责赚差价,躺赢!插画师的报酬低、审核也不规范,这势必会影响到插画的质量。这就叫中间商赚差价,两头通吃。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的经费来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是央企,编写教材的经费来自于国家。又是骗取国家经费的糟心事!插图设计只是教材编写的一方面,接下来扒一扒人教社的教材生意。2全产业链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人教社”)注册资本21.55亿元,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这是一家负责教材的央企。人教社2020年透露,200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一两百家出版社同时竞争的局面,但即便如此,人教社教材至今依然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但它的产品不局限于教材,还有教辅、电子音像、数字产品等延伸产品,以涵盖幼儿园到大学的教材为核心,打造教材行业的全产业链。根据人教社在第32次全国中小学教材工作会议的公开数据,2020年人教社和各地印刷发行单位全年共发行中小学教材38.87亿册。一年就有这么多,这里面得蕴含多少商机!每个课本背后都有附赠的电子音像产品,这可不是免费的,要付费使用的,价格可不便宜。最便宜的是幼儿园教师参考书磁带,标价6.5元;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录像光盘则是96元。就这些光盘磁带,每年都是几百亿产值的市场规模。人教社还开拓了智能终端业务。人教Pad是人教社为中小学师生设计的智能教学终端,预装正版人教数字教材,分为两种配置,价格区间在3680-4380元之间。但人教Pad配置很低端,采用10.1英寸1200*1920分辨率的大屏,搭载联发科2015年推出的MT8173四核处理器,最高存储规格为4G+64GB,运行Android6.0系统。而苹果公司2021年推出的ipad9,采用2160x1620像素分辨率,搭载A13仿生芯片,售价才3299元。当然,人教Pad卖这么贵是有原因的。它是和人教社教材绑定的,苹果ipad再高级,也无法直接用人教社教材。学生要想学习教材,除了人教Pad,没有其他选择。教材插图事件爆发后,人教社官网现在已经删去了关于人教Pad的配置及价格介绍,仅保留产品特点和用户反馈两栏。人教Pad不仅贵,而且不向个人消费者出售,由学校统一采购,价格都是统一的一口价,不存在“量大从优”的打折优惠。学校经费来自于国家拨款,这就相当于薅了一把纳税人的羊毛。与人教Pad紧密相关的数字教材目前则已在广东、广西、上海、天津、河南、宁夏等2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实验探索,覆盖师生3000余万。还有教育培训,目前其教师网络培训和服务平台用户目前已覆盖全国,拥有注册用户230余万人。综上,人教社的业务特点,与核酸检测一样:量大、高利。人教社的业务比较多元化,为了各自开展业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人教社投资成立了5家公司。核心子公司有三家:人教教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15亿元,承担了教材以外的纸质图书的发行业务;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的注册资本为5.09亿元,负责电子音像产品的业务;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35亿元,负责数字产品的业务;再加上母公司主要负责的教材业务,这就形成了人教社的四大支柱产业:教材、教辅、电子音像、数字产品。统统都跟教材有关。3垄断人教社有这么多业务,但有个核心因素:产品的销售没有问题,产品的制作质量有没有问题?教材,人教社几乎垄断了市场,不愁销路,教材质量如何把关?人教pad,跟教材绑定,不缺销路,那么谁在制作pad?教辅光盘,跟教材绑定,也不缺销路,那么谁在制作光盘?从商业常识的角度讲,如果我垄断了一个市场,我的产品销售跟产品质量的关系不是很大,那么肯定不会在产品质量方面下功夫。我的主要精力肯定是维护垄断的销售渠道,防止别人进入。以沸沸扬扬的教材插图为例,人教社交给了吴勇工作室来操作,但最终的采纳和审核肯定是由人教社负责。那么丑陋的插图,能全怪吴勇吗?以教材为例,现在已经有家长现身控诉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缺少逻辑,突然出现,然后就突然没了,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扰。没有消费者导向,自然不会有产品导向,产品质量当然堪忧了,能糊弄就糊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的千秋教育,大家的关注点不应该集中在吴勇身上。即便杀了吴勇,也还会有后来人。所谓国外资本渗透,更是虚张声势,无中生有,转移焦点。阴谋论能吸引眼球,但经济规律才是你应该去深入了解的。敌人总是在内部,蛀虫就在你身边。—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公司成立仅5天就能为上海保供?背后真相令人不寒而栗!上海惊现百例“假阳性”!有人并不希望疫情结束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不仅垄断暴利,还是外资背景紧急叫停!医保拒绝支付核酸检测费用!哈哈哈,我太开心了!!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昨天的会,今天的股,明天的路

发了两次都不成功,放弃了。原文发在小红圈了,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后,即可阅读。顺便发个广告。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大V被禁言,还有戏谑要转型情感博主,很多接地气的、真相了的文字,无法出现在公开渠道。形势会越来越难。所以一个月前我就弄了小红圈+微信群,一些精华的、浓度高的财经文字我会发在小红圈,每天1-2条;微信群每天都在聊,群友基本都是8090后,内容都是财经相关的,在大众讨论中能够更接近于真实。无论是挣钱糊口,还是能力锻造,提升认知都是第一步。我本身就是在上海做证券工作的,985本硕,加入我的小圈子,绝对会是你2022年物超所值的投资。点击「阅读原文」,来吧,三天无理由退款。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公司成立仅5天就能为上海保供?背后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5月22日,上海宝山区高境镇发布了一则关于保供物资发放的公告。很寻常的一件事情,但眼尖的网友发现了不寻常:上海朝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17日。仅成立了5天,就成为了保供企业。公司比蔬菜都新鲜啊。不仅成立时间晚,而且这家公司的实缴资本0,参保人数0。这就是一家空壳公司。还有更令人气愤的,这家企业无食品经营许可证,也不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布的“保供企业”名单里。也就是说,一家仅成立5天的空壳公司,连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没来得及办理,却已经可以参与保供物资的发放。我们来扒一扒这家神奇的公司。1天降神人上海朝晟食品有限公司的两大股东分别为郑世磊与常艳青,两人各持股50%。通过进一步查询,自上海封控以来,从4月20日到如今,两人已经注册了包括上海朝晟食品在内的6家新公司,每家公司的股权都是一样的,两人各占50%。这些企业都与食品或贸易相关,但都不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布的“保供企业”名单里。怎么一下子突击成立了这么多公司?在封城的上海,一口气连续注册了6家公司,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首先,一个人在注册公司前,都是深思熟虑,仔细了解了市场需求才会做出决定,这就说明这两个人的商业眼光十分锐利。在4月下旬,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就能预判到京东美团难以解决上海的物资供应问题,保供企业大有可为。其次,在封控期间,他们轻松解决了注册公司的繁琐程序,说明执行效率非常高。有些流程是无法线上完成的,必须当面操作,但牛人就是牛人,能够办到普通人办不到的事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得不服啊。最后,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普通人叫个外卖都难,但他们能够把物资采购、人员调动、仓库储存、运输难题一一解决;在京东美团都难以突破上海层层设防的情况,这两位只用了5天就能打通层层关节,顺利往上海送物资。不得不说,这是高人啊。美团沉默,京东流泪。强烈建议强子让这两位神人来代替徐雷,京东荣登互联网NO.1必定指日可待!不管怎样,为了解决上海人的吃饭问题,高人操碎了心,其心可“嘉”。音乐起:听我说,谢谢你……那么,这两位股东到底是何方神圣?常艳青,现在总是强调自己是平头小老百姓,就是一个怀孕七八个月的普通孕妇。但一个行动不便的孕妇,是如何遥控指挥这一切的?这怀的是哪吒?既不影响行动,还有神力相助。郑世磊,手里还有个公司叫上海兴轶实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不简单,在上海封控期间,多次中标宝山区某镇的采购招标,从高温慰问品到垃圾袋,涵盖门类十分广泛。上海朝晟食品有限公司有一位高管叫高秀萍,这个名字出现在3月份以来上海新成立的13家公司里。公司类型从室内装修到网络科技,从食品供应到法律咨询,十分全能。但她最关键的身份,其实是上海鼎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这是一家代理记账公司,专门为其他公司提财务咨询、税务筹划等服务。因此,上海朝晟食品有限公司为高境镇提供保供服务,此事没这么简单,不是孤立的,是一揽子生意,背后涉及到很长的商业链条。2暴利此事经过舆论发酵,凤凰网《风暴眼》的记者采访了牛人常燕青,常燕青透露:“我们提供的蔬菜包一份大概12斤,里面有山药、红薯、豇豆等,而且质量都是非常好的。这样一份蔬菜包我们和基地的合同价是58元,给政府的保供价是60元,基本上是最低的了。”政府收购12斤60元,平均5元/斤。根据我收到的保供物资的经验,蔬菜包除了常燕青明确的山药、红薯、豇豆,一般就是萝卜、土豆、白菜。他们的供应商来自山东省兰陵县农业合作社,按照山东现在的市场批发价,红薯2元/斤、土豆1元/斤、白菜0.5-1元/斤、萝卜1-1.5元/斤。如果量大的话,价格会更低。现在我自己在上海用美团外卖也能买到4.5/斤的土豆和4/斤的白菜。上海朝晟食品有限公司支付给蔬菜基地的采购价不可能是58元/12斤,所以,这里面的利润是很惊人的,保守估计利润率(利润/成本)都有100%。根据4月份上海的几份通告,保供企业绝对是暴利!在4月19日上海公安局的这则通告里,生活物资的成本25万,销售175万,获利150万,也就是说利润率600%!同样是4月19日的另一则通告,梅龙镇居民收到劣质猪肉,保供企业的采购价300万元,卖给政府就是760万元,利润率超过100%。我的朋友圈还有过这样的控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诱人的利润,才激发出一些人的无穷潜能,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在上海疫情接近尾声之前,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国家正在推进两个“救市”,你该如何选择?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上周的付费文《数据很差,形势危急,但我不悲观》在前几天还是和谐了,相关观点会继续出现在今天的文章里。说股市和楼市,全文五个章节。1引言在全球前20大经济体里,只有中国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引擎。其他国家都是股市、债市和资源,其中发达国家基本都是以股市作为引擎。所谓增速换挡、转型升级,就是将经济引擎从房地产切换成股市。早在2012年我读研那会,大家都在说国家要大力发展股市了。经济转型升级就是2011年那会提出来的,是政府会议的高频词汇。制造业迭代、发展高新技术,只能靠股市,房地产、银行、政策主导,都没用。2014年,经济下滑、楼市冷却、库存高企,下半年,政府开始救市,解除限购、松绑房贷、降息降准,纷至沓来。与此同时,A股红红火火,各公司的白领无心上班,炒股成为必谈话题。毕竟,炒股挣钱比上班轻松容易多了!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跟现在的暮气沉沉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的意外股灾,宣告了旧时代的卷土重来。炒房者天天大宝剑,炒股者尸骨无存。2022年5月,在地方政府“聒噪”了2个多月之后,按捺不住的央行终于下场救市。紧接着,南京、武汉放松限购,北京、上海下调利率。一唱一和,双方十分默契。与此同时,从4月27日开始,A股已经连续牛气了四周,堪称最美的逆行者。这与2014年何其相似!身处大时代,你该如何选择?2022年的楼市与股市,谁是大宝剑?谁是天台?2这次不一样房地产的松绑措施,在此不再赘述,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说两个被媒体忽视但更具风向标的动作。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新一轮的救市,到底在救什么?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房地产不是货币蓄水池,它本身就是创造货币的印钞机!1救市行动本周的最大新闻,毫无疑问是房地产的救市行动。上周日和本周五,央行连续两次调低了房贷利率。昨天是520,有人说这就是央行对房地产的真情表白。其实,房地产的救市从3月就开始了,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楼市松绑。央行这两次的下调利率,幅度很小,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不仅是对地方救市行动的合法化,也是吹起了全国救市的号角。接下来,还会有密集的松绑政策。去年收紧了一年,今年开年怎么就突然加速放松了呢?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要重新拿起夜壶,继续房地产经济模式。这话对,但也不对。从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一直面临下行压力,但对房地产始终是严格控制。去年下半年,经济十分不景气,各种宏观指标不好看,但国家也没有放松房地产。国家告别房地产进行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是很大的。但今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从2月份开始,我们的金融数据始终存在一个现象:国家宽货币,但企业和居民不贷款。到了4月份,这种躺平的现象更加严重,各项贷款指标创下新低。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前几年大家都还愿意贷款,贷款增速也不错,只是结构存在一定问题,钱没有大量流向该去的地方。但今年是数量问题,连贷款都不要了,这就更要命。所以,2月份出现这个问题,3月份各地方就开始楼市松绑;4月份更加严峻,5月央行就直接出面放松楼市。这个时间的衔接并不是巧合,而是有内在逻辑的:房地产才是真正的印钞机。没有房地产以及衍生出来的贷款,货币就无法传导下去,钱都淤塞在金融机构里,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因此,房地产救市,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过程。2金钱的流通通常认为,钱是通过贷款的形式流入到市场里。这句话没毛病,但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大家还是不懂里面的逻辑。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一个人的负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资产。你欠我30万,这30万是你的负债,但它是我的资产。现在你去买房,房子价值100万,你付了30万首付,贷款70万;房企拿到这100万后,会通过支付工程款、工资等形式投入到市场。最终流入市场的资金,不是你手里的30万自有资金,而是连同银行贷款在内的100万,市场新增了70万货币。我借给你30万,就是宽货币;你用30万贷款100万,这就叫宽信用、信贷扩张。如果现在你不去买房,把我借给你的30万存进银行,这么社会资金就不会增加,信贷传导链中断了。这就是宽货币没有产生宽信用,资金在银行体系里空转。实际上,房企拿到你的100万后,可能还会加杠杆再投资,从银行再贷款100万出来使用。所以,信贷扩张是有乘数效应的。最终你的30万,撬动了200万的货币流通。这200万分到供应商、员工、建筑商那里,大家都拿到钱了,就会进行各种消费和投资。经济一下子就动起来了。无论是你的房贷,还是房企的加杠杆,都是通过把房产或土地抵押给银行,银行才给你贷款的。从30万到200万,这新增的170万,就是房地产凭空创造的货币。如果说房地产是货币蓄水池,那么它就应该是吸纳了你的30万本金而已。也就是说,只有全款买房,才能说房地产是货币蓄水池。所以在我国,房地产根本不是蓄水池,而是超大功率的印钞机。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没有房产抵押,是很难贷到款的;他们贷到款后,其中一部分也是拿去投资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就是银行不断创造信贷的主力。3房地产是印钞机这些年大家普遍有一个焦虑:自己的收入跟不上物价的涨幅。所以,很多人买房,就是为了抗通胀,让自己的资产跟得上印钱速度。这里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财富是什么?财富不是纸币,因为纸币本身是一张废纸,没有任何价值,纸币的唯一价值在于它的购买力。这跟以前的金本位不同,以前纸币直接跟黄金挂钩,纸币就是黄金,所以纸币本身就是财富。再往前推,近代以前的货币都是金属货币,金币、银币、铜钱,这些货币本身就有价值。但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各国的货币不再与实物挂钩,只是一种信用而已。换句话说,1973年以前的货币,政府不能随意印刷,受到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限制;1973年以后的货币,政府可以随意印刷,没有上限。比如2020年的美国,美联储直接规定,投放美元不设上限。由于货币是各国印刷出来的,这个印刷能力是没有上限的,基本是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所以信用货币天然具有贬值属性。因此,要想做好投资,保持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就必须知道自己国家的货币是怎么来的?中国过去20年的货币,主要就是通过房地产来创造的。根据央行的数据,截止2021年末,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2.17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粮食危机要来了?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这是美国基辛格博士曾经说过的话。1限制出口5月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粮食的大动作。最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有点忙,正在牵头协商恢复黑海航运,以帮助乌克兰出口粮食。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50%)、第三大油菜籽出口国(20%)和大麦出口国(18%)、第四大玉米出口国(16%)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12%),堪称“世界粮仓”。在正常情况下,乌克兰75%的粮食产量用于出口,但由于战争,现在约有2000万吨无法运出。所以,5月18日,古特雷斯在联合国粮食安全部长级会议上忧心忡忡地指出,战争加剧了新冠疫情引发的粮食供应问题;如果现在不着手解决,全球将在“未来数月”面临粮食危机。根据联合国数据,全球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从疫情前的1.35亿人增加到现在的2.76亿人,两年增加一倍。现在,各个粮食大国开始寻求自保,限制出口。大家熟悉的,印尼在4月28日禁止出口棕榈油,印度在5月13日禁止出口小麦,其实限制粮食出口的名单远不止这两家。阿根廷、埃及、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伊朗等20多个国家,已经限制了主要粮食的出口,名单遍布四大洲,受出口限制的粮食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17%。今年以来,能源价格的暴涨得到广泛关注,但粮食价格的飙升不遑多让。小麦价格上涨超过60%,大豆上涨了26%,大米上涨16%,玉米期货上涨37%粮食价格这种大幅上涨,意味着今年很多小国要面临粮食不足,甚至闹饥荒。能源可以少用点,大不了骑自行车烧柴火,但是饭没办法少吃点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基辛格博士才会说,粮食是一种武器,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2美国控制粮食美国确实牛逼,用美元结算石油控制了全球石油贸易,用美元霸权控制了全球经济,用核航母控制了全球军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的农业同样独步天下,农业也是美国霸权的支柱之一。离开了美国的农业出口,这个世界同样要出大问题。因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全球占比10%,是第二名巴西的2倍,俄罗斯连前十都不是。美国在执行休产休耕的情况下,累计粮食产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5,每年出口约1.5亿吨。其中,大豆出口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32%,玉米占全世界的36%,小麦占全世界的11%,高粱占比64%,这是一组很惊人的数字。而且,美国农业人口只有300万,占总人口的1%,他们不搞个体户,都是大农场。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汗颜。因此,从供给端来讲,美国对世界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大豆、玉米和高粱,更是美国粮食战略里的“王牌”,总产量占全球的六成左右,牢牢掌控着全球粮食供应的主导权。美国的粮食霸权不仅仅体现在供应量,还体现在全球交易中。全球四大粮商:美国嘉吉、美国邦吉、美国ADM和法国路易达孚,路易达孚也有美国股份。要知道,四大粮商几乎“垄断”了全球粮食市场的交易,控制全球80%粮食交易。英国的《卫报》也曾表示:“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脱全球(农产品)四大巨头。”这四家百年跨国粮商布局农业全产业链链条,从农田到餐桌,成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粮食生产体系,对全球粮食贸易形成垄断性控制,掌握粮食的定价权。像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这样的粮食出口大国,往往需要通过四大粮商来完成出口交易。四大粮商就像一个超级大卖场,各国的粮食运到他们这里,由他们卖给买家,价格也是他们说了算。有点类似于十几年前的“国美”,不生产家电,只是家电的搬运工,但垄断了家电市场。2021年四大粮商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268亿美元,面对2022年的粮食价格上涨,来自美国的粮食巨头又赚大发了。3中国进口粮食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5亿吨,占中国粮食总产量(6.8亿吨)的24%;出口粮食仅为331万吨,进口是出口的50倍。单纯从数据上看,美国的出口粮食全部运往中国,刚好可以满足中国的需求。我们粮食进口有一个典型特征:集中。进口的粮食品种很集中,进口来源国也很集中。中国的大豆90%依赖进口,2021年的大豆进口量,占到粮食进口总量的60%;其次是玉米,占粮食总进口量的17%。这两项合计占到中国粮食进口总量的3/4以上。作为中国主要口粮的稻米和小麦,进口依赖度反而很低。特别是水稻,基本是自给自足。所以,一些自媒体渲染的中国粮食危机,大家不必过虑。在粮食进口来源国中,美国排名第一,占我国粮食进口比重达到37.3%,其次是巴西,占到35.3%。这两个国家合计占比将近3/4。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大豆和玉米,大部分都是从这两个国家进口。排在美国和巴西后面的,相继是乌克兰、阿根廷、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这七国合计占比93%。全部是西方国家。多说几句俄罗斯,俄罗斯地大物博,但在世界粮食出口市场中,俄罗斯的地位较低,排在前十开外,颇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洲和土耳其,中国排在第三,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10%不到,近几年不断下降。在俄罗斯的粮食出口主要品种中,没有中国最需要的大豆和玉米。仅在小麦一项中,中俄有一定的互补性,但俄罗斯出口的小麦,2021年仅有0.1%到了中国。所以,中国的粮食安全,基本上指望不上俄罗斯。但乌克兰指望得上,乌克兰不仅是我国的第三大农产品进口国,而且有我们很需要的玉米,我国30%的进口玉米来自于乌克兰。4粮食危机?中国的粮食储备全球第一。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中国人口占世界20%,但是囤积的主要粮食却超过了全球库存总量的50%。根据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的披露,即使按照每人每天一公斤主量的消耗量,中国单单是中央粮食储备量可以维持1年9个月的全民消耗,这还没有算上地方性的自主粮食储备。中国2022年度占全球粮食库存量的比重,玉米达到69%,大米达到60%,小麦达到51%,均在过去10年里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可以说在对待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囤粮问题上,有一种近似疯狂的偏执。这既与我国国情相符,也是因为两千年历史循环上演的饥荒导致中国人对饿肚子充满了恐惧。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的粮食进口始终保持平稳。1至4月累计进口粮食506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5074万吨,仅略减0.3%。中国人的饭碗,还是很稳的。实际上,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粮食产量供应全球使用绰绰有余。那些发生饥饿的国家,基本都是闭关锁国导致的。现在全球2/3的重度饥饿人口集中在8个国家∶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南苏丹、苏丹、叙利亚和也门。这些国家要么不是WTO成员国,要么是WTO成员国,但不参与全球贸易。包括我们的东北邻国,隔三差五就缺粮食。反观埃及,1亿人口,全国95%土地都是沙漠,可利用面积只有浙江省的一半,但新世纪的它闹过大饥荒吗?因为埃及是最早一批加入WTO的国家,是现在的第四大粮食进口国。如果闭关锁国,埃及分分钟饿殍遍野。局部战争不会带来粮食危机,但战争导致的逆全球化和闭关锁国会带来。就如同,疫情不会造成物资短缺,但抗疫导致的封城会。—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俄罗斯人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是时候认真讨论「俄罗斯解体」这个问题了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不仅垄断暴利,还是外资背景这个国不厉害,别再尬吹了!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明明进入了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但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4月,有人在知乎提了这么个问题:中国的中下层真的没钱了吗?消费真的枯竭了吗?截至目前,2625万浏览量。有两个高赞答案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回答是:很快就没有中下层了。另外一个回答是:其实,从数据来看,中国人的收入和消费潜力都不错,确实挺幸福的。我国人均GDP1.2万美元(人民币8.1万元),妥妥的中高收入国家;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增速超过GDP,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人数碾压全球各国。央行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截止2022年4月末,我国居民存款规模为110万亿元,人均存款额大约为7.5万。2022年1-4月,居民存款规模增加7.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2.01万亿元,这说明居民收入在增加。所以,才有了下图所示的新闻:但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不断下滑,去年下半年就萎靡不振,去年底达到历史冰点,今年3月直接下降3.5%,4月进一步下降11.1%。这个降幅已经超过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上半年。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思考一下:1、社会总财富在不断增加;2、房地产越来越不景气,居民的房贷支出在下降;3、疫情刚爆发时期的社会消费也比现在强;在这些情况下,社会消费还这么低迷,就只说明一点:财富分配不公。财富越来越集中,穷者恒穷,富者恒富,社会总消费当然起不来了。不仅上述的招行、光大、平安这些股份制银行如此,国有五大行也是这样。根据工商银行的2021年财报,存款资产超过800万的私人银行客户,人数只占总客户数量的0.03%,但掌握了13.7%的财富,人均1162万;剩下99.97%的客户,掌握86.3%的财富,人均2.1万。还有中国银行,存款资产超过800万的私人银行客户,人数只占总客户数量的0.05%,但掌握了19.6%的财富,人均1466万;剩下99.95%的客户,掌握80.4%的财富,人均2.7万。什么叫百万富翁?不是指年收入或总资产,而是指年利息。实在是触目惊心。所以当下该如何提振消费呢?发钱是不可能了,就算想发,怎么确保钱能如数进入居民账户呢?行政成本比较高。还是发消费券比较现实。现在总共20多个省市先后发放消费券,总规模34亿元,效果应该还不错,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城市实行。比如发放100元餐饮消费券,没有的话你可能不去消费,有的话你就会带上女朋友吃个200块钱的火锅,这就撬动了2倍的消费。而且,吃完火锅,你还会买个鲜花,做个美甲,买杯果茶,这个撬动比例就更高了。再比如,酒店消费券,就能撬动住宿餐饮交通这样很长的产业链。最近央行广州分行介绍,今年广东省内累计投放6.07亿消费券,撬动消费交易35.81亿元,撬动比例6倍。而且发放消费券还有个好处,消费券金额不大,还要用手机抢,那些富人一般就懒得去操作这个了,最终消费券都发到了普通人手上。当下,消费券是发了,但规模远远不足,没个四五百亿都只是哄小孩的意思意思而已。只要有消费券,小区大门也阻止不了老百姓的消费。真不是疫情,只是没钱而已。—END—说几个被忽视但很重要的事情,让大家清醒清醒养老是个大问题,未来靠啥养老?断崖式降薪、大厂裁员潮,何时是个头?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俄罗斯人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如果中文媒体对一个国家的民众生活状况完全不报道的话,一般只有两种情况:敌军过好了;友军过差了。1抢购纸张在4月份,当上海人对可乐一罐难求时,俄罗斯人在抢购另外一样东西:A4纸。以至于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出台限购政策:每位俄罗斯人去超市只能购买2包A4纸。这种纸张限购,很容易让中国人想起香港的奶粉限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一个国家抢购和限购纸张的。一盒500张的A4打印纸,战前是四五百卢布,战后飙升至1000卢布,4月暴涨至3000卢布,是战前的6倍!几乎是天价。以至于俄罗斯人在超市结账时,都不好意思要小票了。俄罗斯本来是一个纸张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还能出口中国,所有俄罗斯人都没有想到,自己国家居然会缺纸!俄罗斯是一个森林资源大国,不缺纸浆,但由于西方联合制裁导致供应链中断,俄罗斯很缺漂白剂这样的工业原料,一时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纸张。俄罗斯对此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才出现了纸价飞涨和全民抢购这样的奇观。所以在俄罗斯,不用炒股,不用炒房,直接炒纸就行了。追女孩子,不用买鲜花、下馆子,送纸就可以了。纸在我手,请跟我走。不过到了5月份,俄罗斯本土企业及时回过神来,填补了纸张市场,俄罗斯现在不缺纸,纸价也迅速回落,但回不到过去的价格了。一包A4纸是八九百卢布,是战前的2倍。纸张只是众多商品中很普通的一种,可想而知,俄罗斯其他商品的价格会是什么样。2物价飞涨这是圣彼得堡4月的物价:除了牛奶,全部都是大涨,最高是儿童果汁的81.7%。在俄罗斯,家家户户都会吃、最常见的食物是土豆和胡萝卜,而且这两种食物俄罗斯都能自给自足,因此土豆和胡萝卜最能代表俄罗斯的物价。4月份,土豆涨了30%,胡萝卜涨了65%。到了5月,价格涨得更加离谱,在4月的基础上又涨了1/3以上。跟战前的2月相比,土豆涨了80%,胡萝卜涨了144%。几乎是翻倍的节奏。按照现在卢布的官方汇率,俄罗斯的土豆和胡萝卜价格比中国贵了50%左右;如果是黑市的真实汇率,那就是贵100%以上。又贵涨得又快!但是,与A4纸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飞涨不同,俄罗斯的生活必需品并不缺,超市货架放满了各种柴米油盐,市民可以放心购买,无需抢购囤货。这就说明:是货币泛滥导致物价攀升,俄罗斯正处于剧烈的通货膨胀中。俄乌战争爆发前,俄罗斯就已经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中,2月的通胀率就达到9.2%。战争加剧了这个形势,3月通胀率16.7%,4月继续上升至17.8%。宏观层面的通货膨胀,反应到微观的物价,就会上升得更快。俄罗斯土豆和胡萝卜的价格,符合俄罗斯的通胀率。从经济学常识讲,货币升值有利于限制通胀,美国现在就是这么干。但俄罗斯卢布很奇怪,从3月中旬开始,卢布汇率一直处于升值中,两个月就升值了1倍多。然而,俄罗斯物价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这说明什么?当前的卢布汇率是失真的。在严格管制之下,卢布的官方汇率只是明面上的,根本反映不了真实情况。这种面子工程并没有让俄罗斯人获得好处,依然深陷通胀泥潭。所以,现在的俄罗斯人不得不减少自己的生活开支,大幅削减非必要支出,将钱省下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退休老人。他们没有挣钱能力,只能固定的退休金生活,难以应付现在飞奔的物价。俄罗斯老人的平均退休金是1.4万卢布/月,折合人民币1450元。扣除一些交通、物业、药品等刚性支出,剩余可支配收入也就1万卢布,平均每天330卢布。也能够买两斤土豆、两斤胡萝卜、一盒鸡蛋、一瓶牛奶而已。处在生存的边缘。所以现在很多俄罗斯老人,不得不向子女求援。但俄罗斯的年轻人也不好过。3消费萎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经济中心,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繁华的街道,堪比上海南京路。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圣彼得堡书屋”,1919年开业,现在关门大吉了。“圣彼得堡书屋”是一个缩影,现在的涅瓦街,很多商铺都选择关门,贴上了出租的广告,整条街的人流也大不如以前。圣彼得堡每年能吸引1000万外国游客,现在他们直接消失了;国内经济衰退明显,本国游客和逛街族的消费能力也直线下降。不关门又能怎么样呢?俄罗斯是一个狂爱旅游的国家,那些年轻人以每年旅游多个城市为荣,但他们今年面临生活压力,纷纷选择了不旅游。俄罗斯政府为此专门发布优惠政策,订酒店和机票能够享受10%-20%的返现,但依然带不动旅游市场。内外循环都失效,涅瓦大街出现萧条就不足为奇了。圣彼得堡的人均月收入是5万卢布,折合人民币5200元。与战前的2月相比,他们现在是的收入没有增长,但物价普遍翻倍,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实际腰斩了。让他们感到困难的,不仅是翻倍的物价,还有望洋兴叹的房贷。圣彼得堡的平均房价是16万卢布/㎡(人民币1.7万元),市中心可以达到30万卢布,战后的房价没有涨,但利率飙升。俄罗斯现在的基准利率是14%,而2月只有9.5%,上涨了47%。俄罗斯人现在买房,首付没有变,但月供会增加一半。那些年轻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一场与他们无关的战争,让他们的生活基本开支翻倍,买房压力增加一半,还不敢去旅游。国内旅游是心疼钱,国外旅游是压根不可能。俄罗斯人的银行卡在境外没法使用,并且政府规定每人最多可以提取1万美元或同等数额的欧元现金。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待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默默承受这一切不便。衣食住行,全部受限。这就叫无妄之灾。4生活不便有读者在私密群里分享过一个俄罗斯华人的视频,时间是4月底。他平时都是用手机支付物业费和水电费,但现在由于欧美制裁,苹果支付、谷歌支付等服务都没有使用,他不得不去银行ATM亲自转账。在转账结束后,他特意试了试中国的银联卡,结果ATM和POS机都无法读取。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后,这些外国银行卡基本都无法使用了。当他回到家后,老婆收到宽带公司的短信:晚上要断网,时间是凌晨三点到凌晨七点。俄罗斯的宽带设备都是诺基亚和爱立信,退出俄罗斯后,这些设备无法得到更新,库存也会很快用完。为了避免全面断网,俄罗斯正在测试和启用内网RuNet,未来俄罗斯可能成为世界互联网的孤岛。到时候,俄罗斯人不得不接受低质量的宽带服务,而且无法与世界信息互联互通。不仅担心断网,还担心手机,西方国家禁止向俄罗斯出口手机和芯片,俄罗斯自己又没有制造手机的全产业链,现在库存是越来越少,以后想修手机或者换个手机都没地方。虽然俄罗斯人的手机已经缺失了很多功能,但要真没有手机,这日子可咋过?天天都是这些烦心事,想开个车去买菜或兜风吧,不担心油价,就怕车子出点啥故障,因为很难修好。由于西方制裁,禁止出口工艺产品到俄罗斯,现在俄罗斯库存的零部件和汽车配件非常少,这就导致俄罗斯车主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开始购买非原厂零件,这将导致安全隐患;要么以两三倍的高价购买不知道从哪个国家怎么进入俄罗斯的东西。不想修就报废,还可以去买新车,但由于供应链中断,俄罗斯的绝大多数汽车厂已经停工,只能买本土拉达汽车,价格涨了不少,而且同样面临维修难题。俄罗斯人现在面临的是一个等待崩溃的汽车市场。心情郁闷,想去看个电影解闷,但电影院只有零散的本土电影,太乏味了。打开电脑搜索几部外国电影,但操作系统已经不稳定,总担心电脑崩溃。那些高端的半导体、激光器、传感器、大飞机,虽然也断供了,但毕竟离自己有点遥远。但肯德基没了,麦当劳没了,优衣库也没了,这就给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俄罗斯人的生活,已经被这场战争全方位改变了。实际上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俄罗斯人逃离祖国,但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欧洲,那里不欢迎他们,而是去了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是首选地,已经接纳了2万多名俄罗斯人,其次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大量的人根本逃无可逃,只能嚼嚼咽了,等待黎明。作为普通人,就应该站在小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多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俄罗斯民众,现在会是个什么生活状态?而不是把自己代入想象成普大帝,能够撬动国家机器。因为,长城很伟大,但你就是个修长城的人,而不是嬴政;大炮很威武,但你就是炮弹,而不是操控者。真希望那些俄粉能够去俄罗斯体验一下生活,如果觉得不错不想回国,那我敬你是条汉子;如果一刻都不想待,那么,你们就是:大SB!—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俄乌战争的原因,99%的人都搞错了是时候认真讨论「俄罗斯解体」这个问题了美国编写的乌克兰剧本,把俄罗斯演瘸了政府力挺俄罗斯,国民支持普京,西方还不敢制裁,该国才是俄乌战争的最大赢家!这个国不厉害,别再尬吹了!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说几个被忽视但很重要的事情,让大家清醒清醒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周末很平静,没什么大事,不知道写点啥,那就随便聊聊,炖个大杂烩。1论坛昨天,金融圈的热点是清华五道口的首席经济学家交流论坛,来的都是大佬和政府智囊。我全程看完了,还把这场论坛的直播链接发到了私密群。两点感受:1、如同券商研报一样,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总感觉在天上飞;2、赢麻了。2贫困贫困人口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用长篇大论得出了“155万死亡数量”的研究成果,建议他们将这种精力花在研究中国低于全球贫困线的人数身上。3贫富差距上市银行公布的个人存款数据,基本不存在造假的可能。我们可以从中管中窥豹。GDP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最容易造成贫富差距,消费最容易带来财富公平。我国当前为了稳经济,提出了新基建,目前已有24个省市披露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年度投资规模12.7万亿。总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国家确实也想提振消费,但是在不发钱不降房价的前提下,这不是政策能驱动的,跟投资不一样。4县城最近引发热议的一篇县城帖。5中美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国,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疫情两年,从中美贸易的角度讲,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在加深,而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在减轻。2022年以来,这个趋势依然在延续。俄乌战争爆发以来,3月中国的外贸的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保持增长。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就是美国。4月,中国的形势更加困难,但外贸数据比预期好,美国依然是中国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6乐观在经济下行时期,悲观容易传染。有些数据的解读,是媒体误导。还有4月深圳的财政收入下降44%,不完全是基本面的恶化,主要原因是企业退税。全国两会定好的1.5万亿退税额度,是从4月份开始的,要在今年上半年全部搞完,总理亲自抓这个事。4月份总共退了8000多亿。所以,4月大城市的财政收入肯定不好看,这就跟3月全国个人所得税腰斩一样,主要原因都是退税。这其实就是发钱啊!还有人民币贬值,我多次说过,当前人民币贬值是好事,是减轻压力和风险释放。我以前是写历史的,但历史谈深了,就涉及政治;现在回归本行写经济,但经济谈深了,就涉及政策;以后的人生目标:历史里最懂经济的,经济里最懂历史的。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挣钱。我们要做战术上的悲观,战略上的乐观。如何在悲观中寻找希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可以骂街,但不当怨妇;可以唱歌,但不下跪。无他,唯“实事求是”尔。这一切都建立在这个之上:认知。—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这个国不厉害,别再尬吹了!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不仅垄断暴利,还是外资背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不仅垄断暴利,还是外资背景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真相总是惹人不快,以至于人们不愿意也不敢去触摸。因为真相,从来不是认知,而是梁静茹的勇气。1垄断调查昨天下午四点,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赶在周末之前,对知网的反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人民日报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进行通报,给了知网最高规格的“待遇”。一石激起千层浪,知网立案成为刷屏新闻。根据朋友圈和读者群的反应,我的感觉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不是知网第一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021年底,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成功起诉知网,并获赔70多万元。起因是赵德馨先生的10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赵老没有获得一分钱的报酬,而且下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2020年8月,赵老选择维权。按照赵德馨教授200
2022年5月14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今年真的有很多私营企业破产,很多人失业吗?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4月,有人在知乎提了这么个问题:今年真的有很多私营企业破产,很多人失业吗?截至目前,1021万浏览量。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是:我认识的不做国难生意的公司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上海惊现百例“假阳性”!有人并不希望疫情结束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城市展开灭鼠行动,消灭一只老鼠就奖励1万元,你觉得多久能清除鼠患?”“老鼠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人养老鼠放生。”1浮出水面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最近,上海黄浦区同一个小区一天之内测出13个新冠核酸“阳性”案例,居民心存疑惑,强烈要求复查。结果,核酸复核全部为“阴性”。负责该小区的核酸检测机构为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昨天已经撤换。今天一早,上市公司润达医疗就发布通告,已启动内部调查。今天一开盘,润达医疗直接跌停,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润达医疗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提出工作要求。涉事的小区是黄浦江边的豪宅小区,房价超过12万/㎡。如果不是这些“不好惹”的人把事情公之于众,那么这个假阳事项就沉于水底了,就会有更多的人乖乖去隔离点接受磨炼。我们不怕病毒,就怕隔离。后面不仅整个小区的生活都要受影响,而且还要承受一轮又一轮的频繁的核酸检测。谁喜谁忧?一目了然。润达医疗并不是一家小公司,它在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透露,在上海新冠检测中,公司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尤其是2022年4月份开始,公司检测能力大幅度提升,从3月份的每天数万管提升到目前每天30-40万管。”这13例只是公开报道的,还有那些沉默的声音呢?有人没有选择沉默。该小区的一位受害者,5月9日发布微博,公开指控上海的“假阳性”问题,引发很多上海人跟帖。目前,2000多人跟帖评论,我大致看了下,承认自己是假阳受害者的评论,至少100例。不只是黄浦区,也不只是润达医疗这一家机构。面对网上普遍反映的核酸假阳情况,在昨天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回应,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2不止上海4月23日,合肥市委市政府发布一则通告:因为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和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合肥已经暂停与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合作。我到网上查了查这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是2021年11月成立。关于核酸检测的“幺蛾子”,不止有假阳,还有故意“投毒”。2022年初,河南许昌公安局向社会通告郑州金域张某东涉嫌故意传播疫情,涉嫌刑事犯罪。但此事直到现在也没有个说法。还有因为涉嫌核酸检测提成,官员被调查,比如北京市卫健委主任。这些人神共愤的违法犯罪行为,背后都脱离不了利益的诱惑。2022年4月20日,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社长林治波发表文章《不停止核酸的惊天暴利,疫情就必定没完没了》;然后,司马南在个人视频里,公开质疑核酸检测行业,观点与林治波相同。一个事情让左右两派都看不下去,除了铁链女,好像也就只有核酸检测了。现在几乎是全民质疑。3暴利核酸检测行业的暴利,我之前在文章里提过,但被ban了。这里再重复一遍。为避免把大家看晕,我们只看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指标,因为奥密克戎是在今年爆发的。数据都来源于上市公司“新冠检测”概念股公开发布的财务数据。万泰生物,盈利13.3亿,同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3.6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疫情前2019年全年的6倍,是2020年全年的近2倍!迪安诊断,盈利7.5亿,同比增长1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2倍,接近2020年全年。明德生物,盈利13.9亿,同比增长3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30倍,是2020年全年的3倍。圣湘生物,盈利6.5亿元,同比增长4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15倍,接近2020年全年。凯普生物,盈利3亿,同比增长1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2倍,接近2020年全年。即便是市值垫底的亚辉龙,盈利5.1亿,也是同比增长10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4倍,是2020年全年的2倍。“新冠检测”概念股一共78家,我只选了这5家,市值有高有低。其他的大家可以自己查,总之几乎都是无一例外的暴增、暴增、还是暴增!至于之前网上疯传的九安医疗,今年一季度盈利140亿-160亿,同比增长400倍,但是它的市场主要在美国,并不具备很好的参考意义。核酸检测的的暴利,还体现在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这个指标上,动辄50%,低于30%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熟知的躺赚行业,就是银行,但是银行的利润率你知道多少吗?四大行2021年的利润率也就33%左右。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华为,利润率常年低于10%,苹果公司也就30%左右。只有A股之王、号称“液体黄金”的茅台能与核酸检测相提并论。核酸检测公司,用暴利、抢钱来形容并不为过!有人会感到疑惑,核酸检测的价格降了这么多,单人单检从最初的上百元降到80、40,现在只有20元左右;混检更低,只有4元左右,怎么还会这么暴利呢?这里面有一个经济学常识:规模优势。就是单价降低带来市场扩大,收入的增加快于成本的增加,就可以保持利润居高不下。比如,成本2亿,收入3亿,利润率50%;单价降低后,收入增加1.5亿,成本只增加1亿,利润率还是50%。如果成本控制得好,利润率还能不降反升。核酸检测的单价在迅速降低,但疫情扩散和核酸检测常态化,使得收入暴增,导致暴利可以一直维持下去。所以,从盈利的角度讲,现在核酸检测的价格依然在下降中,但如果收入规模上不去,由于企业的很多成本是刚性的,那么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小很多。这就是核酸“假阳”的经济动因。特别是那些小公司,更有动力去制造“假阳”。4不能停不算抗原检测,截止到4月22日,我本人做了15次核酸检测,平均2.5天做一次;4月23日—4月29日,连续做了7次。5月份,隔天做一次。总共27次,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等待做核酸;不做核酸,就做抗原,绝不浪费每一天。根据公开数据,截止4月17日,上海累计进行13轮核酸检测,检测超2亿人次。那么到现在,上海累计核酸检测超过4亿人次。算上抗原检测,累计收入在150亿元左右,净利润50亿-70亿元。仅仅两个月,这是多么大的一块蛋糕!不用搞什么宣传,不用费劲巴拉搞公关,也不用喝酒陪领导,小区门口摆几张桌子就可以开干了,等着业务自动送上门。天底下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生意?毒品和高利贷是暴利,但风险高啊。以润达医疗为例,检测能力为40万管/日,按照20元/管的价格来测算,单月营收为2.4亿。假设净利润率30%,则月净利润7200万元,日赚240万。进入5月份,上海的疫情正在快速得到控制,5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59例,并有8个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上海离解封越来越近,但有些人是忧心忡忡的。上海曝出来的那百例假阳,基本上都是4月底和5月,那正是上海疫情出现拐点并得到明显缓解的时候。从那些新冠检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它们的研发费用普遍较低,近两年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超过5%。以龙头企业金域医学为例,2020年和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有4%-5%;这次的涉事主体润达医疗,占比更低,不到1.5%。研发费用如此低,想必技术含量也不高。假阳事情基本就可以排除技术环节。原因无非两个:主观的恶意为之、客观的管理不善。无论是哪个,背后都是暴利因素。因为如果利润稀薄,就不会出现业务繁多导致的管理不善。所谓的管理不善,不就是事多了和人多了嘛。鲁迅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心。在动人的经济利益面前,我更相信鲁迅。马老师也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核酸检测的利润率能有50%,为什么就不会铤而走险呢?劳资被关在家两个月,QNMD!—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现在的上海就是个大黑市起底以岭药业:国难财真香!连花清瘟为非典而生,现在能预防新冠?!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魔都的生死时速:与五月赛跑,不复工便成仁!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活久见,什么新鲜事都碰到了。1世道变了最近,关于房贷要不要提前偿还,成为一个流行问题。不仅朋友圈出现这样的文章,而且新浪、网易、头条等主流媒体都一起出现了相关评论文章。昨天,私密群里还讨论了一番。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有点恍惚,不应该是反过来的吗?以前,房贷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金融“福利”:利率低、期限长、额度高,找遍全世界,也没有这种极其优惠的个人贷款产品,所以能贷30年就不贷20年。提前还款?搁以前不存在的。所以,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了!提前还款有什么好处?拿新浪财经的这个案例来说,张莹在北京,240万的房贷,剩余期限21年,最近提前还了46万,但房贷总额不是减少了46万,而是减少了106万,因为节省了60万元利息,感觉赚了。相当于现在投入46万,就能赚60万利息。按照她21年的房贷期限来算,这笔46万的年化投资收益率是6.2%。在当前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买啥就亏啥,6.2%的无风险收益率,确实挺诱人的。比存款和理财的风险低,但收益比它们高,何乐而不为?提前还贷的好处这么明显,怎么以前就没人这么干呢?2炒房已死事情的大背景是,房地产的预期没了。不仅房价涨不动,处于横盘状态,而且还不好卖了。事实上,只要房价平均每年能涨10%,扣除房贷利率和一些交易费用,基本就能跑赢通胀,没必要提前还贷。如果碰到2016年那样的大行情,简直就可以天天大宝剑。但是,现在房地产行业直接崩了。3月份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楼市松绑。搞了两个月,效果呢?3月,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6%,全国平均房价也跌破了1万元;4月继续下滑,百强房企的销售额比3月下降16%,30个重点监测城市的销售面积比3月下降18%。连地也卖不动了。2022年1-4月,全国土地出让金腰斩!单独看4月,50强房企的拿地金额也是腰斩。最典型的就是郑州,最早开始楼市松绑,还是人口虹吸力很强的省会二线城市,但3月的平均房价是下降的。救市都救不动了。血淋淋的现实摆在面前,大家看了都会抽几口闷烟好好思考一会儿。现在不仅仅是涨跌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砸在自己手里?自己会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侠?前几天群里讨论,某群友坐标南京,想卖一套房,但降价都没几个人来看。还有之前在网上引发热议的腾讯某深圳员工,2021年现金流紧张,挂牌卖房子,同样卖不出去。二手房不好卖,现在已经是各大城市的通病了。眼前如此,再看看少子化+老龄化的迅速来袭,大多数城市不具备人口和产业优势,一些核心条件正在快速变化。现在很多人过度看重短期的救市政策,而忽视了人口结构变化的长期影响。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影响,才是房地产的核打击力量,非人为可以扭转。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人口总数不断降低,在房子本就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你说房地产的日子该咋过?以后不是结婚买房,而是结婚送房了。不是国家送,而是父母送:看中哪套,随便挑。房地产的规律“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确实看不到乐观因素。3投资亏损房地产虽然不景气,但如果有其他好的投资渠道,也没必要提前还贷。与其把钱用来还贷,还不如拿去投资,手里的这笔钱能获得5%以上的收益,能跑赢房贷利率,那么就没必要提前还。但是今年以来,股票、基金、理财都不行,前两个都是亏损为主,惨不忍睹,亏损10%就能开香槟庆祝了;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下行,而且不再保本,今年不少理财产品还是亏损的。信托早就被打入冷宫。大额存单、货币基金、银行存款,这些无风险的投资产品,收益率太低了,连3%都难以达到。而且,现在还在降低。在2020年疫情之前,一些特色存款、年金、大额存单或者理财的利率都能到4%多一点。现在就不要奢望了。本来村镇银行的定期存款挺不错的,正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能够超过4%,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但是最近河南、安徽的一些村镇银行相继暴雷,钱取不出来了。至于以前趋之若鹜的炒房,现在是避之不及,炒房已死,有事烧纸。所以,找遍市场,望眼欲穿,总感觉都不安全,到处都是雷。我惦记那点利息,他们都惦记着我的本金。4还不还?正是房地产的不景气和居民投资的不景气这种双重打击,才使得提前还贷的人变多了。或者说,提前还贷破天荒了成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渠道。大多数人的房贷利率在5%左右,全国的平均房贷利率,应该是略高于5%。如果你有绝佳的投资能力,收益率能超过5%,跑赢房贷利率,那么就没必要提前还。如果你觉得自己和大部分人一样,能获得稳定5%以上收益的项目不多,那么你就可以考虑提前还掉。你可以认真计算一下自己提前还贷的年化收益率,再根据手上的流动资金情况,决定要不要提前还贷?还多少?不要还多了哦,现在是现金为王的时代,必须保证自己手上随时有充足的现金。形势越来越难,万一以后断供了呢?不得不说,时代变化太快了,以前大家都在讨论股市、商铺、房地产能赚多少钱,现在居然开始算计提前还贷了,退化得可真快。这就好比,上海人本来计划着吃哪家米其林,现在只要不挨饿不中毒就行。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养老是个大问题,未来靠啥养老?都在谈人口问题,但99%的人都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断供潮来袭,但国家鼓励买房,这该如何是好?国务院重磅发声!买房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政策突变,信心回暖,国运犹在!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五一前后这一周,上面开了很多会,一些根本性问题正在发生扭转。5天假期,我一直在猜想A股开盘会作出怎样的回应,算上今天,A股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走红。信心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世事就是这样奇妙,你期待他右转,他就狂打左轮;你本来要绝望了,认为他会油门踩到底,他突然就踩刹右转了点。这就是市场跟政策的激烈博弈!今天聊聊内政外交,内政说宏观、楼市、资本,外交说俄乌战争,外交放最后,因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是根本。1开会4月25日周一,股灾日,大盘在众人吆喝声中跌破3000点;26日,跌破2900点,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提振了27日的股市,但28日又显颓势;29日周五上午,以宏观经济为主题的政治局会议召开,下午是以资本市场为主题的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当天股市暴涨一波;五一假期,证监会、央行、银保监会不休假,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央的经济政策。所以,今天开盘就很有指示意义。跌了,就是直接打脸,接下来很不好办;涨了,就说明路子对了,信心在修复。还好,今天涨势不错,股民可以开灯吃鸡腿了。所以,谁说A股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转折点是29日的政治局会议。按照以往的惯例,年度经济会议是三次:一次是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回望去年展望明年;第二次是三月初的全国两会,奠定当年的工作基调;第三次是七月底八月初的北戴河会议,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所以,今年4月底的这个会议,两会结束才两个月不到,就做出这么大的调整,这很不寻常。说明经济有了很大变化,跟年初的预计出现很大偏差,必须尽快调整过来。时不我待!2经济三四月的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出现了经济全面衰退的信号:股债汇三杀!!3月16日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也未能扭转衰退。注意,不是经济下行,而是经济衰退。这是两个概念。我在四月份写过多篇文章来描述问题的严峻性。疫情下的经济,已有全面衰退的迹象!到底该如何力挽狂澜?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有点2015年内味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然不多四月份的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但肯定比3月份更差,惨不忍睹。投资、消费、出口,被无差别攻击,都是下滑;各行业,都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4月30日,中国4月份的PMI数据(采购经理指数)率先公布,这是衡量实体经济景气度的核心指标。制造业PMI为47.4%,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41.9%,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3月的PMI已经超乎预期的低,4月份进一步下挫,仅比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2月高,创下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记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如果不紧急扭转政策,4月份的经济就不会见底,但是5月份就会见底吗?信心一旦崩溃,就是践踏的局面。现在就处在临界点上。所以,4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终于吹来了一点东风。3疫情最该关注的,就是疫情防控。我多次说过,如果这个政策不调整,所有的经济政策,都会被它清零!会议的总基调,依然将疫情排在最前面,不禁令我倒吸一口凉气。但是,多了这么一句话: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政策不可能一步调整到位,会有个过程,这句话足够让很多人兴奋了。在具体的经济措施上,就是两个字:“稳”和“松”。这些措施都是今年一直在实行的,没什么新意,无非是这次强调了一遍,让下面赶紧落实。但有一个措施是新鲜出炉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这是利好互联网大厂。以前都是强调监管,这次首次说要支持发展。当然,我最想说的,还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统筹问题。相比之前的高层会议,这次会议虽然把疫情放在第一位,但提及经济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在未来的疫情防控中,经济发展的分量会逐步增大。很多人忽视了疫情防控对经济的打击,昨天有个粉丝的留言如下:在疫情防控上,我们肯定不会像西方那样躺平,不会全面放松,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道路。未来的模式应该是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增强发现病例的能力,从而避免封城。核酸检测点会像路边摊一样,遍布全城,去哪都要查核酸,三天不检测就不让你进餐馆、公园。这样有个好处,一旦发现病例,就可以立即隔离,防止病毒传播,不用搞封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动态清零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不便,但总比封城强很多吧。这次会议还提出,要对收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帮扶。措施上无非就是减税退税降费,没有看到“发钱”的迹象。论效果,还是发钱最直接最有效。拿了钱直接去消费,对刺激经济的作用是杠杠滴。最近,北大的几位良心教授接连呼吁给民众发钱。姚洋提议,至少拿出1万亿元,直接发给老百姓,这是促进消费的最有效的方式。刘俏强调,发钱肯定不会导致物价失控。西方国家接连发钱,连泰国越南都发钱了,这么好的经验要勇于尝试。4房子这次会议对房地产首次用了两个“支持”:支持因城施策的房产政策、支持居住性的购房需求。不再单纯强调调控,而是要支持发展。因为房地产行业直接崩了。3月份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楼市松绑。搞了两个月,效果呢?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7%;商品房销售额为1.4万亿元,同比下降26.2%。4月份,百强房企实现销售额4284.7亿元,同比降低58.6%,环比3月继续降低16.2%;30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跌幅扩至58%,环比3月继续下降18%。连同地也卖不动了。2022年1-4月,全国土地出让金为9772亿元,同比下滑50%,腰斩了!单独看4月,50强房企的拿地金额也是腰斩。确实救不动。夜壶还是那个夜壶,但没有尿了。但是,为什么4月底还是要坚持救呢?这涉及到房地产行业的另一项变天,看我在小红圈的言论:昨天,央行和银保监会统一发声: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从融资端发力,瞄准当下房地产面临的流动性问题,有利于接下来房企融资工作的开展和出险房企的脱困。深交所更是直接下发通知:鼓励优质房企发行公司债券兼并收购出险房企项目。你猜,民营房企的命运会怎么样?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如下:国企商品房占50%、政策房(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占30%、本地民企占15%、外地民企占5%。只有时代的恒大碧桂园,没有碧桂园恒大的时代。政府控局后,房地产的民生属性会凸显,逐渐告别投资属性,“稳”字当头,“涨”字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少数核心区域的豪宅,全国住房将回归居住属性,买的买,租的租,都不用慌,房产投资将沦为极少数富人的游戏。如果楼市松绑但房价还不涨,这就说明调控到位了,房地产实现了软着陆。不涨不跌,利国利民利己。5资本29日上午开完政治局会议,下午紧接着围绕资本市场发展进行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我国投资兴业,要支持和鼓励我国资本和企业走向世界。资本市场的专题会议,在高层是是很罕见的。资本市场的核心,就是股市。纵观发达国家的历程,无论是高科技发展,还是制造业井喷,都是资本市场在背后推动。每一次资本市场发生泡沫,但泡沫过后,技术和实体留下来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兴起铁路建设的狂潮,引发泡沫,但那些铁路没有消失。20世纪末,美国发生互联网泡沫,但互联网技术留下来了。泡沫是正常的投资现象,问题不是泡沫,而是泡沫背后是什么?如果是钢筋水泥的房子,确实没多大意义。对吧?所以,国家坚持脱虚向实,鼓励资本投资实体经济,鼓励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没有资本的助推,这些事都是干不成的。一定要流入正确的渠道。资本就是用来浪费的,投资10个企业,只要有一两个成功就行。资本本身没有意义,它投资的东西才有意义。所以,马斯克烧再多的钱,人们也支持他。但像荷兰那样,都来投资炒作郁金香,那就是败坏国运了。郁金香有个毛用?既不能吃喝,也不能带来就业,更不可能带来技术。因此,“房住不炒”会一直坚持下去,支持股市发展也会坚持下去。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就看股市。房地产只能稳经济,不可能是经济的未来。房价不会涨,但股市会慢牛。做投资,就得相信国运。没有人能够从做空国运中挣到钱。6俄乌支持乌克兰,在整个西方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谁挑战这个政策,谁就是西方的敌人。这就如同我国的台湾统一。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不断受到挑战。5月3日,新华社发文《泽连斯基如何在地堡中治理国家》,这篇文章对司机的报道是正面的,措辞与口吻,一度让我有点恍惚。那些俄粉肯定也会懵圈。昨晚刷抖音,这个短视频也挺让我惊讶的:在此之前,4月29日开会当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公开明确地表示:挑拨反美就是破坏中美关系。粉红们瞬间也懵圈了。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就说这么多,点到即止,自行体会。今天,美国加息0.5%,21世纪以来的首次,而且6月1日要开始缩表。历史上,美国的每轮加息,都将引爆个别脆弱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在加息的预期下,美国一季度GDP意外收缩,环比下降1.4%。美国人民也正面临高通胀的困扰。中国能够听到人民的呼声,及时调整政策,希望美国也能做到,不要往外转嫁危机,而要重视民生。—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中美关系越来越性感了俄罗斯溃败,美国已将矛头对准中国!如果西方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我们会怎么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5月5日
其他

魔都的生死时速:与五月赛跑,不复工便成仁!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有人说,上海跑不赢五月底,就要一地鸡毛了?1生死存亡昨晚,用美团外卖叫了点夜宵:包子、烤肠。封控之前,我经常点这家小店的肉包,那是他家的招牌。一小时不到,手机响起,我默认是骑手打来的,但电话那边是店老板的声音:“对不起啊,那个肉包没了,您可以换其他的吗?我们店里现在还有青团、香菇菜包。”但我不想吃这些,就说:“要不这样吧,您明天再送过来。”结果店家的话让我惊讶了:“存货卖完,我们就打算关店了,现在也没有进货的计划。”“啊,封了一个多月,应该快解封了,没必要关店啊。”“撑不下去了,小本生意,现在每天都在赔钱,解封现在也不明确。”我最后还是换成了青团和香菇菜包。尽管在媒体上经常看到商家困难甚至关门的信息,但当自己亲眼看到时,那种感受和冲击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突然意识到,随着疫情的缓和,虽然外卖上线的商家越来越多,但其实有很多商家已经不可能上线了。这些个体户、小微企业,背后又涉及多少家庭?上海封城是从三月底开始的,但上海封小区从3月中旬就开始了。我所在的小区,最早是3月12日,封了三天。解封后去上班,中午饭点时刻,这是浦东96广场,紧邻陆家嘴的核心商贸区,写字楼林立,居然如此冷清。所以,从民生经济角度讲,上海封城不是3月底,而是三月中旬;现在不是封了一个月,而是一个半月。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2020年初,清华和北大对全国995家中小企业调研,对疫情影响进行问卷调查,从现金流角度讲,34%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33%的企业只能维持两个月,18%的企业可以维持三个月。只有15%的企业能够维持3个月以上。也就是说,封控两个月,没有了收入,2/3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封控3个月,85%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还有另外一份数据。也是2020年初,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调研了疫情对761家较大型企业的影响,其中有30%是上市公司。结果显示,8%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23%的企业能维持三个月,70%的企业能维持三个月以上。现在已经封了一个半月,上海有多少企业已经关门大吉?如果5月底不能全面复工复产,由于企业复工后一般需要半个月才能恢复封控之前的正常运营,那么就意味着,企业有近三个月是没有收入的。理论上讲,到那个时候,上海80%的中小微企业和30%的中大企业已经消失了。根据公开数据,截止2021年末,上海在业的企业数量有312万,平均每8个人就有1个人就拥有一家企业,数量和比率都是全国第一。其中有一半企业的注册资金低于100万,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的企业有37万家,占比11%。在数量上,中小微企业是绝对主流。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的企业最多,超过133万家,占比43%;其次是租赁与商业服务业,78万家,占比25%。这两个行业受疫情影响极大。可想而知,目前已经有百万数量级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如果5月底不能全面复工复产,企业3个月没有收入,将有更多的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境遇。无法想象!2熬过冬天前几天,《经济观察报》的记者采访了上海的一位企业老板。上海朵拉医疗的创始人叶菁,最近度日如年,急切盼望着复工复产。如果五月还不复工,就只能靠自己掏钱养活公司。去年9月底,叶菁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开了这家公司,公司员工大概在六十人左右。三人意气风发,当时花了重金采购仪器,仅门店装修就投入了几百万。正式运营后,收入可以稳定在每个月两三百万元。只要稳健经营下去,收回成本和盈利都是可期的。没想到就赶上这轮疫情。医美行业的业务只能在线下实体店内完成,封控期间,公司一下没了收入。每个小微企业最大的负担应该就是员工工资和房屋租金。但朵拉医疗的门店所有权不是国有企业,没办法享受到三至六个月免租的优惠政策。在4月份全额发放3月份的员工工资后,公司现金流已经十分吃紧。他们账上现金流基本上维持公司大概两个月的运营。等到五月份发四月份工资的时候,可能就只能靠包括叶菁在内的三个合伙人来自掏腰包了。否则公司的资金链就要断掉。叶菁也想过银行贷款,虽然现在有一些帮扶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可抵押的资产,银行对它们比较谨慎,所以很难申请到符合企业需求的经营贷款。银行也想帮一帮,受制于自身风控要求,有心无力,就给叶菁推荐信用卡贷款,但这类产品的额度低、利息高,而且按月还本付息,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可能还会成为一个负担。所以叶菁都拒绝了。叶菁了解到,最近已经有一些同行关门大吉,但叶菁不愿服输,还打算撑一段时间。继续发工资和付房租,对员工展开一些线上培训,为接下来的复工做好准备。5月份已经要求老板自掏腰包了,如果5月底不能复工复产,6月份还得付工资和房租,情况就会更加艰难了。朵拉医疗是上海本轮疫情后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企业都不是孤立的,上下游之间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闲来有事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进就透露,一些甲方公司的财务由于被封控在家没办法做账,无法支付项目款,李进收不到项目款,自然也就无法给自己的供应商付款。一环套一环,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跟朵拉医疗一样,他也没法找银行贷款,最后只好借钱来维持公司运转。所以,5月底的复工复产,是上海百万级数量企业的生死线。否则,它们将面临被迫停业的无奈选择。这些生死存亡的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背后是无数的员工,员工背后是无数的家庭。100万家小微企业倒闭,按照平均每家10名员工来算,就是1000万的失业数据,影响的是1000万户家庭和至少3000万人的生活。如果把企业牵涉的上下游供应链再算进来,这个数据还要放大好几倍。这个数据不禁让人触目惊心!更糟糕的是,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对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有强烈的虹吸效应。那么,上海企业的宕机,一定会对全国造成很大冲击。3波及全国五一期间,浙江的莫干山没有了游客,空荡荡。莫干山是上海的后花园,每年春夏之交,是莫干山旅游业的高峰,游客主要来自上海,有公司团建,有家庭旅游,他们来这里享受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活。谷老板从2010年起在莫干山经营“后坞生活”民宿,12年里,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闲无聊。他把民宿价格降低一半,还是没人订房。整个五一假期,谷老板的民宿一共只订出去了四间房,客人都是德清县的本地人。莫干山不是孤例,浙江的东极岛也是如此。这里是上海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打卡胜地,这个五一也是冷冷清清,渔民提前下海打捞的海鲜,瞬间没人来吃了。就连黄山也感受到了冲击,五一假期,每天上山的人只有几十位,也是一大奇观。黄山导游一下子没了工作与收入,有些导游便开始转型做直播,给人们来一场“云旅游”。旅游是人流,上海的物流供应链中断,影响更大。早在4月14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按捺不住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上海无法复工复产,那么5月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面临停产。而在此之前,蔚来汽车的整车生产已经按下了暂停键。第二天的4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CEO余承东也禁不住发了条朋友圈,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这是那些一线企业家忧心忡忡但又十分审慎的呼吁。上海宕机的全国影响可见一斑!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上海经济活动的中断,不是造成这些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而是归零。旅游、制造业均是如此。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占全国的1/2,生物医药百强企业占全国的1/3,人工智能的创新平台占1/2……。上海创造了全国4%的经济总量、全国10%以上的外贸、全国10%的税收和全国14%的外商直投。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经济看上海,此言不虚。如果上海出现大量的企业死亡,势必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信心。还有外企的紧急撤离上海。4月18日,全球汽车芯片大厂安森美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迁往新加坡。3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的4位经济学家,一起完成论文《封城的经济成本有多大?》:假设封城两周,如果扣除失业、公司倒闭等因素影响,上海人人均损失超过5000元;对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实施全面封控将使全国实际GDP减少4%;如果对中国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全面封锁,这四个城市的实际收入将减少61%,全国居民实际收入将下降12%。这只是考虑了短期影响,还没有考虑对投资决策、经济信心等长期影响。上海是全国经济生态的核心环节,这个生态一旦破坏,恢复起来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4月24日,上海统计局公布了上海202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3月份的经济数据比1-2月全面下滑,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更是由正转负。3月份上海在疫情防控上只是“小试牛刀”,就已经造成如此不利影响。上海是在3月28日正式全面封城,4月份的经济数据肯定更加难看。4月份,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41.9%,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3月的PMI已经超乎预期的低,4月份进一步下挫,可见实体经济多么低迷。4月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但无法抵消上海封城带来的全局性影响。随着5月份陆续公布4月份的经济数据,大家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吧。如果上海不能在5月份全面复工复产,那么全国上半年的经济就堪忧,如何达成全年5.5%增速的目标?覆巢之下无完卵,经济下行会波及到你我每个人,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经济中心,不是一句宣传口号而言,它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我们期待这个引擎尽快动起来。4早日恢复4月份的时候,我在私密群里说,今年要做好收入减少1/3的准备。现在看来,这一点都不悲观。五一期间,我买到了24罐可乐,肉包的价格从4元降到了3元,情况似乎在好转。但我一直最关注的是家附近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作为最有代表意义的商家,一直没有“复活”的迹象。麦当劳始终没有营业,肯德基还是跟4月份一样,只有一个很贵的套餐。小区在4月30日又增加了一个阳,解封时间顺延14天,最快也要到5月14日才能解封。但这个解封,可能只是能够进出小区,离正常上班还有很大距离。所以,我的2022年已经歇菜了。今天,有人传言,上海地铁在5月8日恢复运营。但上海地铁马上进行了官方辟谣,目前还没有恢复运营的计划。而且根据我3月中旬的经验,上海只解封一半,对全面复工复产的意义不大。必须是全部解封,然后再过半个月,企业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绝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撑不了三个月以上,所以,上海必须在5月15日之前,实现社区的新增清零。上海,在跟时间赛跑。面对冷清的五一假期,莫干山的谷老板丧气地说:“不要有期待,期待了又没有转机,大家只会越来越崩溃。”但今天,特斯拉确认将在上海建第二工厂,年产能将增加45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枢纽”。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挣钱。“只希望早日恢复吧。”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上海人的口头禅。—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疫情下的经济,已有全面衰退的迹象!到底该如何力挽狂澜?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现在的上海就是个大黑市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5月4日
其他

消费水平到底有多低?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我们常说的经济三驾马车: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最近,国家连续开了几个重磅会议,要提振经济,但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投资(基建、房地产)和出口,消费仿佛被人遗忘了似的。问题是,消费才应该是我们的突破口啊。让我有种舍本逐末的感觉。1全球垫底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作为小老百姓,最该关注居民消费。根据统计局的统计年鉴,2019年和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9%和38%。2021年的数据还没有。我们先横向跟外国进行比较,数据都来源于网站: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country/china。网站里直接公布了全球各国2020年的“私人消费占GDP比重”。在该网站里,
2022年5月3日
其他

年赚千亿的科兴疫苗:一架被外资控制的印钞机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网上一直有人嚷嚷要扒一扒这家公司,但一直没有人来扒,那我就让我来吃螃蟹吧。1业绩4月30日,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1年财务报告,这则讯息在美国很普通,但在中国引发热议。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科兴控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上市公司,2021年的业绩十分惊人:营业收入194亿美元(1280亿元),增长37倍;净利润145亿美元(956亿元),增长78倍。对于业绩的暴增,科兴控股在财报中直言:公司销售额增长主要来自新冠疫苗。一年赚956亿元,这个赚钱速度,超过中石油和中石化,是股份制银行的龙头招商银行的2.5倍,国内房地产行业前十名的龙头企业,加起来的利润都没有它高。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75%,也就是说收入的3/4都是净利润;四大行和苹果公司2021年的利润率也就33%左右,“液体黄金”茅台有50%,核酸检测公司是30%-50%。科兴控股的暴利程度堪比毒品,连核酸检测都甘拜下风!这是一架开足马力的印钞机!有人可能会说,医药公司的利润惊人,主要是前期的研发投入较多。科兴控股2021年的研发费用仅为1.55亿美元(10.2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不足1%,2020年更少,不足0.5亿美元。而且,就这点可怜巴巴的研发投入,也不是全部是新冠疫苗的,而是sIPV(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COVID-19疫苗等疫苗的总和。什么叫一本万利、日进斗金?科兴控股来告诉你。2外资这架印钞机在中国运行,但是钱流向了国外。科兴控股的注册地位于加勒比海的安提瓜岛,其前十大股东,除了创始人尹卫东持股11.07%以外,其余全部都是外资机构。第一大股东是赛富亚洲基金,由日本软银公司和美国思科公司在2001年合作成立,如今规模超过40亿美元,负责人是阎炎,中国香港籍。第三大股东是永恩资本,全名“永恩国际有限合伙公司”,是一家老牌外资投资企业。第四大股东是维梧资本,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始人是美籍华人孔繁建和美籍犹太人Edgar
2022年5月2日
其他

断供潮来袭,但国家鼓励买房,这该如何是好?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召开,以宏观经济为主题。会议对房地产首次用了两个“支持”:支持因城施策的房产政策、支持居住性的购房需求。再加上全国100多个城市正在执行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楼市松绑措施。于是有人跃跃欲试:风来了,自己就是风口上的那头猪。1断供今年初,一个断供的新闻在网上不胫而走,热度一直持续到了3月份。一位燕郊的女业主,买了个总价426万的房子,贷款298万,月供1.68万,供了4年后,终于撑不住断供了半年。银行起诉她后,房子法拍240万,但里外一算,自己依然还欠银行42万。再加上罚息、案件诉讼费等各种费用,19.3万。也就是说,辛辛苦苦还了四年月供,结果一朝之间房没了,钱没了,还背上了61万的债务。粗略算下来,首付128万,四年还了本息64万,现在61万的债务,总共亏了253万。自己还上了银行的失信名单。实在是太凄惨了。这位女业主自己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遭遇,还附上了法院判决书等各种文件,事情应该是真的。这位燕郊业主的断供遭遇,吓到了很多人。他们都没有想到,原来断供会这么惨!这个案例,有这么几点值得大家重视:1、房子买的时候值426万,但现在拍卖,只值240万,几乎腰斩。实际上,这个房子只要能够七折卖掉,女业主至少就不用再背负债务。如果能七折以上卖掉,虽然房子没了,首付和月供白出了,但拍卖后手上还能剩余点钱。2、房子拍卖后,还倒欠银行61万。中国没有个人破产制度,自己主动选择断供和破产,但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而是终身制,直到肉体消灭。这跟美国完全不同,美国人还不起房贷,选择断供后,银行没收,不管银行拍卖出多少价格,个人无需承担额外的债务。因为美国有完善的个人破产制度。所以,在中国,房贷断供后,最好的结果就是期待拍卖出个好价格,能够覆盖剩余房贷和各种案件费用。卖得好,手上还有剩点钱。这就完全取决于当地的房地产行情了,必须有价有市才行。因为银行拍卖,不会像大家平时卖房那样在网上挂牌很久,银行必须快速卖出。如果没人买,银行就会不断调低价格,直到有人来认购为止。再加上人们对法拍房有一定的心理抵触,以及法拍房不好贷款,还有收房困难等隐性风险。所以,法拍房的价格,一般都会比市场价低,打个8折很正常。甚至还会发生流拍,也就是没人来竞拍。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这几年上海的流拍率在15%左右。2拍卖根据阿里拍卖的数据,近几年的法拍房数量暴增!2017年,全国商品住宅的法拍房数量为9000套;2018年2万套;2019年50万套;2020年133万套;2021年则高达168万套;截至2022年4月5日,数量已经到达175万套。疫情三年,法拍数据增长3倍。这只是阿里拍卖的数据,还不包括京东拍卖、公拍网、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等其它平台的统计。而且,有些断供的房子并不需要拍卖,在上拍之前就卖掉了。所以,实际断供的房产数量,
2022年5月1日
其他

这个国不厉害,别再尬吹了!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十年前,中国经济正处巅峰,当时“印吹”盛行;现在呢,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越吹”起来了。我压根就不看好越南!1贸易最近,李嘉诚带队前往越南,与胡志明市长讨论投资事宜。很多人将李嘉诚的这个动向,视作越南崛起的象征;前几日,越南发布一季度外贸数据,3月份的出口额超过深圳。于是,越南又成为舆论热点,大家纷纷认为越南在冲击甚至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太小题大做了!李嘉诚的生意遍布50多个国家,一年到头全球跑,到处投资,2019年花20亿在泰国买土地,2021年花60亿美元购买印尼的上市公司,今年又将独角兽GoTo在印尼运作上市,还花2.1亿美元投资印尼的创业公司,咋不说印尼崛起呢?2019年、2020年、2021年,越南的出口额连续三年超过深圳,这次并不是第一次。再说了,超过中国的一个城市,就能感受到威胁?你咋不说深圳GDP呢!每次越南有点风吹草动,国内媒体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为越南唱赞歌,俗称“厉害了,我的越南”。先说越南的贸易。越南的外贸,腾飞于中美开始脱钩的2016年。越南紧挨着中国,1亿人口,有漫长的海岸线,历史、文化、体制与中国最相似,号称“小中华”,这些先天因素给了越南历史性机遇。“捡漏”的越南,外贸总额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的6685亿美元,年均增加600亿美元,而在2016年之前的5年,年均增长只有300亿美元。这个速度确实不低!但中国外贸更猛。2016年后五年,年均增加4700亿美元;而2016年前五年,年均增长接近于0。中越差距明显是扩大了。从数据来看,“越吹”应该始于2016年之前;但是,“越吹”其实是始于2016年之后。事实与数据是背离的。即便只看2016-2021年,越南外贸总额与中国的比值,也不过是从9.5%提升至11%,堪称龟速。而绝对差额是迅猛增长,从3.3万亿美元增加到5.4万亿美元。我实在看不出越南冲击中国外贸的趋势!单独看越南,越南外贸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16年的2.3%下降至2021年的1.5%。越南如今的排名不过是全球第20,还不如波兰,在东南亚先超过新加坡再说吧。新兴国家发展贸易,首要目标都是追求贸易顺差,但越南的贸易顺差很拉胯。2021越南贸易顺差只有40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不足1%,即便是疫情前的2019年也只有2%,而中国的这个比重长期在10%左右,德国也是10%左右。这就导致,越南贸易顺差与中国是天壤之别,远大于双方外贸总额的差距。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分别是越南的46倍、33倍、165倍和110倍,而中国外贸总额一直是越南的10倍左右。越南贸易总额与贸易顺差的严重背离,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事实:越南在从事低端的转口贸易。越南在玩倒买倒卖,自己只是一个中间商,涂个漆,做个简单的包装,贴上“越南制造”,OK了。越南的这种转口贸易,与中国的加工贸易截然不同。中国是进口原材料,加工制造,出口更高附加值的制成品。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越南没有,越南拿得出手的就是人口结构年轻化的人口红利。这并不是主观上瞧不起越南,有数据为证。越南每年的出口,有1/3是美国;与此对应,每年的进口,有1/3是中国。并且,最近3年,越南外贸的70%都是外企创造的。所以,越南的外贸主要来自两方面:做中美两国的中间商、给外企做贴牌。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越南的外贸是2016年开始起飞的?以及为什么贸易顺差极低?并非是越南制造业本身有多大吸引力,而是中美关系恶化使它被动成了“捡漏王”。但即便如此,越南这5年也没能缩小与中国的外贸差距。中国不止一个深圳,深圳每年的外贸只占中国的1/10。全球除了越南,还有18个国家的外贸超过深圳。仅从外贸数据来看,我没看出越南能够冲击中国,更别提取代中国了。中国对于越南始终是碾压式优势。2GDP越南的GDP增速并不快。越南在1986年模仿中国提出“革新开放”,21世纪以来GDP增速从未超过8%,平均增速6.5%左右。最近5年出现历史性机遇,但GDP增速并未出现明显加速,最高不过是7%左右的水平。2021年的外贸发展迅速,但GDP也只增长了2.58%,远低于6,5%的目标增速,经济中心胡志明市更是负增长。2022年一季度也不过5.03%。这份差强人意的成绩,根本谈不上经济爆发,跟当初的四小龙、四小虎差远了,连柬埔寨和老挝都比不上。2021年,越南的人均GDP为3700美元,不及东南亚11国的平均水平5000美元。也就比缅甸、老挝、柬埔寨这几个贫困“钉子户”强一点,跟菲律宾差不多。一向被我们无视的蒙古国,人均也有4600美元。越南最发达的胡志明市,人均GDP不到5000美元,也就比蒙古国强一点。中国随便一个四线城市,都比胡志明市强。革新开放搞了30多年,就这么点成果,越南可以说是失败的。除了GDP,还有城市化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2021年越南城市化率刚刚达到40%,相当于我国2002年的水平。这个水平有多低呢?跟老挝差不多,而老挝是世界上有名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化趋势》,全球平均城市化率55%,其中亚洲54%,非洲43%。越南的城市化率连非洲都不如。根据越南2021年的规划,计划2025年将城镇化率提升到45%,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5年的GDP平均增速为6.5-7%。这个目标高吗?到了2025年,越南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国。那么,一个经济增速不算快的穷国,你非要把他吹成能威胁中国的强国,太牵强了吧。3失控的房价越南的房地产,与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胡志明市,越南的经济中心,现在的平均房价是2万元/平米,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27%;核心市区的房价已经达到了6万元,联排别墅更是卖出了10万元的天价。胡志明市的邻居省市如平阳、同奈、隆安、巴地头顿等,房价也超过万元。自2015年以来,胡志明市的房价每年都是20%以上的涨幅,是GDP增速的3倍左右。越南的人均GDP是3600美元,月薪3000元人民币已经属于高收入。按照胡志明市2万元的房价,80平米的小两房,不吃不喝得攒13年,才能凑够首付(假设30%比例)。越南的人均GDP相当于中国2008年的水平,城市化率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水平。胡志明市类比上海市,上海平均房价达到2万元,是2010年。你现象一下,现在中国的一个四线城市,平均房价如果达到2万,那该怎么活?别的不敢说,在房价上,越南已经走在了中国前面。房价恐怖,地价更恐怖。根据网上的公开信息,今年3月份胡志明市的地价,平均2.77万元/平米。胡志明市守添富人街3-12地块更是创造了69万/平米的天价。面粉比面包贵的神奇景象,在越南已经发生,而且更加匪夷所思。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缩影。越南并不是个别城市在涨,而是普涨,全国的房价都在涨。今年2月份,越南65座重点监测城市的新房均价已达到17561元/平方米,已经达到了今年中国65城的平均房价。今年3月,越南全国的房价和地价,比去年同期都上涨了20%-25%。跟越南相比,中国的房奴们,就偷着乐吧。很多人认为,越南房地产的火爆,恰好说明了越南经济的红火。但是,他们忘了,火爆过了头,就是在掏空经济,断送国家的未来。越南失控的房地产,不是在证明越南经济,而是在埋雷。一个货真价实的穷国,刚发展了几天,就把房地产炒到天上去,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可看好的?那么,越南是怎么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呢?答案就在货币超发上。21世纪以来,越南GDP的平均增速6.3%,M2(广义货币)的平均增速是23.4%。印钱速度是经济增速的近4倍!即便是2016年之后的5年,M2增速也是GDP的2倍以上,其中2020年是4.5倍。M2增速没有哪一年低于10%,最高一年是49%。这放水,太TM猛了!这已经不是货币超发,而是货币滥发了;不是放松水闸,而是压根没有水闸。越南超发的这些货币,纷纷涌向房地产,自然将房价吵得火热。这可就坑苦了越南的打工人!所以,不要将越南房价暴涨归因于外资涌入。外资不是主要原因,都是越南人自己干的,大量印钱,自己坑自己,外资可不背锅。那么,如果一个穷国滥发货币,疯狂炒房,你会看好这个国家吗?可能有杠精会说:不看好,除了越南。因为看好越南,不是事实,而是信仰。墙都不扶,就服你!4改革至于很多人点赞的越南改革,都是不了解情况的瞎起哄。这里面关键就两点:1、那些改革措施,不是近几年才密集出现的,而是这20年间陆陆续续推出的;2、几乎所有的体制改革,都是扯大旗,做做样子,忽悠人的。比如,所谓废除户籍,不过是更换户籍证明方式而已;所谓财产公示,没几个越南人相信那些数字。越南的那些改革措施,不过是“纸上改革”而已,现实执行根本就不是文件里写的那样。越南连最起码的军队经商都没法改,你还相信那些大手笔动作?而且越南河内的最高层,正在不断加强越G的执政地位和中央籍泉的掌控力。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越南若真心实意地改革,革新开放30多年了,就不会只取得那份勉强的经济成绩,更不会有长年累月的货币超发。大家切不可凭借国内一些媒体报道,就把越南改革当真了。完全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回事。越南改革涉及太多的闽敢词,不好展开说。总之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信!不要信!不要信!一言以蔽之,政左经右。我们都心知肚明,媒体喜欢谈越南,其实谈的不是越南,不过是借物言志罢了。但是,越南真不是一个好榜样,它根本就承受不起大家的点赞。国内的尬吹,已经逐渐模糊了越南的真面目。越南就是洋葱,看着不错,一层一层剥下去,你就会流泪!—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政府力挺俄罗斯,国民支持普京,西方还不敢制裁,该国才是俄乌战争的最大赢家!沙特推进石油人民币结算,瓦解美元霸权的开端?!是时候认真讨论「俄罗斯解体」这个问题了俄乌战争的原因,99%的人都搞错了俄罗斯溃败,美国已将矛头对准中国!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一些关键的投资见闻和财经解读,我会第一时间发在小红圈。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有点2015年内味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然不多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经济并不一定是螺旋式上升,也有可能是循环式打转。1股市上午都在“憧憬3000点”,到了下午就都担心能不能收住2900点。A股三大指数全部跌5%以上,4500只股票飘绿。股指暴跌,下跌股票占比90%以上。这种股灾场面,在2022年多次上演过,但今天的与众不同在于:不是跌幅扩大,而是千股跌停!今天有近千股的跌幅超过10%!这是最近几年的首次,不禁让人梦回2015年的夏天。今天私密群很活跃,有人跃跃欲试想想抄底,我给了反对意见:3月份可以抄底,因为信心在;现在是信心没了,开始怀疑国运。上周四我已经在小红圈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解释今天毫不违和:今天全球股市一起下跌,并不能完全解释今天的A股,你可以下跌,但暴跌就不对了,而且是低位的暴跌。仅仅上周,就已经暴跌了2天。所以今天A股的开盘下跌,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并不奇怪,但暴跌的确令人大跌眼镜。周日北京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导火索,但也仅是导火索,是压倒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所有的经济政策,疫情防控是最前面的1,其他政策都是后面的0。人都动不了,还玩个JB!事到如今,A股已经是2022年全球最差的两个股市之一,另一个是俄罗斯,不愧是相亲相爱一家人。2宏观股市只是一个缩影,股市单独的暴跌,并不构成动摇信心的基础。问题在于,现在是股债汇房,四杀!!经济危机的征兆!看上周四的小红圈言论:这也导致,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很难平衡。从最近货币政策的口径不一,就能感觉到决策层的艰难。截止到今天收盘,决策层一直静悄悄,估计在憋大招吧。3未来首先纠正刚性的疫情防控政策吧,这是当务之急。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今天发表文章《别让过度的防疫措施毁掉中国经济》,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文中提到,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半停顿状态,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养老是个大问题,未来靠啥养老?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生育率下跌不是问题,暴跌才是问题;老龄化升高不是问题,暴增才是问题。那么,在一个少子化叠加老龄化的国家去讨论养老,其实有点耍流氓了,因为无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所以昨天,国务院出台了一个重磅政策,目的就是解决未来养老金的来源问题。1快速老龄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01亿,占全国人口的14.2%。按照国际的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2021年我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真正问题,不在于老龄化程度深,而在于老龄化速度太快了。中国在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刚刚达到7%;2010年老龄化率为8.87%,10年增加1.87%。但从2016年开始,老龄化速度加快,2016年为10.8%,2021年为14.2%。最近5年的涨幅,超过了过去15年的涨幅。按照正常情况,一个国家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平均需要60年,发达国家的过渡时间更久。例如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80年,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而中国,只花了20年。不过东亚国家都有这个通病,日本花了24年,韩国更短,只有18年。最让人伤心的是,中国的老龄化会不可逆地越来越深。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20年,我国45岁-65岁的人口总数为4亿左右,是65岁以上人口数量的2倍,多了2亿左右。这就相当于未来20年,平均每年净增加1000万的65岁老龄人口。按照我们14亿的人口峰值来计算,平均每年老龄化率增加0.7%,2030年我们老龄化率预计为21.2%,相当于日本2010年的水平;2040年为28.2%,相当于日本现在的水平。考虑到我国的低生育率《都在谈人口问题,但99%的人都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实际老龄化程度会更深一些。最晚2035年,我国每4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2未富先老我国2021年的老龄化率是14.2%。相当于日本1995年的水平,当时日本的人均GDP是4.3万美元,是我们现在的4倍;相当于美国2014年的水平,当时美国的人均GDP是5.5万美元,是我们现在的5倍;相当于韩国2018年的水平,当时韩国的人均GDP是3.3万美元,是我们现在的3倍。与中国一样处于人均GDP1万美元水平的重要国家,马来西亚老龄化率刚刚7%,墨西哥老龄化率为8%,俄罗斯老龄化率跟中国差不多,14%,但从2014年开始就发不出来养老金了。所以,我们的问题很明显,未富先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1年世界人均GDP为12517美元,我国刚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排名全球73名;但全球平均老龄化率为9.3%,我国远高于这个平均水平。这种未富先老,在老年人口抚养比这个指标上体现得也很明显。这一数据,指的是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劳动力人口之比,可更进一步衡量国家的养老压力和年轻人的赡养压力。因为在本质上,老年人不创造财富,财富基本都是劳动力人口创造的。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16-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81.4%,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2%。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7.4%。平均每5.7个人赡养一个老人。个别省份,重庆、四川、辽宁,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5%,意味着每4个人赡养一个老人。问题是,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山大,养活自己都不容易,又哪来的钱养老人?更有代表意义的数据,是养老保险抚养比,说的是养老金参保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值。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写的非常清楚:2018年全国由超过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退休者,到了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无论是哪个数据来看,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压力确实巨大。何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3养老金体系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三个支柱: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就是大家社保(五险一金)里面的养老保险,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交满15年就可以按月提取。第二支柱:企业养老金,一般是企业年金,相当于福利待遇,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见,覆盖人群有限;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就是个人参与的商业保险,完全是个人缴纳,年老后从保险公司提取。通俗来说,养老这件事,国家负担一部分、企业负担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在规模上,这三个支柱大概各占1/3,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二、三支柱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体系的不均衡,这就导致,国库里的国家养老金面临的压力很大。我们经常说的养老金亏空,就是指的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报告中有这样的一句话:2035年国家养老金将耗尽。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中国预计会出现8万亿-10万亿元的国家养老金缺口。这时候能采用的办法无非就是两个:1、增加国家养老金规模,那就是增加缴费年限和金额,所以才有了延迟退休;2、减少国家养老金支出,这就得增加第二、三支柱的规模,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昨天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是第三支柱,本来应该是保险公司的事,但现在国家打算自己来做这个事。操作模式与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一模一样:完全由个人承担缴费,每年上限为1.2万元;在银行开立本人的唯一养老金账户,年老以后来提取。国家来抢保险公司的生意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养老的商业保险一直做不起来,因为保险公司各种“坑”,人们不大相信,那么现在国家来代替保险公司,起码的信任度就有了。这样就能促进第三支柱的发展,减轻第一支柱的压力;2、万一国家养老金出现亏空,可以调配个人养老金来弥补,反正都是国家的,左口袋与右口袋而已。一举两得!目前,国家社保里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8万亿元,商业保险的个人养老保险规模只有3.3万亿元,个人养老金的增长空间,至少有3万亿元。保险公司走开,让我来。4个人养老金国务院昨天重磅推出国家主导的个人养老金,并不是突然出台的,一直在慢慢推进。去年10月,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一度登上热搜。其实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养老还得靠自己,仅靠第一支柱的国家养老金撑不起你的养老大业,需要你个人存钱到一个专属的养老账户里,还可以免税,年轻存的多,年老就宽裕点,社保里那点养老金不够你吃喝的,这下明白了吧?到了今年年初,又推出养老金全国统筹。统筹的对象,不仅包括社保里的国家养老金,还包括个人账户制的个人养老金。以前,我国的养老金政策实施的是省级统筹,就是一个省内的养老保险统一收取,统一支配。有钱就多发,没钱就少发,各省之间互不相干。由于各个省份之间的养老金不均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为了缓解这种不平衡,采用通过中央统一调剂的方法,确保亏空省市能有钱发。三月初的两会,明确提出,积极稳步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结合昨晚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逻辑很清楚了:保险公司你们别误会了,不是让你们来推动,是让国家来推动发展。最后肯定有人问了,那我们到底交不交啊?你猜啊。—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俄乌战争的原因,99%的人都搞错了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马斯克大战推特,世界首富在下什么大棋?都在谈人口问题,但99%的人都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起底以岭药业:国难财真香!连花清瘟为非典而生,现在能预防新冠?!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现在的上海就是个大黑市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1物价暴涨成本25万,销售175万,获利150万,也就是说利润率600%!这不是毒品交易,而是食品买卖;这不是网络谣言,而是上海公安局昨天发布的通告。用大白话讲,这批物资的物价涨了5倍多。3月中旬以来,我在上海,见证了这个城市有多魔幻。我每天穿着睡衣,打开电脑关注全球汇率,但心里只想着上海人民币和全国人民币的“汇率”已经1比3了。即使这样,当家人朋友问我物资够不够的时候,我还是回复那句“稳中向好”。直到昨晚看到上海公安局的通告,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太乐观了。原来上海人民币与人民币的汇率不是1:3,而是1:6。如果今天有人问我缺不缺物资,我会回答“压力有所加大,但总体可控”。当然这个6倍只是个例,就我个人体验来讲,物价翻倍是普遍现象。打开美团外卖,肉包4元/个,平时1-1.5元;今天刚买的6盒酸奶,38元,平时价格不到3元/盒;昨晚买的一盒鸭血,15元,平时只要4块多;前几天晚上叫了个图片中的汉堡套餐,下单时欣喜若狂,到手时我气不打一处来。就这玩意,58块钱?!全国的物资都在驰援上海,现在基本上每个省都有向上海捐赠,央视新闻都报道了“2500万吨”,上海人均一吨;领导视察时居民家里的冰箱都塞满了物资,领导视察过的小区都能收到惊喜。但另一方面,有很多蔬菜因为无人接收而腐烂,还有很多物资完好,只是因为没地方存放就直接扔进垃圾桶。物资确实不缺,但价格特别离谱。上海已经打破了供求的经济规律。2物流困境京东的“自杀式物流”上了热搜。为了驰援上海,京东准备了十四批快递小哥。一批次的快递小哥送货至上海后,就会按防疫要求集中隔离,接着下一批次的快递小哥顶上,再次配送,完成一次循环。周而复始,以此来保障每天都有人配送物资。十分悲壮!强子有情有义!!但是,京东的配送遇到问题了,到了小区门口,进不了小区。京东解决1000公里、100公里的问题,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无法解决最后100米的问题。京东这几天在上海的现状,就是这样处处受气,实在让人寒心。原因也不言自明:京东物价是平价,跟疫情前的价格差不多。那么,京东到底动了谁的奶酪?3价格双轨制居家一个多月,我是靠“团购”撑过来的。小区拉一个微信群,负责人叫“团长”,团长报菜单,大家把需求报给团长,团长负责把物资配送给各家各户。供不应求,完全靠抢,当然价格也贼贵!这就是上海所谓的“保供体系”。反对京东物流进小区的人里面,就有团长。充足的物资,要么被销毁,或放着发霉,要么被高价卖给居民。居民与物资之间,被一堵厚厚的墙隔开了,中间人上下其手,赚得盆满钵满。就连配送骑手,都能日入一万。看清楚,不是一个月,是一天。除了上述日入过万的案例外,还有骑手4月以来月入4万多,少的也有三两万。一名骑手称“市里边的人,你不接单他就一直加价,加到你接为之”。最高的有的加价到800元,6公里代拿狗粮,一公里80块。跑得好七八天能赚一辆汽车。骑手都能赚这么多,可见背后掌握物资供应的人有多么暴利!羊毛出在羊身上,居民承受的物价就直接翻好几倍。当然,也有一些小区能够享受平价物资,避免了高物价的困扰。4特许经营上海的物资供应和配送,还是要靠企业来完成。但不是随便哪家企业就能行的。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批准,才能上“白名单”。这些特许经营的企业就叫“保供企业”。但很多上海市民在网上曝光,自己收到的物资是伪劣产品。名字听都没听过的三无产品。五花肉,其实是猪皮带肥肉,还发臭了。保供企业也有问题。与梅陇镇镇政府签订签订《保供协议》的上海咨谕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公开核实,参保人数为0,实缴的注册资本为0,就是个空壳公司。出事后,企业法人王金霞更是语出惊人,公章被朋友借去用了,自己没参与配送。这么不负责任的垃圾公司,是怎么成为保供企业的?还有,京东这样的专业、负责任的企业,为什么不是保供企业?京东的运力那么强,关键还平价,这不就是大家期盼中的保供企业吗?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前,这也能劣币驱逐良币?!马老师那句话真应景:”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但我们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啊。当前的抗疫,我当然是支持的,毕竟本来只有我一个人穷,居家一个多月,我感觉很多人变得跟我一样穷了,这让我有种找到组织的温暖。你说买不到菜快饿死了,那你吃肉糜呀!—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马斯克大战推特,世界首富在下什么大棋?起底以岭药业:国难财真香!连花清瘟为非典而生,现在能预防新冠?!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来这里做投资、看世界,分享投资要领,解读财经要闻,熟知世界局势。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起底以岭药业:国难财真香!连花清瘟为非典而生,现在能预防新冠?!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很多人不知道,连花清瘟是2003年上市的感冒药,成为非典时期的热销药之一。那么。2003年诞生的莲花清瘟能不能预防新冠?本来是个科学问题,但在以岭药业看来,这只是个商业问题。所以,上海刚刚封城时,我家就收到了八盒送货上门的连花清瘟胶囊,以岭药业生产。第二天我就扔进了垃圾桶。1一片质疑作为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生产商,以岭药业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4月14日,王思聪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则视频《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继而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4月17日,丁香医生发布了文章《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刷屏网络。再往前推,4月初,新西兰将莲花清瘟胶囊列入违禁品,禁止携带入境。其实,澳大利亚早在2020年8月就这么做了。作为上市公司,以岭药业已经连续两日跌停,股价跌掉了1/4,市值蒸发130亿元。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富有争议的中药,却成为上海家家户户的必备药。不是居民自己买的,而是“暖心”地送货上门。我家就早早收到了八盒,当时还没收到政府的生活物资,正在为买菜而发愁。4月16日,一篇名为《我在盒马当司机,才明白在上海送菜到底难在哪》文章刷屏,文中提到:“如果不参与志愿车队,没人想得到连花清瘟会占去三分之一的运力。”生活物资频频受阻,但连花清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上海小区。以至于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都看不下去了,最近接连发文,不能让伪劣产品顶着任何帽子被强行派发给群众。其实,3月1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表明,感染的轻症病人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治疗药物,其中并没有提到「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相关表述。解放日报也报道过,连花清瘟非预防用药,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若没有症状不推荐服用。就是这样一个官媒、专业人士和民间都质疑的药物,为何能够如此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资本又把常识和道德给强J了。在以岭药业的各种公告中,连花清瘟胶囊是治感冒抗流感的中成药。但政府多次强调过,“病毒流感化”是错误论调。资本在打谁的脸?2连花清瘟的暴利以岭药业还没有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我们来看2020年年度报告。2020年全年,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增长50%;实现净利润12.2亿元,增长100%!业绩亮眼的主要动力,就是疫情防控带来连花清瘟销量的大幅增长。2019年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销售额17亿元,但2020年达到了42亿元,暴增147%。以岭药业在2020年的收入总共增加29亿元,其中连花清瘟就增加了25亿元。完全可以说,是连花清瘟支撑着以岭药业2020年的业绩增长。相比2019年,2020年的收入增加29亿元,毛利润增加19亿元。也就是说,连花清瘟的毛利率达到66%。也就是所,收入的2/3都是利润。被视为“赚钱机器”的苹果公司,毛利率也就40%左右。你说暴利不暴利?2021年的全年数据还没有出来,但2021年1-9月,以岭药业实现收入81亿,净利润12亿,几乎接近2020年全年的数据。毋庸置疑,202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疫情刚爆发时,以岭药业的股价只有10元,2011年上市以来,一直在这个水平徘徊。但2020年最高就超过了20元。2022年疫情重新爆发,以岭药业的股价直接从年初的20元,飙升至最高点42元。2年时间市值涨4倍。不得不说,连花清瘟真香!3重销售轻研发2018-2020年这三年,以岭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中美关系越来越性感了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所谓性感,就是不能不脱,但也不能全脱,若隐若现,给人无限遐想。该脱的一定要脱,不该脱的要捂严实。1不能脱3月份的外贸数据出来了。惊喜在于,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更惊喜在于,中美贸易规模,不是下降,也不是简单的上升,而是迅速上升。这种政冷经热,我在《脱脱脱,脱了个寂寞!》就详细说过了。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国。2021年与2016年相比,中美贸易额增加41%,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增加48%但3月份数据的与众不同在于:1、中美贸易额的增速,明显大于中国贸易总额的增速。也就是说,对美贸易,在中国外贸盘子的地位是快速上升的。2、这是在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俄乌战争使得中美关系的挑战前所未有。3、中国突然爆发的疫情,管控力度前所未有。形势越不利,感情越好。不说情比金钱,说中美关系经受了考验毫不为过吧。嘴上说不要,身体倒很诚实。看来有戏!2更不能脱如果我们把贸易品简单分为农产品、工业品和高科技三类,众所周知,美国离开不了中国质优价廉的工业品,中国离不开美国的高科技。但众所周不知,在农产品方面,中国离不开美国。我国农产品有1/4依靠进口,农产品进口占我国总进口的比重超过1/3。偏偏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2021年占我国粮食进口比重达到37.3%。第二名是巴西,第三名是乌克兰。孝子孝孙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俄罗斯也是世界前列的农产品出口国,怎么没有出现在上述表格里?俄罗斯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对象是欧盟,第二是土耳其,第三才是中国。考虑到全球地缘影响,中国在2021年加大了农产品进口,但俄罗斯2021年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是下降的。而俄罗斯2021年农产品出口增长了20%!而且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大宗是鱼肉奶。但我们最需要的是粮食。特别为是大豆,我国对外依存度超过90%,我国粮食进口近80%以上为大豆,美国一国就贡献了我国1/3的进口大豆。粮食第二需要进口的就是玉米,玉米是2021年我国进口增幅最大的品种,其中美国一国就贡献了我国2/3的进口玉米。关键时刻,俄罗斯指望得上吗?如果美国指望不上,俄罗斯更不可能指望得上。3要脱的外贸主要是实体经济,在金融方面,两国的脱钩在所难免。从中概股的“悲惨”命运就能管中窥豹。中概股离开美股,登陆港股,势不可挡!这既是中概股的出路,也是港交所的机会。在经济战中,如果说实体是导弹,那么金融就是核弹;如果说实体是原子弹,那么金融就是氢弹。并不是说实体经济不如金融重要,而是说金融的杀伤力,远大于实体经济。举两个简单的例子:1、2015年股灾,股市蒸发掉3万多亿美元的财富,中国外汇储备减少5100亿美元,减少13%;2、在美国制裁下,中概股的市值一年减少1万亿美元。不动刀动枪,不搞总动员,不玩嘴炮,只需开开会出几个政策,再敲敲键盘,就让你几年甚至十几年白干!拿俄罗斯来说,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几轮金融制裁下来,俄乌战争还没结束,拜登已经炫耀战果了,“我们已经让俄罗斯十几年的GDP增长化为乌有”。这方面我已经在《如果西方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我们会怎么样?》详细论证过了。现在,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完全背离,金融脱钩已经是明牌。美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加息缩表,收紧货币;中国正在大张旗鼓地鼓励放水,货币宽松。昨天央行刚刚出台降准的货币政策,相当于释放5300亿元的基础货币,至少能创造3万亿元的M2。如果把中美关系比作一位美女,高科技就是裤子,金融就是外套,货物贸易就是内衣,农产品就是内裤了。现在的她,逐渐褪去裤子外衣,越来越性感,吊足观众的胃口。如果哪一天脱光了,那她肯定是穿越到原始社会了。那就不是性感,而是耍流氓!—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脱脱脱,脱了个寂寞!如果西方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我们会怎么样?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俄罗斯溃败,美国已将矛头对准中国!马斯克大战推特,世界首富在下什么大棋?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来这里做投资、看世界,分享投资要领,解读财经要闻,熟知世界局势。
2022年4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马斯克大战推特,世界首富在下什么大棋?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马斯克的身价是3000亿美元,世界首富;推特的市值是360亿美元,社交媒体的王者。昨日消息,马斯克欲以430亿美元收购推特100%股权,上了全球热搜。打出的旗号是“维持言论自由”。1发生了啥?先回顾一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3月25日,“潮男”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一项投票:你觉得Twitter有遵守言论自由的原则吗?马斯克还特意提醒:“这个投票相当重要。请小心投下你的一票。”投票结果显示,超过200万人投票,有70.4%的人群认为Twitter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第二天,马斯克连发数条推文,表达对推特的不满,“推特没有言论自由了,应该如何修正?”一系列灵魂拷问,引发网友热议。一番宣传造势后,4月4日,“戏精”马斯克共花费28.9亿美金,收购了Twitter9.2%股份,摇身一变,成为推特的最大股东。当天推特的股价暴涨27%!从炒作套现的角度讲,马斯克一天就赚了7.8亿美元。马斯克不是俗人,他砸钱投资推特,看中的不是投资收益,而是控制权。推特原股东自然不希望控制权转瞬落于旁人,于是给马斯克挖了一个“坑”:邀请他成为董事会成员。推特内部有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4.9%。于是,马斯克立马拒绝了。面对这番“我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的反转,华尔街金融机构普遍认为,马斯克很可能要收购推特,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认为这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果不其然,4月14日,也就是昨天,马斯克给推特董事会发来收购提议:以54.20美元/股的股价收购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标题是一道送命题作为衡量贫富差距的核心指标,基尼系数在我国被打入了冷宫,而且还被贴上了“过时”的标签。但是,问题只能被解决掉,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领导的面子与资金的里子:何必打脸?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权力可以控制人员流动,但无法控制资金流动;就如同,可以控制手脚,但无法控制人心。1疯狂打脸一般来讲,如果中央政策是利好,股市就会涨一波。但最近以来,政策利好都是最高规格,股市却不买账,先跌为敬,而且是大跌。十分反常!咋滴,要造F呐?先说上周三,4月6号晚上,总理召开国常会,要求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宽松),放水支持经济发展。放水无熊市,股市本身就是个货币现象,流入的钱越多,股市就越红火。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政府如此高规格、旗帜鲜明地支持实体经济,对股市也是利好。当晚的股民是激动的,大盘明天肯定会涨。但4月7日的结果是:4100只股票下跌,A股总共也就4600只股票。《华尔街见闻》把A股分成100多个板块,只有3个板块上涨。预期的牛市,搞出了股灾的感觉。紧接着,4月9号周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重磅公布,刷屏朋友圈。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生产要素的流通环节,打造公平高效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这种经济一体化,符合历史进程,符合经济发展方向,怎么看都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但是,到了第二天的周一开盘,也就是昨天4月11日,又股灾了。4100只股票下跌,A股总共也就4600只股票。《华尔街见闻》把A股分成100多个板块,只有不到10个板块上涨。重演了4月7日的剧情。A股给人的感觉是:你敢搞统一市场,我就死给你看。这熊孩子,明明是为你好,你咋还连骂带打的?!昨天股市收盘后,领导们看到一片惨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于是,昨晚一系列大手笔救市政策推出。首先是央行在下午四点紧急公布了3月份的金融数据:新增社会融资4.65万亿元,是2月份的3倍;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是2月份的2.5倍;M2同比增速9.7%,高于2月的9.2%。数据统统爆表,直接告诉股民:市场不缺钱。然后是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连夜加班,联合发布大新闻:国家队要救市了。这种大手笔不禁让我想到了2015年股灾的救市场景。既有态度又有实际动作,真金白银,诚意满满,不搞虚的。股民们还不起来嗨?结果今天上午的股市,萎靡不振,开盘硬了十分钟,然后就全程软了。超大盘、大盘、中盘和小盘,指数全是跌。又打脸了,还是不买账啊。下午领导们终于怒了,国家队疯狂进场,券商股和银行股领涨,瞬间改变局势。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收盘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状态:一片红,妥妥的牛市。伟哥确实很有效。但伟哥治标不治本的。今天,表面的牛市,依然无法掩盖真相:资金真的不信你们。如同掉入了塔西佗陷阱:政府做得越多,人们越不相信。这种状况并不是4月份才出现的,3月份就有了。前面说过了,3月份的金融数据超乎预期的好,数据爆表!俗话说,放水无熊市。但A股的3月份是下跌的,上证综指跌去了200多个点,降幅6%。
2022年4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犯我韭菜者,虽远必诛!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很久没有聊历史了。从金融的角度为大家梳理一遍中国历史,势必让大家觉得“听君一席话,颠覆历史观”。我们从汉朝讲起。1货币之争汉平帝(西汉末代皇帝)时期,愤怒的长安人烧掉了汉武帝刘彻的坟墓,火光照亮了未央宫。千古一帝,死了快一个世纪,依然被汉朝百姓所仇恨。这个帝,是谁的帝?故事要从头讲起。西汉建国之初,天下疲敝,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汉高祖刘邦想找四匹纯色的马来拉车都凑不齐,王侯将相出门都坐牛车。除了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通货膨胀。连粮食价格都从每石五千钱涨到了一万五千钱。物资匮乏,流通的货币还贼多,物价不暴涨才怪呢!刘邦本来规定,官方货币是重十二铢的秦半两。但全国百废待兴,朝廷穷得叮当响,而且全国57个郡,朝廷只掌握了15个,剩下42个在诸侯手中。朝廷没钱,诸侯坐大,刘邦是夜不能寐。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撑不住了,按捺不住敛财的冲动,宣布官方货币是三铢钱。货币含金量从十二铢降为三铢,贬值75%!这是中国史书首次有官方记载的大通胀!三年之后,朝廷有了底气,推出重磅的货币政策:由皇帝统一全国铸币权,诸侯不得自行铸币。朝廷与诸侯之争,变成了货币主导权之争。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财富不能自由流动,但货币能,皇帝不能控制货币,自然就无法控制天下财富。你连财富都掌控不了,还谈什么唯我独尊?不过,秦始皇都没有做到的事,刘邦也没有做到。诸侯在自己的领地,是独立的军队、财政和税收,核心就是可以自由铸币。朝廷把铸币权收回,这不是釜底抽薪吗?就好比,中国能把人民币的印刷交给美联储?毫无疑问,刘邦的货币政策流产了。一定要消灭诸侯!战争永远是经济斗争的延续,刘邦去世时,异姓王逐个消灭,诸侯都是血浓于水的刘姓诸侯。刘姓诸侯也是诸侯,离西汉皇帝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历代帝王不遗余力地要消灭诸侯,原因只有一个:只有独立自治的诸侯才有能力对抗皇帝。封建官僚和豪门大族都没有这个能力。从经济角度讲,只有消灭诸侯,才能形成皇家垄断,垄断就能躺赚,没有竞争的日子过得非常舒服。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就是皇帝必须消灭所有竞争对手。这对老百姓有好处吗?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来慢慢讲。公元前184年,汉惠帝去世的第二年,吕后慌忙推出削藩的货币政策:官方货币是八铢钱,朝廷统一铸造,地方不得私铸。以此为开端,西汉进入了残酷激烈的政治斗争。结果是吕氏家族不断蚕食诸侯的领地。好景不长,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很就是齐王起兵,吕氏被灭族!既然武力夺取和政治斗争无法解决皇权问题,那就换经济手段吧。2文景之治汉文帝开启的“文景之治”,大家都很熟悉,我只说一点:文景之治只局限在朝廷领地,诸侯领地有着自己独立的经济政策。但汉文帝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用经济发展来彰显朝廷制度的优越性,用强盛经济来征服诸侯。于是,整个西汉,开始了红红火火的经济大发展,朝廷和各个诸侯都想用发展成果来吸引百姓,维护自身统治的合法性。这场经济比拼,让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好处。就用朝廷和吴国来举例。汉文帝将农业税从1/15降低为1/30,创造了低税率的纪录。最重要的是,他放开了铸币权。不仅没有动诸侯的货币权,而且允许民间铸币,于是民间资本进入到各个经济领域,一个大尺度的市场经济正在形成。吴国更狠,直接免农业税,煮盐业也免税,硬生生将穷乡僻壤之地干成了经济中心之一。所以,江南百姓,至今思吴王;中国百姓,至今思文帝。从货币的角度讲,汉文帝放开铸币,这不会导致货币泛滥物价飞涨吗?经济运行有客观规律,铸币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人们有各种货币可以选择,你的货币差,自然就会丧失信用,被好的货币来取代,会自然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经济活跃,如果有很多赚钱的手段,那又何必费力去铸造劣币挣昧良心的钱呢?何况铸造出来的劣币不一定有人会用。毕竟只有垄断,才能保证自己铸造的劣币有人用。高风险、低收益,何必呢?在这场经济竞争中,人口成为各国竞争追逐的最主要对象。现在讲人口红利,古代的农耕社会更是如此。什么户口、限购限贷,都没有,“来了就是深圳人”。就连社会上最低等的罪犯,诸侯国都用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前来工作定居。比如淮南王刘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与财物爵禄田宅。”还有吴王刘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而且坚决不同意“引渡”,“它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颂共禁不与”,其他国家要把罪犯从吴国抓回去,吴国一概拒绝。朝廷没有了货币权这个统治象征,但收获了人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资本。就在形势越来越好的时候,汉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46岁。这位得到史书一致称赞的帝王,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记住他的名字:刘恒!所谓的“文景之治”,景帝并没有继续父亲的政策,在很多方面是反其道而为之。他一上台,就重用被文帝弃用的晁错。这个货没有能力,没有政绩,没有治国经验,就是个愣头青,是皇帝的喉舌。景帝的脸上写着“削藩”两字,那么,诸侯就是敌对势力,削藩是宇宙真理。晁错的方法毫无新意:朝廷收回铸币权,地方不得私铸。但大环境不一样了:朝廷与诸侯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鲜明对比。这就是景帝敢于削藩的根本基础,他只差削藩的借口。“七国之乱”的过程不再赘述,我只想告诉大家:朝廷实力远超诸侯;七国是被朝廷逼反的;七国出兵不是觊觎龙椅,而是希望朝廷收回削藩政策;是朝廷的军功集团逼死了晁错,而不是七国诸侯。“七国之乱”的结局,不是消灭了诸侯,而是将诸侯换成了景帝的直系血亲:景帝的儿子和亲兄弟。只有吴国被废除,收归朝廷。但这个时候的诸侯,已经没有了铸币权。老虎没有了牙齿,就是待宰的羔羊。屠夫,就是汉武帝刘彻。3一统天下皇帝追求绝对权力,是因为绝对权力就意味着垄断的高收益,没有了诸侯,天下之利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天下苍生操于我一人之手,没有比这更爽的事情了。磨刀霍霍的刘彻,很快将诸侯治理得服服帖帖。没有了诸侯,就会有官僚与皇帝争夺利益,但诸侯与官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皇帝与诸侯是“双向博弈”,如果皇帝政策对诸侯国不利,诸侯可以驳回,从而减少末端的百姓压力;皇帝与官僚是“单向传递”,皇帝的压力只会逐级传导,官僚不仅不会驳回或分担压力,还会为了自身利益扩大压力,到了末端的百姓就是数倍扩大的压力。这就涉及到财富所有权的根本问题,地盘是独立的一家一姓,就会相互有竞争,把自己地盘搞得民不聊生对自己没有好处;封建官僚就完全不同,地盘又不是他的,是皇帝老儿一家的,只要能获得眼前利益,管它洪水滔天,大不了换个主子就是了。为了汉匈战争,为了穷奢极欲,皇帝与官僚一起,将屠刀又挥向了天下百姓的财富。敛财的高级玩法就是印刷货币导致的通货膨胀。无需动刀动枪,就能迅速地聚敛天下财富,这个feel倍儿爽。美其名曰“货币改革”。汉武帝废除广泛流通的四铢钱等币种,推出了三种新货币:皮币、白金币和三铢钱。皮币是鹿皮,白金币是银锡合金,它们代表的财富价值,远远超过本身的价值。一张鹿皮,也就够买几张擦脚布,最多值2000钱,但面值是40万钱。这场货币改革,就是一场利润率达到百分之好几百的生意。说生意都玷污了生意这两个字,这就是抢劫。由于太过暴利,民间私铸盛行,朝廷无论怎么禁止都没用,砍头都无法阻止。本想与民争利,现在变成民与帝争利,仅仅一年之后,这三种货币就废除。但西汉经济已经乱套了。公元前118年,刘彻在位已经23年,匈奴已被打残,为了继续敛财,西汉推出五铢钱。但这个时候的五铢钱,不是铜钱,而是廉价的紫铜。无论朝廷怎么出台政策强制推广,市场始终不买账。五年之后,再次废除。公元前113年,朝廷宣布:由朝廷统一铸造足值的五铢钱,禁止诸侯铸造。这就是后世沿用上千年的五铢钱。但此时,民间和诸侯国的经济已经千疮百孔。只有朝廷得到了好处:聚敛天下财富。但汉武帝推行的货币,市场始终不买账,接二连三被废除,这就告诉我们:再强大的君主,也无法对抗经济规律;君主徒劳的“努力”,只会破坏正常的经济。汉武帝的任性还带来一个严重后果,虽然统一了货币,但经济已经崩溃。流民四起,户口减半。当各行业都赚不到钱时,货币就会自然而然流向一个方向:土地。在经济下滑阶段,这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赚钱渠道。没有人能够离开土地而活。西汉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炒地阶段。西汉之衰,始于“败家子”刘彻。4帝国终结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他给汉昭帝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西汉快速膨胀的官僚集团,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这就是“官商”。他们控制了天下财富,没有了民间资本的空间。他们不会创造财富,不会制造精美的实物,但又掌控着大量的货币。于是,土地兼并成为时代潮流。封建官僚取代地方诸侯,成为国家最有势力的群体。皇帝可以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消灭诸侯,但它无法消灭官僚。没有官僚,皇帝还怎么随心所欲地统治国家呢?但是不消灭官僚,自己的统治就无法长久,迟早一起玩完。这就是皇权大一统的悖论:依附于皇帝的统治根基,反而在挖皇帝的统治墙角。但这个问题,无解!这就是上天对贪婪的皇权的惩罚。西汉后期的皇帝们,不愿意看到鱼死网破的结局,开始拼命腾挪。为了打击土地兼并,汉宣帝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国家不再铸造货币。他认为,不再印钱了,市场上钱变少了,土地价格就会下跌,就不会有土地兼并了。汉宣帝在位25年,史书中没有一次铸币的记载。皇帝的态度很坚决,但他是一个不懂经济的皇帝。停止货币供应,货币流通量一直保持不变,通货膨胀是没了,但产生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通货紧缩!经济要运行,必须保证投放一定量的货币,只是不能投放过多。过多和过少,都是大问题。现在压根不投放,物价暴跌,还有谁会来做生意呢?最关键的是,通货紧缩导致货币升值,但货币都在谁手上呢?封建官僚!官僚躺赚。对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和税收。你不投放货币也就罢了,但你规定的税收是定额的,数字没有变。以前的一两银子,跟现在的一两银子,是一个概念吗?农民的税负,陡增好几倍。加速了农民破产。货币越来越值钱,人们就更愿意把货币储存起来,市场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少,经济越来越萎缩,物价越来越低,货币就越来越值钱……陷入恶性循环。到了汉哀帝时期,大司马董贤被抄家,家里收藏着43亿个铜钱,他当时入朝仅仅两年。货币全进了封建官僚的储存库。西汉晚期成为了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从货币泛滥到货币消失,西汉就喜欢玩极端,迷失在货币世界里。极端就是黑暗,就是地狱。百姓暗无天日,但封建官僚正在疯狂反噬皇权,皇帝们有心无力,无处下手。帝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汉平帝时期,汉朝子民冲进长安,烧掉了汉武帝的坟墓,将对封建官僚的满腔怒火发到了一个死亡90年的人身上。公元8年,在封建官僚集团的拥戴下,王莽登上帝位。封建官僚终于终结了皇权。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皇帝与诸侯争夺货币权的历史进程中,西汉首次建立了“皇权-官僚-农民”的三级体制,这是一个权责严重失衡的体系。皇帝独享政权,官僚独吞财富,农民只是韭菜。历史不断告诉我们:他们三者没有赢家,最终全是输家。—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晚清风云的开篇:西方船坚炮利不背锅广州改变不了中国一个英国人,是如何凭一己之力让欧洲从“中吹”变成“中黑”的?美国独立得到了中国的帮助,中美蜜月期在美国建国时就开始了当今世界的历史任务:节制资本,还是节制权力?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封城的这段日子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小区被封了快一个月了。陆续收到一些非上海读者朋友的线上问候,感谢大家的关心,素未谋面,倍感温暖。1感染情况坐标浦东,一家五口,夫妻二人带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严格意义上,是六口人,还有个在肚子里。一开始我是比较紧张的,全家除了我,其他都是不便群体,一旦拉出去隔离,很麻烦。我们不怕病毒,就怕转运隔离。小区的人都是这种心态。小区封控以来,做了快十次核酸了,一直是阴性。但6日的核酸检测,老婆的核酸检测结果在7日没出来,我们都是阴性,就她的没结果。她是孕妇,这是我最担心的,两人一整晚没睡好觉,忧心忡忡。7日核酸检测,当晚继续失眠,8日早上一看,核酸检测是“待复核”,健康码变红。全家人都是这样。这下慌得不行!所以,昨天早上赶紧做了个抗原检测,都是阴性,松了一口气。但还是不放心。今天早上又做了个抗原检测,全家都是阴性。直到看到小区群里的这张图片:没有我们楼栋,说明我们是安全的。虽然核酸检测还是“待复核”,健康码还是红色。小区有66栋楼,已经有十几栋楼出现问题;总共5000多人,确诊16人,概率0.3%,低于上海全城0.6%(15万/2500万)。无论怎样,上天眷顾,我们全家躲过一劫。谈谈感受:1、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核酸检测一直是“待复核”?两天还不能检测出来吗?而且我老婆6号的检测,三天过去了还没结果。从疫情防控的角度讲,对于疑似病例,难道不应该抓紧时间出结果?晚隔离一天,不就给上海增加一点“危险”吗?2、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哪个为准?听说是以疾控中心的电话为准,还发生过核酸阴性但依然被通知隔离的情况。3、现在的检测频率和抗原核酸轮番检测,给我的感觉是:不把你检测出阳性就誓不罢休!搞得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人心惶惶的。我一度以为数据有人为操纵的成分。小区目前还有18个疑似病例,还有我家这样的暂时安全,这是不是后备军啊?我现在就在想:上海有没有达官显贵被隔离的?上海全城0.6%的概率,上海的达官显贵数量冠绝中国,总会有的吧。2生活物资我们家的生活物资一直比较充分,跟政府送菜无关。我们收到了两次的免费送菜,也就够吃两天吧。封控之前,家里还有两袋没有开封的大米,冰箱里有不少肉;孩子的奶粉有三罐,尿不湿有三袋。这些都不是刻意为了疫情而备存的,仅仅偶然。大米是丈人所在的保洁公司发的一点福利,肉是我爸妈寄过来的土货,婴儿用品是3月份的优惠活动而多买了点。都是天意和巧合。至少一个月内,能活下来,饿不死,所以我比较淡定。3月下旬外卖相继停送后,是社区团购支撑着我们餐桌。一开始是小区有住户在楼前专门卖菜,极大方便了小区生活。后来因为举报,不得不停卖。老婆就加了很多团购群,专心买菜。凌晨五点就开始在微信群里接龙,半夜还得盯着买菜群,比春运抢火车票还紧张。总能买到点东西。昨天还买到了奢侈品:面包。那一刻,我一度觉得自己比百亿富婆徐新还要幸运。基本生活物资不缺,其他物资持续缓慢地补充,就这么“幸运”地走过来了。至于网上大肆报道的捐赠物资,我也不知道去哪了。可能我们团购的这些物资,有些就是捐赠的吧。其实最难的,是独居老人和合租户。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合租户没有做饭的习惯,一般吃餐馆和外卖,没有库存物资。他们是饥肠辘辘的主力。上海此起彼伏的小区抗议,主要就是合租户的年轻人。即便是单独居住的一家人,如果封控前没有足够的大米和奶粉之类的基本生存物资,很多也是很困难的。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家的尿不湿很早就没了,小孩子该多么不方便!如果我家的大米没有那两袋库存,慌不慌?五张嘴等着吃!断粮,是上海每天都在大规模上演的剧情。以物易物,不是戏谑,是真实。我的朋友圈,已经有人在晒蔬菜换牛奶。不过今天有好消息。阿里、京东、美团都开始陆续送货。不知道那些平时骂资本家、骂互联网公司垄断的人们,此时该怎么想?有些人,口惠而实不至,天天忽悠你;有些人,少说多做,关键时刻给你真实的希望。只要外卖能够恢复一部分,就不会慌了。美团外卖今天就多了不少。感谢伟大的民营企业家!3人间百态封控期间,小区里面出现了一些让人很悲痛的事情。首先是举报问题。小区里面有住户卖菜,极大缓解了大家的买菜难,而且卖得不贵。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出现了这么一位给力的居民,买菜时都表达了感谢之意。结果被人举报了。理由是,聚众买菜,增加传染风险。不得不停卖。这就叫SB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封控越来越严,小区又有一人开始卖菜,有亲戚在菜市场工作,可以把菜运进来。大家在微信群里报菜名,他负责送到楼门口,无接触配送。结果又被人举报了。理由是,包装可能有病毒,增加传染风险。不得不停卖。封楼期间,居委会不建议大家出来走,就鼓励大家拍照举报在外面闲逛的人。不知道有没有真正去举报的?昨天又在小区微信群里听到一件人伦悲剧。他的父亲住在花木街道,前几天去世了。他没有感染新冠,但居委会不让他出去给父亲送行。没辙,只能以泪洗面,一辈子的遗憾啊!还有一些预产期在5月6月的孕妇,现在是心惊胆战。产检是不用想了,虽然有绿色通道,但产检很难出去,临产或者出现病痛症状才能出去。也不知道生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反正不敢想象。就盼着早点解封,或者孩子晚点出生。前几天,马路对面的小区,一位60岁大爷打开窗户,
2022年4月9日
其他

风向已变,留给政策调整的时间不多了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当前的经济,不是怎么爬上坡的问题,而是防止走下坡的问题。政策的风向和经济的逻辑,都要变了。1有点急了前几天的文章《疫情下的经济,已有全面衰退的迹象!到底该如何力挽狂澜?》已经表明我的意思:经济有全面衰退的倾向。3月29日,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措辞跟以往明显不同。划重点: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以往的高层经济决策会议,措辞都是比较含蓄的,有很多“适当”、“谨慎”、“较大”、“尽量”这样的留有余地的词语,财经人士都要费力破解汉语的博大精深。但这次十分直白,没有给下层执行者模棱两可的空间。3月30日的央行例会,也很直接: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玩文字游戏,直接指出问题。谈三个核心问题:疫情、房子和中美关系。这三个问题越来越清晰了。2疫情宏观政策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只需考虑:领导选完后,我该怎么做。不用揣着明白装糊涂,陷入感性讨论,最近几个数据让我陷入思考。本轮疫情,上海8万多病例,目前0重症,0死亡;全国14.2万病例,61例重症,0死亡,重症率0.04%,死亡率0。这都是国家公开公布的数据。新冠病毒对健康的危害性大大降低,但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大增加。很多数据我都在《疫情下的经济,已有全面衰退的迹象!到底该如何力挽狂澜?》说过了,数据都是国家公开公布的。比预期差很多。今天看了券商的几篇研报,其中有一篇专门研究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冲击会持续4-5个月,对基建投资的制约会持续6个月。前不久,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宋铮,写了一篇专题报告,结论是: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实施全面封控将使全国当月GDP减少4%;上海的封控,导致该城市的经济活动下降了40%。总而言之,经济难以承受这样打击。未来一定是共存的。把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其他患者放开管控,正常生活。这既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选择。接下来的政策动向,这是第一个最值得关注的。3房子地产股涨疯了。清明节港股暴涨,今天是A股涨。A股涨幅排名前列的,几乎都是房地产或跟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地产股几乎霸占了涨停板。毫无疑问,今天的房地产扛起了A股的脊梁。是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变好了吗?违约新闻依旧如故;业绩亏损没有改观。连审计报告都不能按期公布了,已经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辞掉了上市房企的审计工作。是行业变好了吗?2022年3月,全国出让金1908亿元,同比下滑58%,腰斩。地卖不动了!今年3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金额5115.4亿元,同比降低52.7%,又是腰斩。房子卖不动了。3月份的居民房贷数据还没出来,但2月,居民房贷数据首次下降。没人买房了。地产股的“暴动”,完全是政策风。密集出台的楼市松绑政策,不禁让人梦回2014年的去库存。但与2014年的涨价去库存不同,此次房价涨不动了。老百姓的钱袋早就嗷嗷待哺,“房住不炒”也不允许房价快速上涨。市场端和政策端,锁死了房价上涨的预期。此轮的房地产政策暖风,保的是什么?保销售!在房价不升不降的情况下,让剩余还有购买能力和购房意愿的人来赶紧买房。让为数不多的韭菜,来为经济托底。现在没有时间来养肥韭菜,能割点就是点。接下里的政策观察,不是房价上涨迎来全民炒房,而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跌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债务危机。三四线和小县城的债务压力最大,也没什么好的经济增长手段,但那里的房价已经在下跌。楼市松绑的城市会越来越多,但真正的问题是地方债务压力如何缓解。卖房的销售收入,给房企还是给地方财政?这是一个觉悟问题。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那么中央财政收入从哪里来?房企要不要救?反垄断要不要继续?这就是一个经济问题。话只能说到这了。4中美博弈昨天,有一个十分重要但很少人注意的大新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表示:因为中国拒绝谴责制裁俄罗斯,北约将扩大与亚洲盟友的合作。就连蒙古,不仅低调观摩北约军演,还穷大方地给乌克兰捐助了20万美元。其他动作我已在《俄罗斯溃败,美国已将矛头对准中国!》详细说过了。美国已经摊牌了。无论中国愿不愿意,这场中美冷战已经开始。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博弈的核心阵地,就是经济领域。去年美国放水,中国收紧货币;今年美国加息,中国货币宽松。美国的快节奏加息,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的征兆。4月以来,美国的国债利率都出现了倒挂,2年期国债利率超过了10年期,5年期国债利率超过了30年期。在历史上,这是美国经济衰退的绝佳信号。但从美联储最新的表态来看,为了抑制通胀,美国将继续加息不动摇。美国经济的问题是通胀,中国经济的问题是放水。但单纯的货币放水已经没有用了。因为水流不到实体企业,而且实体企业看到钱也不愿意融资了。2月,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只有预期的一半,少了1万亿元。大量的企业把账上的钱存进银行吃利息,不搞扩大生产了。企业缺的不是融资渠道,而是挣钱机会!就算降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也是治标不治本。放水连房地产都救不了,何况是芯片和互联网呢?放水只是安慰剂,挣钱才是强心针。于是,疫情、房子和实体经济,成为了不可能三角关系。如果继续现有的疫情防控和房地产政策,那么实体企业怎么玩?既要又要,是一种良好愿望,抵抗不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当然,即便放松疫情防控,对于实体企业而言,还不够。企业老板们的信心是有有效期的,过期了可就难办了。过期时间就在今年上半年。实体企业,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还有三个月就结束上半年,不过对于很多人而言,4月已经结束了,时间窗口只有两个月时间。基层防疫人员疲于奔命,房子重心不稳,企业信心正在消散。要争分夺秒地赶作业了!守着过去还是望向未来?!—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央妈放的是开水,实体经济该怎么走?蟠桃大会重磅召开,领导们都说了啥?美国编写的乌克兰剧本,把俄罗斯演瘸了都在谈人口问题,但99%的人都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断崖式降薪、大厂裁员潮,何时是个头?
2022年4月6日
其他

俄罗斯溃败,美国已将矛头对准中国!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喊了那么多年的“丢掉幻想,准备战斗”,这次终于要来了!喊打喊杀的粉红们,可千万别上演一曲“丢掉战斗,准备幻想”。1俄军失利战争发生在欧洲,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乌云之下,但欧洲各国的股市都有一个共同点:3月以来,喜迎涨势,目前已经恢复至战前水平!连止跌回升的时间都差不多,都是3月8号左右。英国、法国、德国、波兰,都是如此。欧洲股市翻红,必然对应着俄罗斯的战场不利,二者是完全的负相关。事实也确实如此,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停滞不前,现在已经是撤退和溃败的局面。基辅之围已经解除,乌克兰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堪称“21世纪的斯大林格勒”;4月2日,欧洲议会的议长访问基辅,正式讨论乌克兰加入欧盟和乌克兰战后重建的事情。双方握手时,泽连斯基的用力走红网络,人送称号“麒麟臂”。泽连斯基更是公开宣称,不接受胜利以外的任何结果。俄罗斯军队全面撤退,退守到乌克兰东部。从目前形势来看,乌克兰下定决心将俄军赶出乌东地区,解放全境。标志性的军事行动在于,乌克兰已经反攻俄罗斯本土了。3月30日,乌克兰用导弹袭击了别尔哥罗德的一处军火库;4月1日,乌克兰两架武装直升机潜入俄罗斯境内,攻击别尔哥罗德的石油设施,摧毁了8个储油罐。这是二战以来,俄罗斯本土首次遭到外国攻击。如今的外网上,充斥着俄军溃退的丑态,以及乌克兰的斗志昂扬。局势已经很明朗,俄罗斯没有机会了。2美国步步紧逼自从拜登上台以来,美国白宫一直将中俄视为最大对手,但中俄是有区别的:中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俄罗斯是最大的威胁。这是拜登的原话。因此,美国引诱普京发动了战争,用战争拖垮俄罗斯,但对中国就会侧重于经济领域。欧洲起战火,欧洲股市依然涨;中美无战事,但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不断暴跌,只剩下骨头渣了。企业辛苦几十年的积累,一个月不到就灰飞烟灭。欧洲股市是从3月8日左右开始涨的,中概股就是从3月8日左右开始跌的。2022年3月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预摘牌名单”,开启了中概股的暴跌之路。中概股三天就蒸发2700多亿美元的市值。选择3月8日这个时间点,背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俄军前线久攻不下,战事不利,后方经济崩溃,没军费了。3月8日俄罗斯一边要和谈,一边在筹集军费(搜刮百姓)。详见《扛不住,开始抢钱了》。俄军一显颓势,美国就想着制裁中国。现在随着俄罗斯的败局已定,美国逐渐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中国身上。3月28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年度战略报告,依然将中国界定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但俄罗斯已经从“最大的威胁”降级为“严重的威胁”。3月底的几个大动作,我印象挺深刻的。3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竞争法》,法案的目的很明确,“加强美国国内供应链,扩大国内生产,减轻对中国的依赖,并与中国进行全球竞争”。并将中国台湾认定为盟友,加强美台关系。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过抗议。紧接着第二天,3月29日,美国邀请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组建半导体“Chip
2022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