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炒特别读者: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昨天,央行发布了2月的融资数据。我看了后,就想到了这张图:央行倒是愿意给,企业却拿不到,嫌水烫?1开局不利2022年2月,我国新增社融1.19万亿元,预期是2.22万亿元,少了将近1万亿。贷款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预期是1.45万亿元,少了2200亿。贷款是社融的一部分,但2月份的新增社融与新增贷款都是1.2万亿左右,意味着债券、股票、信托、票据等其他融资渠道,总体上躺平了。融资塌方了。不仅总量不行,结构也不行。企业端,短期贷款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显著低于预期,表明企业的信心不足,只求活着就好。居民端,直接负增长,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更是首次负增长,表明居民消费疲软,也不愿买房了。说好的信心呢?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意愿不强,但银行的票据融资和非银同业贷款的增长超预期。说明什么?很多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1月18日央行炙热的表白,就这么被对象无情拒绝了。1月份的融资数据,其问题跟2月份差不多。1月份的社融总量超预期,但结构问题是一样的。如果把1-2月份合计起来看,连1月份的总量亮点也不存在了。2022年1-2月份的社融新增,低于2019年和2021年,只是好于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2022年开局不利,信贷已经开门,但没有红,宽信用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并不好。央行愿意给钱,但企业没有拿到钱。以前是融资渠道问题,企业想拿但不好拿,现在是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限制房地产和金融机构的无序扩张。但企业似乎不愿意拿钱了。2钱去哪了?2月份的金融数据还有个特点,居民存款大幅降低,企业存款大幅增加。看数据,2月份,居民存款减少2,923亿元,同比多减3.55万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389亿元,同比多增2.56万亿元。与前面的贷款数据结合起来分析。1、居民的贷款减少,存款也减少,那么老百姓把钱花哪里去了?肯定不是消费,如果居民消费意愿强,居民短期贷款应该是增加的,但2月份是降低的。也没有买房,因为2月份的中长期贷款是降低的。只有一个去向:还房贷。2、企业的贷款集中在短期,存款还大幅增加。企业不愿投资了。宁愿把账户的钱拿去存银行,也不愿去琢磨企业未来经营。至于短期贷款,无非就是借新还旧和应急需求了。先活着,等风来,观望情绪十分浓厚。居民一心做房奴,企业无心做大做强,都躺平了。这可咋整?3降息2022年1月18日央行的喊话,是我从业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直接的比表白: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三是靠前发力,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要抓紧做事,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如此态度,却换来2月份的这等成绩,这就说明,继续增加货币供应,已经没什么效果,现在真正的问题不是水多水少,而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不强。就货币政策而言,降息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进一步降息,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才能刺激企业去喝水。3月份,央行会大概率出台降息的政策。但是,仅仅降息是不够的,企业不愿喝水,不仅是因为嫌水贵,而是怕水不干净。借来的钱,总是要还的。万一企业运营不好,那当初借钱不就是自作孽?根本问题,与其说是企业的信心,不如说是实体经济的前景。刚刚结束的两会,政府显示出了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决心,典型动作就是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1万亿,退税1.5万亿,这份大礼超出了市场预期。我们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期,告别房地产,回归实体经济,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出现一些彷徨,是正常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政府的引导。不仅要出台减少企业负担的利好,还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机制。后者很可能更加重要。4地产至于居民端,房子依然是主线。只不过,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房屋买卖。我在《国务院重磅发声!买房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讲过,3月初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央行党委书记和建行董事长提到了三个新观点:1、新市民,有3亿人。如果顺利推进,户口就会逐渐落幕。2、住房租赁反对买房升值套现,认为住房租赁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目标是60%买房,40%的人租房。3、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不希望调整的太剧烈。就是政策要往回拉,房贷政策要有所放松。目前,已经有50多个城市放松了房贷政策,包括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再给你们看一个数据:2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比1月份降低32%,比去年2月降低35%。目标就很明显了:1、鼓励没买房的人买房,但“房住不炒”不能变,房产投资和房价上升必须遏制;2、想买房但没钱买的人,你们就来租政府的房子。依然是用房子来撬动居民的消费。国内未来的房子,一定是彻底分化。很多地方的房子纯粹就是消费品。什么时候达到平衡呢?就是限购限贷都放开,但房价不涨的时候。这会是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无论怎么看,全民投资买房升值的时代,一去不返!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这才是百年大计。不过,这些政策也暗含一个信息:房价虽然不涨,但降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买不起房的人,就来租房。住建部今年要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租房最核心的问题是,租购同权。其中最关键就是教育和医疗。这将是一个必须推进逐步推进的事情,今年提出的“新市民”就已经有这个意味。只有把3亿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解决好,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才能带动居民消费,才能最大程度上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后续政策如何跟进,我们需要用放大镜去看。事关国运,事关人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3月份都是一个关键月份。坐稳扶好,马上要开船了!—END—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别关注俄乌战争了,多关心关心股市和中美活久见,金融圈集体抵制俄乌战争,再不结束就是召唤1917了国务院重磅发声!买房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蟠桃大会重磅召开,领导们都说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