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丨日韩贸易战加速韩国氢能产业自主化进程
氢能首席观察按:随着日韩贸易战深入化和复杂化,韩国方面先后宣布近百亿美元加强高科技产业本土化,尤其未雨绸缪加快氢能产业核心材料和部件的自主化,现代摩比斯和晓星集团纷纷加大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和碳纤维产能部署。对于中国刚刚起步的氢能产业而言,如何平衡自主化和国际合作仍是个严峻的命题。
(图片来源:bloomberg)
G20大阪峰会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文在寅握手8秒后各自离开,被媒体戏称为“八秒交情”。G20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了对韩国三种半导体材料的“禁运制裁”。8月2号,日本通过了新版《出口贸易管理令》,首次修改优惠待遇国“白名单”,将韩国剔除。世界第3大经济体和第11大经济体的贸易摩擦正式升级为“贸易战”。韩国一方面申请世贸组织仲裁机构和美国调解,一方面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化和材料供应多元化。
半导体行业贡献了韩国50%的经济增长动力。据韩国《每日经济》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2.7%,如果扣除半导体增长因素,则增长率仅为1.4%;同时,半导体产业还占韩国出口比重的20.8%。
近年来,“韩国制造”借半导体传遍全球,但原材料命脉却严重依赖日本。日本选择的三种限制输出韩国的半导体材料中,氟聚酰亚胺是电视和手机面板要用的,光刻胶和氟化氢是制造可折叠屏幕的。这三种材料都不易存储,一旦断供,韩国半导体产业无法抵抗。
2019年上半年,韩国精细化工原料进口58.4亿美元,出口37.6亿美元,净进口20.8亿美元。韩国企业对日本的高纯度氟化氢、光致抗蚀剂和氟聚酰亚胺的依赖度分别达到43.9%、91.9%和93.7%。韩媒预测,若日本全面中断半导体产业出口,则韩日半导体产业直接损失规模将分别为45万亿韩元、1700亿韩元,韩国损失是日本的270倍。
(图片来自美联社)
随着日韩贸易战深入化和复杂化,韩国方面担心日本通过采取额外措施,打击氢能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和光伏等相关产业。其中,氢能产业2018年被韩国政府定为三大战略投资领域之一,也是文在寅政府的重要抓手。韩国在2019年初正式发布《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提出要在2030年进入氢能社会,并在未来5年投资2.6万亿韩元,把氢能经济打造成拉动创新增长的重要动力,引领全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目前,日韩两国是唯一实现燃料电池乘用车量产的国家,引领全球氢能技术和产业化发展。作为韩国氢经济领域的先行者,现代汽车集团已经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达到99%。但NEXO的储氢罐所用碳纤维是从日本东丽进口,燃料电池电堆所需的电解质膜也需要从日本进口。
痛定思痛,韩国百亿美元提振科技“自主化”。8月5日,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规模高达65亿美元的阶段性投资计划,旨在提振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减少对日本进口产品的依赖。在这份计划中,韩国政府打算在未来七年内开展多项研发工作,以提高生产芯片、显示器、电池、汽车及其他产品的100个关键部件、材料和设备的生产,目标是在今后五年内实现稳定供应,加强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韩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现代摩比斯公司宣布投资3800亿韩元(3.22亿美元)建设一个电动汽车零部件工厂。尽管细节仍未公开,但主要与氢燃料电池有关。现代汽车计划在2022年实现年产4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30年将有500,000辆氢燃料汽车,而去年底仅有3000辆产能,扩产如箭在弦。
继现代摩比斯之后,晓星集团近日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投资1万亿韩元(8.28亿美元)扩大其碳纤维业务。晓星计划在其位于全州的工厂新建九条碳纤维生产线,使工厂的年产能从目前的2,000吨增加到24,000吨,以满足国内对碳纤维材料快速增长的需求。此次扩张有望使晓星的全球碳纤维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0%,成为世界第三大碳纤维生产商。
韩国总统文在寅本周视察晓星全州工厂时表示,晓星的最新举措符合政府氢经济政策,符合韩国在与日本的贸易争端中对高科技材料进行本土化的最新努力,并承诺全力支持晓星的高科技材料生产。同日,晓星与贸易、工业和能源部以及韩国航空航天、Iljin等其他碳纤维相关公司就合力创造良好商业环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将贸易战限定在半导体产业符合其精准打击的战略目的,如盲目扩大到氢能等新兴产业,将严重影响全球氢能产业化进程和自身氢能社会的建设。但对于中国刚刚起步的氢能产业而言,如何平衡自主化和国际合作仍是个严峻的命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