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时代意蕴与战略进路

王东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3-10-24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年第4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坚定历史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重大命题,就其内涵而言,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科学的认知体系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本质上是政治自信和政党自信;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既是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政党自信和人民自信的统一,也是科学历史思维、高度历史自觉和强烈历史主动的统一;既是历史中国文明特征、当代中国实践特色和未来中国发展愿景的统一,也是民族文化特性和世界文明共性的统一。面向新的伟大征程,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塑造国家政党标识、增强新时代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凝聚共识以推动社会整合以及对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有着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从实践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话语基础等多个方面探索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的战略进路,使其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历史自信 新时代 政党自信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历史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深沉而又持久的力量,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赓续的源源动力。习近平曾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以说,历史自信是蕴含于中国历史进程的精神特质,也是新时代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为深厚的根源。要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彰显大国自信、大党自信,首先要坚定历史自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也表明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独特执政智慧。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深化历史认知,强化历史认同,把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方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新的伟大成就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历史自信的科学内涵
何谓历史自信?这是把握历史自信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是历史活动主体在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由历史来呈现其存在意义和特有价值”。具体来讲,历史自信包括对自身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自信、对本民族在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自信、对本民族历史相较于其他民族历史来说更具有传承性的自信等。只有科学把握历史自信的基本内涵,审慎辨别历史自信与其他自信的差异和联系,才能不断深化对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的规律性认识。概言之,历史自信即历史活动主体的情感表达和呈现,日益成为具备完整理论形态的科学认知体系,本质上彰显了百余年中共党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政治自信和政党自信。
首先,历史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情感活动的深刻彰显。对待历史的态度,既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一个民族是否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生活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人们拥有怎样的精神文化传统。“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深远,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尊史信史、修史学史的良好传统。对于历史的记忆、书写和传承,构成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夯实了历史中国的文化根基,也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精神力量。百余年来的伟大历程,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厚情感,显现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矢志报国强国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情感积淀的时代展现。百余年来的伟大实践、伟大斗争和伟大事业发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始终保持自强、积极、奋进的态度,秉持强烈的历史自豪感、深厚的文化荣耀感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在这百余年中共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彻底改变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境遇,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新的伟大业绩,这源于历史传承的责任感正在成为彰显历史价值的自信心。当前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自信的提出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百余年中共党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深厚历史经验的滋养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面对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努力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以具有鲜明文明标识的情感活动构筑中国精神。
其次,历史自信是一个科学的认知体系,形成了由总认识、核心要义和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的完整理论形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为何学习历史”“学习什么历史”“怎样学习历史”等问题,密切结合百余年党史和新时代以来治国理政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创造性地提出了“坚定历史自信”的时代课题,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时代指向从理论和实践等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阐释。它的提出、运用、阐释以及社会化,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的重要内容,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的独特规定性,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的重要成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对百余年中共党史变迁轨迹、实践价值和宝贵经验作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总认识,是历史自信深刻内涵的基础所在。“如何认识党的历史”“如何正确评价并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基本性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长周期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对这一进程中的实践成就、奋斗精神、历史经验和开辟出的光明前景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以党的历史决议的形式把这一总认识提到了新高度。《决议》全景式回顾了百年中共党史的变迁轨迹,明确指出了中共百年奋斗取得的中共伟大成就,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进行了评价,在坚持历史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中深度总结宝贵经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揭示了百年中共党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的展现”,历史自信就是对百余年中共党史的自信,对5000年文明史重新焕发出强劲生命力的自信,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自信。
第二,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历史自信深刻内涵的核心要义。回答“为什么要历史自信”“怎样才能够历史自信”需要依托科学的历史态度和历史认识,即只有做到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科学总结和客观评价,才能真正坚定历史自信。换言之,科学的历史观是历史自信的思想前提,也是其得以成立与发展的核心要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党的历史。毛泽东指出,研究党史“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更加注重历史思维、历史态度和历史方法,强调不仅要运用大历史观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也要更加坚定地以正确党史观来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如此才能以丰富科学的历史认知来不断增进历史自信。可以说,历史自信不仅是对于历史成就的自信,也是对科学的历史观念和态度的自信。
第三,深刻把握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是历史自信深刻内涵的具体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重要文本文献中对历史自信展开的详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也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自信的深刻内涵提供了重要遵循。如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要以正确的历史认知来坚定历史自信,对错误认知要坚决抵制和驳斥,要确保“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 如明确提出历史自信源于党的奋斗成就、源于党的世界贡献、源于党的奋斗精神,“三个源于”全面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坚定历史自信,也说明了我们的历史自信是对奋斗成就、奋斗精神和世界贡献的自信;再比如深刻揭示了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的关系,认为历史自信是“四个自信”得以推进的深厚基础,“四个自信”又是历史自信的具体展现,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还有就是提出了诸如“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等具体论断,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自信深刻内涵的重要支点。此外,正确评价中共党史中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主动谋划历史发展未来等内容,也组成了历史自信的丰富内涵。
最后,历史自信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其实质是政治自信和政党自信。历史自信既是活动主体的积极心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发展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或者说更高层次的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历史自信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也是其卓越精神风貌的重要标识。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归根到底是政治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历史作为社会实践的过程,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并实现自身发展的历时性活动。由此形成的历史自信,归根到底是活动主体的自信,是对实践主体历史地位及其实践价值的确证和认同。具体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也就是对党自身的自信,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自信。在百余年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了其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准确把握了百年党史与中华民族历史的关系,准确把握了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全面认识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的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自身的百余年奋斗成就,具体而言,历史自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定历史自信是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政党自信和人民自信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成就最明显的标志就在于建立新中国并逐步使其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强国,实现了近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自信作为历史自信最直接的体现,表现为对国家发展进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前途的自信,这在国际交往中充分展示了国家形象,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有了明显的世界意义。“民族自信是民族凝聚、民族复兴的基础”,历史自信也正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及高度繁荣并享誉世界的文明,既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深厚根基,也是以民族自信推进历史自信的重要支撑。政党自信就是执政自信、政治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经历的历史进程、创造的历史成就、总结的历史经验、光明的历史前景的自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更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在世界政党史上,没有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有如此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有如此独一无二的自我革命精神,有如此严密有效的自我革命制度。”党的自我革命锻造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了新的历史伟业,也就不断坚定和增进了历史自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自信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最为深厚、最为磅礴的力量之源,这是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自信折射的是当代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蕴含着支撑伟大事业继续前进的内在动力。
第二,坚定历史自信是科学历史思维、高度历史自觉和强烈历史主动的统一。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社会心理,历史自信是在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立足具体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必然包含了历史自信主体要实现历史思维、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的内在统一。科学的历史思维是历史自信形成的重要观念基础,它要求我们从整体性、长时段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努力做到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习近平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用科学历史思维武装头脑,在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中把握大势、做好大事、顺应时代大潮,进而做到坚定历史自信的。自觉和自信紧密联系,是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坚持高度的历史自觉,才能做到坚定的历史自信;拥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才能够激发和深化历史自觉。要自觉辨别历史方位、自觉掌握历史规律、自觉运用历史经验,特别是自觉增强历史智慧,“既要汲取历史上成功经验的正面启迪,也要汲取失败教训的反面警示”,让历史自信在正反两面的历史智慧中愈加坚定。历史自信还需要转换为“尊重历史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善抓历史机遇、主动长远谋划、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奋斗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担当历史使命中主动创造、主动践行,才能让历史自信这一社会心理持续生成与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三,坚定历史自信是历史中国文明特征、当代中国实践特色和未来中国发展愿景的统一。习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以及镌刻其中的文明特征,诸如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等精神特质,让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并且不断在历史中发展、在时代中进步,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深厚滋养。历史中国文明的复兴有赖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其中彰显出来的伟大奋斗精神、坚韧实干品质和强大斗争本领,日益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镜鉴中显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巨大影响力。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到如今的世界强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历史自信根于历史、源于现实,更着眼于未来,是对民族历史前进方向、国家发展前途和政党执政目标的前瞻与自信,这也充分反映了坚定历史自信实现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第四,坚定历史自信是民族文化特性和世界文明共性的统一。历史自信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百余年中共党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自信,其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信和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信。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伟大成就的历史自信,不仅是民族性的,更是世界性的。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成就的历史自信,更为具体地来说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更是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时代自信。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力图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宣扬“西方化=现代化”,大搞意识形态输出,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在走自己的路中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一边,站在国际道义和人类历史进步的一边。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重要内容,历史自信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也是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等问题的关键密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环境,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以及展现社会主义中国奋力发展、不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具有积极意义。
一是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塑造国家标识、政党标识。历史自信的提出“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奠定深厚的实践底蕴,提供接续奋斗的历史启迪”,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事业及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担当,为新时代的国家标识、政党标识塑造注入了强劲活力。一方面,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塑造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国家标识。以历史自信为基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全方面展现了新时代的大国自信、强国自信,在显现国家意志中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塑造敢于担当、敢于创造、敢于斗争并积极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政党标识。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与一切艰难险阻作斗争,在风险挑战中磨砺自身、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生命力、战斗力。坚定历史自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执政能力的信任,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合法性,建构起永葆青春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光辉政党形象。
二是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增强新时代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国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源于历史成就的自豪感正在转变为新时代中国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自信。其一,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增强中国人实现民族复兴、引领世界发展的志气。历史自信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可以极大提升中国人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奋斗目标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心,促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力量,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均衡普惠的方向前进。其二,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攻坚克难、独立自主的骨气。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要想强大必须独立,要想发展必须自主,要想繁荣就必须迎难而上、矢志不移。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个时候就更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保持强大战略定力,用历史自信激发中国人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其三,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增强中国人团结一致、实干兴邦的底气。伟大事业需要高度团结,伟大事业源于伟大奋斗。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的历史自信、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大成就的历史自信等,是我们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底气所在,让新时代的中国人成为继续创造新的历史的根本主体和强大力量。
三是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社会整合。历史自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心理,对于消解社会领域错误历史观的影响、凝聚广大民众思想共识进而实现社会整合有着积极意义。其一,坚定历史自信是批判、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重要利器。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误导民众的价值观,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用历史自信来批判、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非常迫切。坚定历史自信,能够不断提高鉴别力和战斗力,不给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任何可乘之机,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其二,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凝聚思想力量、提升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让广大民众能够获得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份子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对中华民族产生强烈认同,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使其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伟力。其三,坚定历史自信有助于运用历史经验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从原则性的角度来看,坚定历史自信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确保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建设共识。从具体操作性的角度来看,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也能够消弭分歧、达成共识,形成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四是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历史自信命题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学术自信,对掌握解释中国发展、展现中国面貌等学术话语权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独特概念和话语体系,以及丰富的思想道德、政治理念、价值追求、人格修养、独特品质、社会理想等文化内容恰恰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坚定历史自信更能让我们明白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也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对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重要价值。众所周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要的是文明交流而不是文明冲突,强调文明共存而不是文明超越。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深刻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切认知。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将始终秉持开放、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在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推动更加多元、更加繁荣的人类文明发展。
三、战略擘画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进路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坚定历史自信不仅是观念层面的学习教育活动,也应该是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并且要建立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之上。为此,我们需要从实践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学术基础等方面为坚定历史自信创造必要条件。
一是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不断筑牢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基础。作为一个拥有14多亿人口、由全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新时代的中国既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发展成就、积累了极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更为繁重的改革任务、更难应对的发展难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以此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效果、成就、作用和价值,是确保全党全社会坚定历史自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珍惜和汲取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智慧,从历史全局的角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下现实情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加强顶层设计、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不断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强大的实践成效彰显新时代的大国风貌,用无可争议的发展成就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和精神氛围,为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提供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二是在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走好自己的路,不断夯实坚定历史自信的政治基础。如前文所述,历史自信的实质是政治自信和先进政党自信,这也决定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对于坚定历史自信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作用。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才能在无数风险挑战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革命道路、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敢于创造的历史自觉与自信。新征程上夯实坚定历史自信的政治基础,首先在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其最大优势。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进一步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次,要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努力做到全社会与全党保持高度一致、全党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新征程伟大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此外,要在抵御重大风险挑战中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保持历史清醒,既要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情况,也要做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长期斗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实践准备,明确认识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党的自身发展引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才会在坚定历史自信中抒写新的时代篇章。
三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等重要论述,不断巩固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理论自信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必要条件。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更需要自觉地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坚持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新时代理论建设,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引导干部群众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其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三,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坚定文化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等有关重要论述,使其成为客观评价党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科学方法,使其成为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观念力量。
四是全面推进“五史”学习教育、深化有关研究,不断拓展坚定历史自信的社会基础。面向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开展历史学习教育、进行学术研究,是引导民众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关键举措,直接决定能否以更加高昂的精神面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若要拓展坚定历史自信的社会基础,其一,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良好机遇,把学习教育中一些好的制度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对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等不同群体要加强制度设计的精细化,比如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要建立督导考核制度,作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要广泛开展党史宣传,综合运用好网络媒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让党史、国史等“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二,要妥善利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根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为此,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保护好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精神,在赓续红色根脉中为新时代中国人铸根立魂。其三,要着重深化“五史”学术研究。加强对“五史”的研究和阐释,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创新中国历史知识话语,推动其在学理、学术、学科上体系化和机制化发展,为全党全社会范围内坚定历史自信提供学理支撑。除此之外,“五史”学习教育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必须把落脚点放在增进全体人民的情感认同、历史认同上来,要讲清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讲清楚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深厚情感,在情感上认同彼此、在政治上信任彼此、在实践上依赖彼此,为伟大事业的发展奠定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五是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不断丰富坚定历史自信的话语基础。一方面,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秉持历史思维来增进发展定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保障。合作共赢才能共同进步,平等交往才能长期发展,这是历史中国文明内蕴和当代中国实践结果所昭示的真理,这恰恰为解决当前全球性危机提供了重要借鉴。另一方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号召力要求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故事。可以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是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自信,是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和读懂中华民族的自信。为此,我们既要走进历史长河用具有时代性的话语讲好党的初心使命,又要立足当前实际用鲜活事实诠释好党的使命担当,还要展望未来用美好愿景擘画党的崇高事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世界展示奋进、担当、勇毅的中国共产党。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这一时代重任,在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中发挥好自己的独特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宋阳旨]



END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0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聚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注重研究社会主义与研究资本主义相结合、研究理论与研究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与研究世界相结合。主要栏目本期聚焦:每期围绕一个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热话题与冷思考系列学术对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理论创新、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重要理论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新变化;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与现实研究;世界社会主义主要思潮和流派比较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和重要任务的活动与思想研究;苏东剧变历史教训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动向与新问题研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比较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研究。世界政党研究: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研究;转型社会的政党政治研究;世界主流政党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研究。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研究;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重大问题研究;国际格局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左翼力量研究;重大国际战略问题与世界发展形势研究;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研究。学术动态:国内外有关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最新前沿动向、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最新学术思想、科研成果与研究方法等。竭诚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上述重点选题为本刊赐稿,同时欢迎契合上述重点选题的高质量译文。

 


投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
邮编:100032 电话:010-55626712电子邮箱:ddsjyshzy@126.com邮发代号:82-7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404/D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50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投稿须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年第4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