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这么有用!为何大部分医生不认可?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细胞王国”
扫码登录知识星球,查看更多资讯
前言 /
相信诸多细胞行业从业者都会面临到一个极难跨越过去的问题,即很多人向医生咨询是否能用干细胞治疗的时候,医生们都会给出否定答案,而且宣称是智商税。
为何绝大部分医生不认可干细胞(MSC)?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否定干细胞(MSC)的治疗作用。有极少部分医生也在从事干细胞(MSC)的临床研究,比如著名的王福生院士、李兰娟医生、王灵松院士、医科院血液病医院前所院长韩忠朝院士,还有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孙凌云教授、福州总医院谭建明教授,以及一些著名和非著名的临床医生等等。
实际上确实存在很多医生不认可干细胞(MSC)的现象,而且很多医生对干细胞的分类和应用范围也不清楚。
很多人都知道国内医生的工作内容是治病救人,但是并不理解医生的工作逻辑思维,所以对医生会产生一些出现偏差的认知。
【1】医生不大可能超指南行医
医生的工作当然是治病救人。基于国内特殊复杂的行医环境和医患关系,国内医生的工作准则都限定在所有颁布的《诊疗指南》里面。《诊疗指南》就是医生的行医最高法律依据。医生的日常行医工作不能超出《诊疗指南》的范畴,否则就会引发众多医学和法律等问题。
不过,《诊疗指南》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数年内需要有一定的修改,主要原因就是新药物和新技术的出现,或者原有药物和技术需要调整修正等等。
每个具体的医生,都有具体的行医范畴(行医资格证所限定),超范围行医就会引起法律纠纷,比如“内科医生去做手术”就会引发医疗法律纠纷。现在的医患关系也容易导致医生的慎言慎行。
占据数量庞大的医生群体,并没深入研究干细胞。更多的医生都没有科研工作内容,平常不习惯阅读前沿的英文SCI文章,对前沿的科研成果并不敏感。如果患者向这部分医生咨询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医生会因为不了解或仅了解皮毛,为了省事和减少后续不必要的麻烦,医生就会选择直接否定干细胞。当然,也有一些医生会坦诚自己真的不懂干细胞,无法给出合理的意见。
只有少部分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涉及到临床科研工作。有临床科研工作的医生,因为科研工作所需,就会经常关注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会阅读较多的专业文章(尤其是英文SCI文章)。
如果这部分医生刚好从事干细胞的研究,那么就对干细胞有较深刻的认知,比如前面提到的几位非常著名的医生专家。但是,直接研究干细胞的临床医生非常少,屈指可数,而且绝大部分群众没有机会直接向这些临床医生当面请教。
【2】干细胞还没进入《诊疗指南》
干细胞(MSC)的第一篇临床研究文章发表于1995年,由著名的Caplan教授领衔主导。但是MSC的第二篇临床研究文章发表于10年后的2004年。这说明在2004年之前,MSC研究不是热门领域,而是相当的冷门。
2004年《Lancet》杂志发表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成果后,这才引起诸多专家对MSC的兴趣,随后发表的文章快速暴增。详情请看2018《Nature》杂志的统计图。
人体衰老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成体干细胞的减少。干细胞具有重要的自我更新和多功能分化潜能,可在创伤修复、神经再生和抗衰老等领域发挥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体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失去了其再生和更新的能力。这导致60岁以上的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率和功能下降,进而影响了身体机能。
我国在2015年之前,MSC的临床应用是按照第三类医疗技术来管理。2015年后逐渐按照细胞产品(细胞药物)来管理。至今已经有86款干细胞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一款新药要进入《诊疗指南》的目录,需要经过很多年的临床研究验证,充分展现出很好的疗效,先达成《专家共识》,再进入《诊疗指南》。
虽然MSC还没进入《诊疗指南》的目录,但是已经有了10个《专家共识》,涵盖了克罗恩病肛瘘、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关节炎、新冠病毒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抗衰老(延缓衰老)、整形修复美容等。这就说明了,MS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一部分临床专家的认可。
假以时日,随着干细胞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干细胞药物将遍地开花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目前的疑难杂症。
当然,也需要想象到的是,由于干细胞(MSC)的强大功能和广谱适应性,干细胞(MSC)将淘汰比较多的传统药物,所以干细胞(MSC)药品发展的阻力也是相当大。相信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对干细胞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干细胞发展的潮流终将不可抵抗。
【3】担心干细胞的安全性
一谈到干细胞,就需要明确细胞种类,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安全性。如下图所示。
胚胎干细胞(ESC)和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iPS)有很强的致瘤性。在胚胎干细胞衍生的细胞疗法中,如果移植物包含任何未分化的细胞,则容易产生肿瘤(Cell Stem Cell, 2013. 12(1): 127-137)。甚至仅需500个胚胎干细胞就能形成肿瘤(Cell Stem Cell, 2008. 2(4):333-344)。也有研究发现在4000个细胞中仅有1个残留的未分化胚胎干细胞就能导致畸胎瘤形成(Stem Cell Res, 2009. 2(3):198-210)。甚至2022年有报道国内一名糖尿病患者接受国内某公司提供的iPS分化的胰岛β细胞治疗后,出现了畸胎瘤,并伴随着腋窝淋巴结转移(Stem Cells Dev, 2022. 31(5-6):97-101)。
目前流行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不管是异体还是自体,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MSC细胞本身是非常安全的,但是不代表MSC注射液的安全性,也不代表MSC应用的安全性。
干细胞注射液的安全性,主要影响因素就是细胞培养和制备成注射液的生产工艺。
2022年10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试行)》。这份文件为即将到来的细胞药品保驾护航,提供了具有指导和规范化作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文件。
2023年4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人源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进一步详细规范和指导人源干细胞产品的药学研发、生产和注册。
遵循一系列国家部委颁发的指导文件,MSC细胞注射液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但是,如果对干细胞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出现肿瘤和威胁到生命。
【4】担心干细胞的有效性
在所有种类的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临床研究最为蓬勃发展,涉及几十种临床的疑难杂症。如前面所述,虽然MSC还没进入《诊疗指南》的目录,但是已经有了10个《专家共识》,这就证明了MSC已经有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MSC的临床研究治疗的诸多疾病,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即免疫性疾病和组织损伤性疾病。
从上面的两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MSC能治疗很多疾病,也就是说MSC很可能在将来淘汰很多疾病的传统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直在探索MSC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性,但是MSC治疗很多疾病的治疗方案并没有得到最佳优化。MSC治疗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的确定,依然需要很多年的临床研究实践。
通过统计分析大量的临床研究,尤其是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还是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MSC治疗方案。
虽然MSC常常被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但是MSC本身也有自己的功能特性,有自己擅长的治疗疾病范围。即,MSC的功能决定MSC的最佳治疗疾病。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对MSC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MSC的不当使用,进而无法挥发出MSC的最佳疗效,那么就会产生MSC治疗无效的误判。
综上所述,大部分医生不推荐或不认可干细胞(MSC),背后涉及复杂的因素。不能因为大部分医生不认可干细胞(MSC),就彻底否定干细胞(MSC)的功能和作用。
时间会给出答案!
“要学会理解医生职业的特殊性。”
哈佛+MIT 联手打造干细胞疗法Open AI,初创企业剑指2500亿市场!
南开大学发现:脐血NK细胞比外周血NK细胞更强!体外增殖及细胞毒性表现优秀!
北京协和医院分析了1068人,证明NK细胞回输的必要性,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
作者:东海先生
编辑:暖风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又改版了,不是常读或星标的公众号,图文推送不再显示封面啦。为获得更好的体验,以及不错过任何一条精美推送,跪求喜欢我们的小伙伴标一个“星标”,这样才能及时收到我们的优质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上方二维码,登陆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