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从饮食上成为一个哲学家?

翁弗雷​ 思庐哲学 2023-04-03

来源:《哲学家的肚子》
作者:翁弗雷

编者按:

最近朋友们都在讨论:万一被封控了,我们囤点什么食物?’

这些哲学家的食谱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灵感。当然,他们的食谱千奇百怪,各位请谨慎选择。


 
“我不觉得吃人肉有多么丑陋”
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约前412—前324),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帕(现属土耳其),卒于科林斯。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

谈到犬儒者,黑格尔说:“他们不配任何哲学思考”;而尼采则说,犬儒主义者是“地球上能企及的最高之物”,可见第欧根尼总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饮食上,这位哲学家的大胆放肆也一以贯之。

第欧根尼打算“回到最初的野蛮状态”。他反对用火,反对把普罗米修斯当作文明的象征。犬儒主义饮食学的首要原则是生吃食物,并且第欧根尼“不觉得吃人肉有多么丑陋,万物在万物中,处处如此。面包里有人肉,草里有面包。”


犬儒主义颂扬简单的生活,靠采摘果腹,喝新鲜的泉水。关于第欧根尼的饮食传说中,最传神的是他可以生吃章鱼,拒绝任何用火烹制的肉。甚至他的死也据说与此有关:死于与一只狗争抢“章鱼”(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第欧根尼故意憋气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欧根尼要求别人在他死后把他的尸体抛到外面,让自己成为野兽的食物,成为自然循环的一个部分。第欧根尼一生的饮食是一个这样的循环:从生吃动物的人,变成被动物生吃的人。

【编辑部的插话:生吃食物不可取!为了健康考虑,肉类和特定品种的蔬菜一定要完全煮熟。】

“我们的首选食物是奶”
卢梭

与第欧根尼一样,卢梭同样崇尚自然朴素的生活。但何为自然朴素?每个哲学家的想法都不同。卢梭接受了火,他认为火是绝好的普罗米修斯元素,甚至是文明的象征。他认为火为视觉、嗅觉带来舒适,发出的热给身体带来舒适。不过,卢梭鞭挞在任何季节都能产出水果和蔬菜的农业生产理性化。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卢梭推崇的食物是清淡少油盐的蔬菜水果野菜。卢梭把素食说成最接近原始人的进食方式,他甚至非常警惕荤食者:“可以肯定,喜欢吃肉的人通常比别人更加残酷和凶暴。”因此有了这样的等式:肉类=力量=残酷,蔬菜=软弱=温和。


而卢梭最推崇的食物是奶以及一切奶制品——既包括人奶也包括各种动物奶制品。卢梭认为,“乳汁虽然产自动物,但属于素的物质;乳汁的成分分析可以证明。”而凝乳,则是奶的精华,是温和、健康和营养的饮食代表。

除了自然而有营养,卢梭喜爱奶及奶制品还有另一个原因,他评论道“奶制品和糖,是性的自然味道,象征纯真与温和,是性的可爱点缀。”神奇的,标志纯洁、健康和真实的食物,是奶。别的都是腐败的。他说:“我们的首选食物是奶,对于重口味,我们只是不同程度的习惯而已,但实际上我们厌恶重口味。水果、蔬菜、野菜,最后才是不加香料也不加盐的烤肉,这些是最早的人类盛宴。”

“醉酒是增加想象力的方式”
康德

苛刻挑剔的康德是虔诚主义者,却也是好酒之徒。刚过三十岁的康德经常去咖啡馆,在那儿他灌下了很多酒,醉得找不到在哥尼斯堡的住所。据称他每天晚上都玩台球和扑克,每天中午都喝一杯葡萄酒。他说啤酒是“慢性毒药,能致人死命”,认为啤酒是造成死亡,还是造成……痔疮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康德如此爱酒?理解跟古今中外的其它酒徒也差不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康德这样评论自己的嗜酒如命,醉酒是“通过身体来刺激想象力的一种方式”,增加想象力,或至少让自己觉得更有想象力。康德承认,这些令人忘却自我的手段可以让人逃离粗俗的世界,“忘却似乎从一开始就存在于生命本身的负担”。


康德将饮酒的效果理论化:烧酒造成沉默,葡萄酒让人兴奋,啤酒撑饱肚子,摄入酒精“可以让人微醺快乐,但有不同之处,狂饮啤酒更容易把人关闭在梦里,喝啤酒的方式往往很粗鲁,而喝葡萄酒是快乐的、喧闹的,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唠叨”。

除了酒,康德对于饮食的其它方面似乎没有特别喜好或憎恶,一般是“三道热菜(荤素皆有)、奶酪和黄油”。康德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对黄油面包片着迷不已,当康德发现盘中食物切得很杂乱,失去规则,他喊道:“要形式,要精确的形式啊……”

“智力产出多、情感丰富的人,需要吃肉”
尼采

尼采攻击现代人的饮食,他认为“现代人想消化很多东西,甚至要消化一切,人将一切抱负放于其上”。而“什么都吃的人不是最精细的种类”。庸俗在于不作区分。什么都吃,这是一种谬误。

缺少品质,缺乏柔韧、清淡、细腻,这些都是消极饮食的特点,原型是德国菜。而素食也不是解决办法。尼采认为,素食者“可能是需要吃补品的人”,因为蔬菜而筋疲力尽。在给朋友的信里,尼采一开始就表达了保留意见:“智力产出多而情感丰富的人,需要吃肉。为什么要把素食‘搞成一种宗教’,这类狂热为什么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素食主义呢?”

尼采的典型饮食安排中都少不了熟肉。1880年之后,他写给母亲的信里大多是要香肠、火腿。他抱怨火腿腌制得不细致,请母亲不要再给他寄梨子。他首先要“威鲁瓦火腿”或“火腿香肠”,然后要蜂蜜、大黄块和萨瓦糕。他一直钟爱牛排加煎鸡蛋、火腿加生蛋黄以及面包。


虽然尼采认为吃肉是必须,但他的饮食理论也讲究节制:不要过多(大米、土豆),不要过少(肉类),要有禁忌(酒精、兴奋剂)。尼采认为家庭妇女们制造了一个肥腻、粗俗、臃肿的德国。他批评“厨房里的蠢事”,抨击“做饭的女人”,斥责“女人用恐怖的无知完成这项任务”:为家人和一家之长做饭菜。“做饭的女人糟透了,厨房里没有丝毫理智,所以人的进化才被延缓了最为漫长的时间,受到最为严重的损害。这个状况在今天几乎没有任何好转”。

“我总是被龙虾追杀”
萨特

萨特是我们这些哲学家里最不爱吃的一位,他似乎对任何食物都不感兴趣,但他偏偏对“吃”这件事情聊得最多。鉴于萨特总是自带诸多八卦属性,关于萨特的饮食观,咱们也多说几句。

萨特不喜欢带壳的海鲜,他吃了会呕吐。在《永别的仪式》里,波伏娃问萨特对食物有何喜恶。关于最讨厌的食物,他答道:“蟹虾、牡蛎、海贝。....这种肉塞在一个东西里,用作食物的话,就要把它抽出来吃。想到抽出来,我就觉得恶心。怪物的肉被紧紧夹在硬壳里面,要用工具才能弄出来,而且还不是完整的剥离。”


《存在与虚无》里的论述没有忽视食物。在萨特最重要的这部作品里,萨特将饮食与性隐喻结合在一起:“有些倾向是吃这一行为的基础,其中,填塞倾向无疑是最基本的:食物是填塞嘴巴的‘填料’;吃,就是填塞自己的嘴巴。”填塞复数的洞,既是吃,又是交配。萨特毫不犹豫地谈及“女性器官的猥琐”,他分析了吸入、吞咽、吸收和夹紧的性。他强调,两个洞有相似性,“毫无疑问,性器官是嘴,贪婪的嘴,吞阴茎的嘴。”

据波伏娃透露,只要身体健康,萨特常忘记讲卫生,也忘记身体的节奏,忘记饮食这一文化仪式必然要用来超越自然的必需。“我觉得完全无所谓,”他写道,“中午或晚上跳过一顿,或者一天跳过两顿,只吃面包就行,或者连面包都不用吃,只吃沙拉也行,要么饿一两天也行。”波伏娃证实他吃得随便,时间随便,方式也随便。

“这种肉塞在一个东西里,用作食物的话,就要把它抽出来吃。想到抽出来,我就觉得恶心”

鄙视自我,把身体当物品使用——自我厌恶的变异,这在萨特身上体现为烟和酒的双重面孔。安妮·科恩索拉尔总结了萨特一天当中消化的东西:“卷烟两包,是味道呛人的玉米纸卷烟,烟斗数支,抽棕色烟丝;酒一升多,有葡萄酒、啤酒、白烧酒、威士忌等等;安非他命两百毫克;阿司匹林十五克;巴比妥数克,还有咖啡、茶,以及日常饮食里的油腻食物。”

采编:小也
排版:莫一
审核:永方
美工/VI:小周



●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 为什么大哲学家都喜欢独身?

● 调查“哲学家们都相信什么”,真的有意义吗?

● 康德纪念日|学习康德好榜样

● 萨特纪念日|萨特的最后72天




点击阅读原文与最好的思想同行!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